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壯跟著王旁面前一兩日鞍前馬後來回跑,王旁問明才知道,這小伙兒剛滿十八歲。雖然長得有點老氣但是,眼神也活做事也機靈。相處一兩天下來,王旁對這小伙子印象還不錯,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王旁總覺得這孩子哪有點不對勁。似乎總有些心事,常常眉頭緊縮。
畢竟瓦壯不是王旁的侍衛,王旁不便問的太多,而且現在王旁也的確沒有時間。轉天一大早宮人耶律良人便來接王旁去見耶律洪基了。耶律洪基並未在捺缽,從太子山回來以後,耶律洪基就到了中京大定府城內的皇城去了。
一路上耶律良人成了王旁的嚮導,他指著途經的大遼塔對王旁說道:「王侍郎回來的時候,咱們一起去拜望下契嵩長老。」
從遼國中京大定府的外城南門朱夏門進入大定府城內,便可見一座佈局酷似北宋的都城汴京的府城呈現面前,一條寬闊的大道直通內城南門陽德門。這條大道寬有二三十丈,大道的兩邊殿堂廟宇鱗次櫛比,手工作坊、商賈街市位於其中,城中一片繁華景象。
過陽德門繼續向北,便是中京之內的核心的遼國中京的皇城,遼中京是遼國歷史上的重鎮,它是僅次於上京的重要陪都,遼中京大定府雖然不是遼國的首都,但由於其建於遼中期,國力強盛,又趕上了百餘年的遼宋結盟和好時期,都城建的比首都上京還要好,還要大。
王旁雖然不是第一次進入大定府府城,但這次感受不同。時間過的真快,剛剛來遼國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離開,但是眼下很快就會發兵去高麗,這時候的心情自然與剛剛到遼國的時候不同。
耶律良人將王旁帶入皇宮內城,遼國皇上耶律洪基已經在御花園擺下酒宴,王旁見來赴宴的人除了高麗使者李恩澤,還有這次奉命出征的耶律阿思,以及南院林牙辛贊。另外自然還有平叛有功的蕭英大王,耶律仁先宰相。
遼國皇上耶律洪基與蕭觀音皇后,端坐在正座毛氈之上,耶律洪基的下垂手空著一個位置,耶律洪基見王旁走進大殿,笑著招呼到:「王仙人,就等你了,快快入座。」說著指著那個空著的位置。
這可不是一般的待如上賓,連遼國的宰相和大王都被排在居於王旁後面的位置。王旁趕忙謝過遼皇,遵命坐在那裡。
一陣鼓樂歌舞之後,眾人面前的酒菜都已經擺好,耶律洪基向李恩澤說道:「李大使此次奉命求援,如今成功請到了王仙人相助,又有我遼國的三萬渤海軍出兵,驅逐倭奴國可無憂了。」
李恩澤強撐著笑臉,口中稱謝。耶律洪基看他那勉強的表情,稍有不滿的問道:「怎麼,難道李大使還不滿意此行收穫不成?因何不致謝王仙人呢?」
李恩澤忙解釋說道:「滿意,滿意,只是我高麗國力孱弱,才讓那倭奴國如此欺辱,對付倭奴何須三萬大軍。我怕因我高麗連年戰亂,萬一這麼多兵力到了高麗,唯恐虧待了遼軍,所以……」他說的這的時候,看了看王旁。
李恩澤這次去宋國之前,終於見到了妹妹李恩喜,並從李恩喜那知道一些王旁的事,本來他想找機會見一見王旁,好好交流下。除了謝謝王旁對自己妹妹照顧之外,他總覺得這三萬大兵雖說是幫高麗解決了現在倭奴國的騷擾,可萬一遼國不撤兵駐紮在那了,對高麗則是更大的威脅,那高麗不成了才出虎穴又入狼窩了嗎。
王旁看李恩澤看自己,心裡明白這是李恩澤求助,站在王旁的角度,他還真希望耶律洪基就不仁義一把,如果在宋代就把高麗順手弄過來,也就省得日後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了。就算替高麗著想,也免去了他們幾百年後還有南北之分。
王旁看著李恩澤的窘態,心裡偷笑。耶律洪基反而點點頭,他轉過臉對王旁說道:「唉,我這啊也就是沖這王仙人的救駕之功,才借給你們大宋兵馬。否則,這又出兵還得出糧,大老遠的幫高麗打倭奴,不划算。況且真到了高麗境內,他們不好好供應糧草,那我們這些兵力豈不浪費在那了。」
這事原來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也不能怪耶律洪基想的多,王旁尋思著當年自己曾看過一本書,叫什麼《抗美援朝回憶錄》裡面就曾經提到過,我軍剛到朝鮮戰場的時候,由於後勤不足凍死餓死很多戰士。這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現在還在古代,行軍糧草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王旁計算過:一般軍隊出行,從敵方獲取軍糧是最要緊的急務。運糧不僅費用多,而且難以載糧遠行。比如每人背米六斗,士兵自己攜帶五日乾糧,每人供一個士兵,一行可達十八天;六斗米,每人一天吃兩升,兩個人吃,正好十八天吃完;
如果以往返計算,只可吃九天的行程。兩個人供一個士兵食糧,一行可以達二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人每天吃六升,八天的話一個背夫所負的糧食已經吃完,給他六天的糧食遣回,後十八天,二個人每天吃四升或乾糧)。
如果以往返計,只可有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後五天加回程,每天吃四升加乾糧)三個人供一個士兵,一行可供三十一天,一石八斗米,前六天半四個人每天吃八升,派返一個背夫,給他四天口糧;十七天三人每天吃六升,又送加一個民夫,給他九天口糧;後十八天,二個人每天吃四升加乾糧。計算往返的話只可前行十六天的里程,(前六天半,每天吃八升,中間七天每天吃六升,後十一天加回程每天吃四升加乾糧)。三個人供一個士卒吃用,已為最大極限。
如果興兵三萬人,管護輜重的有三分之一,能夠戰鬥的士兵只有兩萬人,而運糧的民夫要用十萬人,此外很難再增人了。(放回運夫要有兵卒護援,由於路途中死亡疾病,人數會不斷減少,而那些省下來的糧食,以備護援兵卒吃用。運糧的制度,每人平均以六斗計算,這是個總計方法。其中隊長不背東西,打柴汲水的人背負減半,多出斤重部分平攤給眾民夫,更有死亡疾病不能背米的,他們應負的重量,又平均分攤,那麼每個人所負的重量,常常不止六斗的重量。
因此軍中不容許多餘的飯口,一個多餘的人吃飯,就要兩三個人供應他,還有可能供不夠。如果以牲畜運糧,駱駝可以負三石,馬、騾一石五斗,驢一石,相比於以人運糧,雖然負多費少,但如果不按時喂草,牲畜多會死亡,一個牲口死掉,它馱負的糧食也得扔掉,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眼下的問題出來了,耶律洪基答應借兵三萬給王旁,沒有道理說不管自己軍隊糧草的,發兵高麗到達平壤之前,都是要遼國出糧草。這也是筆不小的開銷。而且這三萬兵到達高麗之後,高麗至少要準備幾萬人運糧才能接濟上這龐大的隊伍。
現在王旁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遼國的軍隊到了高麗仗還沒打就缺少糧草。高麗使者李恩澤和遼國皇上耶律洪基一塊將難題扔給了王旁。大帳之內的人也都看著王旁,這個仙人還有什麼高招。
李恩澤心想遼國是幫高麗了,可自己回過怎麼跟高麗皇上解釋,要那麼多糧草,去養肥隨時可能吃掉高麗的遼國;耶律洪基則琢磨,讓我借兵我守諾了,總不能幫高麗打仗,糧草軍備我還的倒貼,最後好處呢都讓大宋落了個幫助高麗的名聲。
他們的心思王旁還看不出來嗎?王旁微微一笑:「既然高麗不信遼國之兵的實力,遼國本不太願意發兵幫高麗,我一個宋國人該盡力也盡力了,反正兵我借到了,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到具體事解決不了,我也只好回宋國覆命去了。」
王旁說完乾脆誰也不看,悠哉悠哉的喝了一口酒,似乎他的使命已經就此完成了一樣。王旁心裡也不是一點都不緊張,這兩頭要是這會都撤梯子,算是給自己架半空了。不過那他也不怕,最壞的結果就是三路夾擊直取倭奴國,打丫小曰本出氣就是了。
好在,耶律洪基和李恩澤一個怕落得別人說借兵是假,一個真怕借不到兵。李恩澤急忙擺手說到:「王侍郎,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現在高麗真的國力不濟,你說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這才想出了四處求助的辦法,好在大遼國和大宋國都是仁義治國,既不會乘人之危,還對高麗雪中送碳,在下先替高麗皇上謝謝兩個上國。」他這是先訴委屈,再架高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哪能聽不出來,他面帶誠懇的說到:「我既然答應王仙人的事,肯定要做。就請王仙人再施妙策,解眼下之難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