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殘晉

卷三 亂起關中 第202章 石勒王彌,宿命相逢(下) 文 / 混元大羅金熊

    「君侯,您的劍和衣服。」毛騰還在睡著,窗外就有僮僕敲門說道。

    毛騰起身一愣,打開房門問道:「王大小姐她們走了?」

    僮僕道:「還沒到辰時,她們就走了。家主為防萬一,專門派了十幾個人護送呢。衣服和劍一直掛在門上,小的幫您取下來了。」

    毛騰接過劍,一把披上了外衫,只覺得衣衫上還微微透著一股香氣。僮僕說道:「家主被張公喚去宮中論事了,說是昨夜大火,武庫燒死了幾十個守衛,受傷的不計其數。能用兩百萬人的武備也燒光了,好多累代的寶物,像漢高帝斬蛇之劍、王莽頭顱、孔子屐都在大火中焚燬了。家主讓小人轉告一聲,說不能送君侯了,還望恕罪。」

    毛騰吃了一驚,足夠兩百萬人的武備就這樣沒了,燒死的只有幾十人,那武庫那麼大就只有幾百人守衛了,哪裡守得過來?也難怪那些放火的賊人會那樣毫無忌憚了。要是人手多些,只怕火不但燒不起來,放火的賊人也會被盡數擒獲,只可惜啊!作為一個開國不到五十年的新興王朝,居然這麼鬆弛糜爛,也難怪短命了。

    「君侯!」僮僕看到毛騰若有所思地沉滯著,連忙又問了一聲。

    「無妨無妨,多謝安豐侯款待了。」毛騰說罷,這就離去了。

    王戎已經急匆匆趕往宮中,中書監張華、中書令陳准以及眾侍中都已經來了,卻獨獨不見賈後。張華看到中樞眾臣齊聚。終於說道:「這次武庫失火,事態極為嚴重。足用兩百萬人的武備盡數焚燬,漢高帝斬蛇劍、新莽頭、孔子屐等珍稀奇寶也化為烏有。是建國以來最大的天災,我等中樞要臣,只怕要辭職以謝社稷了。」

    中書令陳准道:「天災也好,**也罷。事已至此,張公莫要自責。天人感應之說本是虛無縹緲之言。我等社稷之臣,只管人事安危,豈能左右上天?如今武庫焚燬。京師宿衛無換用之器,當調度州郡武備以充實武庫才是,問糾之事。還是等上面的意思吧。」

    冠軍侯郭彰卻道:「不就燒了些武器,人又沒死多少。各州郡武庫調配一些也足用了,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如今太平盛世,又不是戰亂年月。上天燒了武庫,倒是消弭兵災的好兆頭呢。」

    賈模歎口氣道:「只是先帝當初因天下太平,海內無戰事。收繳天下兵器,裁撤多數州郡兵。京師武庫內的兵器鎧甲,都是精良之器,豈非州郡武備可比。就像萬鈞神弩、柘木馬槊、犀皮良鎧等等器具都不是州郡所能持有的。倘若此事有大亂發生,只怕武備也消耗不起。如今氣候漸寒。犀牛也日漸稀少,上古時最常見的鎧甲如今也成了稀有之物,武庫的犀皮鎧足有十萬具如今也都化為烏有,可從州郡抽調,安能再恢復昨日之盛?」

    郭彰嘿嘿笑道:「如今有鐵甲防身。犀牛皮那種東西早該淘汰了。原先鐵甲只能防護前胸後背的裲襠鎧,如今卻有了能防護上臂的袖筒鎧,配上護腕和護腿,再加上馬鎧幾乎就是鐵打的一身。我朝武備之盛遠邁漢魏,沒了可以再造。犀牛不好找,鐵礦還怕挖光嗎?思范(賈模字思范)啊。我看你是杞人憂天了。」

    張華看到賈黨最核心的二人都有分歧,卻沒有再行問責的意思,於是就道:「那就如此,啟稟上裁。從鄴城、長安、襄陽、許昌等地多調,其他大州均調。調夠京師三十六軍的常用武備,另外再督促少府在各處的工官,加大武備產量,以防萬一之變。」

    這時候賈後已經從後殿出了來,笑道:「張公所言極是。不過天災罷了,明年上元節就禁了武庫周圍的燈火。聽說張公封鎖各門,還抓了不少可疑人等,可有是**的嫌疑?」

    張華說道:「目前正在調查,可是京城的士族紛紛到獄中要人,因此也放了不少,如今調查也甚是困難。如果有真兇的話,只怕早就被人保走了。」

    「唉,誰會有那麼大的膽子,燒朝廷的武庫?呵呵,張公倘若審理不出來,殺幾個可疑的,其他人放了便是。如今燒的也都燒了,損失也難以挽回,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多管了。」賈後嘿嘿一笑,心裡卻想的是,宿衛軍中有不少忠於太子的武吏,倘若有變豈不麻煩,可這一次武庫燒個精光,看他們還敢輕舉妄動不?

    王戎忽然想起毛騰說過有燒武庫賊人之類的話,暗想自己住宅裡武庫不遠,可要推脫整齊才是,於是說道:「皇后此舉甚是,上元節本來燈火繁多,難免會有火燭之禍。武庫又堆積了大量木炭,再加上那些武器常年未用,早已像乾柴一般,還不一點就著。依老夫之見,以後武庫令要和少府的工官分開,少府鑄造武器但不能存放在場裡,必須待會武庫,而武庫周圍不得再設工官督造武器。方才能免於火災。」

    賈後點頭道:「安豐侯說的不錯,明日朝議就這樣說吧。不要向天子過問太多,只要按照原話提出,我叫他自然應允便是。至於問責之事,去年大風刮落了宮室的瓦片已經免了太常荀寓,年初他又返任。暫時就走個過場,讓他再下一次牢房,過幾天放出來繼續返任算了。免得有人再非議朝政,說大臣無責。至於你們這些中樞的大臣,就算了。反正你們有沒有祭祀的責任。」

    這個倒霉的荀寓,正是三國名臣荀彧的孫子,是荀彧次子早卒的御史中丞荀俁之子。穎川荀氏本是後漢望族,歷經數代,依然是晉朝的高門,只是權勢大不如前了。

    「謹遵懿旨。」眾中樞大臣齊聲道。

    「還有,以後中樞議事,倘若高密王能來就讓他來吧。畢竟他是太尉錄尚書事,尚書檯也不能讓他坐空位啊。司空下邳王如今病重,司空的位置只怕不日之後也就空出來了。張公德高望重,執掌朝政畢竟也要有個高位以安撫眾人,如果下邳王薨亡,張公就接任司空,中書監照領吧。」賈後又補充了一句。

    「多謝皇后!」張華忙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