海軍辦公室的辦事效率高的驚人,提爾皮茨親自出面和各大船廠進行了會談,皇家造船廠、碩效造船廠、日耳曼尼亞造船廠、stt造船廠,提爾皮茨一一親自登門,要求各大造船廠立即開工建造,而造艦資金則等國會撥款後再行支付。
提爾皮茨以海軍的信譽作擔保,說動各大造船廠在會談後的第二天就開始戰艦的建造的準備工作,當3個月後,國會撥款到位,雙方談判修改的合同正式簽訂的時候,4艘戰列艦已經開工7個星期。
此時基爾海軍造船廠在承建清國的2艘岸防戰列艦,而經過擴建的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則在和摳門的俄國佬經過漫長的拉鋸戰後於1897年初拿到了承建當初在1893年為俄國人建造的艦隊雷擊艦的後續艦的建造工作,由皇家技術船舶造船廠承建10艘,然後提供技術支持在俄國國內建造16艘。
之後在又在1898年接下了日本人和智利人各2艘裝甲巡洋艦的訂單,總共4艘裝甲巡洋艦的建造工作讓造船廠已經在全負荷運轉,為了不影響海軍的建造進度,約亨主動放棄了大中型艦艇的訂單。
因此2艘重型巡洋艦則交給了伏爾鏗造船廠和普拉海軍造船廠,2艘輕型巡洋艦則交給了的裡亞斯特造船廠和多瑙河甘茲造船廠。
所有戰艦全部在1898年6月前開工,提爾皮茨在這段時間內展現了他無與倫比的工作精力,靈活多變的應變手段和超乎想像的人格魅力。
不僅讓各個造船廠都答應集中全部力量優先完成海軍訂單,同時還將各個造船廠老闆或者負責人發展成為了海軍同盟會的會員。
在提爾皮茨滿帝國到處跑的時候,為了海軍的建設工作東奔西走的時候,約亨則要去看看自己資助的新玩具。
斯圖加特。這裡不僅僅是bmw公司的總部,而且這裡也是德國內燃機最核心的研發基地,因此約亨按照就近原則,在這裡投資了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並不從事內燃機的研究工作,那是邁巴赫率領的bmw的發動機研究團隊的工作,而這個實驗室的工作是把bmw的研究成果裝在新的平台上。
說是實驗室。但是整個設施佔地面積巨大,數個長逾百米,寬數十米的穹頂倉庫並排在一起,但是依然只是佔據了整個設施的佔地面積的一小塊。當約亨乘坐的汽車駛入設施,在這些倉庫的前面停下的時候,倉庫前真忙忙碌碌。
巨大的倉庫大門被緩緩拉開,4個長百米的巨型氣球從倉庫中被緩緩拖出,不同於戰列艦的威武雄壯,這些你只能仰頭去觀察它的龐大的物體。讓站在它下面的人有著一種巨大的壓迫感。
「殿下,歡迎您的到來。」在倉庫門前指揮著人們緊張工作的一個留著八字鬍的壯碩中年人看見約亨站在不遠處仰著頭看著這些龐然大物後,立刻一路小跑過來,然後對著正在欣賞著壯觀景色的約亨彎腰行禮。
「辛苦你了,斐迪南,準備的如何?」約亨問到。
「一切順利,殿下,4個巨型飛艇組成的編隊從頭頂飛過。我們將會向所有人展示一個前所未有,無與倫比的壯觀景象。」斐迪南驕傲的說到。
這裡是約亨投資建設德意志航空技術實驗室。而在這位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領導下的飛艇研究團隊拿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成果。
斐迪南?馮?齊柏林1838年7月8日出生於德國博登湖畔康斯坦茨的一個貴族世家。他的父親弗裡德裡希?馮?齊柏林是巴登大公國的內廷總監。齊柏林小時候就對機械和新奇的技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在結束了自己的軍隊生涯後,齊柏林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飛艇上,在1896年被約亨招入航空技術實驗室帶領飛艇研究團隊。
飛艇其實在此時並不是什麼稀罕物,早在1852年,法國亨利?吉法爾建成第一個動力飛艇,長44米。最大直徑12米,動力裝置為蒸汽機驅動一個三葉螺旋槳。
不過此時的飛艇都為軟式飛艇,只有將氣囊充滿才能維持飛艇的外形,而且體積都比較小,載重量也很低。齊柏林的團隊也是從軟式飛艇開始的。
從長遠來看軟式飛艇的生產率指標(有用載荷x航速/空重)高於硬式飛艇。因為軟式飛艇的外形完全由內部的氣壓來維持,而硬式飛艇則要將一部分升力用在維持形狀的內部框架的重量上。但是在氣囊材料,氣壓控制等等技術受限制的現在,硬式飛艇是更容易實現的大型飛艇。
眼前的飛艇長度超過120米,直徑超過12米,如此龐大的飛艇卻是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上。
當這些巨型飛艇並排在約亨的眼前的時候,約亨才有些理解了為何威廉二世對天空戰列艦如此的癡迷了。
「可惜能夠拿來展示的飛艇只有4個,如果能再多幾個效果就更好了。」齊柏林不無惋惜的搖頭感歎道。
「你的硬式飛艇可是每一個都是用金馬克堆出來的,鋁合金框架造價不菲,現在你的研究團隊可是只進不出的吞金獸,稍微給我省點錢吧。降低成本的木質框架的飛艇的研究進度如何?」約亨開玩笑的說到。
「殿下請放心,木質框架的飛艇也基本已經完成,現在的進度較慢,主要還是因為製作工藝不熟練,等正式投產的時候,基本上每個月完成2艘是沒有問題的。」齊柏林保證到,只做這麼幾個飛艇來驗證一下技術可不是齊柏林想要的,將其規模化實用化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因此成本控制自然也在他的考量之中。
「正式投產那也得先得到軍隊的肯定,然後我們才有正式投產的可能,如果我們的展示能得到一些外國訂單的話那就更好了。在民用領域,這種天上飛的大玩意可不是那麼容易能打開市場的。」約亨看著這些宛如一個個巨型雪茄般的飛艇說到。
「是啊,對於在天上飛,估計很多人會沒有安全感,想要用它來做商業用途的難度很大,而這種飛艇的軍事用途巨大,唯一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滿足軍方的要求了。」軍人出身的齊柏林對這種新式飛行器的軍事價值有著很敏銳的感覺,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玩意能不能達標了。
眼前的飛艇全都使用鋁合金框架,在德國此時電力應用並不便宜,電解鋁技術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些鋁合金框架的價格貴的驚人。
鋁合金框架之間有著大量的縱向和徑向的張線,以保證框架的結構強度,框架中則佈置了36個棉質**氣囊,當這些氣囊充滿後,可以提供14噸的升力,載重能力達到8噸。而分割開來的**氣囊則起到了類似艦船隔艙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安全係數。框架外部的蒙皮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防水布,縫合處也必須經過封膠處理。
不過因為此時氦氣被人類發現也不過4年時間,工業製造氦氣的方法根本不存在,想要用實驗室手段製造足夠飛艇使用的氦氣,那麼約亨就等著破產吧,所以氣囊內填充的依然是不安全的氫氣,這也是沒辦法的無奈之舉。
不過雖然只能選擇氫氣,不過為了避免像歷史上的興登堡空難那樣因為被雨水打濕,然後被靜電引起的火花點著,然後放了一個世紀大禮花的悲劇,飛艇外部蒙皮上用樹膠塗料來隔絕電流。
雖然這樣做依然是治標不治本,但是氦氣生產的問題不解決,飛艇將永遠是個隨時會點燃的大禮花,不過約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要知道工業制氨對德國來說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興登堡空難的原因也就是因為德國人沒有工業制氨的能力,而美國出於考慮到自身安全,害怕德國將飛艇向一戰那樣投入軍事用途而禁止氦氣出口,所以不得不繼續使用氫氣而造成的。而就算是擁有工業制氦能力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那20餘年時間裡建造的氦氣飛艇也少的可憐。
對此約亨只能很不負責任丟下一句,用氦氣比較安全,至於氦氣從哪裡來,你們自己想辦法外,也沒有別的選擇了,氫氣也只能現在先湊合著用了。
當然,約亨把自己能想到的飛艇可能出現的事故隱患都總結給了飛艇研究團隊聽,然後讓他們盡可能的想辦法解決,因此現在的這些玩意雖然依然危險,但是在1899年已經算得上是安全有保障了。
兩個發動機吊艙懸在飛艇後部的左右兩側,裡面安裝的兩台bmw的60馬力發動機推動兩個螺旋槳讓這個龐然大物獲得每小時85千米的速度,飛艇攜帶的燃料可以飛行1300千米,留空時間17個小時。
這樣的大傢伙在約亨看來已經有了一定的實用價值,雖然約亨最想要的還是飛機,不過一想到在航空技術實驗室裡的那幾堆木頭架子,算了,短時間內還是不要指望它們了。
由於之前已經完成了低空的短距離飛行和操控試驗,這些飛艇將進行它們的第一次長距離飛行試驗,斯圖加特至柏林的往返1200千米的長途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