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龍騰世紀 第二十章 百家和大秦帝國 文 / 華夏九洲

    這一三月同時爭輝的奇景只持續了片刻,隨即那兩顆爭相輝映的星辰隱去再不可見。

    大廳內鴉雀無聲,良久。

    紅鼻子老頭轉頭鄭重道:「鄒子寧背天譴為我等指明了方向。陰陽學派望諸位大家能多多照拂。今日二世胡亥歸咸陽誅趙高等事看來,秦之國運尚存,我儒家學派決定暫緩行事。不知諸家以為何?」

    之前最先發問的綠袍老者同樣率先站出來道:「我墨家願與孔子同進退。」

    大廳中的其餘諸人也都紛紛表態願意與儒家同進退。這小小的大廳中赫然正是儒、道、墨、農、縱橫、陰陽等百家的頭面領袖人物。

    自春秋時開始,到戰國末期秦一統天下,正是中華大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思想大融合時代。儒道墨等流派就不須多說。

    陰陽流派正是先秦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流派。

    以陰陽、五行說為中心思想,故名。其代表人物亦稱陰陽家、五行家。據說是由古代天文學家和占星家轉化而來。戰國時,陰陽五行學說盛極一時。

    漢初陰陽流派仍存,至武帝而逐漸沒落於時代之中,所存之古籍著作也盡皆遺失,所存記載僅見與諸子著作中。

    後世一直流行的風水師、占卜師等所謂迷信職業大多源於此時的陰陽流派。

    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如今仍然流行在某島國倭國的「陰陽師」,正是我中華大地戰國末期陰陽流派的一個分支,公元前六七世紀左右傳與某島國演變而來。

    陰陽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鄒衍,他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而名為鄒子的老者,正是鄒衍的後人,名宏。被其餘諸家尊稱為鄒子。

    百家諸子今天在這大廳相會,顯然是存了推翻暴秦重回百家爭鳴的時代的想法,畢竟自始皇帝「焚書坑儒」,獨尊法家之後,雖仍然創立了博士制度,供百家參與政事評論時事。

    但百家衰落,法家獨大乃是不爭的事實。

    可以說百家的興衰同大秦帝國的興亡有著緊密的聯繫。

    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從秦立諸侯國到帝國二世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大黃金時代。用那時候的話說,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時代。

    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

    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轉型,隸農貴族經濟向自由農地主經濟的轉型,聯邦制國體向中央統治國體的轉型,使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達到了農業文明的極致狀態。

    這個輝煌轉型的歷史過程,就是秦帝國生滅興亡的歷史過程。

    春秋戰國孕育出的時代精神是強力競爭,強勢生存。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大爭之世」。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紛爭組合,就像春水化開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聯邦王國時代的窒息封閉,鐵器出現、商業活躍、井田制動搖、天子權威削弱、新興地主與士人階層湧現,整個社會的生命狀態大大活躍起來。

    於是,舊制度崩潰了,舊文化破壞了,像瓦罐一樣卑賤的平民奴隸雷鳴般躁動起來。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峽谷竟然崛起為巍巍大山!

    進入戰國,這種紛爭終於演變為大爭,開始了強勢生存的徹底競爭。弱小就要滅亡,落後就要挨打,成為幾乎沒有任何緩衝的鐵血現實。

    徹底的變法,徹底的刷新自己,成為每個邦國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發的人才競爭**裸白熱化。無能的庸才被拋棄,昏聵的國君被殺戮,名士英才成為天下爭奪的瑰寶,明君英主成為最受擁戴的英雄。

    名將輩出,大才如雲,英主迭起。中華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捲進了這場全面徹底的大競爭之中!

    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舉凡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在這種大爭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輝煌。戰爭規模最大,經濟改革最徹底,權力爭奪最殘酷,文化爭鳴最激烈,民眾命運與國家命運的聯繫最緊密,創造的各種奇跡最多,湧現的偉人最多---所有這些,都是後來的時代無法與之比肩的,甚至是無法想像的。

    在這樣的歷史土壤中成長的秦帝國,是那個偉大時代強力鍛鑄的結晶。

    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樸、創新求實精神。

    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歷160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的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業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型。

    作為時代精神彙集的大秦帝國,最集中的體現了那個時代中國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

    中國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其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傳統可以說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幸的是,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

    兩千年來,在對秦帝國的描繪評判中,舊的正統形態與舊的民間藝術異曲同工,或刻意貶損,或無意塗抹,悠悠歲月中竟是眾口鑠金,中國文明正源的萬丈光焰竟然離奇的變形了。

    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國文明的悲劇--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歷史感的民族,竟將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偉大帝國硬生生劃入異類而生猛撻伐!

    當許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氣不足時,當我們的民族文明被各種因素稀釋攪和得亂七八糟時,我們淡忘了大秦帝國,淡忘了那個偉大的時代,淡忘了向巨大的原生文明尋求「鳳凰涅盤」的再生動力。

    雖然我們沒有忘記秦帝國,但卻也淡漠了那個時代的勇氣與創造力。

    (一些雜談,以史為鏡。求收藏點擊推薦,要給力呀。)

    綠色小說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