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十章 嗅到的危險 文 / 華夏九洲

    第十章嗅到的危險

    雖然到如今安豐城還沒有任何一點消息傳來,甚至於連一向貪生怕死而又愛好金玉美色的壽春守將項伯都沒有任何消息,但是秦軍既然能夠出現在距離壽春不足二十里之地,楚國滿朝上下就算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安豐城顯然已經凶多吉少。

    僅有數萬的秦軍,如果不拔掉安豐城這個守在壽春門前的釘子,是決計不敢直接越過安豐城兵臨壽春城下的。這一點,所有人都清楚。

    雖然不知道安豐城為什麼會如此快速就被秦軍攻陷,但是在昭通等人分析看來,顯然是秦軍用了計策誑開了安豐城的大門,不然七萬人,就算是七萬頭豬,也要殺上至少數天啊。

    這不能不說又是另一種自我安慰了。

    昭通等人依然還停留在以人數論戰力的境界之上。

    如果項伯能夠直接回到壽春,向熊心、昭通等人說明他在安豐看到的情況他們怕是就不會這樣想了。可是項伯他怕了,面對數萬如同神魔般的玄武軍,他沒有選擇回到壽春,而是直接打算渡過淮河去找項梁了。

    在他看來,如果項梁不能夠及時的回軍壽春的話,雖然秦軍不是很多,壽春也牆高城堅,卻是無論如何都守不住的。

    如今整個楚國最安全的地方,當然非項梁那莫屬了。

    不能不說項伯雖然大本事沒有,但是對關係到自己小命的事情上還是看的比較清楚的。

    壽春,秦軍兵臨城下的消息,根本無法隱瞞。因為翁仲是大張旗鼓來的,當四萬餘玄武軍到達壽春城下的時候門緊閉的壽春城中,已經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好在吳芮沒有跟隨項梁渡河,吳芮雖然沒有真正的統兵打過仗,但是至少要比壓根不懂軍事的昭通、屈平、景共等人要強的多。

    如果不是有吳芮在,怕是已經如熱鍋上螞蟻般的熊心、昭通等人怕是連城門都忘記關上,那樣的話,翁仲倒是可以直接進城了!

    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昭通等人也不再一味的抓著壽春中十餘萬大軍的控制權,而是盡皆將大軍的調派之權交到了吳芮手中。

    吳芮一邊抽調精銳上城防守,命人準備滾石檑木,同時嚴查城中四起的流言安撫百姓,一邊命人出城飛馬急報項梁。

    秦軍比預想的要提前了兩三日。那是不是意味著淮河北岸的秦軍也已經不再是二十萬人了呢?吳芮不知道,吳芮只能為項梁祈禱!

    ……

    當楚國都城的上上下下因為突然出現在城下的大秦玄武軍而驚慌一片的同時,處身在淮河北岸的項梁三十萬大軍已經同秦軍遭遇。

    吳芮祈禱起了作用,淮河北岸依然是只有二十萬的秦軍!不過這二十萬秦軍卻不再是先前駐守在兩處大營中的馮劫和韓信那二十萬人。

    而是白虎和青龍這兩支同馮劫、韓信那二十萬人戰力相差天壤之別的大軍!

    先前就說過,韓信和馮劫那二十萬大軍的實力,項梁早就摸的一清二楚。畢竟,一支精銳的軍隊中,必然有著更為精銳的斥候。

    在先前月餘時間的互相試探中,秦軍斥候的損失甚至還遠超才將斥候搭建起來的楚軍!

    聽到斥候傳來的在西面和北面同時出現秦人大軍,項梁雖然驚訝卻是並沒有太過驚慌。大軍只要能安然渡河,在項梁看來,能偷襲襲營那是最好,不能偷襲就算強攻,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也是有著同同樣不是秦人精銳的二十萬秦軍有著一戰之力的。

    昨夜項梁大軍渡河,徐闖和杜騰兩人其實在項梁大軍剛剛渡過一半的時候就已經發現。

    從灞上大營出身的五大軍團主將,都是嚴格遵循著胡亥給他們灌輸的打仗先打信息戰的超前概念,五大軍團中各有一支近五千人的斥候兵卒。這五千人,是五大軍團各自從軍團中挑選的最為精銳的兵卒組成。

    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在戰前收集敵人的信息,為大軍掃清敵人前來刺探情報的斥候,以及在關鍵時候做為奇兵進入敵人後方偷襲等等重任。

    項梁選擇在距離壽春百餘里的曲陽渡河,看起來是距離北岸的秦軍足夠遠。但是他又哪裡知道,徐闖和杜騰兩軍的斥候兵卒所覆蓋的範圍早就超過了兩百里,近乎達到三百里之遠。

    而且還是晝夜不斷!

    之所以這麼遠,主要是考慮到在皇帝到來之後大軍就要渡河。大秦定然是沒有多少樓船支撐二十萬大軍渡河的。搶灘浮渡也就出現在了胡亥腦中。

    搶灘浮渡,簡而言之就是選擇淮河河水較淺、水流較緩的區域直接淌過淮河。這樣的話,就避免了渡河的時候容易遭到對岸楚軍截擊的危險。

    只要能有數萬精銳先到淮河南岸建立陣地,即便楚軍發現秦軍渡河所在,想要將秦軍再趕回對岸無異於天方夜譚。

    所以在北岸已經沒有楚軍的情況下,徐闖和杜騰兩人就將精力都放在了尋找那適合大軍直接渡河的地方。

    項梁半夜渡河雖然很是小心,但是數十萬人集結的動靜,即便再小心還是不小的。

    馬上就要大戰,而且還是距離秦軍大營百餘里之遠的下游,秦軍斥候怎麼可能麻痺大意。楚軍斥候同白虎和青龍兩軍中的斥候專業素質差距自不用提。

    楚軍渡河的情況在項梁大軍剛剛渡河不過一個時辰就已經為杜騰和徐闖所知。

    兩人連夜合計了一番,到天亮的時候終於定下了如何作戰。好在在兩人出關的時候,胡亥已經給過兩人指令,那就是如果遇到楚軍渡河求戰,可以不用請示直接迎戰。

    不然兩人還要先向胡亥求得軍令,才能夠調動大軍迎戰項梁。雖然信鷹速度夠快,但是戰機稍縱即逝,這一來一去怕是項梁已經收到了項益的情報,有所防備了。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五日,午時!

    這個時候,南下的胡亥剛剛出咸陽的同時,一場決定楚國國運已經提前展開。

    吃飽喝足的白虎軍和青龍軍,全軍盡出從北方和西方,同時朝著項梁大軍紮營的地方進逼而去。於此同時,兩支軍團合計一萬人的斥候營兵卒則是在青龍軍副將戢沛的統領下,繞過項梁大營,朝項梁大軍渡河之地疾馳而去。

    杜騰和徐闖兩人已經決定將項梁這三十萬大軍盡皆都留在淮河北岸了!

    這一天,是皇帝進行冊後大典的日子,這一天也是皇帝離開咸陽親自南下御駕親征的日子。還有什麼比這樣一份大禮更為合適的?

    項梁的人頭,兩人是要定了!至於到底最後屬於誰,那就看兩支大軍中哪一個人的運道比較好了!

    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明晃晃的太陽高懸在湛藍的天空之上,揮灑著柔和的熱量,微微吹拂而過的秋風似乎都帶著幾分金黃之色。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在距離項梁大營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兩支同樣顏色、同樣速度、同樣軍容的森嚴大軍正相距不到十里,快速的朝著項梁大營的方向推進著。

    除了那捲起的漫天塵土、漂浮在空中瑟瑟作響的無數旗幟和整齊而急促的腳步聲外,兩支正飛速前行的大軍中,再也聽到絲毫的聲音。

    所有的兵卒臉上都帶著一種潮紅之色。那不是膽怯,而是因為興奮。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皇帝曾經無數次掛在口上的話語,被每一個兵卒記在心中。

    今天,將會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戰。雖然在灞上大營他們已經「殺」過不少人,進行了無數次的戰鬥。但是那畢竟不是真正金戈鐵馬的戰場,更是沒有軍功的。

    戰必勝,攻必取。

    更是給了他們新生的皇帝所期望的。

    今天,他們將會迎來為皇帝而戰的,第一勝!

    距離項梁大營不遠處的丘陵上,項梁正策馬而立,看著十餘里外快速接近而來的兩支秦軍。

    丘陵之下,三十萬楚軍正擁擠在一起,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緊張的排列佈陣。看到下方喧鬧的人群,項梁微不可查的皺皺眉頭,隨即在看到另一方已經完全列陣完畢的五萬江東軍,又舒緩開來。

    他們,才是項氏一族真正的支柱!

    似乎從江東子弟兵身上早到了些許信心,項梁開始用心的打量起正快速逼近而來的兩支秦軍!秦軍的制式鎧甲基本上都是一個顏色,肅穆的黑色!

    這個距離項梁並不能發現這兩支快速逼近的秦軍有了變化,但是不妨礙他從空中嗅到幾分不同。

    即便相隔甚遠,項梁依然能夠感覺到那遙遙傳來的漫天殺氣和濃濃戰意!

    這絕對不可能是一群烏合之眾該有的殺氣和戰意!這樣的急行軍,即便是自己麾下的絕對精銳江東子弟兵,也可能保持如此嚴整的陣形!

    難道秦軍的將領真的有這等本事,能夠在短短的不到一月時間將一群先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平民百姓給訓練成如此精銳?

    想到此處,項梁臉色微變。原本篤定的心中,開始有了幾分動搖。即便到這個時候,項梁也沒有想到,自己看到的秦軍已經在悄然中換了人。

    「大將軍,可是有何不妥?」策馬跟在項梁身邊的范增,看到項梁變色,擔憂的道。看著越來越近的兩支秦軍,范增也嗅到了幾分危險的感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