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5-05
4月29日,剛剛完成清溪鄉農業公司改制的嘉應代理縣令吳如孝,和縣丞露絲雅,接到了東江刺史轉來的命令,共和「第一屆中書門下集賢殿全會」將在七月份召開,嘉應縣的每個鄉,要出兩名代表,稱為給事中。是由縣衙指派,還是各鄉推舉,由地方上酌情掌握。
「連鄉都要出給事中?那共和制下有五百多個鄉吧,豈不是超過千名給事中?」露絲雅有疑慮。
東江刺史韋策笑笑:「等拿下了全國,就是每縣兩名給事中,全國就是接近六千名,加上從中書門下到縣衙的各個主官,那就是接近萬人的大會了。所以鈞座指示,在目前只控制湖廣嶺南的情況下,就從各個鄉鎮選擇給事中,鈞座他要適應適應。」
「湖廣嶺南?」吳如孝很敏銳,「拿下了廣西全境?」
這幾個月來,共和的局勢發生了一變化。
平西將軍陳日天在湘西完成了剿匪,新設沅州,原先湖北的峽州取消。湖南湖北地區現有荊州、鄂州(武漢)、襄陽、岳州、潭州(長株潭)、郴州、沅州七個州。
龐天壽、石達開帶領下的廣威軍已經完全奪取了廣西,廣東廣西轄下共十個州:廣州、潮州(東江)、雷州(含高廉)、韶州、瓊州、桂州、梧州(含西江)、柳州(含右江)、百色(廣西西部)、南寧(含郁江)
「南寧不叫邕州麼?」吳如孝問。
「這是鈞座的意思,別打岔。」韋策指示吳如孝,「現在共和的地盤是越來越大,加設布政司時所必然,從武昌透出來的風聲,多半會設湖廣、嶺南兩個布政司,老高(廣州刺史高不胖)幾乎肯定出任嶺南布政使,老高已經要求你立即回任廣州通判,並以廣州通判署理廣州刺史。」
「清溪鄉這邊公司剛剛成立……」
韋策又考慮了一下,「清溪鄉試點已經大致成型,蘇婉怡會處理好的,服從命令,立即回任廣州通判。老高很著急。」
「怎麼回事?」
「澳門領事額爾金向廣州提出抗議,抗議共和鎮壓福瑞多。」
「別理他不就結了?」
「那可不行,共和的外貿問題,要和英國佬長期扯皮,不管找著什麼由頭,都要和英國佬談下去。鈞座把任務交給了廣州地方,而且指名道姓,要求你,吳如孝,接受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光榮而艱巨?不就是在屋子裡喝水嗎?」
「鈞座稱之為『洋涇濱左岸貿易體系澳門回合』,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與漫長,他說,吳如孝有長期作戰的恆心。」
露絲雅接任縣令。嘉應縣原先的主薄完成了在吏部弘文館的培訓,返回本縣,擔任縣丞。
林家族長以前的管家穆好古,因為主動向共和提供了林家村全部的田藉和戶籍文件,立了大功。他本身是讀過一些書,能寫會算,又表明了成為正儒銳士的強烈願望,因此成為縣機要照磨,時機合適時,可能被露絲雅推薦往吏部弘文館學習。
吳如孝對接任廣州刺史沒有準備,他覺得自己的蔽塞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想到了東廠,便寫了一封信,給在武漢東廠做事的黃埔第三期同學。隨著陸軍講武堂遷往武漢,以後講武堂的畢業生再也不能稱作黃埔生了,吳如孝這樣想著,還有幾分惆悵。
這時候,卻有一名老資格的黃埔速成班第一期在找楚劍功扯皮。
楚劍功對自己起家的朱雀老兵很寬厚,只要自己有時間,這些參加過浙東和虎門戰役的老兵們可以隨時求見。這時候,就有一名在湖南雪峰山練兵的時候就報名的老兵,站在楚劍功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
「鈞座,雪峰山練兵的時候,我朱蕭就是什長,那時候,張彪還是行商家的少爺,王啟年還不知道在哪流浪呢。可現在,張彪是廣東白雲山大營練兵主管,大都尉,王啟年們都做了衛指揮使。我就是個守備,還沒有成家。鈞座,硯山頂、黃家村、北伐,我可是一場沒那下呀。」
楚劍功對面前老兵的提不上去的原因很清楚:不識字,文化補習也沒跟上,雖然黃埔速成班招了他,但最後的結業筆試,這老兵的分實在太低了,沒拿到結業證書。把他調到襄陽大營幫著樂楚名練兵,表現得也不好,整天擺老資格。樂楚名也煩他,乾脆把他踢到楚劍功這兒來。
你最多就能做個千總!楚劍功心裡想,但嘴上卻說:「朱蕭,你的困難,也是很大一部分袍澤的問題,這樣吧,我要和李平章通盤考慮一下,兩周後給你答覆。」
在中書門下會議上,李穎修聽楚劍功轉述之後,也覺得是件麻煩事。你要直接說:「沒本事只能怪自己。」在目前尚未奪取全國政權的情況下,不利於吸收新血。但若是僅僅按資歷來排,更大的危害是明擺著的。
「那就把資歷和職位分開。」吏部尚書徐繼畬倒是提了個建議,「宋代的寄祿官,就是為此而設。」
宋代?楚劍功一想起宋代「冗官」的名聲都覺得頭疼。
「我們目前的官制,有點像普魯士的軍事官僚制,或者俄國的官名薄制度。簡單的說,把大量的官員儲備在軍隊、軍校或者軍事相關部門,等哪裡有了空缺,就抽出一個軍官來填上。這比你們傳統的文官制度要有效率。」
楚劍功擺擺手:「梅的梅捷羅維奇,這個事情上你別瞎摻和了。」
工部尚書龔振粼卻也跟著添亂:「工部的技工評級,也是有大麻煩,鈞座從萊茵招聘了三百多名技術工人,有些也當上了官員,卻惹得原先從廣東行商合併過來的工人紛紛不滿,這些泥腿子,也在喊『華夷大防』。」
「按年資怎麼樣?」楚劍功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
也只有李穎修能回答:「那不就是寄祿官嗎?」
「也只有把資歷和職位分開。」楚劍功決定了,「但不用寄祿官,用漢爵二十級。」
也就是將軍人,文官和國有企業的工人,按資歷分為二十級,每兩年升一級,如果一個人從十六歲,作為一級工人進場,四十年後將以二十級工人的資歷退休,如果他既沒有犯錯誤而降級,又沒有大的因素跳級的話。
級別的名稱,放棄了較為雜亂的漢爵,而從唐代文散官中取了二十個名號,以滿足楚劍功自己的惡趣味,也讓一般人容易接受。但在正規的資歷表格和檔案上,統一使用1級到20級的編號,一目瞭然。
資歷升級沒有名額限制,到年限就升。立功嘉獎,專業資格,都是跳級的條件。
二十級以上,另有六級勳位,從光祿大夫到開府儀同三司,只授予功高權重之人,官職和勳位,與資歷不相干。
以軍人為例,像朱蕭這樣1839年參加朱雀軍的老兵,到現在入伍六年,應該是4級儒林郎,如果在鴉片戰爭以及北伐中立過大功累計,最高的可以達到6級承奉郎。
1841年,鴉片戰爭後參軍的,包括收編的綠營,則起始計算點是三級,1843年,起義後擴編的士兵,起始計算點是二級,北伐後參軍,還從沒打過仗的新兵,則當然只有一級了。
而現在很多升到大都尉一級的軍官,也可能不過是五級資歷而已。
至於各個級別具體的待遇,由徐繼畬安排議定,既要讓人看到美好生活的希望,又不能將差距拉得過大。
「資歷制度立即成文下發。」楚劍功準備下令。
「等一等吧,」李穎修說,「反正要開中書門下集賢殿全會,不如在會上通過,也算是讓大家認識到,中書門下集賢殿全會的決議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
「你保證能通過麼?」
「連協商式會議都做不到一風吹,我們還是洗洗睡吧。」李穎修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