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朝漢月

中州之卷 :風雨 第二六章 :功成見疾(四) 文 / 元祀

    虎牢關戰事開始,洛陽卻是一片昇平景象。新天子元顥先於太極殿大饗群臣,次於永巷南的顯陽殿引見宗室,其間繁華盛況,自然不須細說。至月末輟朝之日,因天氣酷熱,又引見王公侍臣於清徵堂行宴樂之禮,繼而暢遊北宮華林園。

    華林園位於翟泉之東,園中有大池,即東漢之天淵池,池邊有石洞穿地而過,與城西穀水、城東陽渠、城內翟泉相通,雖時值酷夏,園中依然非常清幽,兼之園中景致優美,讓諸人不覺心曠神怡。

    當初孝文帝營建洛陽時,主持之人是名臣李沖和將作大匠董爵,李沖心中頗有溝壑,除連結諸水以外,還因地制宜的將天淵池改造,分隔出流觴池、洗煩池、扶桑海等多處水域。各池之間通以曲水,名之曰流化渠,象徵著「乾道曲成、萬物無滯」。其間的各處殿堂,除少數沿襲魏晉舊名,如魏文帝之嘉福殿(曹丕、曹睿駕崩處)、凌雲台、百尺樓、碧海曲池、靈芝釣台等,大多數也和流化曲水一般,名字中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寓意。

    當然,元顥現在是想不到這些的。他站在洗煩池邊,頗有些志得意滿的對群臣笑道:「昔年明帝年少,太后恣作威福,雖宴游而往往不樂,諸臣皆引為憾事。朕今日既與卿等宴樂,當無高而不升,無小而不入,如此方不負此番勝景啊!」

    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侍臣拜倒在地,叩謝皇帝恩典:「此乃陛下隆恩,臣等躬逢其盛,實感榮幸之至。」

    看見有人牽頭逢迎,其餘人自然不甘落後,紛紛向元顥謝恩。元顥哈哈一笑,令眾人盡皆平身,帶著他們繼續遊覽園中景致。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有內侍前來稟報:「陛下,臨淮、安豐兩位殿下求見!」

    「是嗎?還不快請進來!」元顥連忙吩咐道。

    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正是率群臣迎駕的兩位宗室。元顥即位,也沒有虧待他們,元彧錄尚書事,全權主持尚書檯;元延明則擔任領軍將軍重職,負責重建洛陽台軍。

    沒過多長時間,兩位宗室重臣聯袂而至,元顥親自前迎幾步,臉上滿是笑容:「呵呵,兩位來遲了,已經錯過清徵堂之宴。晚些時候,就請兩位與朕一同用膳如何?」

    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侍臣皆大感欣羨。不過,以這兩位宗室的名望和功績,也當得元顥的這般厚待。

    「多謝陛下厚愛,」元延明躬身拜謝,「臣下此來,是為了向陛下稟報徵兵之事……」

    「此乃公務,不妨稍後再說,」元顥笑著拉起元延明,「難得今日諸位大臣都在,兩位可稍稍偷閒,隨朕游幸一番。」

    「是,陛下。」元延明躬身領命。

    然而,對於元顥的這番好意,元彧卻不太領情。他皺著眉頭,指著附近一處殿堂向元顥問道:「陛下可知此堂何名?有何典故?」

    「此堂名為『茅茨』,至於典故……」元顥略一思索,決定趁機向元彧示好,「久聞臨淮博古通今,正要請教一二。」

    「回陛下,臣下的確很清楚,」元彧毫不客氣,向著眾人侃侃而談,「此堂原名『凝閒』,取夫子閒居之意。後高祖孝文皇帝得見,改其名為『茅茨』,並以之曉諭群臣曰,不可縱奢以忘儉,自安以忘危……以高祖之經天緯地,尚且如此謹慎,況陛下新登大寶、人情未安,外有叛軍叩關乎?!」

    「文若,你這是做什麼?」元延明連忙上前,拉住元彧的衣袖勸他,「陛下與群臣宴樂,也是君臣和睦的意思,何必說這些尷尬的話,掃陛下及諸位大臣的興致呢?」

    「諸位大臣?」元彧望了在場眾臣一眼,越發冷笑道,「當年高祖宴游,隨侍之任城(元澄)、彭城(元勰)、中山(元英)、李思順(李沖)、王子雍(王肅)、源思禮(源懷)、楊延慶(楊播)等,皆當世之望,於今目之為名臣。故茅茨堂東名曰『步元廡』,堂西名曰『游凱廡』,擬諸臣為堯舜之八元八凱,為一時之佳話……然臣觀陛下左右,多為籍籍無名之輩,或以故舊得進,或以阿諛得幸,豈能當得『大臣』之名?」

    說完,他一拂衣袖,向元顥躬身一揖,逕直出華林園而去,留下了臉色鐵青的元顥和滿面尷尬的諸多近臣。

    「唉!」元延明歎了口氣,勸慰元顥道,「陛下,文若向來耿直,之前對長樂也是這樣,請陛下別往心裡去。」

    「朕明白。」元顥點了點頭。這幾日他的確提拔了不少昔日的故舊,一方面是酬答他們前往鞏縣覲見的慇勤,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侍臣休沐回家,中書、門下兩省空出了不少位置。不過,元彧所說的也是事實,他提拔的那些人裡,的確沒有幾個具備擔任天子近臣的才幹和名聲。

    望著眾人不知所措的模樣,元顥完全失去了宴游的興致。他揮了揮手,令眾人各自散去,只留下了安豐王元延明一人。然後,元顥走進茅茨堂,在上首御床上坐定,向元延明問道:「你剛才說,是為了徵兵之事求見?」

    「是。」元延明應了一聲,從袖子裡拿出一紙奏札呈給元顥。元顥接過奏札,粗略的翻看了兩眼,便搖搖頭丟到了一旁。

    「洛陽六坊子弟,居然如此不堪役使了麼?」他輕聲說道,不知是自言自語,還是在說給面前的元延明聽。

    「回陛下,情形正是這樣,」元延明躬身向元顥解釋,「近些年來,四方多事,朝廷入不敷出,除台軍之外,其餘六坊子弟應給之錢糧、衣帛等,很少能夠足額發放,因此眾人盡皆喪氣,武備自然大為鬆弛。」

    「那就降格錄用好了,」元顥揮了揮手,「不管怎樣,先召集起來再說。」

    「是,微臣遵旨。」元延明點頭領命。

    元顥略一沉吟,忽然問元延明道:「安豐,你覺得,是不是可以再向梁朝請援?之前咱們總以為南兵懦弱,但朕觀陳慶之所部,其戰力不輸北地精兵,當可報以期待。」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元延明大驚,「若梁朝增兵,自當配與陳慶之麾下。然慶之以七千人即縱橫淮北,若再得增援,陛下可有把握約束?況且,若其兵力充足,難保不生異心,萬一事有不諧,則我大魏危矣!」

    聽了元延明的話,元顥陷入沉思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