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一十八章 朱雀北上 文 / 華夏九洲

    蒙毅在回返咸陽的路上,蒙恬在趕去九原的路上。如今,二十萬的九原軍可以說是群龍無首。

    胡亥真的很想罵娘。

    這冒頓難道在大秦有奸細?時機竟然把握的如此之好?

    蒙恬還有至少三天才能到達九原,而九原軍再沒有主將的情況下戰力自然大打折扣。就是不知道他們收到匈奴南下的消息時,有沒有做部署。

    胡亥已經讓龍嬌將自己命九原軍留守眾將中職位最高之人代行大將軍職權自行調兵、應對南下的匈奴大軍的詔令用信鷹發了出去。

    不過,即便信鷹再快想來也要等到晚間才能到達九原。那個時候,想必冒頓大軍都已經殺到長城外了。

    胡亥只希望自己的詔令還來得及。

    「蒙毅大人如今鎮守九原,九原當暫時無礙。」姚賈安慰殿中眾臣道。

    議政堂中的這些三公九卿,除掉尉繚和馮去疾、李由三人外,其餘人都不知道蒙恬如今已經在趕往九原的路上,而蒙毅卻是已經離開九原在回返咸陽的路上了。

    「蒙毅愛卿已經不在九原了,想必如今已經快到內史郡境內了。太保大人昨日剛剛離開咸陽趕往九原,怕是剛剛出內史郡地界!」胡亥聽到姚賈的話,頭也不回的道。

    蒙恬本來應該十六日同蒙毅一樣一個回返咸陽,一個出咸陽的。但是蒙恬為了參加五大軍團的成軍儀式,卻推遲了兩天。蒙毅自然要比蒙恬走的遠。

    「啊!」姚賈聽到皇帝的話,頓時驚叫出聲。

    堂中眾臣面面相覷。

    他們都想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蒙毅不在。蒙恬未到,那麼駐守九原的二十萬大軍不是群龍無首?沒有一個人有調兵處置之權?

    這可如何是好。殿中群臣議論紛紛。

    「陛下,可命九原軍一將帶領大將軍權限。調兵對應匈奴蠻夷。」尉繚沒有如殿中其餘重臣那般擔心該如何是好,而是首先想到了重點。

    「朕的詔令已經發出了。匈奴人倒也無礙,即便那些將領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那冒頓想要拿下九原佔據河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朕已經命隴西將軍辛勝領五萬隴西精騎趕往九原馳援。」胡亥回過頭看著尉繚道。

    「陛下聖明!」尉繚聽到胡亥的話,當先躬身一禮道。

    「尉老愛卿,朕欲命朱雀軍出咸陽走九原馳道,直入九原!」胡亥手指在地圖上從咸陽一劃直到九原。殺氣騰騰的道。

    尉繚聽到年輕皇帝的話,眼中頓時精光四射。

    皇帝那簡簡單單的一劃形成了一個半圓,尉繚馬上就知道皇帝顯然不是僅僅要同匈奴在九原僵持,保持九原以及河套平原不失了,而是要給匈奴人來下狠的。

    「陛下,朱雀軍出咸陽,玄武、白虎、青龍三軍今日南下。那關中各地就有空虛之危,若是陛下親征之時有何變故……」尉繚沒有將話說完,不過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確實,灞上大營的六十萬大軍都離開關中,虎賁軍二十萬盡皆調入巴蜀應對南越。青龍和白虎、玄武三軍都南下,原本定下來的留守咸陽鎮守關中的朱雀軍如果也開拔出咸陽到達九原,那麼關中就真的除掉一萬多的禁軍和中尉的不到一萬兵卒,就沒有什麼兵力了。

    原本還有衛卒,不過衛卒經王離一役,基本上死傷殆盡,剩餘的都直接編入虎賁軍中,到現在原本應該滿編十萬人的咸陽衛卒已經是名存實亡,而衛尉楊瑞和如果不是兼職中尉一職,只怕已經是光桿司令了。

    大軍都離開了,作為大秦根基的關中沒有大軍,如果出點什麼亂子那就完了。

    「愛卿不必擔心,朕已經下詔,命玄武軍留下五萬重甲騎兵在咸陽,反正玄武軍還有三萬人沒有合適的戰馬,這三萬人可以當作重甲步卒使用,朕再留下兩萬的重騎兵,然後命朱雀軍將兩萬步卒也留下,白虎軍的一萬騎兵也留在咸陽,如此一來,咸陽還會有八萬大軍,而其中五萬人都是戰力極高的玄武軍,關中各地當無礙!」

    胡亥胸有成竹的道。

    聽到胡亥的話,尉繚想了一下道:「陛下,如此一來翁仲將軍的玄武軍僅剩五萬重甲步卒,五萬大軍自成一路會不會太過薄弱?」

    胡亥笑笑道:「老愛卿不必擔憂,想當初在成武,兩千重甲步卒就殺的那項羽數萬大軍毫無還手之力,如今五萬重甲精銳,即便面對二十萬大軍也定能無虞!」

    「陛下聖明!」

    殿中群臣齊齊恭聲道。

    「上計府即刻同尚坊田大人合計下,朕要八萬朱雀軍在兩個時辰內出咸陽趕往九原。此戰,朕要讓那冒頓再不敢妄言南下!」胡亥手臂重重一揮眼中殺氣四溢。

    「臣等遵旨!」

    「其餘各府,密切配合各軍換防。不得擾民!去吧,兩個時辰後咸陽宮正殿舉行大朝會,朕有事要議。匈奴之事不可洩漏!」胡亥大步走上大殿,背著手轉身道。

    「喏!」

    ……

    一個半時辰,得到皇帝詔令留駐咸陽的八萬大軍,除掉兩萬原本就要留在咸陽駐守的朱雀軍兩萬步卒外,其餘玄武軍五萬重甲步卒、還有白虎軍一萬騎兵已經紛紛換防完畢。

    而八萬裝備了馬鞍和馬鐙、馬蹄鐵的朱雀軍七萬五千人的輕騎兵則是全部隨身帶足了足夠五天食用的尚坊特製的簡易乾糧以及乾肉輕裝出城,剩餘五千重甲騎兵則是押著近一千輛大型箱車的輜重糧草隨後離開咸陽,踏上前往咸陽前往九原的馳道。

    七萬五千輕騎兵的奔馳,整個咸陽城似乎都在顫抖。

    好在今天大軍調動異常平凡,青龍、白虎以及玄武大軍盡皆離開咸陽,加上前兩日離開咸陽西行的二十萬虎賁軍,咸陽百姓對八萬朱雀軍倒是並沒有太過驚訝,有的僅僅是對大秦軍威的自豪。

    僅僅只有少數有心人注意到了,朱雀軍竟然不是南下而是北上。

    在咸陽宮正殿巨大的銅鐘敲響時,冒頓五十萬騎兵已經距離九原長城不足一百五十里。

    「臣等參見陛下!」

    數百大秦各級官吏對著走上大殿之上的胡亥躬身一禮齊聲高呼道。龐大的聲浪在咸陽宮正殿中轟然迴盪。

    「眾卿平身!」

    身穿黑金夾織皇袍、頭上帶著天平皇冠的胡亥一揮寬大的袍袖緩緩坐上巨大的皇帝御座,俯視著殿下密密麻麻的群臣沉聲道。

    「謝陛下!」

    群臣齊聲道,然後紛紛落座。

    「今日大朝,有幾件事朕需眾位愛卿議上一議。第一,山東各地的叛亂早已平定,山東各郡原本官吏盡皆不再錄用,眾多官吏需要補充。這些吏員,諸位愛卿議上一議。

    第二,碭郡以北數十郡縣,上計府即日起選派吏員分赴各地整頓民生,御史府派遣吏員前往各郡詳查各郡吏員功過,有功則獎,有過則懲。這些吏員,諸位愛卿議一議。

    第三,上計府如今已經在關中各地開設官坊,如今也該是時候在山東各地諸多郡縣推行了。諸位愛卿議上一議那些郡縣當率先施行。

    第四,還有十五日就是冊後大典,再此之前朕要娶一妃子。著宗正府、奉常府即刻準備。在冊後大典前一日,朕將迎娶虞姬。御史程邈可在?」

    胡亥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在大殿之上掃視著。

    這前四點,三公九卿已經同胡亥討論過許多次,到如今加強對山東各地數十郡的控制已經勢在必行,而且胡亥御駕親征在即,他也需要給朝中這些官吏找點事情做才是。

    不然天天就知道勾心鬥角的往上爬。

    「下臣在!」

    一個風度翩翩的清瘦中年人起身對著胡亥躬身一禮應道。

    「如今內史郡數十處學坊已經設立,內史郡百姓家中的適齡孩童已經盡皆進入學坊入學,也該是時候向我關外諸郡推廣了,此事諸位愛卿也議上一議,關外先選擇五郡之地試行。在此之前朕欲簡化我大秦現行通用之小篆,朝會之後程大人可至書房見朕。」

    胡亥盯著程邈看了半響,然後淡淡的道。

    殿中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聲,現在大秦官方和民間的字體其實並沒有統一。朝中公文一般都是李斯和程邈兩人設計出來的小篆,而在民間還有許多百姓尤其是六國遺族使用的文字還大多都是各國原本使用的文字,種類不少。

    要真正的實現大一統,文化上必須要一致!文字,必須要統一。

    「下臣遵旨!」程邈原本僅僅是一個雲陽獄官,後來因為說秦政暴虐,而被始皇帝下詔入獄,在獄中十年,程邈終於寫出了一手好書法,後來始皇帝在命李斯準備統一文字的時候,發現了程邈所寫的小篆,於是程邈就被釋放出來,擢升為御史。

    「噤聲!」

    侍立在胡亥座下一側的給事中王巖敏銳的看到了皇帝因為殿中竊竊私語聲皺起了眉頭,連忙清清嗓子高聲呼道。

    聽到王巖尖利的高呼聲,殿中因為胡亥連續五件事竊竊私語的群臣頓時齊齊噤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