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俄軍西北方面軍野戰第2集團軍,計轄步兵第6軍、第13軍、第15軍、第23軍,另有騎兵一部,官兵共計10萬,大炮700門,沿那累夫河北岸,格羅德諾、奧索維茨、沃斯特爾溫卡一線佈陣,距德俄邊界線3日行程。
集團軍司令官亞歷山大·彼得哥爾查科夫,是年55歲,也是軍中宿將。18歲參加俄土大戰,43歲升為將軍。戰後為高加索總督,獨鎮一方.從軍凡37年,大小歷數十戰,軍功卓著小說章節。戰端啟時,他正在高加素養病,忽得博爾孔斯基元帥將令,出任野戰第2集團軍司令官.接到命令的當日,他便收拾行裝啟程,只帶侍從若干。風塵僕僕趕到那累夫河前線集團軍司令部。
彼得哥爾查科夫剛佈置完畢,將大軍展開,卻又奉戈爾恰科夫命令,率部北上,進攻普國東普魯士.彼得哥爾查科夫二話不說,急傳令各軍改變部署,掉頭北上。
經過數日行,彼得哥爾查科夫統領10萬大軍進入攻擊陣地。緊接著,便沿普國東普魯士與俄屬波蘭200公里戰線,發起全線進攻。不料一路之上,儘是森林、沼澤.加之天氣暑熱,蚊蠅糾纏,將士日間冒酷暑行軍,夜間受蚊蟲侵害,每日行軍十幾個小時,亦只進展10餘公里,接連行軍3日,方突進邊界30餘公里,將士皆叫苦不迭。
由於道路難行,後勤車輛運動加倍困難.官兵常常斷糧缺藥,罵聲不絕.幸普魯士軍只舒爾茨部據險狙擊,戰鬥減員有限.
到9月20日,保羅夫在古姆賓年挫敗普魯士軍,戈爾恰科夫急電彼得哥爾查科夫,令加速北進,切斷普國第8集團軍歸路,策應保羅夫,合圍柯尼塞伯克殘軍。彼得哥爾查科夫接報,心道:「似保羅夫這等盤材,都能大勝普魯士軍,我又為何不能獨勝?」乃召集眾將重新部署,令勃拉戈維欽斯基將軍率步兵第6軍,3萬人,為右翼軍,貼馬祖裡湖西岸,進佔比紹夫斯堡、森斯堡二城,保障右翼;
令阿爾托莫諾夫將軍率步兵第十三軍,3萬人,為左翼軍,取佐爾道、奈斯堡二城,掩護左翼;
卻親統馬爾托斯將軍第15軍、康特拉托維奇將軍第23軍,共20萬人,投坦能堡,攻阿倫斯泰因,擬得手後直趨普國東普魯士中心馬林堡,截斷東普魯士的交通命脈。四軍盡發,不留預備隊。又令各將盡棄貓重,只帶3日糧草,隨軍彈藥,輕裝進發。各將得令,各回營執行不題。
先說俄將拉戈維欽斯基,以為普魯士軍既在古姆賓年被擊潰,便不足為慮,乃將第6軍3萬人,分為兩支,一支攻比紹夫斯堡,一支攻森斯堡。不料普將克林斯曼與貝洛各率所部趕到,分別圍住拉戈維欽斯基第6軍兩支部隊,只一次突擊,便將俄軍打垮。
俄軍第6軍3萬人,被俘1萬,戰死1萬,潰散1萬,大炮盡失。拉戈維欽斯基只集攏殘餘,急向坦能堡方向逃竄,靠攏主力。克林斯曼、貝洛二人,各率本部窮追不題。
再說俄軍左翼阿爾托莫諾夫第十三軍。強行軍一日,趕到佐爾道、奈斯堡二城。剛剛紮住陣腳,普將比埃爾霍夫預備步兵第一師已趕到城下,架炮攻打。阿爾托莫諾夫據城死守,兩軍對戰,勢均力敵,形成僵局。原來,第十三軍乃是俄軍精銳,能守能攻,十分強悍。
普將比埃爾霍夫預備步兵第一師新從古姆賓年戰場遠道調來,只輕武器運到,重炮隊還在途中,雖數度猛攻,卻不能撼動俄軍分毫。消息報至普國東北邊境大區司令部,腓特烈卡爾親王甚是焦慮,恐彼得哥爾查科夫乘機調整部署。正苦苦思索,霍夫曼上校獻計道:「可如此如此,保阿爾托莫諾夫不戰而退。」腓特烈卡爾親王聞言大喜,連稱妙計。乃喚偵查隊長來,耳語一番,那隊長領命而去。
卻說阿爾托莫諾夫死守佐爾道、奈斯堡二城,連連擊退普將比埃爾霍夫輪番強攻,見陣前普魯士軍積屍無數,十分得意。不料忽有通訊兵送來一紙情報,卻是彼得哥爾查科夫差人送來,稱普魯士軍正包抄步兵第十三軍後路,令速撤出佐爾道、奈斯堡二城,向坦能堡主力靠攏,再作計較。阿爾托莫諾夫讀罷,猶疑一陣,暗忖普魯士軍東線兵力薄弱,正面防守已顯吃力,何能又派軍包抄?
但眼見情報格式無誤,終不敢違抗將令,只得令各部東撤·比埃爾霍夫遂得佐爾道、奈斯堡二城,又窮追俄軍,向坦能堡方向急進.腓特烈卡爾親王、霍夫曼二人見俄軍不戰而退,相視大笑,腓特烈卡爾親王讚道:「閣下奇才,一計當得10萬軍。」原來,彼得哥爾查科夫的情報,出自霍夫曼手筆,又借用繳獲的俄軍徽章印信,假托彼得哥爾查科夫名義發出,俄將阿爾托莫諾夫不察,果然中計.
卻說俄軍兩路饋兵,退向坦能堡,又衝亂俄軍中央主力各軍,10萬大軍集於坦能堡一隅之地,竟人擠車,車撞馬,馬踏人,亂成一團.
腓特烈卡爾親王急令克林斯曼、貝洛、比埃爾霍夫三部人馬,東西對進,一日兼程50公里,又令舒爾茨所部普魯士軍步兵第20軍,也向南推進,果然四面合攏,將彼得哥爾查科夫10萬大軍,盡數合圍。又督令各軍,佔據坦能堡四周高地,封鎖各處道口,不准俄軍突圍;卻令大炮對準俄軍人叢,一齊亂射,先殺傷俄軍有生力量,渙散俄軍士氣。
俄將彼得哥爾查科夫見兩翼兵敗,普魯士軍四面合圍,一面令各軍就地固守,一面令派人向包圍圈外告急,先致電俄軍總參謀長博爾孔斯基與立陶宛方面軍司令官戈爾恰科夫,請求火速發兵救援;又致電第1集團軍司令官保羅夫,約略是說盼以大局為重,不記前嫌,發兵救援.
俄將保羅夫得尼古拉大公與戈爾恰科夫的命令,見皆是催促發兵救援彼得哥爾查科夫,便推說將士疲乏.後勤供應不繼,拒絕發兵。又得彼得哥爾查科夫求援,更不理睬,只在安格拉普河一線陣地,按兵不動。
卻說彼得哥爾查科夫困守坦能堡一隅之地,久盼援軍不來。普魯士軍包圍圈日漸縮小,每日只以重炮轟擊,俄軍死者不及掩埋,傷者不能包紮,陣地上污穢狼藉,惡臭沖天。不數日軍糧用盡,將士皆宰馬為食,當不得普魯士軍誘惑,士兵成百上千的拖槍投降。彼得哥爾查科夫知大勢已去,乃令各部乘夜暗分散突圍,自尋生路。
是夜,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俄軍殘部分作數隊,準備停當後,衝入夜幕,拚死突圍。普魯士軍據守高地,用步槍朝著密集的人叢攢射。
俄軍將士為求生機,不顧傷亡,冒死衝突。前面的倒下,後面的並不稍遲疑,繼續往外衝。彼得哥爾查科夫令燒燬司令部,親帶一隊衛兵,乘亂穿過一片沼澤地。夜暗中,迷失方向,又無法看清指南針度數。眾人跌跌撞撞,以手牽手,摸黑亂竄.彼得哥爾查科夫本是病體,又逢哮喘病大發,虛弱無力。眼見生機渺茫,更兼思及折兵10萬,怒恨交加,愧疚不已,便脫離眾人,獨自摸進叢林,倚在一棵大樹上,舉起左輪手槍,仰天歎道:「此番大敗,罪不盡在我。但既為主帥,豈能苟活,只辜負了皇上重托衛奈何!奈何1"言罷以槍口抵住太陽穴,扣動扳機,一聲槍響,當時斃命。
俄軍主帥一死,便群龍無首,三三兩兩,各自逃命。腓特烈卡爾親王令普魯士軍拉開大網,四處圍捕。比及平明,清點戰果,計俘獲軍長3名,官兵5萬,又繳獲大炮500門,軍馬、槍械、車仗無數,大獲全勝。
腓特烈卡爾親王旗開得勝,勇氣倍增,又令各部回師北進,乘勢再戰保羅夫所部俄軍第1集團軍,報古姆賓年一箭之仇。保羅夫見普魯士軍以新勝之師,挾雷霆之勢撲來,料不能敵,急率大軍退出所佔各處向南靠攏。
沙皇尼古拉一世聞報坦能堡敗績,勃然大怒,即令撤換戈爾恰科夫。又令派員收集第2集團軍餘部,共得潰兵萬餘人,統統編入第一集團軍,向南靠攏,加入加利西亞的俄軍。
攝政王威廉、總參謀長毛奇,聞報坦能堡大敗俄軍,欣喜萬狀,傳令嘉獎瓦倫格爾、腓特烈卡爾親王、霍夫曼並東北邊境軍區諸將。只這一戰,方顯出腓特烈卡爾親王將帥之才。
普軍解除了東北方的威脅,禁衛軍團便南下加利西亞,攝政王威廉親自率領剛剛組建的勃蘭登堡軍團,與諸軍會和。
當斯時,加利西亞彙集了普軍禁衛軍團、勃蘭登堡軍團、萊茵軍團、易北軍團、西裡西亞軍團,各軍團缺損都用預備兵補齊,共有大軍四十萬。
俄軍也不示弱,加利西亞共有西方、西南兩個方面軍,以及保羅夫的第一集團軍,共有大軍四十萬,人數與普軍相當。
統帥波蘭親王帕斯凱維奇心下焦急,頻頻派出信使,呼喚緬科夫親王的萊茵方面軍以及拉德茨基的哈布斯堡巴伐利亞聯軍前來助戰。
而此時,正逢穆拉維約夫的求援信送到聖彼得堡,而緬科夫親王剛剛取得普列文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