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20.這是要東山再起了嗎? 文 / 樓枯

    由楊昊提議,王良主導的演武大會於上元節當日在中受降城校軍場舉行。大會一共有角鬥、賽馬、射箭三個項目,每場項目比試十二場,合計共三十六場比賽。演武大會辰時擂鼓開始,到夕陽西下結束,總的戰績是烏槐部慘敗,唐軍大勝。

    在角鬥的十二場比賽中,烏槐部只贏了一場,且勝的極為慘烈。

    巡防營統領鄭華泰被帥府參將余春摳瞎了一隻眼後才慘烈勝出,其餘的十一個人則無一例外地三招五式就敗在唐將的手裡。如此結果,當然與楊昊有意隱藏了實力有關,但楊昊也合算過,即便是全力以赴,勝面也不大。王良手下良將如雲,烏槐部的步軍實力與唐軍相比的確還不在一個層次上。

    角鬥近乎完敗後,賽馬則是徹頭徹尾的完敗。這一次,楊昊沒有藏著掖著,而是全力以赴,烏槐部精英盡出,由八大長老中最善賽馬的赫爾筆力親臨現場指揮,結果還是十二場全敗。若說角鬥失敗,烏槐人還有些說辭,比如他們抱怨首領只讓漢人武士上,族裡的年輕小伙們急紅了也撈不到上場的機會。而且角鬥中完全是按照唐人的規則,這才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失敗。

    但賽馬的規則卻是對烏槐部十分有利的,這一點赫爾筆力自己也承認。

    賽馬慘敗後,即使最好鬥的烏槐部族人也承認,首領在處理與大唐關係中的軟弱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是形勢所逼。沒法子呀,跟唐軍的實力實在相距太遠了。

    烏槐部族人沉寂之後,由劉盤領銜的射箭隊,總算為烏槐部挽回了一點顏面,十二場比賽中,烏槐部贏了七場,堪堪壓了對手一頭。

    至此,演武大會圓滿結束,王良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他拉著楊昊的手,共同步入宴會廳,與烏槐部首領大醉一場。

    楊昊在中受降城一連住了三天,除了每天晚上王良的宴請必須到場外,其他時候他可以在城中任意行走。王良給他派了兩個嚮導,除了陪他吃喝玩樂,自然也擔負著監視之責。但楊昊發現,這兩個人陪吃喝倒是十分賣力,做起正經事(監視)來卻十分馬虎。他因此就斷定,王良並沒有給他們下過嚴令,他對自己是徹底放心了。

    在離開中受降城時楊昊直白地向王良表達了為大唐皇帝效勞的意思,同時也希望能在大唐的朝廷中謀個一官半職。王良當即表示:凡誠心歸附者,我陛下必然十分優待。

    王良說到做到,僅僅一個月後,他就為楊昊拿到了一個中郎將的頭銜,印綬官袍盔甲一應俱全,還有一柄鍛造的十分精巧的唐大刀。但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實惠。楊昊似乎倒並不介意,反而備了豐厚禮品入中受降城答謝,王良照例留宴。席間楊昊接著酒勁提出:我既然已經是大唐的中郎將,似乎不應該再呆在大晴川,我的部屬需要一塊草地放牧牛羊,部族裡的女人需要有牛羊奶水的滋養,以生育子女,繁衍後代。請大帥另擇一塊地方讓我駐紮吧。

    王良早料到他遲早會有這一出,這個年輕人說傻也傻,說呆也呆,說不傻也不傻,說機靈也機靈,他總是能做出一點讓你意想不到的事。

    王良說:「你們就去大同川駐紮吧,那兒水草豐美,雖然偶爾有草原流匪騷擾。不過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應付的來。」

    楊昊說:「如果應付不來我就退入關內,尋求大帥的庇護。大帥能再收容我們嗎?」

    王良說:「你們是大唐的子民,受了外人的欺負,我自然有護佑之責。」

    楊昊回到大晴川後就把這件事跟穆坤、臧龍、肖恩清、劉盤、鄭華泰等人說了,肖恩清、劉盤、鄭華泰等人聽了不免都有些氣餒,說這個王良真是個老狐狸,讓我們去大同川為他看守大門,他倒落個自在。

    眾人罵罵咧咧的,唯有穆坤一直不說話,楊昊就問他:「軍師怎麼看呢。」

    穆坤說:「此地有利有弊,就看將軍怎麼想了。若一心守成,則此地三面受敵,實在是個讓人頭疼的地方。若是懷著一顆進取之心,則大同川北可進草原,西可攻略豐州,東則可進取中受降城。是個四通八達的好地方。」

    楊昊說:「處此大爭之世,守成便是坐等滅亡,唯進取方可覓一線生機。身處四戰之地,須得時時警惕、處處留心,常懷警醒之心,人才能越來越強。否則,呆在大晴川那個地方只能坐以待斃。」

    臧龍說:「只怕那些蠻人不肯同意。」

    劉盤笑道:「一幫半人半獸的蠻人只知道廝殺,他們能懂什麼?」

    肖恩清說:「若是心懷進取,把婦孺老弱都帶著,只怕是累贅,不如將他們留在大晴川,將來也是個退路。」

    楊昊又問穆坤怎麼看,穆坤先是沉吟不決,被逼無奈就說這麼做有利有弊。劉盤不耐煩他這麼耍滑頭,就說:「退路我看倒是無所謂,不過能把婦孺老弱甩掉,也是件好事,那樣咱們就輕鬆了。」臧龍見楊昊遲遲不表態,就附和著劉盤說:「我看這樣也挺好。」鄭華泰也附和說好。

    眾人都望著楊昊,等著他裁決。

    楊昊喝了口奶茶,說:「若是把他們留在大晴川,我們該分兵多少來守護他們?我們兵力本就不足,若是再分兵還談何進取?古有韓信背水一戰成就千古佳華,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古訓。若是只想混口飯吃,我看待在大晴川也挺好,或者乾脆就投效唐軍。可以我們又不願這麼做。那麼只有一條路:置之死地而後生。把婦孺老幼帶在身邊,就斷了自己的後路,從此只能進去不能退縮。因為我們無路可退。」

    楊昊頓了頓,又說:「是做英雄,成就一番事業,千古之後仍然留名;還是做個平凡之人,顧一家溫飽,混一世安穩,平安知足。我楊某人要做英雄,但,也尊重諸位的選擇。人生草草不過百年,做什麼不做什麼,要有主見,我絕不強求。願意來的,我歡迎,不願意留下來的,我奉送盤纏,絕不虧待。」

    劉盤說:「大哥,你這是說什麼嘛,咱們是磕過頭的把兄弟,生死與共的。」

    楊昊把手一擺,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不要諸位兄弟現在就做出抉擇。我今日即拔本部營長遷往大同川,諸位願意來,則請拔營跟來。不願意來,你我兄弟則就此別過。雖不能一處共事,青山在,水長流,今生今世永遠是兄弟。」

    楊昊說過這話之後,便不復再言。

    穆坤道:「諸位兄弟一定還沒有收拾營帳,即便明日要追隨大哥同去,也該收拾一下吧,我看三五天時間還是要的。大哥把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諸位兄弟還是回去各自想想吧。青山在,水長流。千年之後,還是兄弟。」

    穆坤說完向楊昊施禮,第一個退出營帳去。臧龍、肖恩清也先後離去。劉盤臨走時對楊昊嚷道:「大哥,我是跟定你了,我這就回去收拾傢伙去。」

    最後只剩下鄭華泰沒走,楊昊問:「你為什麼不走?」

    鄭華泰說:「我孤家寡人一個,沒有東西可以收拾。你走,我跟著你走就是了。」

    楊昊說:「你既然不走,就陪我喝杯酒。只是,你瞎了只眼還能喝嗎?」

    鄭華泰笑道:「我只是瞎了只眼,又不是爛了嘴和喉嚨,當然能喝。」

    這一場酒一直喝到第二天天濛濛亮,楊昊起身說:「我們該走了。」鄭華泰說:「你說的如此傷感,是擔心有人不來嗎?依我看,來是緣分,不來是沒緣分。沒緣分,來又如何,不來又如何?」

    楊昊大笑道:「你雖瞎了一隻眼,倒是比想的開些。」

    楊昊率本部營於第三日下午到達大同川草原,在川南選了處水草豐美的河灣阜地紮下營寨。鄭華泰、劉盤、穆紅、東方蘭,東方青當天就跟著來了,慕容托品第四日上午趕來,方塘、葛敬第五日晨趕到。第六日無人來。第七日晨葛彤、張十三趕來,到了黃昏時肖恩清也來了,帶了幾車好酒,對眾人說:「你們只顧著走路,不知道買酒,到這來喝水不成。」當夜眾人大醉而歸。

    第八日無人來。

    第九日無人來。

    ……

    到了第一百日,楊昊一個人自晨光初露時即在營門口等,一直等到滿天星斗,也沒能等到一個人。

    楊昊站起身來,拔出匕首擲在地上,說:「匕首以外的不再是我兄弟。」

    ……

    二日,楊昊與八大長老、十四營主、鄭華泰、肖恩清、劉盤會議,點選各營共有三千七百八十九人。男少女多。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能跨馬征戰的九百九十八人,不能跨馬能執弓拉箭的二百三十人,不能拉弓能帶刀的四百四十人。

    楊昊將千名武士分作左右前後四營,前營,右營實設,各有武士四百五十人,前營統領劉盤,右營統領大支邇,左營、後營虛設,有旗幟,有統領,無兵卒。後營統領肖恩清,左營統領鄭華泰。

    又設羽射營,選男女弓箭手兩百人,羽射營直屬首領統領,設副統領一員統帶。慕容托品為副統領。再選帶刀男女編成一營,稱作內軍營,環護金帳、銀帳。由赫爾筆力之子閔籟做統領,穆紅為副統領。又選步騎弓嫻熟青年勇士百人為教導營,任鄭華泰為統領、東方青為副統領。教導營擔護金帳、銀帳守護之責,平日教導子弟,臨戰則一分為二,一部留守護衛金帳和銀帳,一部分散於各營參戰,既是主力,又是督導隊。

    除教導營、羽射營外,各營武士父母妻子皆歸屬各營統領管轄,平日放牧耕作,閒時練兵,戰時隨統領出戰。楊昊又頒布戰時紀律十三條,稱為《戰時令》,用於規範作戰時的紀律,各營統領對《戰時令》擁有相當程度的解釋權。

    諸營之上,設兩帳,金帳為首領及妻妾居住辦公之所,銀帳為八大長老居住辦公之所。金帳外設六小帳,稱之為廳,為首領輔弼各臣辦理公務場所。

    張十三坐鎮刑獄廳;

    葛彤坐營造廳;

    方塘坐知客廳;

    葛敬坐米糧廳;

    東方蘭坐侍衛廳;

    軍師廳暫空缺無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