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時分,張守仁在一隊內衛騎兵的護衛下,正在向著浮山大營策馬狂奔著,一路上很多人看到他,都是躬身行禮,然後都是在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
清軍入寇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浮山和膠州一帶,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消息了。
在二十二日那天,十萬清軍入寇,號稱是二十萬。以多求袞為奉命大將軍,岳托為揚武大將軍,分統左右翼大軍入寇犯邊。
皇太極親自領軍,攻往山海關一帶,以此動作,牽制有精銳騎兵的遼鎮,不使遼鎮入援內地。
兩路清軍很輕鬆的就破了邊牆,幾乎是同時,大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相繼戰死,鎮守太監鄭希詔逃跑,清軍長驅直入,兵屯於牛欄山。
在二十四日這一天,京師再一次戒嚴,崇禎皇帝急召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官王樸,山西總兵虎大威等諸鎮兵馬入衛。
同時,賜宣大總督盧象升尚方寶劍,並他星夜來京,總督天下勤王兵馬。
到二十八這天,北京方向的消息當然不會傳的這麼快,不過大體的發展也必定是如此。
張守仁要做的,就是在最後關頭到來的時候,使得自己和部下們都準備好了。
眼下京師肯定是一片慌亂,還不知道是什麼模樣。
此次清軍入關聲勢極為浩大,而且明軍的關寧鐵騎也被牽制,不曾入關,所以形勢比前幾次猶為緊張。
「我山東緊鄰北直隸和北直隸接壤的有兩府,一個是東昌府,一個是濟南府。在東昌府,軍情司的調查是只有兩千兵馬的城守營,大半駐在府城中,小部份駐在幾個州縣,沒有訓練,將官也不出色,不要說出戰,能守戰東昌府城,就算天幸了。至於濟南府,有丘磊總兵官的八千兵馬,他還要負責德州和濟寧,參謀處覺得,丘總兵的兵力根本就不夠分配。一旦敵軍兵臨德州,濟南的大軍必定北上,到時候,會從我們登萊抽調兵馬,充實濟南、濟寧,甚至是臨清。」
手持教鞭,對著沙盤分析戰況的是新調入參謀處的參謀姜敏。
從平度州前線返回,並且再一次立下大功,從排正目提到哨幫統後,姜敏也是接到調令,從騎兵隊中調到了參謀處。
此人行事果敢,有決斷,能指揮和團結部下,是個指揮官的好材料。
但更被上頭看中的是姜敏在指揮時的全面和冷靜,沒有遺露和衝動的時候,每次行動都是按事先擬定的計劃進行……誰都知道,計劃是一定會被修改的,但和姜敏配合的武官都十分舒服,因為姜敏幾乎是變化最少的軍官,與他合作,說在什麼地點和十分時間會合展開行動,幾乎就沒有變更過。
這樣的素質被認為很適合擔任參謀軍官,所以提為幫統之後不久,姜敏就奉調進入參謀處學習,時間雖短,但張守仁對他很賞識,今天的軍議,就是由姜敏來做說明。
「所以,參謀處同仁會議,一旦戰火燒到我山東,則德州是必守要地,丘總兵和倪總兵所部,必定會以守備德州為主。至於我部,現在的準備和訓練,應該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是預備要被調出山東境外,北上勤王。第二,則是奉調入德州,充實防備。參謀處以為,朝廷也知魯軍戰力不強,每次遇警,都是調曹州總兵劉澤清,或是北上勤王,或是在山東河南交界警備流賊入境,出境做戰,從來沒有調別部兵馬。今我浮山只是一營兵,於朝野俱不知名,所以多半是第二種情形,也就是留守山東做戰。所以,參謀處建議,以第二種戰略姿態進行物資和人員動員……嗯,下官的話說完了!」
這樣的軍事會議和流程形式,對浮山營的將領們也是很新奇的。
以前幾次做戰,幾乎就是張守仁一言而決。
怎麼動員,如何行軍,調配物資和人員,下軍令,都是張守仁幾句話的事情。
現在則是由這個漂亮文靜的參謀軍官做陳述,並且提出建議,同時營務處的人還在記錄,一會會議開完了就要記檔。
記檔除了明確責任功勞外,就是將來編定教案,吸引戰勝或戰敗的教訓。
對很多人來說,後一種寧願不要,而且覺得這樣的說法十分晦氣不吉利,明朝大軍出征是一定要討口彩的,殺牛祭旗,甚至殺人祭旗,都是為了博一個好綵頭。
哪裡有大軍未動,就說什麼失敗了也記錄吸引教訓的話?
不過張守仁的個人權威在浮山就是一切,就算有人反對,也只是在背後的幾句嘀咕。
姜敏退下之後,張守仁緩緩問道:「諸君有異議否?」
「沒有。」
「參謀處說的有道理。」
「姜參謀是好樣的,俺一聽就懂是什麼意思,沒有意見。」
「沒意見,沒意見!」
雖然是眾說紛紜,但所有人都是對姜敏所代表的參謀處的工作贊示了沒有保留的讚賞。
到這時,眾人也是明白過來,為什麼張守仁沒有招募文人幕僚,清客相公,用來寫書啟信件,掌管糧台,參謀勾當軍事。
現在看來,用軍人為參謀,以制度代替人才,這個路子是走對了。
「好,諸君既然沒有意見,我們就照參謀處的預案準備吧!」
張守仁的判斷也是和參謀處是一致的,魯軍幾乎沒有出省做戰過,而且前三次清軍入境,按現有的記錄就是在北直隸一省活動就出塞了,並沒有深入。
但既然他的記憶中山東遭遇過劫難,說明這一次清軍應該是深入山東,並且就在這一次攻破了濟南,掠走了大量人口和金銀。
山東是明朝心腹要地,人口多,漕運樞紐和中心,為明帝國源源不斷的供血,這一次清軍進來,整個北中國大失血,也是給李自成等人在之後的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要緊的戰略要地,魯軍的實力又十分弱小,怪不得清軍南下之後,勢若破竹,屠戮人民過百萬,從此更加藐視明軍。
以前清軍不敢太深入,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之交的這一次進攻,不僅屢戰屢勝,明軍的好幾個總督戰死,宣大鎮等強鎮邊軍潰敗,入山東後,攻城掠地,十分順手,兵鋒已經出山東省,到達南直隸的邊境。
此役給清軍助長了很強的信心,使其更知道明國的虛弱,已經有了混元一宇的決心。
後來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清軍敢舉族南下,山東一役就是重要的原因。
「既然他們敢來,就在山東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好了。」
面對部下們,張守仁扳動自己的指節,把雙手卡的卡噠卡噠直響。
所有人都看著他,靜靜等候著他的命令。
「營務處和中軍、倉儲處籌備物資。」
「是!」
「參謀處,配合教導隊,擬定訓練計劃。」
「是!」
「全軍進入最高警備,隨時備戰吧!」
這一次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幾十人胸腔裡發出了類似風箱拉動的聲響,接著就是暴雷般的答話聲,所有人,包括特務處和軍情處在內,都將按戰時體制,動員起來。
而所有的武官和士兵,都將在最高等級的戰備之下,做著決戰前的最後準備。
「諸君努力!」
「願為大人效力!」
在最後的對答聲中,所有的軍官都是把雙腳一碰,房間中發出了類似門板撞擊的聲響,在皮靴碰響的聲音之中,所有人都是意氣風發。
在張守仁的灌輸下,軍官們也是早就把東虜當成最強勁的假想敵,此時大敵來臨,張守仁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無論國家如何,浮山營絕不會龜縮一隅,只管自己的平安。而是要迎頭趕上,對著強敵痛毆!
浮山以前的榮譽,都絕不會有這一次來的更加強烈!
軍人榮譽,無非是保家衛國,與異族做戰。
山東地方,也是對東虜有著強烈的認識。
漢人是把東虜當蠻夷,如果平安相處,雖然這種看待有鄙夷和自大的意思,但漢人不會去主動攻擊這些蠻夷。
農耕民族,講究的是和平,因為只有在和平狀態下,生產才得以發展。
而東虜那邊,卻是把漢人當牛馬豬羊,就是人形的牧畜。
明末清初的戰事,每次都有大量的平民被掠奪和殺害。這說明這個異族敵人,也是根本沒有把漢人當平等的人類來看。
努兒哈赤不僅屠殺敵對方的漢人,甚至是投降他的漢人,替他種田納糧的漢人,他也是想殺便殺。
遼東屠殺,漢民從七百萬降到數十萬,纍纍血債,慘不勝書。
一直到清末,表面上是滿漢一體,但滿漢不得通婚,地方大吏全用滿臣,林則徐之前,沒有漢人任過欽差大臣。
漢人的權力,是通過一系列艱苦奮鬥之後,才漸漸取得。
文字獄,大屠殺,兩種手段,清的統治者始終是外來政權,把數億漢民當豬羊一般的圈養著。
民族融合,也是在後來兩個民族真正平等之後的事了。
此時此刻,無非就是你死我活。
身為軍人,所要做的,也無非就是保家為國,雖百死亦無悔。
大好男兒,誓要將此身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