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八十九章 陸賈 文 / 華夏九洲

    ps:ps:感謝套利人、草原狼騎、快樂好運、北海冰島客、皇天后土之王、邁克one、我yu醉生夢死、游慶、妹妹花、3998、澹台十三等兄弟姐妹們連日的打賞!鞠躬!

    禮部員外郎,正七品而已。

    如果不是今天在這裡碰到曹參,也許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胡亥都不會想到曹參其人。想到曹參,胡亥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當初因為張耳陳余立功而果斷投靠朝廷的劉邦六兄弟。

    劉邦,蕭何,曹參,周勃,夏侯嬰,樊噲!

    如果不是自己來了大秦,怕是這六個人此刻已經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了!當然,他們的名震天下是建立在起兵推翻大秦的基礎上的。

    而這也是胡亥雖然明明知道除劉邦外的五人,文的能安邦,武的也能定國,卻是始終都沒有重用或者說是始終沒有下定決心重用的原因之一了

    當然,沒有重用這些在漢王朝留下赫赫威名、被後世史書大寫特寫的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如今的大秦人才濟濟,有他們跟沒有他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不是?

    雖然說手下能人賢士愈多對帝國的好處愈大,但是用不放心的人和將不放心的人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閒置這兩者之間,胡亥最終還是選擇眼不見心不煩。

    如此做並不代表胡亥在可以阻撓劉邦等人的晉陞之路。如果為了他們幾人胡亥就要刻意有意的阻撓他們進入大秦的朝堂,豈不是太過重視他們了?

    更何況新設吏部之後,朝廷四品以下官吏的任用都由吏部完成,只需要將結果以及官員的籍貫、經歷等信息詳細的奏報到皇帝書房報備即可,胡亥更沒有插手的必要了。

    劉邦,如今還是郎中,當然也有了品級。正六品。雖然蒙毅已經去了正四品的皇帝書房長史的職位,但是胡亥並沒有如當初很多人想的那樣將皇帝書房長史讓劉邦接任。

    當然,對劉邦胡亥已經有所安排。這是後話。

    蕭何,如今在戶部任六品司封令,品階雖然不高,但是在戶部中卻也很是重要。僅次於各司司丞麼。如果再進一步就是掌管四分之一戶部的五品司丞了。

    周勃在成武戰死,沒有如原本歷史那般成為大漢朝的中梁砥柱。但是卻同原本的歷史不同,進入大秦為官。周勃生活提前穩定,提前有了心思納妾,也就提前有了第二個兒子,使得周亞夫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生,到今天周亞夫也是快三歲了。

    有朝廷的撫恤加上承襲了周勃公大夫(大秦軍爵第七等)的爵位,生活自然無憂。

    至於另外兩位夏侯嬰和樊噲,如今應該算是混的最好的了。已經盡皆都是皇帝嫡系親軍白虎軍中的正四品校尉了!

    當然。他們兩人都是靠實打實的軍功從二五百主一步步升上來的。不過,能從二五百主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升為校尉,如果沒有胡亥的默許或者說提拔,顯然是不可能的。

    勇猛而謀略不足的夏侯嬰和樊噲兩人,顯然要比蕭何和曹參兩人好控制也安全的多不是。

    除了他們五人外。另外一個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胡亥卻要關注的多。

    為何?因為陳平如今是馮劫的幕府主事。

    一年多前,馮劫離開鎮守的函谷關之前,就已經上奏胡亥請封陳平為自己的幕府主事。而到如今,胡亥一直沒有想好怎麼處置如今在大秦朝臣中極為盛行的幕府制度。

    地位高一點的文臣和武將,都有自己的幕府。這個幕府,也就類似於後世的參謀或者謀士的地位了。朝廷不禁官員有幕府,甚至在始皇帝時還大開方便之門,各個官員的幕府可以得到朝廷的承認,也就是成為大秦在冊的正式官吏。

    對這個幕府,胡亥一直在琢磨如何處置才算是最佳。所以陳平的事情也就一直這樣耽誤了。

    不過如今的陳平顯然已經沒有了造反的心思,反而一門心思的做起了馮劫的幕府主事,跟隨馮劫南下北上的,這一次馮劫過年回咸陽,聽說南越那邊有馮劫主持的往西道路的修築,就是陳平在主持。

    陳平當個幕府顯然有些大材小用了不是。

    ……

    這邊遊船上曹參反駁完先前說話自稱賈的三十多歲儒生後,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道:「陸兄想必也聽過元宵夜陛下微服之事,試問如若沒有陛下元宵之夜微服之事,又何能見簪纓與黔首並行?

    如若沒有當今陛下輕徭減賦,關中百姓何來如此閒心蜂湧踏青賞景?沒有陛下,想來陸兄也不會來這咸陽,天下讀書人也永沒有出頭之日矣!」

    曹參抱拳對咸陽宮方向遙遙一禮,侃侃而談。

    「曹兄大善!」旁邊的三四個青袍儒生,聞言齊齊擊掌歎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先前說話的儒生,起身躬身對著曹參一禮道:「陸家先前失言,還請曹兄勿怪,勿怪!」

    「陸兄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曹參顯然沒有想到陸賈會如此,連忙起身雙手扶住陸賈。

    陸賈!?

    剛剛說到楚地,從楚地來的似乎除了在原本歷史上跟隨劉邦起兵反秦然後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附漢王朝的那個陸賈外,不會再有別人了。

    只是,這陸賈怎麼同曹參搭上了?

    遊船在胡亥的示意下慢了下來,同曹參、陸賈等人所乘的遊船不遠不近的比肩而行。

    曹參、陸賈等人推讓了一番之後再次回到各自的座椅。

    「陛下英明,盡收六國百姓士子之心,大秦何愁不興?」這邊陸賈端起酒樽一飲而盡,高聲道。神色間卻是有些抑鬱。

    「陸兄醉了!」曹參見到陸賈如此自然知道他為何如此!這些日子以來,同陸賈等百餘位從各郡趕到咸陽進入皇家學院的教授們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他這個禮部員外郎了。

    「參受孔鮒大人命負責招待諸郡教授,自是深知諸位皆是大才之人。為編撰秦典而不遠萬里行至咸陽。只是陛下日理萬機,許是一時無法得閒。然陛下既已下詔,秦典編撰之事定然不會有所變更。只是,陛下何時得閒。參委實不知。我等臣子豈能知曉陛下行蹤?陸兄以及諸位教授還是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聽到這裡,胡亥已經明白了前因後果。拍了拍腦袋,自己怎麼把這一茬給忘記了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