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1-27
且說普魯士兩大軍團,易北軍團從東北面來,萊茵軍團從西面來,一起逼近薩克森邊境。國王召集眾王子和重臣商議,國中截然分作兩派。一派想與普魯士聯合,建成大德意志。另一派當然是反對。
就聽大王子阿爾貝特道:「普魯士人根本就是野蠻人,不能算德意志,也不配統一德意志。」
「勃蘭登堡侯爵可是選帝侯。」
「格奧,德意志統一的理想固然美好,但普魯士人如何統一,如何對待德意志的諸侯?不要忘了,普魯士的集權傳統。」
「你就是為了自己的王位,你是怕統一成德意志帝國,薩克森再不需要國王。」
「那好吧,你不想再當王子呢,你的禮服、佩劍、寶石,都沒有了,搬到街上去吧。」
老國王打斷孩子的爭執:「阿爾貝特,不要和你的弟弟爭吵。普魯士大軍壓境,該當如何是好?」
「父王,」這大王子朗聲說道:「普魯士人崇尚武力,我當向普魯士展示軍隊之勇猛。如果德意志帝國能夠成功,也應該是聯邦制,我邦自理內政,自主司法,自有軍隊,財政也是自營。」
「但若是擋在普魯士前頭,消耗太多實力,軍敗國破,那……」老王猶豫不已,「不如與普魯士結盟,一樣可以成為聯邦。」
「父王,你不見與普魯士結盟的安特哈邵,不萊梅,奧爾登堡等邦國,已經被剝奪大權,公爵的權利,比市長還小嗎?拿破侖戰爭時,我與普魯士結盟,結果被普魯士割去三分之二的領土,現在叫普屬薩克森州。與普魯士結盟,下場如何?」
「看來,只有與普魯士打一仗,讓他們尊重我們的權力。可要是戰敗,如何是好。」
「我國可向哈布斯堡和英國求救,然後拚死一戰。即使戰敗,普魯士元氣大傷,也不敢迫我太甚。勿忘英國女王,乃是我家的堂嫂。」
原來,薩克森王室有一分支,乃是薩克森-科堡家族。科堡家別的沒有,卻是專產美男子。每當家中男子成年,科堡家便將他送往歐洲大國,入贅當地,引媳婦家為強援。現在英吉利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便是科堡家的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貝特這番入情入理之論,聽得與會者不斷點頭。一時皆欲奮起一戰。國王大喜道:「自聞漢諾威陷落後,聯就反覆權衡,並決意倘遭普軍入侵便不惜一戰。方才吾兒一番話,堅定吾之決心。大計就此決定:寧可光榮戰敗,絕不苟且投降!」
當下國王指令外交部政務秘書召見英國駐薩克森公使,轉達求助之意。又與軍政大員繼續開會,商定由國王親任總司令,總攬戰守,阿爾貝特王儲為副官,學習軍政之道。
且說薩克森外交部秘書凌晨緊急召見英國公使,說明薩克森危在旦夕,並將全國上下,決心誓死抵抗等情節,請求英國政府干涉。在寫給英國的外交信函中說:「普魯士其志遠大:先亡薩克森,其次哈布斯堡,再侵英格蘭,而後征服歐洲和全世界.若任其橫行,則我等必亡國滅種,萬劫不復。是以我國臣民上下,萬眾一心,決心抵抗普魯士侵略,誓言與國家共存亡。奈何國土狹窄,軍隊弱小,武備不足,是以有心殺寇,無力回天。萬望貴國政府,速速出兵援我,共與普魯士暴君決一勝負。」
且說英國地處歐洲西北海岸線外之不列顛諸島上,人稱英倫三島,又稱作不列顛國,或稱英格蘭國.英倫三島隔北海與1攤威、丹麥、德意志、荷蘭四國相望,隔多佛爾、英吉利兩海峽,與法蘭西,薩克森、荷蘭三國相望.這英國不但是歐洲六大國之一,更為歐洲六大國之雄。原來在世界各國中,英國最先進行工業革命,第一個使用蒸汽機,第一個使用機器織布,第一個修築鐵路,第一個製造火輪船渡海涉洋,因而技術先進,工業發達,國力強大。
女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強盛至極,人稱「世界工廠」。好事者統計各國工業實力,方英國工業產值占世界三分之一,出口商品值占世界五分之二,煤、鐵、鋼三項,英國產量皆超過普魯士、法國、俄國、美國諸國總和。莫道英國人口不過4500萬,英倫三島總面積不過24萬平方公里,卻在世界各地佔有335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統治4億殖民地人口,其勢力遍及世界各大洋、各大洲。印度、埃及、伊拉克、南非、中非諸國,皆由英國人統抬;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等海航要津,亦由英國人掌管鑰匙。
此外,舉世聞名的英國海軍亦最是令人敬畏。這支海軍名列世界第一實力,幾近普、法、奧、俄、美五強之合,艦艇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久霸海上,無人敢敵。
原來英國恃隔海自處,甚為安全,又恃海軍天下第一,可為保障,平時對歐洲事務,一向超然,只不允歐洲形成最強勢力,力求歐洲均勢,以保持其仲裁國之地位。法國拿破侖時代,英國見法國稱雄歐洲,便積極捲入,支持俄、普、奧諸國,共伐拿破侖,直至其兵敗被擒,囚禁聖赫勒拿島為止。
我大清鴉片之役與英夷不分勝敗,倒也不算丟人。
且說這英吉利收到薩克森的求援信,首相羅伯特皮爾爵士召集內閣商議,各大臣齊集唐寧街白廳首相官邸,共商對策。先由外交大臣阿伯丁爵士如此這般,將歐洲情勢交待一番,然後又說明薩克森來照求發兵相救。
羅伯特皮爾首相環視各大臣,請各抒高見。陸軍大臣搶先道:「須立即動員陸海軍,作好應變準備.」
首相羅伯特皮爾首相默默不語。
海軍大臣奧克蘭道:「目下已是危急存亡之秋,若我大英帝國不起兵拯救薩克森,維持中歐的均勢,則我帝國威風何在,又如何能在世人之前號令一切?且若薩克森滅亡,哈布斯堡失敗,聽憑普魯士人統治中歐,我必失去在歐洲的立足之地,甚而淪為他人俎上魚肉,任人宰割。局勢險惡如此,首相為何還猶豫不決?」
羅伯特皮爾首相首相道:「我亦知鬚髮兵唯不知干涉哪一方好。哈布斯堡人口比普魯士多,又有皇帝的正統名分,薩克森、巴伐利亞皆在哈布斯堡一邊作戰……今因薩克森求援,便下令干涉,實恐弄巧成拙,反助哈布斯堡統一德意志,反而不美。故一時猶豫。」
外相阿伯丁道:「首相,時機已到,不如將兩黨共識告訴內閣。」原來七月底,內閣與反對黨黨首巴麥尊和格萊斯頓已經達成共識,要坐山觀虎鬥,伺機介入。
海相奧克蘭道:「原來首相早有定計,卻讓我等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