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恨不初見未嫁時

正文 九九三假作真時真亦假 文 / 雲蒙居士

    是非功過未定論,唯有蓋棺方知情。舒殢殩獍

    天德皇帝的令堂設在安魂閣,為大正皇朝歷代大行皇帝之令堂。

    安魂閣並不算太寬敞,莊嚴肅穆,讓人一走進去除卻帝王家之威嚴外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悲痛與肅然。

    如今天德皇帝穿戴整齊靜靜的躺在楠木棺之中,帶著死去元知萬事空的平靜。

    三天對於整個慕容皇族及大正的朝廷上下而言都是漫長的,七天之後皇帝的靈柩就要送至鐵檻寺安放,由高僧為之超度亡魂,等過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在入土為安。這三日皇太子慕容致遠及天德皇帝的另外幾位小皇子一同守靈,而慕容伊川自始至終都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來,若不知其內情的還真以為他們兄弟情深,殊不知這一切都是慕容伊川的表演而言,天知道這一ri他等待多久,他的痛哭與眼淚雖是在演戲,可內心深處還是帶著一種莫名的痛,畢竟自己是殺死兄長的劊子手,如果不是自己命沙伯略煉有毒的仙丹而後與皇帝所服之丹藥碉堡,皇帝怎麼可能這麼快就病入膏肓,如果不是自己那個雪夜的兩粒丹藥自己的兄長怎會走的如此之快?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一手策劃的,為了皇位他不惜殺死了自己的親長兄,卻還做的神不知鬼不覺,雖是殺兄奪位卻還不能留下赤條條的罵名,此刻面對安靜躺在棺木之中的兄長慕容伊川的心情怎是一個複雜能說清。

    按照祖制,皇帝駕崩三日之後新君則要在靈前即位,從而以新主的身份處理大行皇帝的一切後事。

    而今正好是天德皇帝駕崩的第三日,蕭太后,福王,紫嫣公主,皇太子,諸位小皇子皇女及蕭皇后,後宮嬪妃及皇族宗室要員,滿朝文武等都聚集在安魂閣正堂天德皇帝靈前,每個人都各懷心腹事,而面色卻都好不凝重,他們知道而今是暴風雨來臨之前最後的平靜。

    蕭太后一身白衣,有幾個宮女攙扶著緩緩來至眾人中央,緩緩下座,其他人都站立一旁。

    少頃,蕭太后才喃喃的說,按照祖宗的規矩今兒就是新君即位之日了,而大行皇帝的遺詔早已寫好,放至太極殿,按照規矩由總政司慕容成大人及蕭丞相,西門大將軍一同去到太極殿把遺詔取來,當眾宣讀。

    從太祖慕容信開始歷代皇didu會在其認為適當的時候寫好遺詔放至太極正殿,駕崩之後由宗政司及位列三公的丞相和大將軍一同前往取來,而後由宗政司在靈前宣讀遺詔。

    仨人異口同聲的說了聲遵旨,而後就緩步而出。

    此時廳堂裡甚是安靜,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都在焦急的等待著遺詔取來。

    大約一盞茶之後,慕容成,蕭丞相,西門大將軍仨人重新回到了殿內,而走在最前面的則是宗政司慕容成,懷中抱著一個黃金匣,面色莊重邁著平穩的步伐緩緩而入,蕭丞相與西門大將軍一左一右跟在後面。慕容成的官職雖不及丞相蕭素恩,大將軍西門東海,然他乃是慕容宗族的族長,地位可見一斑了。

    慕容成懷抱著盛放遺詔的黃金匣來來至少蕭太后面前深施一禮,「啟稟太后,為臣已將先皇遺詔取來。」

    蕭太后神色莊重的點了點頭,語氣沉重的說,既然如此,就請宗政司大人當眾宣讀遺詔吧。

    「為臣遵旨。」慕容成來至最中央鄭重其事的把黃金匣緩緩的打開,而慕容成的手指卻在不停的顫抖,此刻眾人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慕容成身上及他手捧的黃金匣上。

    慕容成顫抖著雙手好不容易把黃金匣打開,慢慢的把遺詔取了出來,由太監把匣子接過去在一旁抱著,慕容成表情莊重的把遺詔緩緩的打開。

    此刻除了蕭太后之外的人全部跪倒在地,聆聽遺詔。

    慕容成綻開遺詔,先看了一遍,知曉了大概的內容之後,接著便語帶嚴肅,聲音高亢的開始宣讀遺詔,「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知自己恐命不久矣,而在駕鶴西去之前將身後之事安排如下。朕駕鶴西去之後按照祖制應由皇太子慕容致遠繼承皇位,而經朕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為了匡扶設計理應選賢能之君,故廢慕容致遠太子之位該封蜀王,由多年輔佐朕治理超載文武兼備,能力卓絕的福王慕容伊川繼承皇位,丞相蕭素恩及參知政事蕭鯤鵬,駙馬都尉鍾離文俊,大將軍西門東海四位大臣共輔佐新君——」還沒等慕容成把遺詔念完,人群裡突然一聲斷喝,「遺詔是假的。」慕容成的聲音戛然而止,手一哆嗦,遺詔差一點落地,而眾人的目光刷的一下落在了那人身上,出來斷喝的非是旁人,正是大將軍西門東海。

    只見西門東海從人群裡跳出來,幾步跨到了慕容成面前,「宗政司大人,這是一份佳的遺詔,有什麼好念的。」說著便要伸手去搶那遺詔,這時候蕭太后大聲斷喝,「大膽西門東海,你難不成想要在大行皇帝面前早飯不成?你憑什麼說這遺詔是假的?」

    面對蕭太后的質問,西門東海定了定神,一本正經的說,啟稟太后,這份遺詔若是真的那皇上為何不在駕崩之前就廢了太子殿下的儲君之位,我看這遺詔必然是掉了包,福王千歲您說是否?

    西門東海把矛頭直指福王慕容伊川。

    此刻慕容伊川顯得異常平靜,因為早有準備,故無一絲驚慌之色,「西門大將軍說話可得講究真憑實據,本王輔佐先皇多年,卻有治國之能,而先皇之所以沒有在之前就廢除慕容致遠儲君之位那是因為怕引起來不必要的君臣之爭,本王和先皇都明白大將軍偏向慕容致遠,若在之前就廢了慕容致遠儲君之位豈不是傷了先皇與大將軍的君臣之輕,而慕容致遠只是無治國之才,但仁義忠厚,若輕易廢之則會動搖過本,而如今先皇留下遺詔要本王來繼承皇位則是情非得已的,國家需要一個duli從政的郡主,而非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慕容伊川看似不卑不亢,可雙目裡卻射出了刺骨的恨,讓西門東海覺得有種刺骨的寒風在瀰漫。

    西門東海並未被福王的陣勢嚇到,反而是越發激起了自己的抗爭yu,;本大將軍聽說皇上駕崩之前王爺曾去過太極宮,而外頭的小太監聽到了皇叔與王爺的爭吵之聲,還有利器摔碎的聲音,而幾個時辰之後皇上就駕崩了,諸位不覺得這其中有蹊蹺嗎?西門東海知事到如今自己已無退路,為了西門家族,為了皇太子自己必須一爭到底,若坐以待斃,是比會落到我為魚肉,君為刀俎的下場。

    「大膽西門東海,你居然再次妖言惑眾,阻礙新君登基,來人啊給我把這佞臣拿下……」慕容伊川知如今再遇西門東海多費口舌純屬浪費時間與精力,莫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隨著慕容伊川一聲令下在殿外候著的上官天絕及由諸多江湖人士假扮的侍衛一擁而上要拿西門東海,「我看誰敢動,殿前司還不把謀權篡位的慕容伊川拿下。」西門東海也知道如今來不得斯文了,必須刀兵相見了,幸而殿前司掌握在他的手中,而殿前指揮使西門中也帶了一批江湖俠客假扮的點錢護衛埋伏在了安魂閣一旁,就等著殿內西門東海的一聲令下。

    而今上官天絕的侍衛司與西門中的殿前司打鬥在了一起,殿內殿外硝煙四起。

    一場血腥的鬥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