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八章 梟之一面上 文 / 海漂

    江東,秣陵。

    如今城裡最耀眼的朱府大宅,大婚大宴三日,多少剩餘的宴中餘下的飯菜,施捨與往來討要的窮困流民百姓,再一次成就了那朱魁的善名。

    數日過去後,那喜慶的全城的氣氛慢慢的消漸了下去。關注之人繼續回去過自己的日子,該幹啥的幹啥去了。

    朱府內,書房,自朱魁北上抗擊黃巾後,幾乎處於關閉上鎖的狀態,不過,不變的卻是書房依然保持著乾淨無塵的境地。

    作為一名已經擁有快萬名手下的領導人,朱魁成親後,除去天下山莊緊抓鏢師的訓練一事外,最多的空閒就是呆在這書房之中。

    書房分內外之別,中間有石牆相隔,不過石牆上有特製石門一座,上著一把笨重的銅鎖,而在外書房外更是有一屏濃色厚重的大型屏風緊貼著遮掩,這一系列的改建,其實按漢朝科技水平,朱魁能拿出手,最先進的密室設施了。

    外書房,書案,太師椅,朱魁坐於其上,單手端著茶杯,單手緊緊握著拖著清香的白紙書籍,專注的看著。

    朱魁沒有跪坐,他一直都不喜歡,這麼多年過來,他一直都沒真正的習慣過,在適應本年代潮流下,故而他也不斷在改變著,比如他設計的新型桌椅傢俱,盈利不多,但一直都不停點點進步著,有了他做身先士卒的示範,他的身邊的人,自然而然也會去嘗試,形成一種跟風作用。

    這時,一名宮裝少女,盤著婦人的髮飾,咿呀的推開了門,施施然的走了進來,皓齒明晰,脈脈的看了朱魁一眼,隨即喊道:「三郎,馬元義、趙達、吳范三位先生來了,在書房外面求見呢。」

    朱魁聞聲,放下手中的書本,微微一笑,回報那婦人少女脈脈的深情,致意著:「我知道了。」

    隨後他指了指書桌上的一角,用鎮石壓住的白色紙條說著:「阿姐,這些又要麻煩你幫我進去掛起。」

    如花一笑,原來這宮裝少女就是與他一起長大的小妹姐,聽到朱魁的吩咐,小妹姐輕啟步子,上了前,嗔了句:「一家人,說什麼麻煩,我這就幫你掛好。」

    素素玉手,搬開那綠玉製的鎮石,將一疊小白紙抽在手中,略略幾下紙條旁邊記錄下來的編號,目光又掃了掃紙條上大概的內容,笑著道:「三郎的字,就是比妾身好看多了。」

    「呵呵!阿姐過譽了。這段我不在的日子裡,你一直幫我記事,你的字跡進步很大,如此下去,很快書法就會超過我的。」朱魁讚著對方的進步,他教小妹姐習文斷字,其實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這麼多年來的學習,漁民村裡出來的小姑娘,能識之字,不說一萬,也有八千了。

    故而朱魁很信任她,當做至親之人,讓她做自己的秘書,從事諸多隱秘的記錄,比如內書房,也就張小妹和朱魁可以進入打掃,從不讓下人們清掃。

    「還不是三郎之功,否則哪有妾身今日,好啦!不說了,三位先生與你定還有要事要談,我去後面了。」轉身幾步,往屏風後面一鑽,咕吱聲幾下,外書房來歷,又變回安靜下來。

    看著張小妹的離去,朱魁目光柔而不息,張小妹與他是他在朱老實多年來督促的娃娃親中,終於讓朱魁原本的姐弟情化為了愛情,昨日,終於納之為妾,不過禮儀很簡單,重新見過淑淑兒、趙英兒以及父母、兄長家人後,就完結了,外人更本不知道,可謂非常非常的低調。

    突然間,朱魁感覺自己的愛,一下變的好多情,前世的一妻一夫制,一下轉為三妻四妾的人生,這種極度的幸福,讓他有些沉迷,更有更多的責任去守護。

    揮揮頭,散去繁雜的兒女情長,目光一凝,一股不滿之氣閃過,隨之朱魁嘩的一下站起身來。大步閃身,人就越過那門沿,一瞬間,剛剛忽然騰起的不滿之色,翻滾間變化開來,燦爛的笑容,讓人感覺多麼的親近。

    隨著朱家漸漸上升的富貴,一應的規矩自然應而產生,未得通報,普通人不可隨意,想進就進主公的書房。

    此刻,馬元義、趙達、吳范三人相顧無言的站立在門外靜靜候等著,朱魁從雒陽告假回江東以來,對他們三人有些冷落,出去那日婚禮上,客氣的對三人敬酒一番,其餘時間,再也沒有私下尋他們議事過,要知道過去,朱魁可是三天一小找,五天一大問的。

    一下子的冷淡,讓三人心中都有些狐疑,各有猜測,不過都認定應該是朱老實的事情,讓朱魁不滿了。

    「三位先生久候了!哎呀!魁這些時日事情太忙了,實在不得已,才疏忽了先生們,太不應該。」

    「當自罰酒三杯,當做告罪!」朱魁出了門,迎面見著馬元義三人,一下就是親近的上前抓住對方的手臂,緊握寒暄,這份過頭的親近勁,讓三人分別都有些拘謹起來,畢竟三人都是幾十歲的男人,若害羞起來,樣子可是窘的有趣極了。

    「走,走,盡飲,今日定要與先生們盡飲,盡興!」

    朱魁在前,馬元義三人子啊後,出了書房門口,轉進了隔壁小院裡的會客廳裡。

    酒過三巡,朱魁嘴裡謝意連連,滴口不提吳郡朱氏一事,而是不停的稱讚馬元義他們對南下的流民處理得當。

    「魁已經看三位先生遞上來的流民統計報告,此次因黃巾之亂,而湧入江東的流民有十餘萬,而聞聲投靠我們秣陵的民眾佔了其中的半成,近六萬的百姓在城外停留,終安安穩穩的度過最初艱難的時刻,全奈三位先生的功勞。」

    「魁先代這些百姓謝過三位先生了。」朱魁舉杯敬謝。

    蓋不受禮,馬元義、趙達、吳范三人嘩了起身,推辭不敢居功,答道:「救濟流民之事,全奈主公謀劃三年之功,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儲三年之糧,與城裡趙家為首各家大戶商行訂下協議,為幕後支持,加上「以工代飯」四個的口號,合理調用百姓勞力、再分配利用,如今擴展開荒的田地,有十三萬頃之多。」

    「雖尚未能保證確切的收成,但以蕃薯的產能,肥土對稻米的促進,明年必然大大豐收,所投入的糧倉定然可以回收一半,荒地成良田,這是長年的金礦,所得遠遠比當初投入救濟流民的糧食工具番上幾番,我秣陵一縣,必然真真正正可以成為丹陽郡裡最富饒的縣城,其郡治所亦不能比,在江東可與吳郡、廬江、柴桑三地治所相提而論。」

    這一些話,是趙達的說的,他心裡亦是更加認定這是他稅利的目光,早早遇上他認定的真命天子,非聖人何以有如此長遠的目光,可未卜先知,可將人人都認為是貼錢的善事,做成收錢的善事,而且好處遠遠不止在這裡,有了這十萬頃田和數萬百姓的增加,秣陵雖一縣之地,卻可以牢牢做為根基之地了。

    「不過,主公從北方而歸,同時也帶回了太平道覆滅的消息,城內外聽聞這消息的北方百姓們,有一部分心思開動了起來,有北歸的心思。」吳范插口道,見朱魁問公事,他自然如實報道著:「好在,這些百姓思歸的人並不是很多,大部分也不捨剛剛分到手的田地,以及路途長遠,也怕北方大亂之後,治安極差,容易被劫道。」

    這便是之前朱魁收攏流民的策略,願開荒的,給救濟,不肯開荒的,就一碗粥了事,在生命飢餓的脅迫下,流民紛紛都從了,可當田地分到手後,這些流民紛紛忘記之前脅迫的經歷,心裡有突然不捨這剛剛到手的地,漢朝的百姓對土地有特別的鍾愛,一土一地都不願放棄的。

    聽了吳范的話,朱魁停下手中的酒杯,單手翹打著自己的桌案。

    嘀嗒!嘀嗒!心中有了主意。

    「此事這麼辦,這些百姓們欲北歸者,我們不攔他們,不過要有一規矩,其開墾出兩月多的土地,全部充公,哪怕其事後悔意再回來,也不退還,以我秣陵朱氏為首的本地善人商行亦不會湊資路費,一切全憑天命。」

    「這些我會知會我那兩位丈人一同派人出告示,你們配合執行。」

    朱魁靜靜的說著,施恩本就是為了求報,道理很簡單,你們走可以,東西都還我,路只有兩條,擇一而走。

    「主公,欲北歸的百姓人數不少,你這般決定,怕是惹出他們的怨恨,要知,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不若以全主公恩義,給予路費,那開墾過的土地也不收回,」馬元義皺了皺眉駁回朱魁的想法,說著他心中早有既定的思路。

    「但是,主公可暗地派人,在百姓北歸的路途上,裝扮劫匪,劫財不傷人,從另一面告訴這些百姓,北方動盪不堪,雖黃巾平息,但劫匪林立,回去乃一死路,百姓們聞訊,一傳二,傳開之後,必然息了北回的心思,時間越久,人心也就越定了。」

    這是馬元義、趙達、吳范三人商量多天得出的辦法。

    朱魁聽後,眼睛一亮,這想法果然比他那種蠻幹來的實用,不失為一上策,不由讚道:「元義先生之策甚妙,魁不如也,那就按先生之言處理,趙、吳兩位先生,繼續從旁協助。」

    「是!」三人應聲答著。

    「哈哈,元義先生果然多謀,不過既然先生想得到扮山賊,搶匪,那再為朱魁扮演一次黃巾餘孽如何?」朱魁忽然又出聲說道,同時雙眼冷冽的看著對面的三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