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國內的市場,那基本上就是無限大。後世多少企業就靠著華夏混日子?三星要不是沒有華夏的市場,他早在九七年那會兒,就因為資不抵債倒下來了。但後面三星混得好好的,連思密達都說全宇宙是他們的,可以想想,華夏救了多少思密達。雖然這些思密達讓人感覺噁心,但華夏的市場救了他們,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那邊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靠著華夏市場,他那些薄皮小汽車往哪兒弄?反正歐美市場是沒他什麼事兒了,他要敢把他們往華夏賣的薄皮小汽車往歐美賣,歐美那些洋大人,就敢給他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就連歐美,要不靠著華夏的市場,還不知道他們沒有made-in-china怎麼過日子,沒有價廉物美的made-in-china,他們能過上那麼悠閒的日子?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
所以,只要劉東環亞的產品能夠佔據華夏的市場份額,再大的風也刮不起來。到時候,劉東想像的老紅星廠地皮,是否能容納得下環亞大陸的總部,還真是個問題。老紅星廠地皮雖然看起來不少,足足有三千畝。
但華夏那麼大的市場,僅僅三千畝地方的總部,好像也會感覺很緊湊。如果真能在現如今的四環弄上一萬畝的土地,以後總部的辦公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別說十年夠用了,就算二十年,也足夠用了。
反正這些地方,以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拿來辦公,並不做其他的用途,把樓房建高一些,劉東就不信環亞不能弄出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比起香港那邊就算有錢也拿不到土地來說,在京城這邊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如果老闆你真的有意拿四環那邊的地,我想現在正是時候。那邊現在還荒涼得很,如果有我們環亞去投資,想必政府那邊,也會給我們優惠。」陳志豪說到。
「這是肯定的。我們公司的考慮雖然是長遠性質的,但政府那邊是否能夠想得那麼長遠,就不太清楚了。在任的那些人,巴不得自己任上能出政績,而我們環亞買地皮,那就是政績。這事兒你就看著辦吧,我出面就不太合適了。畢竟,我四姑丈現在還在京城市政府班子裡面混,多少需要避嫌。」劉東開口吩咐道。
「那行,我盡快的把這些事情都辦好。如果到時候能多弄些土地呢?」陳志豪問到。
「多弄一些也沒什麼,以三萬畝為底線,再多我們就不能要了。到時候正好可以把環亞科研弄過去,雖然環亞科研人不多,但他們做實驗也需要地方,以後三環這片地方,只能是總公司總部,別的部門,都要撤到其他的地方。去四環也算不上多難,地方還大一些。這些你和崔曉明商量就行,我就不多摻合。對了,崔曉明,你們環亞科研如果有什麼需要,到時候就可以和陳志豪他們協商處理,別什麼事兒都往我這邊放,大家都是環亞的人,互動一下也是應該的。」劉東又轉過頭對著崔曉明吩咐到。
「行,有需要我就找老陳。」崔曉明悶頭回答到。
「對了,我四姑丈王衛紅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調到荊北省去做副省長,到時候我們公司可能會去弄點相關的項目給我四姑丈當政績,到時候你們看看有什麼合適的項目就往那邊放,反正那邊要說到交通也算方便,至少有著長江這水路運輸。」劉東又吩咐到。
「這事兒還得看,我們又不知道你四姑丈到時候分管什麼東西,現在就考慮,實在太早,等他到了地方以後我們再接觸也不晚。」雖然陳志豪不管政治方面的東西,但劉東這個老闆的背景注定了有些時候,公司的利益得給政治讓道,反正只要不虧本,陳志豪也不會說太多。
「那我們現在就看看我們國內的產業分佈,再研究一下那些工人的安排。」劉東說起了下一個議題。
這個時候,陳潔攤開手裡的文件,柔聲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公司的招工情況良好,由於有了之前的廣告效應,我們公司招收到的,不僅僅只有管理人才,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類型的人才。這些人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國企分流的人員,雖然他們有技術,但由於國企的管理僵化,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因,除了特殊類型的國企,很多國企現在都呈現出了疲憊的事態。經過黃三水的環亞國際事務研究所判斷,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越來越多的國企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就是說,那些現有的國企工人,很大一部分都將會被推入社會。」
陳潔說到這裡,劉東插嘴說到:「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面,我們公司就算是拚命往前衝,在工人的問題上,都不會出現問題。有了這源源不斷的熟練工人,即便是我們公司每一個實業企業,都把自己的工廠擴大到十萬工人的高度,在工人問題上,都不會出現用工短缺。而且由於這些工人都普遍在國企當中做了那麼多年,要論起熟練的程度,絕對不是我們隨便在外面找幾個人就能比得上的。這個寶貴財富,我們公司就必須要牢牢的抓緊。」
「每個工廠十萬人的高度?那老闆你還不如把國企都給接手得了。那麼多人,再加上家眷什麼的,完全就是一個小縣城的人口總數。」崔曉明翻著白眼說到。
「我這不是打比方麼?再說了,就我們環亞將要生產的那些產品,哪裡可能用得到這麼多人?一萬人的規模,就能和國企十萬人規模的工廠產能相媲美,剩下的九萬人我往哪兒放?」劉東沒好氣的說到。
劉東弄的工廠大部分都是重工業不假,但由於科學化的管理,再加上很多東西都用的先進設備,真要說到能用多少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這些工廠把產能開到最大,可能到時候也沒有一個大型的服裝廠的工人多。
「老闆的意思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環亞的那些實業工廠,不會出現用工荒的瓶頸,只要我們能夠稍微加快一些速度,把產能提起來,那我們就能早一些獲得豐厚的回報。只要這些實業工廠開始成為環亞的贏利點,那麼我們環亞公司的產業結構,就比較完善了。」這個時候,陳潔開口幫腔到。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環亞和其他的新興公司有個很大的區別,這區別就在於別的公司如果像我們環亞這樣,才發展四五年的時間,那他們就算再有能力,這個時候他們也會什麼都缺乏。人員缺,資金缺,技術缺,工廠缺。但我們環亞的發展模式和他們不一樣,由於有著環亞金融的存在,我們環亞的實業,目前來說最為缺乏的僅僅是時間,至於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用錢弄到的,但時間這玩意,卻是錢不能買到的。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我們環亞就得想方設法的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做出更多的事情來,這樣才能夠彌補我們環亞和國外那些大型企業之間的差距。而未來幾年,就是我們的優質資源,因為國外那些有實力的企業,目前來說,進入國內市場比較困難。
只要我們早一天開工出產品,我們就嫩早一天的讓華夏這個市場,認同我們的產品。在那些外資企業不能動手的時候,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搶佔制高點。等到他們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才有充分的應對時間。」劉東振奮的說到。
其實以前世的經驗來看,劉東能夠爭取到的時間其實並不短,明年發生的事情,會讓很多外國企業都裹足不前,而他們真正開始試水的時候,都要等到首長南巡之後。而那僅僅是在試水,而不是大規模的進入市場。
以劉東的經驗來說,他們真正大規模的進入華夏市場的時候,起碼要等到九五年左右,而在這之後,他們才會蜂擁而至。真正頂點的時候,那都得納斯達克崩潰,互聯網泡沫破滅,大規模的游資在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途徑以後,才把目光看向華夏這個新興的市場。
而現在才八八年,如果劉東的工廠進度再快一點,在**年的時候,大部分的工廠,都可以開工了。再用兩三年的時間不斷的擴建,在九三年之前,目前這些還停留在紙面上的企業,就能形成最大的產業規模。
而有了這些產業做為第一批實驗的對向,在九二年左右,劉東就能靠著蘇聯解體,從那邊弄過來無數的優質資源,再加上那邊比白菜也貴不了多少的人才儲備,劉東完全可以在九三年左右,就大規模的爆發產能,在九五年左右,形成自己的產業規模。而那個時候,外資再進來,想要和劉東競爭,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畢竟,環亞的品牌已經在華夏市場馳騁了五六年,只要環亞品牌的東西質量沒問題,絕對能夠形成很好的口碑。再加上依托華夏大陸豐富的人力資源,只要外資不在國內建廠,他們都不可能會是劉東環亞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