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少帥府邸。
「少帥,承蒙召見,不知有何要事。」
「沈克,檀自新。聽說你們手下的106、107兩師上月也換裝了最新原裝德械,這在我東軍中倒屬首例啊,可見蔣校長對你們期待不淺。我也為你們高興啊,今日假借閒暇,擺下薄酒與你們一起慶賀。」
「哪裡哪裡,我們雖然換裝德械,可是誰人不感戴少帥多年提攜之恩。能有今日,全仗少帥一力扶持。」
「說這等話,虧不愧死人。我張某人羈旅漂泊,身無立錐,什麼提攜那是休要再提。如今大家也都是一同為檔國效力,分屬應當。日後你們也別張口少帥閉口少帥,如果還拿我當兄弟,喊我一聲漢卿便可。
不過還有一事,日後部隊作戰後勤你們也要多費些心,勿使短缺啊。我們軍中械彈軍工多是日本制式,你們兩師換裝德械,倒是多有不便了。」
張漢卿一邊與諸將閒話別來之情,一邊引眾人入席不提。
「少帥,這次把我們招來,若是還有事情,但說無妨。」
「嗯,是這樣的。以我之見,我東軍被移防西北兩年間,人馬折損也有數萬之數了。可是剿滅大功卻遲遲不克。如果兩軍繼續廝殺消耗,只怕西北諸馬也將蠢蠢欲動,日本人也不會錯失我們內耗的良機啊。」
「那麼少帥的意思是?」
「聯公抗日,一致對外!想我們東軍當年退出關外之時30餘師,如今我身邊零落,僅餘7、8個師,十餘萬人之數。」
「這個……少帥,請恕我直言,如今少帥麾下如何能說只餘七八個師——進剿斐患損耗,不過數個師的規模。我們兩湖、荷蘭等地的人馬20餘師人馬,不是依然在少帥東軍麾下麼?校長也是憂心我們裝備不精,三省落入敵手,自產日、俄裝備補給無法供給。這才逐次整編,絕無猜忌少帥之意。」
檀自新明顯是個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不過也可能是有恃無恐,居然把一些只能想不能說的話都大大咧咧說出來了。張漢卿臉上一下子就有點掛不住。
「唉!檀兄可是喝多了!說的甚話!少帥心懷國家,襟懷坦蕩。又豈會有如此蠅營狗苟的想法。」沈克趕忙接過話題,轉頭對張漢卿說道,「少帥所言自是不差,只是,既然決意抗日,何必當初呢。如今我軍幾年來裝備損耗,彈藥不足,三省工業落入日本人手中,五六年矣,原來從關外撤出的軍械多不堪用,實在是不堪一戰啊,以我之見,不如等待全軍整編完畢,德械補給齊全,再圖一戰。少帥以為如何?」
沈克口中如此言道,心中卻著實有幾分鄙夷:入關之前,東軍裝備在遠東國內也是數一數二的,是時關內12師,關外19師,加上林林總總的地方衛戍,一共三十餘師人馬,卻在日本人一師人馬面前便聞風而走。如今人馬凋殘,根基盡失,卻空口說什麼力圖恢復的大話。真不知是作何打算。
「何必當初?」張漢卿聽到這句話後,好懸沒氣出一口老血,「當初以一隅之力扛日本人全國之力,自然是不可能抵抗,如若抵抗,死傷損失的都是我東軍精銳,那蔣、閻等人卻是坐收漁利待我疲敝。如今已經躲入西北,前有閻、馮、韓人馬頂在一線,自然是要把抵抗的口號喊得響亮一點,決心表得足一點。這點道理都想不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哎,他們又哪裡是想不通,實在是不想跟著我干了啊。」張心中暗自思忖,卻是沉吟不語,有些東西,想想可以,但是說是不能說出來的。
念及此處,他便知今日這沈、檀二人決計不會再與自己一心,自己的心腹人馬,又被削弱了一兩成,心中不由悲涼起來,感慨那蔣校長果然是鈍刀割肉,殺人無形。
既然談不攏,這筵席自然是寡淡無味,了無話趣,不一時,兩人謝過辭去不提。
「看來這沈檀二人是再也不可托付,要想圖謀大事,彰顯決心功績,留名後世,還得另尋強援啊。找誰好呢。閻、馮、韓三部分守晉地、河北、山東,一旦開啟邊釁,便是首當其衝,那是決計不會與我合作的。總要找一些可以和我一同躲在後面放嘴炮的人才會真心助我啊。難道真要找西北諸馬……還是……」
一個掙扎求生的計謀,在張漢卿腦中漸漸成型。
…………………………
不過,張漢卿的計劃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德國人在1934年底就全面介入,日本人一方面沒有因為《白銀法案》的吸血導致對遠東貿易無銀可用,一方面又忌憚德國人的力挺援助,不敢妄開邊釁,休說77,便是《何梅》之事也還沒有發生,遠東與日本之間的糾葛,目前仍然限制在《塘鈷》的範圍之內。國府五年經營國勢日上,張楊等人的主張,自然也就不好施行了。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的1212被遷延日月,直到1937年中都還沒有動靜的原因。
1937年7月,按捺不住的張楊所部終於經過千挑萬選,找到了合作對象。是時,擰夏馬鴻逵部與西進四軍、援軍激戰數月,雙方死傷慘重,西北諸馬無不震動。張楊密約各方調停,諸馬及「等等」人馬疲於戰事,不得不偃旗息鼓,與張楊約定不在圖謀擴展地盤。守望相助(省略五千字,就用等等替代了,你懂的)
次月,少帥以進剿有成,力邀校長親臨長安城中督導。蔣欣然而至,張楊以力勸抗站為由,先禮後兵,請校長廢除《塘鈷》,收復三省。
希望整合內部,重建工業,鞏固根基再圖進取的校長自然不會答應。8月10日,隨著校長宣佈15日後由打散整編後的新東軍4個師換防長安諸處東軍舊部,張楊知不可繼續坐以待斃,於14日夜率部突襲潼關。
然蔣所部衛隊,經過德國人整訓數年,雖然跟隨其前來長安的不過數百之數,卻盡數裝備的德械的g36和zb-26輕機槍,戰力遠非東軍舊部可比。雖然無法擊退數十倍於己之東軍,卻也堅持一夜無礙。東軍急切攻克不下,夜戰之時使用火炮壓制又效果不良,被僵持一夜,校長在衛隊扶持之下且戰且退,連夜南奔,於15日晨退上驪山。
張楊大急,恐事久生變,親率東軍舊部將驪山團團圍死,並調集重炮攻山。驪山不過方圓十餘里,四面無路下山。雙方形勢之緊張,無以復加。不過張楊也因此體恤士卒傷亡,同時又不想兵荒馬亂之間傷及人質。放緩了進攻節奏,企圖依靠重炮層層推進,克盡全功。
17日凌晨,繼任馮.賽克特將軍為駐遠東總顧問的法肯豪森將軍派遣的秘密救援人員終於趕到驪山。
帝國安全部在遠東秘密部署的人馬中,自然也是有幾個分隊的奧寧堡部隊的。一個十餘人的奧寧堡分隊乘坐部署在遠東的僅有兩架fa-223運輸直升機經過15日、16日兩天的連續轉場突進,於16日夜部署到李長官防區內的南陽機場。休整後於16日半夜,半夜時間奔襲400公里空降驪山,將校長從驪山絕地撈出。事後法肯豪森將軍再三叮囑校長就其脫線細節勿要提起。校長感戴救命之恩,自是答應緘口不提。
18日,校長重回金陵主持大局,昭告天下。數日後,何映欽、衛麗煌所部平叛軍隊攻入長安。潰東軍舊部5師,餘眾遂降。
月底,陷垠川,次月,收復蘭州,張楊及西北雙馬「等等」遂平,少數殘部遠竄清海、新江。
(今天還會有一章,這裡的事情,實在是只好這樣寫,本人水平有限不能再詳盡了。只能算是對這一範疇的情節進行一個收尾。以後大家就自己腦補「西北諸路遂平」。這樣的大環境就可以了。少帥的情節,以後不會再有。
另外大家千萬別把這一章裡面的某些細節描寫當成歷史,小說,這是純粹的小說,一點都當不得真的。裡面的人物想法也都是假的,世上沒有那麼齷chuo的人的,真的沒有的,千萬別教壞了小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