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三國之秘

第五卷 江東新時代 第三十八章 難入中原 文 / 暮古

    更新時間:2013-05-06

    「此事萬萬不可!」第一個表態的人就明確的反對,抬頭一看,卻是一臉緊張的魯肅。他頭戴綸巾,根本就是個文人模樣,絲毫看不出他少年習武的經歷。

    孫翊眉頭一挑,笑道:「子敬此言何意?」

    對於大局的分析,魯肅可以說另有一種獨到之處。江東四督之中,三人主戰,只有魯肅一人主張親和蜀漢,共同抗曹。甚至還不惜把荊州割讓給了關羽。而魯肅死後,呂蒙進攻荊州,終於釀成了一場大悲劇,導致蜀、吳軍事實力大幅度下降。甚至連劉備馳騁漢中,大破曹操的威勢都蕩然無存。

    魯肅神色謙卑的躬身道:「主公,若論勝算,奇兵出許昌,勝算可在七成,而效果卻不足一成。」

    聽到這話,魏延笑道:「兵法云:兵行詭道。自古奇兵制勝,建功立業的典故數不勝數。既然子敬自信勝算可在七成,效果該有十成才是!」

    大多數的武將都是秉持著魏延這種觀點,聽了他的話,都是贊同的點頭。

    太史慈卻不以為然的道:「曹賊傾全國之兵對峙官渡,後方空虛,就連許都都不過是千人把手。勝算僅僅七成?依末將來看,若大兵一出,則必定是手到擒來,毫無半點懸念!」

    學員中大半都是沒從軍過,卻志在行伍的世家公子。聽到太史慈的話時,也覺得頗有道理。

    然而接下來周瑜的話,卻讓所有人震驚的都倒吸了口涼氣:「子敬所言效果不足一成,然也;勝算可達七成?依我看,勝算也不過只一成而已!」

    別說是其他年輕武將,就連孫翊聽到周瑜的話後都是驚詫的睜大了眼睛。勝算不足一成,效果不足一成,那豈不是說如果偷襲許昌,不僅一點好處都撈不到,還要損兵折將?

    周瑜也看到了眾人的滿腹狐疑,吁了口氣,這才徐徐道來:「當日先主與我陳明想要進攻許昌一事,我便是極力反對。然而當時先主最為親近的以二將軍孫仲謀為主的孫氏將領卻是一致認同這個計劃,先主便也沒有聽從我的建議。」

    周瑜的目光悠遠,顯然陷入了回憶之中:「那日平定豫章郡,先主便已開始佈兵點將,為偷襲許昌做準備。而我因為極力反對,便被先主繼續留任柴桑,並沒有參與其中。還好……」

    說到這,周瑜話語頓時一停,感覺再說下去對孫策就有些大不敬,便改口道:「好在如今主公掌權,還在按兵不動,這才免去了我江東一場危機。」

    在場的眾人對於周瑜都是欽慕有加,聽他講著自己的往事經歷,也是聽得津津有味。只是實在不知道,偷襲許昌這樣一個妙計怎麼就成一場危機了?

    不過從此時眾人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在場的武將已經分成了兩派。

    一種是程普、韓當、呂蒙、徐盛、魏延、周泰等大多數武將組成的主戰派,他們認為周瑜這是危言聳聽。而另一種則僅僅三人而已:周瑜、魯肅、陸遜。他們表情不像主戰派那般狂躁,平靜似水。

    魯肅自不必說,他自小便和周瑜交好。對於他的能力,周瑜是心知肚明。卻沒有想到陸遜這個小傢伙竟然和自己的觀點一致,雖然往日也知道他頗有幾分能力,卻沒想到竟有如此見識。

    一場辯論大戰,就此拉開。

    程普率先發難,半瞇著眼睛道:「曹孟德之所以能夠火速席捲中原,究其原因,主要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皇帝,則是掌控了天下的言路,所以偷襲許昌勢在必行。」

    韓當附和道:「程公所言極是,如今皇室明珠萬年公主更在江東,出兵許昌救其親弟,更是名正言順。再加上她在朝中的聲望,裡應外合,何愁大事不成?都督,你方纔所言……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吧?」

    敢於當面直斥周瑜的將領,在江東之地,恐怕也就是程普、韓當、黃蓋這樣的老將了。

    然而聽到韓當的話,周瑜不僅不惱,反而輕笑。他有意考校一番陸遜,便道:「伯言,不知你是如何看待?」

    陸遜坐在周瑜的身邊,從容不迫的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當年董卓也是把持朝政,權傾天下,卻落了個滅頂之災。掌控了天子,固然有其好的一面,然而威脅也是層出不窮。

    曹孟德對待皇室禮讓有加,比西涼董卓親近百倍。可是又如何呢?不也是內亂疊出,朝令夕改嗎?更何況主公對待漢室的態度……大家想必也是有目共睹。」

    陸遜是孫翊的二弟,說起話來也就有些肆無忌憚。這話說完,卻不禁讓孫翊的老臉一紅:「尼瑪這話什麼意思?把我比作董卓嗎?我雖對漢室不敬,卻也沒**後宮啊?就算得了個公主,那也是名正言順的……」

    呂蒙卻擺手道:「瑕不掩瑜,伯言此言……無甚道理。」

    陸遜畢竟年輕,被呂蒙這樣反唇相譏,話語一滯,有些尷尬。

    周瑜和魯肅竟好像是商量好似的,同時伸出手在他的左右兩肩上輕輕的一拍,給他以鼓勵。

    陸遜又重新鼓起了勇氣,清了清嗓子道:「曹孟德闖蕩中原數年,深得中原士族的支持,這也才能使他在極大的劣勢下跟袁本初對峙官渡,相持數月。可是諸位可知,若是我等冒然偷襲曹孟德後方,那麼官渡戰場的結果如何?」

    魏延理所當然的道:「如若偷襲,則曹孟德必定後方大亂,士族分心,前線將士軍心渙散,任曹孟德再是精通韜略,也難挽回那大敗的局勢!」

    呂蒙慢慢思忖著道:「大敗倒也談不上,他可退居司隸,扼守虎牢。佔據雄關險隘,再憑手下精兵良將,倒也能夠守衛一方。只不過中原大片土地,便只能交由袁本初佔領了……」

    魯肅笑道:「子明高見,如若我等偷襲許昌,以曹孟德的決斷,定然會退守洛陽,扼守虎牢。那麼中原大地,便是我軍與袁本初的正面交鋒,諸位認為,我江東軍隊,可有必勝的把握?」

    太史慈豪氣沖天的道:「有何不可?袁本初兵力十倍於曹孟德,卻不能得勝。如此看來,也就是個不通兵法的愚夫而已。我江東精兵良將,更有無數謀臣,如何不勝?」

    太史慈是霸王一軍的統帥,呂范則是霸王二軍的統帥。

    此時見太史慈請戰,呂范也不敢遲疑,連忙道:「子義所言不錯!我霸王軍裝備精良,虎狼之師,若戰袁本初,必是凱旋而歸!」

    陸遜微笑著搖了搖頭,揉了揉鼻子道:「且不說敵我雙方戰況如何。總之如果偷襲許昌成功,那麼中原之地,必是我軍與袁軍的殊死相搏!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曹孟德固守虎牢,對我、對袁都是痛心疾首的仇恨,此時正好隔岸觀火,看著中原大戰的這場大戲。等袁我兩軍交戰疲乏,各自退兵之際,如若他攜精銳之師,以逸待勞、以厲兵秣馬對倉惶無備,那結果是什麼,便不言自明。」

    「二哥是說那曹賊偷襲?」徐盛和很多將領一樣,也是頓時大驚。過了半晌才回過神兒來,捏著下巴喃喃自語道:「的確如此,的確如此。虎牢乃天下雄關,當年天下十八路諸侯才能攻破。如果曹賊仗此雄關,著實奈何不了。再隔岸觀火,篡取勝利果實,這……這簡直不可想像。」

    主戰一派以程普為首。聽到這話,他臉上陰晴不定,沉吟難語。只不過總是微微抬頭瞟著陸遜,這個年輕人給他的印象,實在太深了。

    呂蒙還想爭辯,可是想了再想,卻再也想不出什麼應對之計來。

    魯肅一本正經的道:「這還不算。中原世家大族林立,各有派系。曹孟德闖蕩多年才能夠應對自如,如我冒然闖入中原,則世家大族必不歸心。若再分兵管轄各地,維持穩定。那麼兵力吃緊,對於袁本初的大軍壓境,更是難以對敵。」

    周泰神色謙卑的拱了拱手道:「子敬先生果然放眼天下,智謀無失。如若偷襲許昌,這效果還當真是不足一成。」

    呂蒙曾經跟魯肅吵過架,這次是終於心服口服,有些敬仰的抱拳道:「子敬高才,末將受教了!」

    不過韓當看著周瑜那老神在在的表情,總覺得心裡有些不自然,便道:「都督,這效果不足一成,我等如今都已然明白。不過你方才說這偷襲許昌的勝算都不足一成,這是何意?」

    對於這個問題,魯肅都是不解。在他心中,如果偷襲許昌,至少有七成勝算才是。所以此時也是疑惑不解的看著周瑜。

    周瑜輕輕的揮了揮手,淡然道:「其實方纔已經說明這其中的原因。」

    「已經說過?」眾人都是茫然,實在不知道周瑜這話語中的含義。

    孫翊一直沒有說話表態。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發言,那麼肯定會影響眾人的思量。他們必定會跟著自己的思路走。不過聽他們的辯論卻著實精彩,一手拉著徐黛,一手津津有味的品著茶。

    只聽周瑜道:「只是因為……」

    他的話語忽然一頓,才輕吐出了幾個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