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2-01
聯軍齊聚洛陽城外,守關將士報與洛陽,董卓自大權獨攬之後,整日飲宴,突聞此事,大驚失色。急招眾將商議。
「聯軍此來,軍隊幾何?為首者誰?」董卓向李儒問道。
「各路奉曹操之矯詔,齊聚洛陽,共成聯軍,聲勢不小,如今有關外有聯軍二十餘萬,為首者袁紹袁本初是也!」李儒皺眉答道。
董卓聞言又驚又恐,心中悔恨,不該跑了曹操。
「主公勿憂,今洛陽之軍亦近五萬,況西涼之軍正源源而來,且有雄關,又有猛將,不敢說盡敗聯軍,自保無虞!」李儒溫言寬慰。自董卓權傾朝野之後,河東之軍盡皆調來洛陽,加上洛陽原有軍馬,的確有五萬之數。
呂布見狀也出列說道:「聯軍雖眾,吾視之如土雞瓦狗也,願親提一軍,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聞言大喜,笑道:「吾有奉先,萬事無憂矣!」
堂下華雄聞言,出列道:「割雞焉用牛刀,關外諸侯,吾斬其首級如探囊取物耳!」董卓聞言,再視其人,見華雄比之先前越發雄壯,欣然同意,加其為驍騎校尉,另拔大軍三萬,派李肅,胡軫,趙岑為輔,星夜趕往汜水關。
待華雄趕至汜水關時,鮑忠剛剛趕到關下叫囂搦戰,華雄登樓而觀,見其只有軍馬三千餘人,便打開關門,親領騎兵二千而出,要立首功。迎面見著鮑忠,一刀砍殺。鮑忠一死,手下俱亂,華雄帶兵掩殺,追逐十餘里,大敗其軍。路上又遇孫堅,華雄這才緩緩回關。
回關之後,華雄命人將鮑忠首級獻於董卓,董卓大喜又加封華雄為都督。
且說孫堅,孫堅受命為先鋒,卻於路途中救了鮑忠殘餘部隊,其心不郁,首戰失利,有損聯軍士氣,好在他所率之部全為自己屬下精銳,受其影響不大,孫堅不敢大意,連夜紮營,親自探視各部,鼓舞士氣,第二日,他領兵來自關下,指關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華雄在關上見了,大為惱怒,又欲出關迎戰,其部將胡軫說道:「將軍昨日一戰,威風盡顯,些許小兒,不勞將軍動手。」華雄聽了覺得有理,乃遣胡軫率兵五千前往迎敵。
胡軫出關,程普飛馬挺矛接住就戰,不數回,斬胡軫於馬下,孫堅率軍掩殺,直至關下,關上矢石具下,孫堅只得引軍而還。第二日孫堅領軍又來搦戰,華雄閉關不出,如此數日,孫堅無可奈何。要以他五千士卒強行攻關,無異於以卵擊石。耽擱數日,未立軍功,孫堅心情煩悶,正當此時,屬下來報,言稱軍中糧草不足。孫堅忙其故,其答曰:「南陽袁術,久不發兵糧,以至如此。」
孫堅大怒,親自前往袁術營中逼問,袁術只推說不知,並答應隨後送與糧草,孫堅才走。孫堅一走,袁術手下又進言曰:「孫文台江東猛虎,若其打敗洛陽,是除狼而得虎也,糧草可再推脫幾日,彼軍無糧,自然散去。」袁術從其言。之所以如此,只因豫州孔胄與袁術交好,有投誠之意,袁術若得豫州,則與江東毗鄰,孫堅雖為長沙太守,緣江東是其舊地,勢力不小,遲早為孫堅所有,為以後計,先行打擊孫堅,乃為上策。
孫堅自回軍中,苦等兩日,仍不見糧草運來,軍中糧草已盡,士卒皆有微言。而華雄探得情報,與眾將商議,李肅出曰:「孫堅缺糧,其軍必亂,將軍可親率騎軍連夜往擊前寨。吾則帶少數人馬從小路下關,繞過崗哨,往而擊其後寨,則孫堅必擒!」
華雄從其計,星月弛兵,待到孫堅寨前時,鼓躁急進。此時孫堅正為糧草而苦惱,華雄連日閉關,今夜突然來襲,出其意料之外。他只得慌忙應對,士卒混亂,不聽調令,好在俱是原軍中精稅,孫堅又處置得體,勉強擺出陣形來迎華雄,兩邊剛剛接戰,又見後寨火起,剛剛擺出的戰陣,再次混亂,情勢變化太快,孫堅調令不及,又且士卒肚餓少力,很快敗下陣來。
孫堅無奈只得在程普等人的護助之下,全力突圍,後營火起,只得改走小路,夜黑且道路不熟,行動緩慢,華雄引軍而追,孫堅所部自相踐踏,死者甚眾,眼看突圍無望,孫堅屬下大將祖茂,扯住孫堅韁繩說道:「將軍盔服醒目,可賜與某,某引軍斷後,定保將軍無虞。」孫堅手下四將兼與之關係親密,孫堅知其斷後必死,心中不忍。那祖茂又道:「將軍快走,來日替我報仇!」說罷引軍而去。
祖茂帶了孫堅頭盔,引一軍來阻華雄,還未接戰,祖茂就率隊往別路而逃,要引華雄追擊,那華雄見孫堅頭盔,引從急追,一路掩殺,終於追上。卻見那頭帶孫堅之盔的並非孫堅本人,心中大怒,揮刀來砍,祖茂相迎,數回之後被華雄斬於馬下。到了此時天色將明,孫堅已不知逃往休處,華雄只得引軍而回。
孫堅程普等人收拾殘軍,見折了祖茂,傷感不已,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得遣軍往報袁紹。袁紹聞言大驚,乃聚眾而議曰:「鮑忠不聽命令,擅自進軍,死於華雄之手,如今孫文台亦招敗績,如何是好?」正商議間,探子來報,那華雄已引軍前來營前挑戰。
袁紹大怒,問道:「誰敢往戰?」
他背後轉出一人,名叫俞涉,乃是袁紹陣中之人,年歲不大,如今袁紹貴為盟主,他有心出力,出列說道:「小將願往!」袁紹急遣之出陣,不三回,被華雄斬於馬下。眾皆大驚。
此時冀州刺史韓馥挺身而出說道:「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劉貞聞言急往潘鳳瞧去,早幾年前,劉貞曾在博陵認識潘鳳,兩人算是舊識,早在後世劉貞就知道潘鳳的大名,知潘鳳此去必死,有心提醒,又恐失了潘鳳面子,只盼袁紹不要同意。
那袁紹巴不得此時有人出來分憂,又見潘鳳身材長大,似有勇力,連連點頭。
潘鳳領命而去,去不多時,又有飛馬來報:「潘將軍亦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
劉貞轉頭去看身後關羽,他知關羽有溫酒斬華雄的美談傳於後世,有心讓他出陣。對於自己屬下幾人勇力,劉貞很是瞭解。在後世時他也常與人爭論三國武力排行。到了這一世他才真正瞭解誰高誰低。當然只是針對自己帳下幾人而言。
此時這個年齡階段,若論武力以關羽穩居榜首,張飛次之,趙雲再次之。三人各有特點,關羽之刀法一流,既快且重,這也與他的兵器有關,重達八十一斤的青龍偃月,豈是普通將領可以抵擋的,而且關羽本身力大,在河間僅次於劉貞自己,他舞起青龍刀來,速度奇快,縱使有人能看清他的刀法,但抵擋之時往往是吃不住青龍刀的力道,稍有不慎就是器斷人亡,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殺人往往只用一刀的原因。與關羽交手,必須先發致人,若是讓關羽得了先手,就算你有防備,你也擋不住關羽急如風,重如山的綿綿刀法。劉貞就深有體會,他雖然力氣大於關羽,他關羽之刀法太快,往往能借勢借力,劉貞疲於應付,左支右出,又要使出全力應付關羽的重刀,又要靈活變化防守自己的漏洞,力氣用足難免有失靈變,又是被動防守。往往只能堅持個四五十合,就得棄刀認輸。但是關羽的刀法雖強,卻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力氣使喚。以劉貞觀之,若是關羽年歲長得四十以後,其威力要大大下降。
張飛在實力在河間穩居第二,張飛使槍,他的丈八蛇矛力度也不輕,且他的槍法更為細膩,攻如暴風疾雨,守如銅牆鐵壁。他攻雖不如關羽,但守卻強與關羽,兩人交戰,往往要二三百回合,方分勝負。且最後落敗一方多是張飛,原因是張飛力道不及,前面一二百回合,尚能抵擋,但二三百回合後只能棄矛認輸,且每次輸了之後,張飛兩臂總要脫力幾天。但是張飛的矛法攻守均衡,使之不費力氣。即使年歲漸長,不失其威。也就是說四十歲以後,關羽定然不如張飛。
趙雲的實力在河間排在第三,與劉貞相差無幾,趙雲的特點是攻弱守強,尤其習得犁花槍法之後,更是如此,當然攻弱只是相對而言,且趙雲擅出奇招,角度刁鑽,若是不防,往往一槍致命。他也與關張交過手,與關羽交手時,他連劉貞也不如,勉強能維持二十合左右,但也有例如,那就是他的奇招得手,若其奇招得手,或可讓關羽手忙腳亂於一時,但久後仍是必敗。他與張飛交手,就有些難分勝負了。往往要到三百招以後,兩人力乏之時,才能分出勝負,而往往率先力乏的都是趙雲。都說趙雲年輕,其實趙雲只比張飛小上一歲,同樣的四十以後,關羽或許不敵趙雲,但趙雲要勝張飛幾無可能。
這些都劉貞自己的看法,劉貞本身武藝不錯,他也自認為看得十分準確。他這次帶關張過來,就是為了提高關張之名聲。此時華雄來戰正是關張楊名的大好時機。他之所以不先遣關張上場,是因為若其勝之,別人不知其勇力,還以為是那華雄羸弱。先讓華雄斬幾員上將,然後再用關張斬其首級,名聲更顯。華雄武藝自是不錯,若讓張飛上場,十幾二十合內能斬其首級,若讓關羽一場,或許真如演義上說的一般,只需一招。一招而勝強敵,必能威振群雄。所以劉貞已有了計較。
當劉貞在尋思用哪一個前去斬殺華雄時,袁紹也在喃喃自語,只聽他說道:「若吾之上將,顏良文丑,有一人在此,華雄不足為慮也!」
袁紹一言未必,劉貞還來不及調遣關羽,那關羽已從他身後而出,說道:「末將願斬華雄,獻於盟主帳下!」說完他看了看劉貞,才發覺自己未經請示,又見劉貞並無惱怒之色,心下稍安。
劉貞搖頭失笑,他知關羽向來高傲,定是不願見華雄辱及群雄,所以請戰,也不怪他。
袁紹抬頭相望,見關羽身長九尺,紅面長鬚,威風凜凜,心中大喜,又見其從劉貞身後而出,乃向劉貞問道:「此乃何人,如此威風!」
「此乃我河間大將關羽,關雲長是也,盟主若從其請,必斬華雄之頭。」劉貞微笑答道。
袁紹點頭,曹操出列讚道:「將軍虎膽,必有勇略,且飲一杯,以壯行色!」
關羽言道:「酒且斟下,某去去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