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鬼棺

第二季 《人面鬼參》 第六十四章 木工厭勝(二) 文 / 傅雷

    鬼棺64_鬼棺全文免費閱讀_第六十四章木工厭勝(二)來自()

    中國年古代有許多關於神秘文化的說法,時至今日還未得到科學而徹底的解釋,木工厭勝便是其中之一。木工厭勝是古代的一種行業民俗和民間信仰,其內容主要是借助超自然的力量以達到改變客觀事實的目的,常用於報復、禍害他人,學術界一般將它歸入黑巫術之中。

    「木工厭勝」屬厭勝巫術的一種,源於古代巫術,元代以後傳說愈盛,反映了手工業者故神其說。這種民俗具體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但至少應該是在人類開始定居生活需要建造房屋以後。「木工厭勝」的習俗和信仰在中國古代的淵源極其悠遠,這一點在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中可以找到許多證據。

    具體將來,「厭勝」的方法可分為兩種,一個為『扎小人』另一個為『孝磚』。

    古時,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請木匠、泥水匠建造房屋,一定要好酒好肉盛情款待,以免得罪他們暗中在房子中做了手腳,引鬼祟入屋,使主家病喪人口、破財敗家或遭遇官司等劫難。據說,木工作孽的手法:先削一個似人似鬼的小木偶,在木偶身上刻上生辰八字、咒語等並施以魔法,然後把它置放在房屋的樑柱、檻、壁等不易被人察覺的暗處。到了晚上,這些木偶便會作孽搗亂,或發出如人上樓梯的「咚咚咚」的聲音,或如外人來敲門發出「啪啪啪」聲,或如鬼打壁板窗戶發出「彭彭彭」響。總之,讓人不得安寧。但往往當膽大者深夜出門探究時,外面又一無所有,聲響也全息,一旦回到床上睡下,鬼又來了。有的木匠作惡甚者,還在床上施魔法,讓鬼怪半夜發出嚇人的「咳咳」聲。這類勾當,被稱之為「木工厭勝」,在民間也有被叫作「下算」、「扎小人」,即用厭勝巫術去算計他人。相傳這種技巧一般只為手藝精湛的木工所掌握,而這種厭勝術的傳承也只能通過父子或師徒相沿襲,並有嚴格的保密制度。

    「孝磚」則是另一種形式,《說郛續》卷七引明楊穆《西墅雜記》:「梓人厭鎮,蓋同出於巫蠱咒詛,其甚者遂至亂人家室,賊人天恩,如漢園事多矣……余同裡莫氏,故家也。其家每夜分聞室中角力聲不已,緣知為怪,屢禳之不驗。他日專售於人而毀拆之,梁間有木刻二人,**披髮,相角力也。又皋橋韓氏,從事營造,喪服不絕者四十餘年,後以風雨敗其垣,壁中藏一孝巾,以磚弁之,其意以為磚戴孝也。」

    上文中「梁間有木刻二人,**披髮,相角力也」和「壁中藏一孝巾,以磚弁之」,說的正是木匠趁主人不注意將兩個披頭散髮正在相角鬥的**木偶人藏於房樑上,使得那戶人家每天晚上都聽到房中角鬥聲不絕於耳;另一個則是「磚戴孝」的典故,因木工作祟而使皋橋韓氏整整四十餘年喪事不斷,後來經風雨飄搖敗壞了梁垣,才在牆壁中發現一塊裹著磚頭的孝巾。

    「木工厭勝」具有無限的神秘力量,但並不是這種力量是不可破除的。《便民圖纂》中就有記載。

    「吳有富商,倩工作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視工將訖,夜潛伏舟尾聽之。工以斧敲椓曰:『木龍,木龍,聽我祝詞:第一年船行,得利倍之。次年得利十之三。三年人財俱失!』翁聞而識一日,破其舟行商,獲利果倍,次年亦如言。遂不復出。一日,破其舟,得木龍長尺許,沸油煎之,工在鄰家疾作,知事敗,來乞命,復煎之,工仆地而絕。凡取厭勝者必以油煎。」

    文中有破解厭勝術的情節,說的正是富翁因心生懷疑,後破船取出木龍,把它扔進沸油裡煎,木工在隔壁家裡發病了,知道事情敗露,過來請求饒命,但富翁不管他的請求繼續煎木偶,木工倒地身亡。據說當厭勝之物被發現時,只有把它投到火裡或沸油裡煎才能破除它的巫術效力,主家才能重獲平安,而作孽者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那也就是說,咱們只要是把這小人放到火力或者油裡一烤一炸,就什麼事都沒有了是吧。」看不過五先生講完,老吳開口問道。

    老吳正要上前火燒呢,木雕的小人頭頂竟然冒出了一股輕煙。

    「這是怎麼了,難道它要自殺??」老吳張大嘴一臉不可思議的指著地上的木偶。

    謝非一陣無語,這明明就是剛剛木雕吸進去的燃香。

    「這木雕燒,不得。」說完不過五先生捋了捋鬍子朝著木雕人偶說道:「事情都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要害,多少人。只要你不再,害人,我就放你走。」

    三人都不明白老先生這又是犯的什麼毛病,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是讓三人瞪大了兩眼,老先生的話音剛落,地上的人偶竟然一點點的龜裂起來,「卡卡」聲仍然停留在耳邊,就在四雙眼睛的注視中,木偶竟然消失的無影無蹤。

    四人都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事情終究是要有個結果的。

    別墅本就是女人的男友所設計,很顯然是這男人做了手腳,這木偶身上的生辰就是女人的,只是這女人被自己的心上人所害,全身紮著銀針,魂魄不得輪迴,這才會使得整座別墅內動盪不安。

    鬼棺64_鬼棺全文免費閱讀_第六十四章木工厭勝(二)更新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