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十一章 迎戰 文 / 華夏九洲

    第十一章迎戰

    項梁搖搖頭,似乎在甩去縈繞在心頭上的不安。

    「范老,可曾發現這兩支秦軍有何不同?」

    沉默了半響,看著那席捲而來的距離自己大軍愈來愈近的漆黑洪流,項梁心中的不安更盛。壓低聲音,看了范增一眼沉吟道。

    身為主將他自然不可能直接告訴范增,這兩支秦軍讓他很不安,這不僅有損他身為主將的威嚴,更甚者會直接動搖軍心。

    畢竟此刻,跟在項梁身邊的,除了范增以外,還有其餘大大小小的數十員各級將領,還有百越蠻夷隨軍而來的十餘個族老。

    更為主要的是這是戰前,下方正有二十餘萬楚軍兵卒正在列陣,如果這個時候身為主將的他未戰先怯了,人多嘴自然雜,一旦流傳出來,必然會動搖軍心。

    「大將軍,小老兒以為還是謹慎些好!」

    范增雖然不懂軍事,更多的算是玩弄權術之人,但是對自己的直覺還是很相信的,正如他當初選定項梁一般,項梁雖然如今還沒有同大秦一較上下的實力,但是能在如此情況下做到如今這個地步,已經算是夠好了。

    畢竟蜂擁而起的復辟之火,到現在,也就剩下楚國一家獨苗了!其餘幾國遺族,基本上前面起兵,後面就被聞訊而至的秦軍給絞殺的渣都不剩。

    范增的話語雖然有些模糊,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不言而喻。顯然,他也發現了這撲過來的兩支秦軍的不同。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項梁現在有些後悔,為什麼沒有找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紮寨。雖然現在大營所處的位置是處於凹窪地帶,但是,僅僅能夠用來隱蔽,卻是不能夠達到易於防守的效果。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眼前的秦軍真的是秦人精銳,那麼以秦軍裝備的無數強弩,怕是在曠野中沒有什麼大營會是他們攻不破的。

    雖然如今楚軍之中同樣也裝備了不少南越方面子嬰送來的大量強弩,但是相對於秦軍基本上是人手一支的標準配置,那差距還是太大。項梁這三十萬大軍中,到如今也僅僅只是五萬江東子弟兵做到了人手一隻秦軍強弩,包括那三十餘具大型連射弩機,同樣都在江東子弟兵手中。

    其餘楚軍,強弩是沒有的。但是相對於以前連鎧甲武器都沒有的寒酸樣子,如今楚軍的狀況要好上不少,至少鎧甲能夠做到人手一副了,兵器也能夠人手一支。很多人還配備了盾牌。

    十萬百越蠻夷中,更是有兩萬身強體壯之人配備了六尺高大盾。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防禦秦人的犀利強弩!

    項梁如今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就是孤注一擲選擇一支秦軍以人數的優勢直接先纏住或者說消滅一股,然後騰出手來消滅另一股。

    當然,還有就是直接撤兵,回返對岸回到壽春。不過以如今兩軍之間的距離,以秦軍推進的速度來看,怕是走不出多遠就會被秦軍追上。

    固守大營項梁沒有想過。

    淮河對岸如今有多少兵卒項梁很清楚,因為基本上所有的作戰計劃都是他自己制定的。固守,在沒有援軍前來的情況下,不如說是找死。

    畢竟,陳郡嚴格來說可是秦人的地盤,在敵人的地盤固守,先不說援軍的事情,秦軍即便不進攻,只要源源不斷的派來援軍,光是困就能將自己這數十萬大軍給困死。

    三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可是不少。

    從項梁回到壽春,就一直在儲備糧草,好在剛剛渡過收穫的季節,會稽和九江等數個郡縣,雖然陸續脫離大秦成為楚國的領土,卻是沒有經過什麼大的戰事。

    大秦雖然統一天下十餘年,但是除了關中這本就是大秦的根基之地外,對於後面滅掉的六國領土雖然名義上已經屬於大秦,卻是始終沒有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統治。

    這其中有不斷意圖復辟的六國遺族的原因,也有始皇帝在晚年開始不斷尋求長生不老有關。大的方向上,大秦的國策可以說是很超前,但是在維護大秦統治根基的事情上,卻是遠遠落後大秦的國策。

    這也是為什麼,在胡亥初初登基不過兩年時間,大秦馬上就被天下蜂擁而起的反秦運動給覆滅的一個根本原因。如果大秦能夠在原六國之地建立起完善的統治,強有力的控制地方,那麼就算胡亥將蒙恬、蒙毅、李斯、馮去疾、馮劫等人都殺光,大秦也不會這麼快就崩塌。

    沒有建立強而有力的統治,也就造成了吳芮和項梁等人起兵反秦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各地官吏城頭變幻個旗幟,就馬上脫離了大秦。

    所以,九江和會稽等數個郡縣基本上沒有經受過戰火,日常的生產雖然有所影響,卻是影響不大。江南楚地,也許是邀天之倖,並沒有澇或者旱,所以收成還是不錯的。

    同時,在佔據陳郡和碭郡時,項梁基本上將處在碭郡的陳留倉中所有的糧食都搬了個一乾二淨。雖然其中有被黑鐵玄鳥軍燒掉部分,卻是依然剩下不少。

    再加上他從陳郡、碭郡收刮的百姓存糧,九江目前的糧食才能夠支撐他養起這麼多的大軍。不過雖然楚國目前不缺糧,那也僅僅是指大多數楚人。項梁從陳郡、碭郡擄掠的百姓,卻是一無所有。在死亡的邊緣存活著。

    在項梁原本的設想中,只需最多三天就能夠將北岸的秦軍擊潰,三十萬楚軍全殲二十萬的秦軍,項梁倒是還沒有自大的到那種程度。當然,最好能夠消滅其中一路秦軍。

    所以,項梁攜帶的糧草也僅僅是夠大軍三五日的消耗而已。畢竟,壽春大本營就在河對岸,如果攜帶大批的糧草,對行軍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固守,怕是秦軍根本不用進攻,只需要圍上個上十日,三十萬楚軍就基本上沒有幾個人能夠拿的動兵器了。

    如今,項梁是退不能退,守不能守,算是真正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項梁心念急轉間,盯著席捲而來的兩支秦軍在心中權衡著。

    「傳令,命項通領五萬江東子弟兵以及五萬百越族人,迎戰北面趕來的那支秦人大軍。告訴項通,不管他想何種辦法要拖住北面那股秦人。不然,提頭來見!」

    兩支秦軍,項梁目測半響,再結合斥候的信報,終於肯定秦軍絕對不會超過二十萬人。二十萬,這正好應該是秦軍駐紮在淮河北岸兩處大營中的兵卒人數。

    如果秦軍有援軍到來,那麼如今前來進攻的兵卒定然不可能會是二十萬人,至少也應該要比楚軍要多。這個發現,給了項梁莫大的安慰。

    項通,項梁的第二子!武力雖然比不上項羽,卻也算是項氏一族中年輕一輩的佼佼者。項梁派出自己的兒子,顯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同秦軍來一場決戰了。

    收到命令的項通,興奮莫名。這是他第一次領軍獨自作戰,而且指揮的是十萬大軍,其中有五萬還是整個項氏一族最為精銳的江東子弟兵!

    雖然項梁沒有說剩餘那二十萬大軍如何安排,但是從他這個命令不難看出,那二十萬大軍顯然會是用來圍剿西面的那股秦軍的。

    項梁只打算讓項通拖住秦軍,顯然是擔心自己的十萬楚軍不能擊敗同等數量的秦軍。拖住那一方秦軍,只不過是為了楚軍迎戰西面那十萬秦軍贏得時間而已。

    不過項通,想的卻不僅僅是拖住秦軍,他要證明自己,不會遜色於項羽!

    項通的動作很快,不過片刻功夫,五萬江東子弟兵和五萬百越蠻夷已經離開大陣朝著北面徐闖的青龍軍開拔而去。

    「范老,我給你留下兩萬精銳,如果我軍有勝利之機,則范老只需瞅準時機加入戰場給秦軍以致命一擊即可!然,若我十八萬大軍露出敗像,范老則馬上領著這兩萬精銳趕往東海同小侄項羽匯合。」

    項梁看向范增,鄭重的道。

    「大將軍!……」

    「范老且聽我一言。今日之事不必再勸,此戰勝則梁生,敗則梁亡!如今可還有他路可行嗎?」項梁打斷范增的話。他雖然很後悔自己不該在沒有探明秦軍確切情況下就渡河尋戰,但是此刻顯然再說那後悔之事已經為時太晚。

    騎虎難下之下,不如偏向虎山行,說不得還能有那麼一線生機!

    項梁終究久經戰陣,在看明境況之後,馬上做出了最為合適的選擇!

    「如若此次兵敗,壽春必然不保!范老切記告知項羽,實力未逮之際斷然不得為我報仇,不得回那江東之地。還需勞煩范老以後多多提點羽兒,羽兒雖然性情火爆,卻也是至情至性之人。有范老和張良先生輔佐羽兒,梁也心安矣!南越,不失為一條好去處!我項氏一族,就拜託先生了!」

    項梁對著范增抱拳鄭重一禮,然後一夾馬腹,飛奔而下!

    片刻之後,令旗搖晃,剩餘的二十萬秦軍開始緩緩分成兩部,一部十八萬人緩緩朝西面狂奔而來的秦軍迎了上去。

    大軍陣中中央的「項」字大旗下,項梁策馬而行!

    ps:剛剛才發現,埋伏兄成為二世的盟主!惶恐加感激!我的更新讓你失望了!明天加更感謝。多謝埋伏兄一直的支持!感謝武漢老鄉一路的陪伴!鞠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