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啟風雲

龍騰世紀 268 反覆無常(下) 文 / 孤舟六百

    如果說安位率兵堅守在鴨池河畔是為了守住祖業,奢崇明卻是早就丟了永寧祖業眼睜睜看著卻回不了家無法恢復,心中的無奈和苦悶那是無法形容的了‰記住本站的網址:。得知烏撒安效良敗亡後雲南的明軍趁勢佔領了烏撒,貴州的明軍南面抵進到三岔河邊,西面佔據了烏江沿岸並屯兵於鴨池河各渡口邊,安位雖然苦苦支撐但水西岌岌可危,安邦彥此時也顧不上朋友了,強烈要求連夜渡過赤水河從畢節返回水西。

    奢崇明儘管心中老大不願意,但也明白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這秦良玉表面上看好像接連吃了幾次敗仗,但是其敗而不亂顯得很是從容,不硬拚也不浪始終粘著在打≥崇明是越打越心驚明白不是個速勝之局,但現在勢成騎虎難以停下只得硬著頭皮耗下去,現在一聽後方出事才知道自己辦了蠢事,聽安邦彥要回軍就順水推舟答應了。

    不過這來得容易想從容地去就不容易,水西軍與秦良玉的軍隊一直處於膠著狀態,進進退退始終無法擺脫戰鬥,假如一方要轉身跑那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後背賣給了敵人,這種愚蠢的行為跟自殺也沒有什麼區別。好在安邦彥和奢崇明也是個成大事的人,關鍵時刻知道壯士斷腕這一招,在撤退前命令一部分士兵猛烈衝殺,在犧牲了上千人的代價後水西軍的主力渡過了赤水河。

    安邦彥和奢崇明出赤水河北進時有五萬多人,經過二十來天的慘烈拚殺回到水西只有不到三萬人,且一半人身上帶傷一個個疲勞不堪。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的決定有多英明,因為他們渡過赤水河後不到半天,一支從敘州沿南廣河岸邊而下的軍隊追到了赤水河邊♀支部隊是奉秦良玉的命令來斷其後路的,一旦後路被斷再腹背受敵,安邦彥和奢崇明的五萬餘人能有一萬安然無恙都算萬幸。

    秦良玉在結束赤水河北面的戰鬥後沒有趁勢過河追擊,因為她的軍隊也傷亡慘重非常疲勞,萬一過河後遇到伏擊轉勝為敗反而不美。她一邊命令部隊守住赤水河各渡口,一邊給貴陽行營匯報戰況,同時將永寧的指揮所搬到鎮雄,隨時準備過河佔領畢節。

    高第等人幾天前接到雲南軍隊打敗並殺死安效良的消息後非常高興,後來見張靜安和許成名成功佔據了烏江沿岸更是高興,現在又接到秦良玉說已經固守在赤水河邊就感到是三喜臨門了,大家都互相祝賀並向軍務院報功。當然,他們也看到了秦良玉匯報中的傷亡人數,除了因為沒有及時派兵救援而略感歉意外,高第等人沒有半分悲傷,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不是四川軍隊的人死就是貴州或者雲南軍隊的人死,遇到了也就只有節哀順便了。

    經過此次變化,明軍將安邦彥和奢崇明壓縮在水西和織金兩處,北邊是赤水河南邊是三岔河,西邊是烏撒和可渡河東邊是烏江天險,將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限制在橫豎都在兩百里範圍內,準備條件充足後一鼓蕩平。

    奢崇明起事時有女婿樊龍和兒子奢寅幫忙,可謂是上陣父子兵。樊龍在重慶時因為自恃勇武被明軍擒獲,奢寅因為好色且吃起來不顧是不是窩邊草,引得部下和周圍百姓痛恨,加上他又像三國時蜀將張飛一樣喝了酒愛耍酒瘋鞭打士卒,後來被幾個土目割了腦袋給明軍作了進獻之禮,奢崇明致此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奢崇明失意安邦彥也不好過,他剛一回來還沒來得及擺譜,就接到自己的侄兒安位的來信,說現在明軍四面包圍必須要分兵把守,讓安邦彥帶著他的人到織金去防住三岔河岸,他自己率人在北面的水西防住鴨池河跟赤水河,兩方互為犄角互相照應。安邦彥一直把這個侄兒看成是劉禪一樣可有可無的人物,現在見小毛孩子要在自己手中分權感到非常憤怒,一怒之下就要帶兵前去問罪,但聽了留守的一個親信勸告後他又放棄了打算接受了現實。

    他的親信告訴安邦彥安位平常看起來跟傻子差不多,但是當他剛剛帶兵離開不久,安位就帶著一隊親兵對各處進行了巡視,對平常對他不禮貌的人或貶或關換了一大批人到關鍵位置上去,其中還藉故殺了幾個對安邦彥死忠的人。安位的母親奢社輝肯定是幫自己兒子的,在她的支持下和安位武力的威脅下,所有土目都向安位表了忠心發了毒誓,也就是說現在除了安邦彥帶回來的人外所有人都站在安位的一邊,今日的水西城中已經是安位之天下。

    安邦彥本想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兒,但是左看右看能聽命令的好像只有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兩萬多人,其中還有一些是奢崇明的人,奢崇明是安位的親舅舅,就算不幫安位也不可能幫自己對付安位,何況自己的人好多還處於失血狀態,想來想去只有嚥下一口氣去了織金。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安邦彥剛剛到織金沒多久就聽到一個消息,就是安位想跟朝廷講和歸順朝廷。

    安邦彥和奢崇明剛剛聽到這一消息後很是震驚,經求證屬實後又很是憤怒,兩人在織金憤怒了兩天喝了兩天酒後冷靜了下來,認為歸順朝廷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現在被困在這狹小的地方要什麼都沒有,連糧食和鹽都要靠化裝後去跟走私販子買高價,跟以前當土皇帝的小日子那是沒法比。假如朝廷真能同意講和,安邦彥可以繼續當他的水西宣慰同知,奢崇明可以繼續回永寧當他的永寧宣撫使,就當這些年做了一場春夢也可以。

    兩人一合計覺得安位也不是那麼討厭了,安邦彥和奢崇明還爭著誇獎安位有能力有魄力有手段,說看他從小就長得不一樣,誇完了就給安位寫信讓他加緊跟貴陽方面聯繫和談事宜。和平是好事也是來之不易的事,從天啟元年奢崇明叛亂開始到現在已經六年多了,從老百姓到明軍將士還有叛軍大家都玩膩了也玩累了,想休息休息再說。可惜打仗不是玩遊戲,遊戲可以隨時停下來但是打仗想停就不那麼容易,得看雙方的意見。

    七月中旬,貴陽行營接到安位的來信時,能拆看安位書信的人只有朱燮元,因為高第在巡查貴州各地時中了瘴氣病倒了,高第本身年近七十跋山涉水來到貴州受盡了顛簸之苦,好在他身體強健勉強能支撐,得到朝廷同意後由趙率教帶兵提前護送回京№外一個蔡復一年僅五十,中了瘴氣又喝了幾口河水,一口氣沒上來當天就沒了,天啟驚愕之餘也只有追悼論功下旨厚葬。

    朱燮元看完安位的求和書信不敢自專,立即將書信原件和自己的看法一同呈給朝廷,同時也遞了封信要求回家,倒不是他認為自己能力不夠,而是他爹也沒了他要回家丁憂守制。因為這些變故所以安位一直沒有等來他想知道的消息,一直到了八月份他才收到回信,那就是朝廷有條件接受安位的和談要求,這些要求大半沒有什麼要緊的條件,最多就是要削去安位一些權利並剝奪去一些地盤,最要緊的是朝廷堅決不同意免除安邦彥和奢崇明的罪。

    其實朱燮元還是為安位說了些話的,這些話還說得比較中肯,他在信中對朝廷說了同意和談的很多好處,其中最能打動朝中官員的是兩點,一是貴州山多河多難以處處駐守,一旦發生叛亂外面的軍隊無法及時救援,假如要在每條道口和渡口都築城屯兵堅守,朝廷的錢糧耗費太厲害不是長久之計。二是他發現叛亂之人都是掌管了太多土地的土司,假如把土司的土地和權力都下放給多如牛毛的小土目,他們力量小朝廷容易控制就不會發生叛亂。

    針對朱燮元的建議軍務院專門開會商議過,最後一致認定朱燮元的建議非常合理但無法實施,貴州發生奢、安叛亂時安位還小,現在雖然成人了但軍權也還沒有完全掌控,假如只跟安位談判允許其歸順朝廷沒有什麼障礙,但涉及到安邦彥和奢崇明那就應該另當別論,朝廷不可能對在西南掀起六年多叛亂狂潮的罪魁禍首網開一面。假如明說不赦免安邦彥和奢崇明那和談肯定沒有指望,為了照顧朱燮元的面子朝廷同意他談判,但前提是要嚴懲戰爭罪犯。

    朱燮元接到軍務院的通知有些哭笑不得,一是軍務院明確告訴他可以跟安位談判也可以同意其歸順,但安邦彥和奢崇明不在此例。二是天啟不同意他回家守制,說父母死要守三年孝為舊習今後要改,只允許他暫時回家處理他父親的後事,處理完了立即回貴陽,現在蔡復一沒了高第病重回京前線離不開他。

    得到朝廷的准信後安位很無奈,安邦彥和奢崇明聽到消息後也異常憤怒,朝廷只願意跟安位談判而把他們兩人排除在外,這就是個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兩人決定同仇敵愾團結一致跟明軍戰到底。安位沒有辦法只得派人跟朱燮元說要考慮考慮,他不可能拋開叔叔和舅舅自己去歸順。

    朱燮元理解安位的決定,安排好貴陽方面的軍務後立即回老家埋老爹去了,貴陽方面只剩下了幾個總兵和幾個監軍,沒人運籌帷幄指揮了大家都把各自的防區守好,在這種情況下不出事就是有功。

    趙率教護送著高第日夜兼程回京,他原來的三萬人根據命令陸續開到運河邊待命,已經培訓完的一萬五千人和正在培訓的三萬人擔負起了修路建房的責任,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