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戰術,讓黃維一戰成名。斷劍戰術,讓胡璉也隨即名車全球。俞大維,作為全球已經開始將大部分目光主要聚集、安西對希臘這場戰爭上,安西方面參戰最後一支名義上地面部隊的最後指揮官,他的戰術又是什麼名稱呢?
俞大維自身是個儒將,按道理來說他在登陸之後第一場戰役結束時,與兩個同學一樣為自己的戰術起個名字也無可厚非。可是脈搏裡流淌著曾門血液的他,卻如當年曾國藩一般深諳官場從政之路需處處謹慎與小心,更懂得如何能夠倍加受到恩師的賞識與抬愛。
所以,當戰役結束後,俞大維沒有自己去命名這場戰役中他所使用的戰術名稱,而是戴高帽一般地用電話將命名權交給了唐朝。
他如何交出這個本該屬於他的權利的呢?唐朝不是一個喜歡奪部下光輝往自己身上貼金的人,唐朝會輕易接受這樣一個天上掉下來一般的好事嘛?
換做其他將領,絕對不可能讓唐朝欣然接受這個榮耀機會。但是在俞大維身上,這個儒將卻輕而易舉做到了。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方法很簡單,電話一接通,他便這樣對唐朝說道:老師,我這次使用的全是您這幾年教給我的東西,有您的太多東西,學生不應該多去老師的東西據為己有、所以還是請您來命名我所使用的戰術吧……
謙虛謹慎?不錯,看上去俞大維這是謙虛謹慎。實際上唐朝卻聽完他的話馬上明白了自己的學生,這是不想讓自己作為一個高居後方的領袖。失去許多影響到一線官兵心理的好機會。
往日裡,俞大維在唐朝身邊的時候,他也是這樣。時刻總在想著的,不是他個人如何名聲大起來、地位高起來,而是每每遇上事情的時候,總是想著怎麼樣維護自己這個當老師、做國家元首的人聲威。
正是有了老一代馮玉祥、蔣方震、張孝准、蔡鍔等人願意捨其自身利益,永遠將唐朝拱在最前面。正是有了俞大維這樣一群後來者,願意緊隨在老一代人身後。無時不刻第想著維護唐朝的聲威,才能讓全世界華族人民至今公認不疑的尊奉唐朝為全民族的領袖。
還有一個任期,在任期內唐朝不能讓自己的民族全體人民失望,只有將全民族的人民繼續團結在周圍,才可能實現地中海計劃、以及日後更重要的幾個大計劃。所以,唐朝只能欣慰、感恩之餘,接受了俞大維這個提議。
那麼俞大維使用的這套戰術。到底應該叫什麼名稱呢?唐朝絞盡腦汁,在共和軍進入希臘本土、展開第二輪攻擊前的兩天時間裡,唐朝都在想著如何給俞大維這個戰術定名。
終於,當蔣方震拿著軍科院與軍事會委員集體商議好的第二輪深入攻擊作戰計劃來到唐朝面前時,唐朝一拍腦門,先是對跟在蔣方震後面的鄧演達笑著說道:「有了。俞大維的戰術,我們就將『天兵戰術』。你們總政,就用『天兵戰術』去給俞大維的第九集團軍做宣傳吧……」
天兵戰術?聞言先是一頭霧水地驚詫,待聽唐朝將話說完以後,鄧演達才明白唐朝不是在談剛出爐的第二輪深入攻擊作戰計劃。而是答非所問似地仍然在說俞大維使用戰術命名問題。
不過聽到這樣一個戰術名稱以後,鄧演達、蔣方震、郎鷹、唐家國、徐永昌、唐靜海與張之江全都大為讚賞符合實際情況。
是啊!符合實際。俞大維玩的是兩個機械為主作戰部隊從天而降,不正有如一群身上穿著金色、銀色戰甲的天兵天降,從天而降一般地給希臘人來了一次致命打擊嗎?
當然,光是有意識形態上的從天而降,絕對不夠符合實際。最符合實際的,還是第九集團軍此次的戰鬥,真的打出了一個更加令人驚奇的結果來。
什麼結果呢?打死希臘方面六萬三千七百人、俘虜六萬六千二百人,摧毀戰車一千兩百三十五輛、繳獲戰車三百三十五輛。自身損失卻只是陣亡八百三十七人、重傷一千九百三十五人。
什麼比例?這是什麼比例?總計兩千來人,卻幹掉了對方接近十三萬人的有木有!如此的戰績,不的天兵天將,誰人能做到呢?也只有傳說中的天兵天將,才能夠做到吧……
見眾人對這個戰術名稱都沒有異議,唐朝拿過第二輪戰鬥計劃看了下,很快便將計劃書摔到桌子上。
臉上浮起極其不滿意的表情,唐朝對面前一種共和軍核心決策層的人們說道:「你們剛才也不反對我用天兵來形容我們的部隊了,對吧?可是你們搞出來的這個作戰計劃,是什麼個糟粕呀?
既然天兵可為人間戰,為什麼還要讓老子去犧牲更多人,搞機械化集團作戰呢?既然我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空降作戰,已經在戰場上展現出其真正的威力與減少我軍傷亡的效果了。你們不感覺,這計劃上面的地面平推戰術,已經完全落伍了嘛?」
眾人聞言,先是面面相覷、不明所以然。但是很快,還是蔣方震先領悟到了唐朝這翻話中的意思。
他試探地對唐朝詢問道:「委座,難不成您是要讓其他兩個集團軍,在第二輪戰役中也全部採用『天兵戰術』?」
重重點了點頭,唐朝不容置疑似地鄭重說道:「既然第九集團軍可以,那麼同樣配置、兵員素質也完全在同一個檔次上的第十、第一集團軍也一樣可以做到。既然第九集團軍能用這樣小的損失,取得如此大的勝利,我們何必再繼續去走老路、為什麼不走新路。
所以,我希望各位跟我好好一起研究下,如何讓前方的二十四萬登陸部隊變成二十四萬個天兵天將、徹底地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幹掉全部擋在他們面前的希臘人。而不是繼續去想著搬現有戰術,讓前方將士無謂地做更多犧牲,來換取我們最終的勝利……」
一個領袖的決定,往往決定這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一個英明的領袖,可以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永遠地第毅力於世界之巔。
對於安西軍政兩界人士,無論是核心決策層,還是基層。他們都早已經習慣了唐朝在關鍵時刻的板上釘釘式決定,也都習慣了為唐朝的決策去增磚添瓦。
既然唐朝確定了,要讓希臘戰線成為一次天兵天將的演練場,那麼在場的眾人,很快便將主要重點商討方向轉移到了集中在天兵戰術為中心、對新戰役計劃的修正上來。
只幾個小時之後,第二次修正過的希臘戰役二期作戰計劃成型。這個作戰計劃的成型,決定了安西共和軍率先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決定了希臘的滅亡進一步加速。
在作戰計劃與命令同時下達到一線作戰部隊之後,胡璉、黃維卻先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平衡呢?
原因十分簡單,因為唐朝沒有讓他們再繼續去發揮自己所學、展其所長地自主選擇戰術。而是直接下令,讓三大集團軍全部採用天兵戰術,進行第二期作戰。
同樣是恩師的愛徒,同樣是一起從警衛師走出來的,同樣是高學歷新型軍事年輕將領。憑什麼呀?憑什麼他從老師那裡掏出來的戰術,就能成為接下去戰場上的主戰術、我們的就不行?都是老同學,都是老兄弟,越是關係好,胡璉與黃維越是感覺到不服。
他們感覺到不服,但是卻絕對不敢玩怠戰遊戲。而且也預料到了兩個小傢伙會不服,就在第二期「天兵」作戰計劃下達幾個小時之後,唐朝派出了一個人前往前線。誰呢?安西共和軍三軍副總參謀長、唐家三公子唐家國。
唐家國前往前線去做什麼呢?副總參謀長,是負責軍事指揮工作的,難道讓他做軍政思想工作不成?
不錯,唐朝讓唐家國前往一線,不光只是去做簡單的協調工作。在他到達戰場之後,一道任命命令旋即飛到到了一線:任命唐家國為希臘戰區總司令官、原任職仍兼任不變。
三公子親自空降到希臘當總司令?這個消息一傳開,頓時讓所有前線將士們倍受鼓舞。瞎子都猜得出來,唐朝是準備扶持三公子、讓他未來接下安西總統大權的。
那位政治系統裡生產出來的國務卿楊永泰,才是安西的絕對二號、未來最有可能接班的人。但是以三公子此時的職務、年紀來說,即便是楊永泰當了未來的總統,三公子最起碼也能混上個二號、最次也是三四號核心人物。
現在三公子來了,到他們身邊來領導他們打一場為偉大領袖出氣、為華族人壯威的大戰役了。對於前方將士們而言,無疑是有了一個好好表現、為日後飛黃騰達、傍上大樹最好的天賜良機。
官兵們歡欣鼓舞,胡璉和黃維呢?一聽說曾經朝夕相處的三公子下一線來當總司令了,連軍政思想工作都免了,他們果斷地、迅速地忘記了之前的種種雜念。只有一個想法:管他用誰的戰術,只要老子打得足夠漂亮,三公子臉上增光添彩、我們也自然跟著一起功成名就……(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