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占角切邊,金雨所採用的戰略戰術極為簡單。奪下俄羅斯帝國統治勢力最最偏遠的邊遠地區,再在關鍵地戰略位置上消耗沙皇政府的國力財力,生生耗死沙皇政府,才是金雨的最終打算,這也是得到國家政務中心少數幾位高層認可的戰略方針。
總之,中華帝國沒有打到聖彼得堡的打算,但是要生生割下俄羅斯帝國的身肉來,卻是不容置疑的了,這是這個時代最實用的策略。就算是有人散佈『黃禍論』,也無所謂,每個國家的實力在那裡擺著,誰威脅誰!是誰心裡有數,誰拿出來說事,誰幼稚!就像挨打的小孩子,向家長哭訴一樣好玩。
在原來的時代裡,美國人最愛謀求世界輿論話語霸權。美國人自己做的是一套,讓別人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二戰之後美國人監管日本,結果弄得日本的經濟大幅度下滑,大量工人失業,日本經濟一下子垮下來。後來朝鮮戰爭打起來才救了日本,日本就近給美**隊當後勤軍火物資生產基地,三年時間賺了五角大樓幾十億美元,就把日本財政給撐住了,發了大財了,為日本經濟復甦提供了足夠的財富資本。
打仗怎麼了?打仗是刺激經濟的啊!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刺激國內製造業高速發展,只要運作得當,金雨等人認為國家和國民想不發財都難,在這個時候可是可以名正言順的索取戰爭賠款的。
中華帝國的財政進項支出,前有西班牙和荷蘭戰爭賠款支撐了中日戰爭。現在再有日本政府的賠款來助力中俄戰爭,中華帝國的財政還是可以支持對俄戰爭的,怎麼都不吃虧。
現在東線東北軍區,有幾十個師的陸、海、空軍的兵力,參與一線戰鬥,奪回旅順、海參崴,切入赤塔。就是這一戰略的體現,讓沙俄政府痛徹心扉,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幹看著,卻又無計可施。
世界各國的軍事家們,都看不明白中華帝國的軍隊。為什麼沒有狂飆激進發動全線的進攻,只是在東西戰線上不斷的轟炸,每天造成的傷亡數以萬計,焚燬的物資讓俄**隊極為無語,物資供給和醫療救護更是困難萬分,戰爭如果要是一直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的話,那麼沙皇政府已經完敗了,還不了手啊!這種局勢更讓各國的軍事研究學者們癡迷不已,同時也深深的擔憂起來。
這時歐洲軍事強國,都看到了一種新奇的戰鬥方式。飛機空中轟炸能力被各國一致看好,航空製造技術,成為歐洲軍事各個強國的研究新方向,研製戰鬥飛機和轟炸用的飛艇興趣頓時高漲起來,不再像以前一樣。拿飛機飛艇當玩具了。
再加上還有俄羅斯帝國沙皇政府為各國製造飛機飛艇的各個廠家下訂單,最終高價買單,各國政府順水推舟,更是大力推動航空飛機製造業發展,極力研究螺旋槳飛機機頭前置機槍的這一課題。
一時間試驗時,飛機螺旋槳成為最快消耗品。短時間裡卻根本解決不了螺旋槳飛機機頭前置機槍協調器的難題。此時想要買進中**用飛機。購進螺旋槳飛機機頭前置機槍協調器技術,直接就被中華帝國外貿部門婉拒了,各國被迫進入飛機裝備試驗期。中華帝國各個空艇基地,更是戒備森嚴,就連戰略合作**方,也無法接觸得到這一機槍協調器技術,維修維護的舊配件,都要密封運回國內回爐煉鋼了。這一步是錢財的問題了,而是戰略轟炸的優勢,可以持續多久的關鍵節點問題了。
歐洲機械師們嘗試了多種方式來試驗安置輕重機槍,飛行員利用自身攜帶的,步槍,甚至鐵鉤來襲擊對方的飛機飛艇的設想,已經不可能成立了,那樣一來,連中華帝國的轟炸機都打不贏了,轟炸機上的輕機槍和飛艇上安裝的自衛重機槍,足以將這一類飛機連同飛行員撕成碎片。在飛機機頭上安置輕重機槍,已經成為最基本的標準配置了。
在飛機上安裝機槍,機槍首先就要避開螺旋槳射擊的,比如說安裝在飛機上翼面,不過射擊的時候比較麻煩,有時需要離開座椅駕駛艙,比較危險。也有將螺旋槳安裝在機身後端的戰鬥機,這樣機槍可以直接安裝在機頭上,但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飛機性能的減弱.
再後來,就有人在螺旋槳上安裝了子彈導向裝置,使得射在螺旋槳上的子彈改變方向,這個做法同樣有很大的缺陷,對螺旋槳的強度有影響,而且被彈回的子彈很容易傷到自身,還不知道打不到得到敵人的飛機和飛艇。短時間裡,歐洲設計師們,還摸不到機槍子彈是怎麼穿過高速運轉的螺旋槳從機頭射擊的原理,研製不出可以和中華帝國空艇部隊對等的空中力量。
這讓歐洲各國都很焦慮,以前希望俄羅斯帝國能和戰略合作國對峙對抗,相互消耗國力才符合各自國家的安全利益。哪曾想到,大戰一起,中國人就利用自己新的戰術,打得沙皇政府滿地找牙,前景堪憂啊。但是,如果在自己這些國家不幫助沙皇政府的情況下,怕是沙皇連掉落滿地的牙齒都找不回來了,根本達不到和中華帝國對耗的目的。
沒有辦法,歐洲各國和俄羅斯帝國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本來就是一拍即合的合作關係,只能先按照各種商貿合作協議,想盡辦法幫助訓練沙俄飛行員,甚至各個國家的飛行員,也志願加入沙俄空艇部隊,參與到空艇部隊作戰的方方面面,為自己的國家組建空艇部隊,積累戰爭經驗。
在種種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國際博弈的現實環境下,歐洲國際聯軍。明裡暗裡組建了起來。現在歐洲人必須在暗地裡站在了一起對抗中華帝國了,拿不出和中國人製造水平差不多的飛機飛艇,沙皇政府可真的要慘敗了。
不過不管西方歐洲人怎麼聯合在一起,明裡暗裡的支持沙皇政府,中華帝國也不怕,本來就沒有想過一口吃個大胖子,一下子把俄羅斯帝國給打倒在地。給生吞活剝了,那是不可能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那麼強勢的人都在做不到。金雨等高層認為黃種人更做不到,除非學美國人一樣,把俄國人像北美洲印第安人一樣。趕盡殺絕了才行。但是1.4億人口的俄羅斯帝國,不是1.4億頭豬,哪有那麼容易讓人任意宰割的,更何況還有整個歐洲在後面支撐著呢,白種人和黃種人,天然的有著敵意和隔閡存在,和世界為敵,沒有人會想這個方向發展的。
中華帝國的空中轟炸依舊延續著,始終不讓沙俄軍隊集中起來發動反擊,小規模的進攻搶掠行為。又對戰略合作國聯合作戰防禦部隊沒有實質影響,反而是多數邊疆500公里範圍內的城鎮,遭到更猛烈轟炸,沙俄軍民死傷更重了,國際局勢就這樣發展著。
沙俄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哥薩克全民皆兵體制。更是遭到致命打擊。
哥薩克騎兵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持斯拉夫公國崛起為俄羅斯帝國的最強助力,從十四世紀一直到20紀,一直是俄國陸軍稱霸世界的主要力量,歐洲警察的名號,也是由此而來。
「哥薩克」一詞首見於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語中正式使用,即「哥薩克人」這一稱謂。得到普遍公認的說法則是蘇聯史學家的觀點:哥薩克是在17世紀出現的「自由民」,是隨著俄國農奴制的確立而形成的,後逐漸演化成一種軍事組織並在18至20紀初發展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早期的哥薩克主要從事幫工或在邊境服役,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為了求生存、御強敵,他們結成團伙打家掠捨、劫富濟貧,在黑海和亞速海一帶的哥薩克則成為海盜。頓河哥薩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幅大型油畫,描寫的就是哥薩克海盜滿載俘虜和戰利品歸來的情景。
15紀下半葉至16紀初,這些分散的「自由民」為了對抗封建國家的壓迫和抵禦外族的入侵,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東南部的第聶伯河、頓河、伏爾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帶出現了由貧苦農民組成地,**於中央政府的名為「自由哥薩克」的自治村社,16紀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繼建立了哥薩克軍事州,從而使流動性極大的哥薩克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對於他們從事正常地生產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十九世紀,哥薩克騎兵就是時代的驕子,是戰爭的寵兒。
15紀中葉,南方強大地奧斯曼帝國對斯拉夫國家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這時,在抗擊土耳其人和韃靼人地進犯中捷報頻傳的哥薩克名聲鵲起,成為波蘭公國和羽翼未豐地莫斯科大公國在同南方異族的征戰中越來越倚重地力量。
正是這個時期在組織結構、軍事風格、宗教信仰、民族特點、生活習俗和文化心理上奠定了哥薩克未來發展的軌跡。
在16-17世紀上半葉,對哥薩克鞭長莫及的俄國統治者,為了利用哥薩克的力量保衛邊疆,向其提供戰鬥裝備、給養以至軍餉。例如,早在1618年沙俄政府就開始向頓河哥薩克發放軍俸。
隨著軍事活動在哥薩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增,戰利品和俸祿成為其重要的生活來源,但卻在相當程度上遲滯了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
哥薩克軍不僅拿著御賜俸祿、免交土地稅,而且在18世紀初以前擁有相當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權,成為俄羅斯歷史上享有最多特權的群體,但這種特權是哥薩克以為沙皇效力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為代價的。
到20紀初形成了頓河、庫班、捷爾斯克、奧倫堡、謝米列臣、阿斯特拉罕、烏拉爾、後貝加爾、西伯利亞、烏蘇裡和阿穆爾等11個主要軍事分支,此外還有建於1917年的葉尼塞哥薩克軍和雅庫特哥薩克軍等若干較小的軍事分支。
哥薩克這支在內憂外患中拚殺出來的驍勇之師。在沙俄統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亞速海,東至黑龍江、太平洋,橫貫歐亞大陸一萬餘公里的廣袤疆土上迅速拓展著,到20世紀初已發展成為有5300萬俄畝土地,哥薩克人口超過千萬的龐大的軍事集團。
可以說,哥薩克騎兵是在血雨腥風中鑄就的虎膽雄師。一部哥薩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哥薩克人從最初的成群結伙、打家掠捨到後來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在其五、六百年的發展史中,戰事幾乎沒有間斷過。例如。頓河哥薩克從1552年參加伊凡四世奪取喀山戰役,到1920年作為軍事組織被解散的368年間,僅大規模的戰爭戰役就參加了24次。平均每15.33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戰爭打了26年。
居住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哥薩克人,他們經常憑藉著精湛的馬術來往於清俄兩國邊境,打家劫舍。和平時期,你可以把他們看成流氓和強盜,戰時他們就是不穿著軍裝的軍人。
打擊和防禦哥薩克人對國防軍的襲擊和搶劫物資的騷擾,也成為國防軍在奪取的地盤上的主要作戰任務之一。
特種部隊這個時候就開始展現實力了,黃種人和白種人的差異,讓特種部隊去和俄國人玩滲透和斬首任務,那是在謀殺自己的士兵。拿出來清剿獵殺竄入山野村落的哥薩克殘兵,還是很實用省力的。
畢竟特種部隊短兵作戰能力強,協同作戰意識更默契,野外生存能力更強悍,對付鑽進深山野外的哥薩克消耗很小。國防軍派大軍圍剿小股殘敵也不合適。
特戰大隊的一個中隊編制是一百人,中隊下轄兩個小隊,每個小隊各五十人。一個小隊下轄十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五人。正常的戰鬥小組主要配備一把特製重型狙擊步槍和一把狙擊步槍,一挺氣冷式輕機槍,三支加裝瞄鏡的02式半自動步槍。雷瓜二十個,閃光彈兩顆,白彈兩顆,短距離電報機一台,防寒服裝按地域習慣自主攜帶。
特種兵的武器使用守則之一,根據特種兵的個人能力和愛好,選著最適合自己的武器,而不是最強的武器。在這個時代也被打破,軍事有時候還是要適應新武器的研發需要,掌握新的制式武器。
11月中旬,國防軍還沒有打出雅布洛諾夫山脈,高小山的特戰中隊也在追擊哥薩克殘兵,這些人仗著熟悉當地環境和氣候,軍隊不能脫離主戰線和交通要到,很是難搞定這些哥薩克人,而百人左右規模一中隊的特種部隊出手最給力了。
鐵路沿線當地村鎮的糧食物資,早已在轟炸中焚燬,本身就習慣於打家劫舍的哥薩克,為了生存,為了糧食,開始展開小範圍游擊活動,想在國防軍手中搶糧食等等過冬物資。
烏拉!烏拉!
瓦西列耶夫上校在一處山谷裡,組織了500哥薩克騎兵,過千哥薩克步兵戰士,準備搶掠一把,為了生存,哥薩克人不缺乏冒險精神。
「哥薩克的勇士們!幾十里希洛克外,就是小股中國人的兵營,只有數千人而已,那裡有鮮美的各種罐頭,還有精良的槍械,一旦奪過來了,這個冬天就可以安然渡過了。」瓦西列耶夫上校喊道。
烏拉!烏拉!
「面對數千中**人,我已聯繫其他各個哥薩克頭領,組織了上萬人強取搶奪,最終誰得手算誰的,怎麼樣?我的勇士們?」
烏拉!烏拉!哥薩克士兵們只會喊好,為了吃的,什麼人都敢殺。
瓦西列耶夫上校大聲咆哮道:「用你們的火槍,用你們地長矛,用你們的戰刀,去盡情的殺戮那些該死的中國人吧!用他們的鮮血來洗刷我們受到的恥辱。是他們燒燬了我們的家園,燒掉了我們的糧食,是他們在不斷的殺戮我們哥薩克戰士。哥薩克的勇士們!該是發揮你們勇武的時候了。勇士們!今天夜間,去盡情的殺戮那些該死的中國人吧!」
烏拉!烏拉!
哥薩克士兵們高聲響應,這些哥薩克青壯年們都是在戰火中存活下了的,當然自己人相互兼併,相互殘殺,也是少不了的,刺頭那裡都有,大家都是為了活命而廝殺慣了,一見有目標可以搶奪,不顧死活的叫囂起來。
隨著一遍遍的喊叫,哥薩克戰士的戰鬥激情被徹底地調動了,瓦西列耶夫上校騎著高頭大馬,頭戴高筒狀翻毛皮毛,身穿夾祅,背後背著馬槍,左手牽著馬韁,右手持著馬刀,率領著哥薩克騎兵團,風馳電掣般地嚎叫著衝出了山谷了。
沒有馬匹可騎得哥薩克戰士,手中拿著刀斧棍棒等武器,尾隨著哥薩克騎兵團,跑了起來。
哥薩克人氣勢洶洶而來,國防軍也是防範得法,特種大隊都是灑在駐軍十餘里開外,以中隊規模清剿哥薩克人,遇到哥薩克人大規模襲擊行動,才好有力的接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