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2-18
十一月二十日,安慶碼頭上,王須水身著長衫,向面前一人拱著手:「水師需要的煤和糧草已經補充完畢,草民謹祝大人此次東去馬到功成。」
對面被王須水稱作大人的人微微一頷首:「王大當家,你全心全意擁護共和,我們都看見了,但有些稱呼你要改改,我們不興叫大人,你叫我易水就行,或者稱呼我的職務。」
「大……易水管教訓得是。」
被稱作「水管」的易水誇獎王須水:「這次水上錦衣衛和漁政水師的補給辦得不錯,但過幾天海關水師、海事水師和海監水師也要到安慶補給,掌櫃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千萬不要疏忽了。」
「水管放心。」
易水登船而去,王須水唾了一口:「水管?聽著就是個芝麻官。」
「水管」易水正坐在內河沿海水上道的總旗艦「厭戰」號上,絲毫沒有察覺到王須水對他的輕視。
厭戰號是037內河戰列艇的第七艘艦,由漢冶萍下屬的武漢船廠製造。除了和別的037艇裝備了兩門111mm白狼炮,炮盾炮座和四門77mm舢板跑,八個澡盆式炮座,排水量四百噸以外,還裝備了無線電台。
內河沿海水上道行軍黜置司是由水上錦衣衛發展而來的。隨著三次中書門下集賢殿全會的召開,共和政權的正規化建設也在逐步推進,司農寺,工部土地司,太府寺海貿海運司,戶部轄下的海關等都搭起了基本的框架,也自然要求建設自己的執法機構。具體到水上,就是漁政、海監、海事和海關。
但基於經費的限制和統一指揮的需要,水上錦衣衛不僅不願意將自己下屬的內河戰列艇交給其他的部門,而且還要求各類執法船隻接受水上錦衣衛的統一管理,並在船舶採購上統一選型,以節約經費,降低船舶保養和後勤支持的複雜程度。
因此,內河沿海水上道行軍黜置司就這樣誕生了。水上錦衣衛指揮使易水,順理成章的成為第一任「水上道行軍大總管兼黜置使」,並把狀態最好的四艘037戰列艇:厭戰、光榮、暴怒、莽撞,作為自己直轄的水上錦衣衛的第一批戰艦。
楚劍功否決了大都督府通過淮南陸地支援淮北的方案之後,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設想:內河水師通過大運河突擊徐州,而陸軍也通過1200噸通用沙船轉運到淮北戰場,這個時代,黃河歸故還沒有發生,仍舊走的是奪淮路線,因此淮河、運河和黃河的水量,都足以支持037內河戰列艇。
在鈞座做出這樣的指示之後,早就呆得無聊的易水馬上拿出了方案。現在除了水上錦衣衛的四艘船,其他十二艘內河戰列艇分佈在四個部門,其中海關水師和海事水師都在廣東。
救兵如救火,易水先帶著水上錦衣衛和漁政水師先行打通航路,海關、海事和海監在九江會齊後跟進。這才發生了王須水在安慶碼頭向易水告別的一幕。
厭戰號的艦長室裡,易水下令:「向鈞座發報,我已在安慶完成補給,預計今晚夜間通過蕪湖,明日上午抵達江寧江面,將執行計劃。」
下達完命令,易水來到甲板上,讓江風吹拂著自己的臉。他不由想起出發前楚劍功對他說:「037通用炮艇之所以被稱作內河戰列艦,絕非因為它的佈局像戰列艦,而是在內河要承擔起戰列艦的責任。」
江寧,秦日綱的殿前部開始進攻楊家橋、小水關和上方橋,這裡是清軍防守的正面和兵力集中之處,戰鬥十分激烈。太平軍形成鉗形攻勢,共同阻擊小水關大營清軍主力對兩翼的支援。戰至日暮時分,太平軍停止攻擊,外高岡平原偏處築營」,監視清軍動向。第2日,中路太平軍發動猛烈進攻,分十路排牆而來,必欲力破長牆而後已。
江忠源分督諸將,至清波門、陳家橋一帶出擊,自朝至暮,往返衝殺數十次。中路太平軍針對小水關大營總部頻繁攻擊,與清軍在小水關、陳家橋、上方橋一帶反覆拒戰,有力牽制了清軍主力,東路李秀成殿右部太平軍對長牆側翼的突破提供有效的戰術掩護。
11月20日這天下午,天京地區驟降雨夾雪,敵對雙方冒雪對峙,城內太平軍也乘機從內攻撲。江忠源指揮江忠淑,江忠濟,曾國蒲各營三路防堵,鏖戰不已直到天色全黑,雙方才各自收隊回營。
11月21日,也許是昨天太平軍攻勢太猛,雙方折損亦大,都沒能緩過勁來,天色已經全亮,江忠源方才起床洗漱。這時,就有親兵進來稟報:「船,江面上有鐵船。」
「慌什麼,」江忠源鎮定的一擺手,「既然是鐵船,那就不可能是發匪。去查探清楚了,可是哪路洋人的船?」
親兵領命出去,江忠源把毛巾——這是從匪區來的——搭在臉盆——這也是匪共生產的——的邊緣上,又整理了一番衣冠,才施施然走出自己佔用的民居。
「大帥,是匪共的船。」
「什麼?又是匪共的船。」上次常遇春號突破長江口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可恨呀可恨,傳令全軍,不得向匪共的船隊開槍開炮,啟釁者立斬。來呀,你們倆乘小舟渡江,然後快馬給勝剿總,李運使報信。你,速速通知江面上的特務龍舟團,不可阻了匪共的道路。」
連著發下這一番命令,江忠源已經氣喘吁吁了。眼看天京已在囊中,自己就要獨得攻破天京的大功,沒想到匪共又來搗亂,且暫且忍了這一口氣,等我攻破天京,再與匪類計較,想到這兒,江忠源又傳令各營:「決不可釁自我開。各營坐守營寨,發匪若是來攻,用槍炮轟走便是,萬萬當心,不可誤傷了匪共。」
「厭戰」號的艦長室裡,桌上攤著一份江寧地圖,這份地圖不甚詳盡,「幸好我們不用上岸,只要順著秦淮河往裡打就行了。各艦注意,不要擱淺了,耽誤我們的行程。」
「報告水管,」一名賴文光原先的下屬比較瞭解天京,「秦淮河在靠近長江的部分,分作兩個支流,」
「那水上錦衣衛和漁政水師各走一個支流,在秣陵關下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