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 文 / 華夏九洲

    大秦歷三年五月十七,內史郡,藍田縣。

    藍田縣地處咸陽城東南,出咸陽城走藍天道過武關,然後就可以直下楚地。

    武關在春秋初年並沒有修築,進入春秋後,諸國爭霸,秦國向外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東面和南面,除去攻擊他國之外,還須防備他國的攻擊,所以在打敗魏國將咸陽城東面門戶函谷關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之後,秦國君臣就將目標放在了南面的楚國身上。

    函谷關在手,大秦東部已經無虞。進可攻,退可守。只有咸陽南部卻是一片坦途沒有任何要塞存在。那個時候在秦國和楚國中間還有幾個小諸侯國存在。

    可是這些小諸侯國大多都是楚國的屬國,而不是秦國的屬國。春秋戰國時的秦國,雖然已經是諸侯中的強國,可是中原諸國卻是依然看不起秦國,將秦國視作蠻夷之地。

    相對於對秦國的鄙夷而言,楚國雖然也被中原諸國視為南蠻,但是在秦國和楚國之間選擇,各個小諸侯國卻是依然選擇了楚國,因為楚國要比秦國大的多,而實力至少在表面上也要比秦國強大。

    進入春秋諸侯爭霸,藍田以南是秦楚兩國博弈廝殺的主戰場,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上下同仇敵愾在楚國眼皮子底下生生將武關築了起來。

    武關修築完成,大秦東方有函谷關要塞做為門戶,南方有武關要塞阻擋楚國大軍,北面和西面都是大秦關中故地,更有蕭關,大散關兩大雄關為屏障,秦之四塞始成。

    四塞成,大秦算是真正的渡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歲月。開始有餘力東進和南下了。

    武關是門戶,而藍天縣則是橋頭堡。從藍天到武關,中間有數百里,卻是沒有任何縣治存在。大秦南下的所有大軍都必須經過藍天中轉,然後走武關道過武關南下。

    藍田大營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設立,作為武關的守軍乃至南下大軍的後勤基地存在,一直延續到始皇帝統一天下。

    到如今,藍天大營早就失去了往日的繁忙。秦楚爭霸,為了應對楚國或者說南下入侵楚國。藍天大營最鼎盛時期曾經屯兵數十萬之眾,只是到如今偌大的藍天大營中僅留有不到千餘的老弱兵卒看守大營,可以說,藍天大營才是大秦崛起的最好見證了。

    藍田縣可以說是一個歷史名縣。李商隱一首《錦瑟》名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讓藍天玉名垂千古。

    這一天,藍田縣城外通往咸陽的大道上來了一群與眾不同的人。

    之所以說與眾不同,是因為此刻因為臨近國殤日,武關道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北上,因為他們都是從武關進關前往咸陽的,南下的人幾乎沒有!

    可是這一輛由數十個穿著皂衣一看就是護院隨從的大漢護衛著的青銅軺車卻是再洶湧的人流中在南下!自然引得北上的人流頻頻側目。

    能夠擁有這等護院奴僕的人家,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從咸陽那方來的。只能是咸陽城的大戶甚至世家貴族了。只是這樣的世家貴族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離開咸陽?

    難道他會不知道國殤日大秦全國都要舉行公祭麼?而在咸陽城中的世家貴族如果腦袋不是被門夾了一定都會留在咸陽城跟隨皇帝陛下參加在咸陽宮廣場舉行的公祭!

    畢竟這不僅僅是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同樣也是在皇帝心中加分的機會不是?如果公祭時不在場,那麼皇帝知道後會怎樣想?

    武關道北上的百姓看著青銅軺車的眼神都有些怪異,甚至有些憐憫。

    顯然。在這些老秦人看來,這青銅軺車內的世家子弟肯定不會是腦袋被門夾了,畢竟族中還有長輩不是。小輩子弟不懂,族中長輩自然不可能也不懂。

    而能夠有如此多一看就比較不好惹的奴僕護衛。必然是世家貴族中的重要人物。那麼只有一個解釋了,被皇帝趕出咸陽或者遣出去辦事了。

    不過。大多數人都是認為是第一種。

    ……

    藍田學館,是方圓數十里尤其是從藍天到武關之間這數百里的距離內唯一的一所學館。散佈在藍天縣城和武關之間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村落的百姓,他們的子弟包括藍田縣轄區內所有鄉亭的百姓子弟以及城中百姓的孩子都只能進入藍田學館中就讀。

    同樣,藍天學館同大秦各郡縣所有的學館一般,既有適合十二歲以下孩童就讀的蒙學,也有適合十二歲到十六歲少年就讀的縣學。

    禮部和皇家學院下屬的各郡縣學館,每一郡郡治所在必然會有郡學,但是各個縣治學館並不是每一縣都有。而是選擇在人口集中較多、交通較為便利或者說較為偏僻的縣治設立學館。

    如內史郡,除咸陽城外,統共有二十五縣之地,而縣學只有十二所。而岐山學院,其中有一處院落就是內史郡的郡學了。

    石釗,已經十六歲了。他可以說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運的。說他幸運,是因為他的年紀正好夠縣學館招收適齡學子的最高上限。

    說他不幸運,是因為他已經十六歲了。再過兩年他就將行成年禮。行了成年禮,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參加大秦皇家學院的報考了。

    可是,在他十六年的歲月中,出身貧寒的他根本沒有機會享受到世家貴族子弟該有的教育,而是小小年紀就開始為家中生計而奔波。所以,相對於同齡人而言,他要早熟了太多。當然,這天下同他一般出身的普通百姓家的貧寒子弟不知凡幾。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正是說的他們這群人。

    先前沒有識字的基礎,也就意味著石釗必須在兩年的時間內必須學完從六歲到十六歲所有的課程。如此他才能趕上皇家學院的的會考。

    因為禮部在制定教育規則的時候曾有過規定,那就是學子只要成年就必須離開郡學,不管你有沒有考上皇家學院,縣學和郡學都不會繼續讓你使用資源。當然你回家之後依然可以在下一次的報考中繼續參加皇家學院的考試。直到你考上為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