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元徽嚴重的高估了寇氏對周惠的怨念,也低估了周惠的步伐。在寇氏那邊,從寇讚因胞弟寇謙之晉爵、少子寇臻依附國丈馮熙封侯算起,已經形成了趨炎附勢的門風,不會輕易得罪朝廷或本州的實權人物;至於周惠麼,朝廷晉封元明月為襄城公主的詔令還沒傳達過來,他就已經開始打這一郡的主意。
以周惠的立場來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廣州七郡之中,襄城一郡的男女丁口就佔到了四成份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麼關鍵的緊要大郡,怎麼能夠由寇氏子弟把持著?
身為使持節、開督府的州刺史,周惠對州中各郡太守的任命有極大的自主權。按照慣例,一般都是由督府長史、司馬,或者州府別駕、治中兼帶州中大郡和要郡。例如寇熾,原本就是前任廣州刺史鄭先護的州別駕,然後才得以憑此資格出掌襄城。
既然這樣,周惠還有什麼好客氣的?他在出兵豫州那會,就已經謀劃著這件事情。之所以抽調襄城郡的兩千郡兵前往豫州,並非是因為襄城郡兵力最為充足,也不僅僅是由於襄城郡正處在魯陽至豫州的必經之路上,同時還有解除郡中抵抗能力的考慮。
這次從豫州回來,周惠故意令王建統帶郡兵走在後面,自己則率直屬的兩千府戶軍直撲襄城,搶先控制住郡城中的各處要害。然後,他派人把襄城太守寇熾請到行營之中,準備強行將他解職。
當然了,即便是強行解職,周惠也不會貿然和寇氏撕破臉面。寇熾到來的時候,他親自出營門迎接,把臂同入主帳,表現出了足夠的禮遇。而且,他並沒有先行挑明心意,反倒慰勉有加。著實的稱讚了寇熾一番。
直到寇熾主動詢問,他才笑著攤牌道:「紹叔兄此次安撫豫州流民,功勞非小,我已經替你向朝廷請功。不過,在朝廷的封賞到達之前。我想征辟紹叔兄為州中別駕。並改任順陽本郡太守,以示褒揚之意,希望紹叔兄勿要推托。」
這番天衣無縫的話,頓時讓寇熾大感躊躇。不錯。順陽是他上谷寇氏現在的本郡,他的父親寇軌生前曾任順陽太守之職,而出任本郡太守,或者先輩曾擔任過的職務,向來都是莫大的榮耀。正如幽州范陽郡中。太守之職往往由范陽盧氏子弟擔任,而范陽盧氏子弟身後的最大哀榮,莫過於「贈幽州刺史」一般。
可問題在於,順陽郡乃是他上谷寇氏的勢力範圍,就算他不出任本郡太守,郡中的事務也牢牢的把持在寇氏子弟手中;而他一旦轉任的話,這人丁最為繁盛的襄城郡就脫離寇氏的掌控了。就算周惠重新任命他為本州別駕,也無法彌補寇氏在影響力方面遭到的巨大損失。
寇熾仔細的望向周惠。周惠的神情非常溫和,臉上甚至還帶著笑意。可從他的眼神中看來。顯然是無比的堅決,斷然不會容忍他提出什麼反對意見。
那麼,他寇熾又敢提出反對意見嗎?這位刺史剛剛逼退梁將陳慶之的侵襲,麾下的府戶軍又控制著郡城的各處要害,無論是威望還是實力。都死死的壓制住了他。再想到這位刺史抽離郡兵、佔盡先手的心機,以及和自己長子相同的年齡,他忽然感到一陣驚懼。
想到長子,寇熾忽然意識到。他的長子寇士素隨軍出戰,目前正留在周惠督府中。擔任戶曹參軍之職。原本他以為這是周惠的好意,但現在看來倒像是收取人質多些,因為寇士素的官階不到從五品,周惠為使持節重鎮,有任意處置他的權力。
唉,難道就這麼把襄城郡交出來?他又實在不甘心。
寇熾沉吟了片刻,努力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語言,決定先使出緩兵之計:「使君厚愛,原本不該拒絕。下官所躊躇者,治政應當善始善終,如此方為正道。因此,下官希望能夠留任一陣,先把安置豫州流民的事務做完,不知使君可能允許?」
「紹叔兄心繫流民福祉,我心中非常敬佩,」周惠臉上笑得越發溫和,言辭間卻更加不留餘地,「只不過,懸瓠之圍已經解除,不會再有豫州流民流落本郡;反倒是在順陽、汝南二郡那邊,令兄寇遵樂已經替貴家作出承諾,要協助州中安置司州陽翟郡的流民。所以,我才想借重紹叔兄的大才,替我照顧那邊的事務。這個本州別駕的佐職,既代表著我本人對紹叔兄的欣賞,也是州中對紹叔兄的一片期望啊!」
寇熾無語了。他哪裡想到,周惠設下的埋伏如此周全?原本不過是想救出懸瓠城內的女兒女婿,同時加強和裴景顏、裴景徽兄弟的關係,為此還特意撥出兩千郡兵支援周惠。結果,周惠卻趁機挖了一個雙重深坑,而他寇氏就這麼毫無提防的栽了下去。
事到如今,再說什麼都已經沒用了。寇熾在鬱悶之餘,只能自我安慰,他上谷寇氏乃廣州第一世家,周惠不過是一任刺史而已,很可能像前兩任的魯郡王元肅、滎陽鄭先護一樣,待不了多長時間就轉任中樞或別州。到了那時,別說一個襄城太守,就是整個廣州還不由著他寇氏折騰?
寇熾深深了吐了一口氣,向周惠拱了拱手:「既然刺史早有成算,下官願意聽從安排。」
「呵呵,我就知道沒有錯看紹叔兄!」周惠一語雙關的說道,笑著將寇熾送出軍營。
等到寇熾離開,周惠立即手書一道命令,解除折衝將軍、平南府司馬王建的鎮城都督之職,改為兼帶襄城太守。然後,他把錄事參軍、行軍主簿謝邦召來,令其率五百府戶軍前往迎接王建,並且把軍隊和手令一同交給他。
「世裔,你告訴仲立兄,這廣州第一大郡,今後就托付給他了。我希望他能夠牢牢控制事態,全力控制和訓練好郡中的士卒。若是發現有人作梗的話,或恩或威,由他自己把握即可,不用向督府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