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官途

卷六 潛龍出海 第二百一十六章 視察台灣(二) 文 / 高月

    第二百一十六章視察台灣(二)

    台灣島原名小琉球島,李維正東征日本回來後,便以防倭為借口,派出三千士兵佔領了這座被大明遺棄了的富饒的寶島,並將它改名台灣島,李維正當然是看中了台灣島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他也害怕日本搶先佔領台灣,畢竟大明朝廷已經放棄了台灣,即使被日本佔領,大明朝廷也不會放在心上,事實上,一百多年後大明朝廷和荷蘭人達成的協議就是允許荷蘭人佔領台灣島,而不允許荷蘭人染指澎湖列島,明朝只承認澎湖列島是大明的土地。

    所以李維正必須要趕在日本人和荷蘭人之前搶先佔領台灣,讓台灣成為他的軍事和後勤基地,按照李維正的計劃,台灣並不建什麼工廠,工廠都設在遼東,台灣的作用是軍事基地和糧食基地,台灣能一年三熟,完全可以成為遼東軍糧基地,在和蒙古朵顏部達成協議後,李維正說運日本米和朵顏部換馬,實際上他打的主意是用台灣米和蒙古人換馬。

    經過兩年的經營,李維正在台灣島上的駐軍由最初的三千人已經增加到一萬人,一半是高麗僱傭軍,一半是遼東軍,每年換防一次,每次撤換五千軍,兩年時間,他們在台灣島上和當地的居民一起,已經開墾了近三千頃土地,每年三熟,每次能產糧四十萬石以上,從今年夏天開始,台灣便已經和高麗一樣,成為了遼東主要的糧食基地。

    幾年前李維正打倭寇放過了台灣漁民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台灣島上的漁民已經到了兩萬人,不僅僅是島上漁民生育後代,更重要是台灣上島有漢人漁民的消息在幾年前便傳遍了福建沿海,開始有人嚮往台灣,數以千計忘不了大海的原漁民們開始偷偷造船下海,攜家帶口逃離了福建,幾年時間裡,從福建各地逃來了一千多戶人家,五六千人,他們就和早先逃來的漁民一樣,開始下海捕魚,和走私者換取生活物資,過著沒有官府束縛的生活。

    而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隨著第一支李維正派來的軍隊在台灣駐紮,二萬多漁民便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他們編造了戶籍,搖身一變都成為了遼東人,軍隊並沒有征他們的賦稅,更沒有欺壓他們,只是重新規劃了他們的生活,將他們集中在三個地方居住,成立了平安、台北、台南三個縣,讓他們在捕魚之餘也和軍隊一起屯田,換取糧食和他們需要的日常用品。

    同樣,軍隊也建立了三個千戶所,台北千戶所,台南千戶和平安千戶所。

    儘管台灣主要以屯田為主,但李維正還是在平安縣建造一家造船廠,這是台灣島唯一的工業,建造船的目的很簡單,台灣四面臨海,向遼東運輸米糧,加強與琉球島的聯繫,甚至當大量移民願意來台灣的時候,也就不用再從遼東調船了。

    當平安造船廠的第一艘三桅福船下海時,便成了台灣軍民為之歡慶的一件大事,此事更是驚動了遼東,數月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下旬,李維正龐大的混合艦隊抵達了台灣平安港。

    由於台灣沒有設衛,平安、台北、台南三個千戶所各自負責自己的轄區,平安千戶所約四千人,是三個千戶所中最大的一個,千戶叫曹安國,原是旅順衛的一名百戶,參加過東征日本的戰役,積功升為千戶,當遼東艦隊抵達台北千戶時,修建在沿海的烽火台便點燃了,三柱紅煙直衝天空,這就表示遼東來人了,所以早在三天前曹安國便做好了迎接準備。

    「千戶將軍,來了!遼東船隊來了!」一大早,一名哨台眺望兵便衝進軍營稟報。

    曹安國正在軍營吃早飯,聞訊立刻丟下碗跑向碼頭,平安港是利用一彎天然良港築成,水深港闊,可停泊百艘海船,平安千戶的軍營就位於港區,離碼頭僅兩百餘步。

    今天的天氣極好,海上風平浪靜,萬里無雲,曹安國率領幾名副千戶和一群百戶軍官在碼頭上等了兩刻鐘,終於看見了遠方海面上出現了數十隻小黑點,很快,一支龐大的船隊出現在他們眼前,在碼頭上等待的人群立刻歡呼起來,曹安國立刻乘坐平安船廠建造的第一艘戰船前去迎接。

    寶船船頭,李維正也正拿一隻小巧的千里眼向碼頭這邊眺望,在離碼頭還有約五里時,他看見了一艘戰船向這邊駛來,他立刻回頭令道:「船隊減速停船!」

    最前面的寶船緩緩減速了,最後停泊在海面上,寶船周圍的三艘護衛戰船立刻呈品字型迎了上去,片刻,一艘船引著平安港駛出的戰船靠上前來。

    李維正早就看到了這艘全新的戰船,他知道,這就是平安船廠造出的第一艘戰船了,從外觀上看,造得十分結實,做工精良,這也和台灣的木質有關,台灣島位於熱帶,木質細密,適合造深海大船。

    這時,幾十名士兵領著曹安國上了寶船,曹安國快走幾步,半跪在李維正面前,大聲稟報道:「平安千戶所千戶曹安國參見總兵大人!」

    「曹將軍請起。」李維正連忙將他扶起來安慰道:「曹將軍長年駐紮台灣島,辛苦了。」

    「末將不敢,總兵大人跋涉萬里來看望台灣軍民,屬下和平安所四千官兵都感動至極。」

    李維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胳膊道:「這是應該的,你們都是我的屬下,建設台灣島已經兩年了,我不來看看怎麼交代得過去。」

    李維正又拉著曹安國來到船舷邊,指著西方的海面道:「那邊就是福建水師的轄區了,我一直擔心福建水師會發現你們,你先告訴我,福建那邊有沒有船隻過來發現你們?」

    曹安國躬身道:「回稟大人,福建水師主要以防禦為主,極少來海中巡防,即使偶然出海一趟,最遠也只是到澎湖列島,所以我們在台灣島上的經營,福建水師到目前為止一無所知,不過……」

    「不過什麼?」李維正聽出了他語氣中的擔憂。

    「不過台灣漁民主要以下海捕魚為生,有不少漁民都跑到澎湖列島附近捕魚,他們還上島修建臨時屋舍,我很擔心福建水師的巡邏船發現澎湖島上有人,而抓住他們,最後他們把我們招供出來,事情就不妙了。」

    曹安國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幾年前福建水師發現台灣島上有漁民就是因為抓住了出海捕魚的漁船,從而得知他李維正放過了台灣島上的漁民,一紙彈劾險些要了他的命,事後朝廷命福建水師前來抓捕逃亡的漁民,漁民們紛紛躲進山中,才使得事情最後不了了之。

    現在李維正雖然已不怕朱元璋再來殺自己了,但他也擔心福建軍方知道他在台灣島上的經營,從而派水師來圍剿,即使他的軍隊可以一戰,但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台灣戰略,破壞台灣的發展。

    李維正舉起千里眼向西面望去,茫茫的海面上他什麼也看不見,曹安國連忙道:「總兵大人,我們哨台上有大的千里眼,估計今天可以看到澎湖列島,總兵大人不妨隨我去一觀。」

    儘管寶船上也有大型千里眼,但李維正還是點點頭答應了,他就是來視察台灣島的情況,參觀哨台也是其中一環。

    平安千戶所的哨台位於平安山最後伸入大海的餘脈之上,一面懸崖絕壁高達數十丈,懸崖下海浪拍擊著石壁,激起滔天的白浪,聲勢如雷,哨台便在懸崖的最高處。

    船隊已經停靠碼頭了,幾千名士兵正在搬卸船上的物資,而且這一次平安千戶所將有兩千士兵換防,駐紮期滿的士兵們眼看要回家,個個都興奮不已。

    曹安國和一群軍官陪同李維正從山崖背後的便道上了哨台,來到了一副巨大的千里眼前,這是李維正重新佔領耽羅島後,取耽羅島上的上等水晶做成的五十副大型千里眼之一,千里眼長約三尺,外殼為純銅打製,被安裝在一副鐵架上,這具千里眼是平安所防禦的利器,是他們的寶貝,因此還特地給它蓋了一座亭子遮雨,通過千里眼可望見數十里外的海面,天氣好時甚至可以隱隱看見澎湖列島。

    駐防哨台的是一支百戶,哨台上不僅有千里眼,還有烽火台和訊炮,眾士兵見總兵大人到來,紛紛下跪行禮,李維正命士兵們起身,他來到千里眼前,已經士兵調好了角度和視距,從千里眼中李維正果然看到了海面上有隱隱的山影,那裡就是澎湖列島了,而在海面上確實有有一些小黑點,那就是曹安國所擔憂的漁船。

    李維正沉思了片刻,便問曹安國道:「有沒有辦法不讓漁民不出海?或者不去平澎湖附近打魚。」

    「不去澎湖附近時不可能的,那裡是漁民的傳統漁場。」

    曹安國歎了口氣又道:「至於不出海的辦法當然是有,要麼強制不准漁民出海,要麼就是疏導,改變他們的謀生方式,其實這些漁民打魚也無處可賣,以前還有走私者來收魚,換取一點點生活用品,但現在台灣島上有軍隊駐紮,走私者不敢來了,漁民打來的魚也沒有銷處,最後都是做成魚乾自己慢慢吃掉,或者我們軍隊買一點,我現在最害怕的就是他們跑到福建沿海去賣魚,那樣肯定有人被會被福建官府捉住。」

    「不行!不准漁民再下海。」李維正毅然下定了決心,「強制和疏導要同時進行,我會給台灣漁民尋找到一條新的謀生之路。」

    李維正隨即命曹安國帶他來到了平安造船廠,平安造船廠位於海灣的南面,規模不大,只有兩個船塢,只能同時開建兩艘大型海船,另外在陸地上也造一些小漁船,平安造船廠的主要造船師傅都來自琉球島,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李維正出任威海衛指揮使的那一年,朱元璋答應中山國的請求,征派福建三十六姓造船世家四百餘人赴琉球定居,教琉球人造船,但李維正解放琉球漢人奴隸後,這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也和其他漢人居住在一起,去年年末李維正下令將這三十六姓造船匠和他們家人遷移到了台灣,並成立了平安造船廠,造船廠很快便籌建完成,並在今年四月造出了第一艘軍船。

    陪同李維正參觀造船廠的,除曹安國等一群軍官外,還有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工匠,老工匠叫做林之洋,福建漳州府人,在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中他的技術最高超,經驗也最豐富,在明朝成立前,他家便擁有一座私人造船廠,後來大明海禁,他家的造船廠便改成了豆腐坊。

    現在因為林之洋資歷最深,便被任命為平安造船廠的工場長,他一邊領李維正參觀,一邊回答他的問題道:「大人想擴大船廠完全有可能,我們三十六姓造船匠有四百餘人,人人手藝高超,每個人都可以帶幾個徒弟,這樣,造船廠就可以擴大到二三千人,按一條船用一百人建造來算,那我們船廠同時可以開工二三十艘大船,一條大船建造期三到四個月,那一年我便可以造出一百艘大船,關鍵是經費和材料不夠,我們無法擴大規模。」

    「經費你不用考慮,我會成立台灣造船署,負責供應各種造船材料,並撥付足夠的錢糧,我給你半年時間擴大規模,你需要的一切條件我都會滿足。」

    李維正剛剛做出了決定,關掉準備在高麗開京和釜山開辦的兩座造船廠,整個遼東地區只留旅順造船廠一家,而將造船基地搬到台灣,這不僅是因為熱帶地區的木質好,適合造船,更重要是,當他禁止台灣漁民下海捕魚後,漁民們能有另一條謀生之路。

    李維正仔細考慮過,台灣兩萬多漁民中,婦女和能幹活的老人以及另一部分青壯參與了屯田,而下海捕魚者約有五千餘人,一千多艘漁船,禁止捕魚後,五千多青壯將無事可幹,而擴大造船基地,至少可以解決兩千餘名漁民的生計,至於其他人,他準備將他們全部從軍,編進台灣水師中,另外成立造船署後,他將留二十艘大船在台灣,考慮開發呂宋的木材運來台灣造船。

    當然,李維正還有更長遠的考慮,台灣將來會擔負更重大的責任,這時,有親兵來報,「平安縣知縣和縣丞已經趕到碼頭,正等候大人接見。」

    曹安國知道李維正要接見地方官吏了,他正好告辭,李維正卻一擺手笑道:「你和我一起到寶船去,還有幾個副千戶也一起去,我有重大事情對你們宣佈。」

    寶船的會議室裡,七八名軍方和地方的官員臉色肅穆地坐著,等待李維正宣佈重大消息,平安縣知縣叫做劉裕,三十歲出頭,他原本是遼東都司的一名文書員,前年決定台灣建縣,他便被任命為第一任平安縣知縣,來這裡已經兩年了,他也由一個白胖的男子變得又黑又瘦,當李維正第一眼看到他時,幾乎就認不出他了……

    「各位,台灣漁民禁止捕魚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說了,擴大造船廠和募兵入伍就是安排他們的生活的辦法,軍方可以拿出一千頃土地作為給他們補償,可以告訴他們,禁止捕魚只是權益之計,以後我會放開,但是無論如何,禁漁令下達後,軍方要嚴禁任何人再下海,若再敢有違反者,可殺一儆百。」

    曹安國站起身道:「大人,我是否可以暫時沒收他們的漁船?」

    「可以!」李維正點點頭道:「這件事我就交給你了。」

    他看了一圈眾人,又道:「其次我要告訴你們一件大事,我準備從琉球國遷移五千戶人家,大約二萬餘人到台灣來,將全部安置在平安縣。」

    李維正剛說完,曹安國和劉裕同時驚得站了起來,劉裕搶先道:「大人,平安縣太小,無法容納這麼多人。」

    曹安國也道:「大人剛剛命我負責禁漁,這不僅是平安縣一地,還有台南和台北,現在一下子來這麼多人,我擔心我管不過來。」

    李維正笑著擺了擺手,「你們不要著急,聽我把話說完,在台灣三縣中,要數平安縣條件最好,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積廣大,更主要是我打算將台灣的重心移到平安縣來,所以我才決定把他們全部安置在平安縣,當然,以後就不叫平安縣了,而叫平安府,下面再新成立三個縣,劉知縣正式升為平安知府,至於平安千戶所。」

    李維正對曹安國笑道:「等琉球島的兩萬餘人移民過來後,平安所就正式升格為衛,叫平安衛,台南和台北仍然為兩個獨立千戶所,或許將來也會升格為衛,不過我先考慮平安衛,禁漁後,平安衛的軍隊也將從四千增至七千人,完全可以建衛了,曹將軍就是第一任平安衛指揮使,其餘軍官皆官升一級。」

    曹安國立刻率領幾名千戶給李維正半跪行禮,「屬下絕不辜負大人的期望。」

    李維正點點頭,又對劉裕笑道:「你呢!有什麼困難?」

    劉裕被升為知府,他也沒話說了,只得歎口氣道:「唯一的困難就是官員太少了,建新縣可能會無人可用。」

    李維正笑了笑便道:「你放心,我從遼東帶了十名太學生,又從琉球移民中挑選了十幾名能幹且略通文字之人,這二十幾名年輕人便是平安府未來的官員,將協助你建府建縣。」

    劉裕深施一禮謝道:「感謝大人的厚愛,屬下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平安府之事。」

    李維正見他們都能接受了,便再一次叮囑他們道:「我知道不管是平安府還是平安衛,現在都很混亂,你們有千頭萬緒的事情要做,軍隊要訓練水師,要開墾土地、屯田,要負責押運糧食北上,還要監視福建,保衛台灣;而平安府也一樣忙碌,安置移民,給他們建立新的家園,以後辦學勸農、扶助孤寡,也要組織百姓開墾良田、種植茶葉,所有內地官府要做的事情你們要做,許多內地官員不做的事情你們也要做,你們會很辛苦,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好。」

    說到這裡,李維正的眼中充滿了希望,笑道:「三年後我會再來台灣,希望到那時,我會完全認不出這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