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龍騰世紀 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 文 / 曉風

    大明的武將跋扈者漸多,但敢於殺害文官,而且是地方正印官的武將卻是找不到第二個。

    陳新甲心中也是一陣憤然,當即上奏道:「臣請皇上立刻派大臣前往臨清嚴查此事,若屬實,著立罷張守仁總鎮官職,剝其世襲爵位,下法司治罪,以為來者之前鑒!」

    「唉,言官奏事,也是奏請派大臣查察……」

    崇禎心中也是左右為難,以朝廷法度來說,當然是要查明此事,還文官們一個安心。當日袁崇煥殺毛文龍時,也是舉朝嘩然,不過那是持尚方劍的文官殺一武臣,雖然有不少人感覺不滿,卻並沒有引發大的風波,現在卻是持節武將殺文臣,這樣的事發展下去,文官們自然是人人自危。

    但崇禎卻沒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

    他很虛弱的向陳新甲問道:「山東地方情形如何?」

    陳新甲愕然答道:「一切安靜,除東昌邊境還有追擊戰事,兗州聽說有零星響馬游騎外,已經沒有什麼戰事了。」

    「唉……」

    一聲歎息之後,崇禎便陷入了長考之中。

    良久之後,他終下決定。

    為了國家安定,他不能再冒逼反一個武將的危險了……崇禎六年前後的吳橋兵變叫他傷透了腦筋,張守仁對登萊的控制無疑比孔有德一夥強的多了,而且實力更強,名聲更大,這樣的危害,他承受不起了。

    「此番軍功,便給他減幾等吧……」

    「皇上……臣以為……」

    「不必多言,叫山東的撫、按就近調查復奏吧,封賞上頭,不給張守仁加侯爵了,官職亦不必有所更張,變動,加一太保可矣。」

    「是,臣到部後便請旨擬行。」

    「其部下有個叫張世福的,聽說老成的很?」

    「是,其人臣叫人考察過,總旗出身,素有威望,為人老成持重,所以也很得軍心。」

    「尤世威無用,將他調走,著張世福補登州鎮總兵官。%&*";」

    陳新甲渾身一振,但也不敢多言,更不敢反駁,只得點頭應諾下來。

    「其副將中,可堪造就者似乎還有一個叫曲瑞的?」

    「是,聽說年輕英敏,有大將之風。」

    「著他補保定總兵。」

    「這……是,臣知道了。」

    「著副將孫良棟補淮安副總兵。」

    「是,臣遵旨。」

    「好了,這三人,說是臨清一役最大功,給兩個總兵,一個副總兵,總也夠了。想來還可以加以秩祿,兵部奏上來,朕皆批復便是。」

    到此時,崇禎的思路陳新甲終於大致摸了出來,無非就是開始防範和限制張守仁的權力,同時開始扶持張守仁的部將。

    這樣的做法,陳新甲卻是覺得不妥。承平之時,對大將不妨以此法制之,分薄其權,扶持其部下坐大,使其內鬥,這樣將領之權實際上就是被削奪。

    而此時朝廷法度廢馳,這樣做法,等於是幫著張守仁鞏固地盤,甚至分散出擊,十分的不妥。皇帝久居深宮,看一些史書便隨意施為,簡直是胡來。

    但陳新甲不僅不敢反對,連一個字也不敢說,回到兵部之後,自是按皇帝之意擬旨,當晚消息傳出,不少文官都感覺皇帝的處斷十分不妥當,卻也是和陳新甲一樣,對崇禎的處置辦法不置一詞。

    自黃道周和劉宗周等人被攆出朝堂之後,敢於直言的大臣是越來越少,有一些給事中和御史雖然大膽,也是只敢持泛泛之論,並不敢直言皇帝的功過是非,到此時,沒有人崇禎的決斷多嘴,也就並不奇怪了。

    ……

    ……

    「恭喜太保,賀喜太保!」

    朝旨一下,幾天後就抵達了臨清,這座三年內兩次陷入戰火的城池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繁榮,旨意一至,舉城歡騰,浮山軍人更是個個臉上有光,感覺是十分的榮耀。

    和文官的巔峰是太師一樣,武臣加銜也是至太保為止,官拜太保,是每個武臣最高的夢想。本朝國初之時,國公加賜太保者也是需領軍多年的宿將方可,比如成祖和英宗年間的英國公便是如此,此職和文官的太師一樣,十分難得,若不是崇禎壓了張守仁這一次的功勞,太保一職,也不會輕易授給。

    至此,張守仁便算是到達了武人的巔峰境地,再往下立多大的功勞,無非也就是爵位的增秩,官職上頭,是沒有多大的想頭了。

    從早至晚,先是新上任的臨清州和各級官員,再就是城中的士紳們,然後是百姓的代表,絡繹不絕,都是被引到二堂,因為人太多了,張守仁在二堂階上接見他們,一撥一撥的進來,叩頭見禮之後,人人笑容滿面,感到有無上榮光。

    無論如何,張守仁已經生封太保和世襲伯爵,只要他不舉旗造反,終其一世,無人能剝奪他的官職和世祿,他已經是一個活著的傳奇。

    「太保,這些都是臨清城中的大東主,他們來拜賀大人榮升太保。」

    張世強這個中軍官越來越稱職,這些天在臨清城中,中軍負責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張世強這個負責人十分盡責,與官府溝通,張榜安民,撫濟流亡與孤寡老人和幼童,治療受傷的士兵和民壯,浮山軍醫十分稱職,有一些必死的人也救治了回來,順道還在城中開設義診,這二十天的功夫,臨清城中已經遍傳浮山軍仁義之名,加上開始雷霆一擊和誅斬州官的威勢,城中大局被安撫的十分平靜,中軍處和營務處,加上幾個後勤部門的通力協作,立功也不小。

    至此時,所有人都知道張世強這個中軍副將的地位不低,此番進來拜見張守仁,自是預先走好了他的門路。

    這些商人,都是臨清城中的大豪商,他們嗅覺十分靈敏,和淮揚商人,和徽商,晉商,當然還有兗州濟寧和濟南的山東本地商人都保有良好的關係和密切的聯繫。

    崇禎十一年時清兵入侵過來,臨清城被多爾袞下令屠城,城中近百萬軍民除了被留下準備帶到關外的青壯男女之外幾乎被殺光,這其中也是有不少商人,但真正的大豪商卻是逃了個七七七八八……他們消息靈通,對戰事發展十分敏感,一感覺不對時,就搶先一步離開了。

    倒是此番被圍,事出突然,事前毫無徵兆,被圍的大商人實在不少。上一次臨清已經元氣大傷,兩年功夫不過恢復當年一半左右,如果再被屠殺搶掠一番,能不能恢復元氣就難說的很了。

    這此大商人對張守仁當然是十足感激,此番前來致謝時,也帶了不少物資過來。

    「……阜康行劉大東主敬獻太保銀五千兩,豬百頭牛羊各百頭,騾子並挽馬三百頭,糧食五千石!」

    「……王東主敬獻太保銀三千兩,豬五十頭、牛五十、雞一百、鴨一百、鵝一百,糧食三千石,並上等玉露春酒一百挑……」

    「……張東主敬獻太保銀三千兩,西洋鐘十座、鑲金泰西小馬刀十把,上等倭刀二十把、倭扇一百柄……」

    各家商行的東主夠資格來拜會太保的都是身家雄厚之流,隨便的敬獻拿出來都是價值不菲,聽著宣報禮單時,各家東主都是面露矜持之色。

    要知道崇禎十一年時,盧象升率十萬宣大兵馳援京師,皇帝不過賞三萬銀,余物皆無,什麼牛羊豬雞和糧食馬料樣樣欠奉,弄的宣大兵來勤王卻是無糧,如果不是張守仁接濟了一些糧食,怕是要餓死不少。

    這年頭,什麼都沒有牛羊豬雞和糧食重要,這些大商人出手可是比皇帝還大方的多,露出一點驕矜之色,倒也不算什麼。

    張守仁卻沒有注意聽這些數字,只是看向張世強,待看到張世強微微搖了搖頭之後,他便只是向這些東主微微點頭,隨口道:「帶他們下去喝茶。」

    說罷,轉身便進了簽押房。

    「這……」

    一群大商人都是有點震驚,到他們這樣的地位已經可以交遊官府和官紳世家,引為奧援之後就等於有了護身符,可以和地方官員打一打擂台,地方上上到巡撫,他們也就是打個躬就完了,布政參議和知府,彼此互相稱一聲老先生,互相作揖問好,如同世交好友,若是普通的州、縣,則要俯就他們,對他們恭敬有加,張守仁的地位雖高,此番對他們卻是有點兒過於不放在心上了。

    一群商人都是有被折辱之感,不少人面紅耳赤,深悔此行。

    此前因為濟南商行的事,商人們覺得大將軍太保大人對商人的苦衷有所瞭解,並不歧視,所以大家才這麼巴結,如果知道是這般情形,絕不會上門來自取其辱。

    「太保非是慢待各位,只是心中失望而已。」

    眾人不滿,張世強卻是微笑著道:「太保建議各位仿造濟南例,成立商行,確立行規,罷棄牙行,各位為什麼不肯照例施行呢?」

    一聽這話,所有商人都面面相覷,一時之間,卻是不知道如何作答是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