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龍騰世紀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 文 / 曉風

    「兒臣想,斬首這麼多,是對東虜難得的一大功,要說厚賞,便是封伯也不為過了。不過……」

    見兒子還有後話,崇禎嘴角帶笑,用鼓勵的眼神叫兒子繼續說下去。

    得到鼓勵,朱慈烺便是膽子大了許多,偷偷又看了父皇一眼,才又接著道:「不過,國朝爵位是國之重器,不能輕授,李成梁領兵四十年,斬首數千級,最後才封賜伯爵,張守仁立功雖大,但太年輕,現在就封爵,將來無可封賞時,對他和朝廷,都不大好。」

    「好,好!」

    崇禎輕輕點頭,雙手也是在膝蓋上輕輕拍打著,臉上也是一副讚賞的表情。

    這個太子,果然是跟得名師,看來明天要賞賜幾個東宮的師傅了。

    眼見如此,永王和定王年紀和太子相差不多,而且田妃所出,隱隱對大位還有希圖之意,此時都是感覺十分沮喪。

    朱慈烺十分得意,順著自己思路又繼續說道:「所以依兒臣所見,不妨在勳、階上厚賜於張守仁,爵、職之上,還是稍加抑制,此非忽略其功,只是留其進步餘地……妥當於否,還請父皇聖裁。」

    「唔,說的還不錯。」

    古代士大夫,包括皇家在內,講究的是抱孫不抱子,當了祖父,不妨疼愛一些,對兒子,就得嚴格。所以崇禎對這幾個兒子,除了最小的那個,對其餘諸子平素都十分威嚴,今日心情太好,太子奏對也很稱旨,崇禎連連點頭,誇了一句後,便是吩咐道:「下去吧。」

    「是,兒臣叩辭。」

    雖然崇禎沒說是不是按朱慈烺的建議來封賞,不過有幾句話的誇讚,也夠皇太子回周皇后身邊吹噓一番了,當下朱慈烺帶頭,幾個小兄弟一起叩頭,然後便是一起辭出。

    待皇子都辭出後,崇禎才對王德化笑道:「老貨,你怎麼看?」

    「奴婢不敢言外臣之事啊。」王德化尖著嗓門,一臉惶恐:「奴婢萬死不敢。」

    「何必如此?別人也罷了,你盡可隨便說說。」

    「皇爺恕奴婢大膽,奴婢覺得,小爺說的是。」

    「既然如此,朕知道了。」

    崇禎心情極好,揮著袍袖道:「不要在這裡傳膳了,回乾清宮,叫皇后,貴妃,諸皇子,一併飲宴,朕很開心,叫他們取一壇最好的玉露春酒來!」

    「是,皇爺!」

    所有在場的內監,俱是喜笑顏開,宮中飲宴,十分難得,更難得是皇妃皇子齊至,皇帝心情如此之好,封賞什麼的倒不指望,但伺候差事也能輕鬆很多,前幾天魯軍全師覆滅的消息傳來,楊嗣昌都被訓斥,宮中連接打死了幾個小內侍,都是崇禎盛怒時所為……皇帝也是要出氣筒子的,不拿太監做法,難道去打自己老婆?

    殿中一片喜氣洋洋中,儀駕擺好,皇帝上輿而行,文華殿距離乾清宮可不近,皇帝自是坐著肩輿而行。

    早春天短,此時已經薄暮上來,王德化出來後,一個小內侍湊耳過來,但聽王德化輕聲道:「出去到薛府報個信,就說,已經幸不辱命,就如閣老所托。」

    「是,奴婢這就去!」

    這個小內侍也是王德化的隔代門生,十分機警,點了點頭,也不多問,當下便是折身而行,在暮色之中,一路從東華門出去,繞出東安門,經過燈市口,再折向東江米胡同,經行不遠,就是相府所在了。

    京城格局,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勳戚之家和富豪之流,多半是東城,朝官清流,多半在西城,薛國觀的相府就是在極富貴的所在,巍峨壯美,乃是天子賜給的府邸。

    隔的老遠,就能看到相府外頭數十盞燈籠,次第高低懸掛,猶如一盞盞星辰,天黑不久,卻已經燈火輝煌。

    拴馬石有好些個,都是系的來訪官員的隨員伴當的騾馬,已經扣的滿滿噹噹的,至於轎子,更是從薛府正門一直排到胡同外頭,轎夫長班,這會子就在寒風中說笑話嗑瓜子,什麼餛飩攤子,片羊頭臉的,賣年糕的小食攤在巷子口擺的到處都是,長隨伴當們餓了,自然便是在這些小食攤上胡亂買些填了肚子便是。

    官員們也不一定能見著首輔相爺,倒是相府裡每天開幾桌酒席,來了便請上座,坐了開吃,見或不見,倒沒個准。

    權門若市,就是這般的景像了。

    身為內監,當然不必久候,不過薛國觀也不會拿這個小內侍當正經客人,也就是站在廊前階上,聽著小內侍將王德化的話一字不漏的轉述了,聽完之後,也是不做表示,只笑道:「小公公遠來辛苦了——來!」

    一個薛府執事立刻過來,垂袖待命。

    薛國觀笑道:「拿二十兩銀子,請這小公公去吃杯酒,大年的天,辛苦他了。」

    「是,老爺!」

    這邊薛府的人答應著,那邊那個小內侍也是喜出望外,不過機靈的內侍最為伶俐,俗話說聰明不過帝王,伶俐不過太監,太監無需聰明,聰明反而不好,只要人伶俐,會伺候人,察顏觀色,便是好太監了。此時他知道不宜多話,當下只是跪下叩了個頭,然後便是隨那個執事,到得外宅,自取領取超額的賞銀不提。

    「閣老這番真大方。」

    薛國觀轉回書房,房中坐著的,一文一武兩人,一個是穿吏員服飾,另外一個,卻是穿著山文甲,藏青色繡雲紋背甲,頭頂紅色銅盔的武官,見薛國觀進來,那個文吏打扮的便是笑道:「平日五兩就儘夠了,今兒可是開發了四倍賞銀。」

    「老夫的得意門生給老夫長了臉,開心多費幾兩銀子,算得什麼。」

    「哈哈,我家大人此次也是說了,等奉命來京時,就到相爺府上,正式拜門。」

    「老夫到時候倒履相迎,倒要看看,國華他是何等樣人。」

    說話的,便是林文遠了。

    此次浮山報功,事前大費周折,甚至是他和薛國觀幾次徹夜密議,這才確定下了流程,包括在皇城照應,都是林文遠和薛國觀的幾個心腹門生在場,慎之又慎,到底是將張守仁的名字,深深烙在皇帝心底,而到了如此地步,楊嗣昌就算想詆毀生事,也得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用魚死網破的態度,和一個小小游擊死拼了。

    這等事,涉及到最高權力之爭,包括好幾個閣老,尚書,內監,一直到皇帝駕前,從謀劃到定策,滴水不漏,終於是把這一場大功,結結實實的撈在了張守仁手中。

    濟南戰事是在魯軍覆滅前就打完,檢點死傷,算斬首,甲仗,第二天就清清楚楚。

    不過,張守仁借口道路不通,卻是並沒有直接報功,張秉文等人打算奏捷,也是被浮山營的騎隊給攆了回來。

    當時魯軍出擊,事情明擺著的,一定會全軍覆滅。

    先是叫這個消息到京城,然後再是大勝的消息,先慘敗,後大勝,這滋味自然就是完全不同。

    京師之中的流程,是叫林文遠帶著人操作,報捷的信使,就是孫良棟這個外表憨厚,心機十分深沉的武將來擔當,果然,今日所有的表現,朱王禮都是按吩咐行事,滴水不漏,搶功之餘,也是狠狠噁心了楊嗣昌一把。

    對楊嗣昌,張守仁本人並無成見,事實上這人是一個有能力和手腕,也敢於任事的一個大臣,比起明末時那些普遍的尸位素餐,或是把持輿論,只顧自己形象和清名,罔顧事實如何的清流大臣來說,楊嗣昌要強的多。

    但黨爭就是如此,張守仁依附的是薛國觀,成親時老薛曾經賜字,彼此門生情誼是定下來了,雖說張守仁已經拜了劉景曜,不過拜門這種事並不是不允許第二次,地方上仰仗劉景曜,朝樞之中有薛國觀照應,張守仁的青雲之路,必將走的十分順暢。

    說來簡單,這其中的學問,心機,種種決斷,都是要事前有充足的謀劃不可,而且,每一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就無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時至如今,可算大功告成。

    薛國觀也是一臉輕鬆和快意,他和楊嗣昌在崇禎心中都極重要,但他在崇禎心中是政務和財賦大臣,楊嗣昌卻是專掌軍務,原本他也不以為意,但張守仁這個武將倒是看的清楚,來信相勸,一則勸他和內廷打好交道,緩急可用。二則,軍務上也不能完全的拱手相讓……這個時候,大臣不懂軍務,沒有軍事上的本事和佈置,皇帝不會視若股肱的!

    這算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楊嗣昌榮寵不衰,還不是皇帝覺得只有此人能助他展佈軍務,要是他薛某人也在軍務上有所建白……和楊嗣昌的爭鬥,就可以從容的多了。

    固然他也看出,張守仁亦是在替他自己打算,但合則兩利,多餘的話也不必談了。

    「請你轉告國華,」他對著孫良棟笑道:「山東鎮副總兵或登萊副總兵,抑或副將,任其擇一可也。」

    孫良棟連忙站起,畢恭畢敬的答道:「我家大人來時吩咐,凡事聽閣老的,他本人並無任何意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