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第40章 七龍奪珠之一決雌雄 文 / 樓枯

    渡良寨,楊昊又一次走到了這個地方,半個月前自己就是在寨子東頭的木橋上遭到埋伏跳水逃生的。一干跟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因此全部遇害。現在,那座木橋還在,但其他的景象則完全不同了。

    渡良寨,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

    整座寨子已經少有完整的房屋了,到處都是被煙火熏得漆黑的殘垣斷壁,焦黑的寨牆和房梁的斷木上還冒著裊裊青煙。寨子內外到處都是死屍,死狀千奇百怪,令人髮指。

    寨子東門外的一排桅桿上,吊著十幾具屍體,每具屍體上都密密麻麻地射滿羽箭,麻的幾乎看不清人的本來面目。這些羽箭都是豐州軍械局製造,不久前裝備給蠻黑五部的。

    木質的寨門已經燒燬倒塌,一個男子被綁在寨門前的拴馬樁上燒城了焦炭,焦糊的頭顱張著嘴,雙眼的黑窟窿裡還冒著青煙。

    寨子中心的水井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七八具老婦人的屍體,多數都被脫光了衣裳,一些屍體的乳/房被割掉,露出兩個血窟窿;一些屍體的陰/戶裡還插著捶衣棒。這些老婦人死前顯然都受盡了侮辱和酷刑。

    寨子裡沒有發現年輕女子的屍體,她們已經被當做戰利品席捲而去。她們的命運不會比這些慘死的老婦好多少。

    一個半大少年手臂、大腿上的肌肉全被割光,露出森森白骨,他的頭顱則被石頭砸的稀爛,離他屍體三五尺外有一堆灰燼,一根削的尖尖的木棍上,還插著一塊烤的半糊的人肉……

    刀砍,斧剁,槍刺,火燒,破腹,剜心,割乳……種種死狀,難以名狀,手段之陰狠歹毒,已非人類所能為。

    楊昊身後的好幾名衛士都忍不住嘔吐起來,有人流著淚跳著腳在怒罵。

    楊昊強忍著心中的不適,快步跨過寨東頭的木橋。馬赫尚正在指揮士卒渡河,看見楊昊便一路小跑過來。見了面就抱怨道:「這幫狗雜種,一路燒殺搶掠。現在我是一點糧食也籌集不到。要不還是先停下來,等一等運糧隊吧。」

    「不能等。」楊昊一語回絕了,「你也看到了,他們走一路禍害一路,要是讓他們先進了城。我的罪過……只怕是百死難辭了。」

    「末將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馬赫尚猶豫了一下。

    「說吧。」楊昊能猜出他要說什麼,但心中仍然很高興。這些話,他早就想有個人當面跟他說了。

    蠻黑部南下之後,一路燒殺搶掠,所到之處村鎮山寨為之一空,子女財帛盡數席捲而去。為害之酷烈原超當初的想像,與他們相比,河東軍簡直可以稱得上仁義之師了。

    已經有不少將領向楊昊抱怨了,楊昊又豈能不知?當初他與蠻黑五部盟約時,要求五部進軍時不得騷擾沿途百姓。更不得隨意燒殺搶掠。五部首領也答應了,但要求替他們備足糧草。

    豐州本來就缺糧,一萬多人的糧草短時間很不容易備辦齊全,楊昊一面加緊向關內夠糧,一面要三城百姓緊急籌集十日之糧,以備急用。但是糧草還沒有備齊,王奔就奪取了中受降城,楊昊知道以王奔的個性和他處的地位,他很有可能死守城池與劉德三決戰。

    不管他能給劉德三造成多大的傷亡,但中受降城絕對守不住。王奔也會在這場慘烈的爭鬥中耗盡最有一絲力量。到那時即使自己率軍南下,也難以再挽回敗局了。楊昊要蠻黑五部提前起兵南下,五部首領則提出允許他們就地籌糧。

    楊昊猶豫了,因為不止一個人提醒他,蠻黑五部向來有燒殺劫掠領部的傳統,若任他們自己籌糧,必是所過之處村社為之一空。楊昊也知道這個口子一開,將來的事情只怕就非自己所能控制。但他仍抱有一絲僥倖,蠻黑五部或許會比河東軍狠一些,但還不至於「所過之處村社為之一空」。

    然而事實給了楊昊狠狠一記耳光,蠻黑部的野蠻凶狠遠遠超過他當初的預計。何止是「所過之處村社為之一空」,簡直是所過之處一片焦土,不留一點人跡。他們的凶殘野蠻甚至讓金彌力也大吃了一驚,當楊昊讓他一起出面勸阻時,金彌力竟然一句話也不敢說,深恐引火上身。

    蠻黑人就如同被從魔瓶裡放出的妖魔,縱橫肆虐,無法無天。再想將他收回去,何止是難如登天?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了。楊昊自感罪孽深重,但此時他除了順勢利導外,還能有何作為呢?

    「將軍這次與蠻黑五部結盟雖然可解燃眉之急,然而日後只怕後患無窮啊。」馬赫尚到底沒讓楊昊失望。

    「是啊,」楊昊歎了口氣,「你說說看,我該怎麼辦?」

    「這種蠻人只能利用,用過便要徹底除之,否則後患無窮。」馬赫尚說到這,停頓了一下,看到楊昊鼓勵的眼神後,就又壯著膽子說道:「將軍可知天德軍的百姓都在背後稱呼您什麼?」

    「他們都叫我『瘟羊』,對吧?他們已經是嘴下留情了。」楊昊苦笑了聲,「我就是那個打開瓶子放出妖魔的蠢人,讓妖魔回到瓶子裡,我責無旁貸。」

    馬赫尚想了想沒弄明白瓶子和妖魔是出自什麼典故,不過大致的意思卻還是能聽的明白,他說道:「只怕他們嘗到了甜頭不肯走。」

    楊昊道:「那就打得他們回去。你們現在就要做準備,摸透他們的虛實,不管他們有多狠多蠻,是人總有弱點,要盡快找個這個弱點。」

    馬赫尚道:「將軍請放心,我一定找出辦法讓他們老老實實滾回草原去。」

    ——————

    北寨南門外空地上,兩匹駿馬對面衝撞,四下裡吼聲如雷。對陣的雙方,一面是河東軍大將於沖沖,另一面則是蠻黑荼鹽部貴族莽力蛤。兩馬錯蹬之際,於沖沖忽然手抓馬鞍,將身子吊懸在馬身左側,堪堪避過了莽力蛤的致命一刀,不及莽力蛤勒馬再戰。於沖沖右手在馬鞍一按,竟站立在飛奔的馬背上,取弓在手,只一箭便將莽力蛤射於馬下。

    河東軍鼓聲雷動,歡呼雀躍,蠻黑部貴族則不免有些垂頭喪氣。

    這已是於沖沖斬殺的第十二名蠻黑將領了。與前面的十一人不同,莽力蛤是死在「鬥將」場上的,這是勇士的舞台,生死榮辱全憑手上功夫,公平又公正。

    一天前蠻黑五部突襲黑羊谷,殺河東守將穆玉春,斬守卒三百人。其後金彌力突襲西寨得手,殺守將王良。蠻黑五部則連夜進軍圍住了北寨,北寨守將楊天華領軍出戰,激戰一日不分勝負。入夜,蠻黑五部聽從楊昊所派參謀監軍休水連之計,火攻北寨趁亂劫營。楊天華倉促應戰,被蠻黑大將骨朵麗斬殺。

    劉德三聞聽北寨陷落,急調河東悍將於沖衝出擊。於沖沖故伎重演,火攻北寨趁亂奪營,又將蠻黑五部逐出營寨。蠻黑五部貴族羞憤異常,連日攻打營寨,皆被於沖衝擊退。於沖沖性情謹慎,善於防守。他避不出戰,蠻黑部無計可施。休水連獻計,要蠻黑軍士赤條條地站在北寨門前,手捧**高呼於沖沖的姓名,肆意侮辱。河東軍士頓覺奇恥大辱,紛紛請戰。

    於沖沖不肯出戰,只派人到蠻黑寨中下戰書,約與蠻黑諸將陣前「對將」。所謂「對將」便是雙方武將陣前比武,雖然不能決定勝敗,但對於軍心士氣卻有很大影響。蠻黑部不肯示弱,挑選骨朵麗等十五員猛將出戰,河東軍則由於沖沖領銜率十五人出戰。

    首戰,於沖沖便射殺了蠻黑悍將莽力蛤,河東軍頓時氣勢大漲,此後河東悍將蒙天保又勝蠻黑塔勒部駙馬小密爾汗。為挽回頹勢,第三陣骨朵麗親自出戰,與河東軍大將趙合久對陣,骨朵麗使一柄四十八斤重的鐵瓜,趙合久用雙菱大錘,兩人都是勢大力猛的兵器,交戰只十合,骨朵麗一鐵瓜砸碎了趙合久的腦袋。

    第四陣,雙方派出兩員小將,河東小將衛芳乃劉德三外甥,年十七;蠻黑部小將曼叻米勒是蠻黑曼叻部首領鐸礎莫之子,年十六,使一對狀似鐮刀的獨門兵刃。交手十幾合,衛芳氣力不濟,他心生一計,詐敗回營,曼叻米勒緊追不捨,卻被衛芳一個回馬槍刺落馬下。

    曼叻部首領鐸礎莫愛子心切,再也不顧什麼規矩,急率三名家將前去報仇。被蒙天保截住,以一敵四絲毫不落下風。衛芳回身助戰,刺傷鐸礎莫。三名家將護送著家主往回撤退,卻被蒙天保連殺兩人,追的鐸礎莫狼狽不堪。

    蒙天保的英勇惹惱了鐸礎莫的叔叔老將烏巢,烏巢年輕時號稱「蠻黑第一勇士」,雖年過六旬,卻是寶刀不老。他催馬截住蒙天保,交手十餘回合,蒙天保便覺體力不支,敗下陣來。烏巢催馬緊追,衛芳突發一支冷箭,卻被烏巢輕輕躲過,老將回射衛芳一箭,箭矢穿透衛芳胸口的護心鏡,幸好衛芳貼身穿著鐵絲連環甲,才保住一條性命。

    蒙天保、衛芳敗陣後,烏巢又連勝河東七員大將,殺得河東軍陣中無人敢上前。正當烏巢得意洋洋準備宣佈鬥將取勝時,忽然聽到河東軍士歡聲如雷,只見一名二十出頭的小將手拎雙刀飛馬出營來,正是河東軍主將於沖沖。

    於沖沖因面容俊美,膚色白皙,人稱「白玉老虎」,他原為劉清伶牙將,後被劉德三看中,要了在身邊悉心培養,一心想將他鍛造成可獨當一面的大將。於沖沖天資過人,又勤苦好學,不過四五年工夫已經在十萬河東軍中嶄露頭角。

    烏巢見自己逼出了河東主將,心中大喜,便將弓箭丟在地上,又剝光了衣甲要和於沖沖「斗赤膊」,即不用弓箭、暗器等巧技取勝,也不用盔甲防護,全憑手上真功夫,這是「鬥將」中最精彩的一環。

    於沖沖也丟了弓箭,剝去衣甲,手中只提兩把彎刀。

    驚鼓雷動,號角嗚號。

    烏巢與於沖沖各顯神通,廝殺在一處。於沖沖騎黑鬃馬,他膚色光潔白皙,肌肉柔軟勻稱;烏巢坐騎為赤紅色,他的皮膚黑如木炭,肌肉虯結凸起,結實如鋼鐵。二人同樣使刀,但於沖沖的雙刀剛柔並濟,以速度和技巧取勝,烏巢的長刀則迅猛凌厲,以力量取勝。

    二人交戰五十餘合,臉上都已經汗流滿面。烏巢究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他手中的刀開始慢了下來,力量也不如先前了。明眼的人已經看出來,再有二十餘合,於沖衝將佔盡上風。

    蠻黑部中有人彎弓瞄準了於沖沖,畢竟這是戰爭,取勝才是第一要義。

    「嗖」地一聲,蠻黑陣中射出了一支冷箭。與此同時,河東軍陣中同時有三支羽箭射向了烏巢。於沖沖偏頭躲過冷箭,急打馬奔回本陣。烏巢卻沒那麼幸運了,三支冷箭竟有兩支射中了他,一支中在左臂,另一支射在大腿上。雖然都不是要害處,但也足夠讓他狼狽一陣子了。

    「對將」結束,河東軍略佔上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