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啟風雲

龍騰世紀 250 全面鋪開 文 / 孤舟六百

    原來圍堵在叛軍四周的五省軍隊約有二十萬,加上又增加來的七萬人就更多了,不過大家都知道在茫茫大山裡這二十多萬人的作用有限,很多事都不是人多就能做得好的.首先進山後自身的吃喝就難以保證,假如再遇到補給困難敵人騷擾等情況,像原巡撫王三善那樣兵敗被殺的事難保不會再發生,所以大家冷靜一陣後明白步步為營的圍逼才是最好的方案‰使用訪問本站。

    先生活後生產,趙率教首先把三分之一的人拉去修建房屋和村莊,從長期規劃上著眼選址,以先考慮安全再考慮方便的原則來修建,他讓這些人在從貴陽到遵義的四百餘里的路上修了二十餘座兵站。原則上是每二十里修一座,但是在水淺和水勢平緩的渡口還有可能有敵人出沒的山口都另外多修了些♀些兵站都修得異常結實,裡面存有充足的糧食和草料,正面牆頭上還擺了幾門虎蹲炮,加上每天幾趟的巡邏,足以防止敵人的偷襲。

    一般來說要駐兵就得守在山頭隘口等險要處,但趙率教沒有一般的想法,他的兵站也就是個小型的堡壘全是當道修建,他認為當道修建既方便防守也方便交通。在兵站的後面修的是村莊,房屋,牲畜欄捨、農田、水井、池塘、溝渠等應有盡有,一家人只要住進去就可以就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率教這麼做的意思很明顯,他認為山頭隘口的建築是純粹打仗才用得上,當道修的房屋和平時期也能發揮作用,這才是節約之道。

    要想富先修路,修房建屋的人幹得熱火朝天之時,修路修橋修河道的人也沒有閒著。他們以遵義為中心,北上擴建了通往永寧的大路,往南通往貴陽的路也擴寬並平實。貴州的天氣本就很怪異,可能是在山區所以三天兩頭地下雨,路不直不說還難走,天晴時顛簸不平下雨後到處都是爛泥坑,趙率教讓人把路面夯實不說還有意把路面做成一個利於排水的弧度,如此一來路況大為好轉,連脾氣不大好的蔡復一蔡總督都點頭說好。

    不過趙率教不經誇,蔡總督剛剛誇了他兩句後接著讓人提了個建議,讓他派人把貴陽到安順還有永寧到鎮雄的路也這樣修一修,趙率教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這兩個路段不安全,他的人在這兩個地方修路容易被攻擊。蔡總督耐心地解釋說這兩個地方也有明軍在防守,安全問題不用操心,早點修好路也可以增加官軍的調動能力,趙率教聽了不為所動,一句話就是那些沒有經過培訓的官軍他信不過,他不想把自己的命交給別人手上。

    高第為了顧全蔡復一的面子問了一下趙率教,看能不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多修幾段,因為其它地方的官軍都開始鬧情緒了需要安撫。高經略的面子還是要給一點的,不過趙率教只打算給他一點點,他解釋說向北修和向南修是為了讓永寧到遵義再到貴陽的路變的更暢通,目的是方便運送物資。下一步準備了三個方案,一是再向北修通到瀘州和重慶的路,二是橫向修通或擴寬遵義到銅仁再到保靖最後到辰州,三是從貴陽修到鎮遠再到黎平最後到廣西桂林。

    趙率教提出三個方案讓貴陽的三位決策者選擇,讓他們看是從四川、湖廣還是廣西哪裡運送物資比較方便,因為不管是修房建屋還是修路架橋都需要大量的物資,貴州一個省要在短時間內單獨提供有些不現實,何況貴州正在遭受長時間的叛亂≡率教提出這幾個問題看似尊重上級讓上級決策,但潛在意思也很明確,就是鎮雄也好安順也好暫時都不會考慮,除非誰保證能從這兩個地方運出需要的物資出來,否則的話免談。

    高第和蔡復一還有朱燮元商議了一陣都表示理解趙率教的難處,不過他們對趙率教的三條建議一條都不選,他們認為既然以前的爛路能運送物資,那麼就讓人繼續在爛路上運送就是,等大路修得差不多了就修一下小路,讓修成一條線的新型農莊向東平移複製,因為現在不但官軍對新型農莊表示羨慕,連普通百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普通百姓就包括了被圍在包圍圈中的彝族人。

    趙率教把人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修房子建農莊先自己安定再說安定其他人,另外一部分人修路修橋保證道路暢通無阻,第三部分人就是巡邏偵察外帶協調關係…調關係不只是在內部傳個信遞個話,還要對普通百姓進行宣傳,宣傳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說跟著奢崇明和安邦彥沒有前途,只有在朝廷的治下當個順民才能享受到幸福之類的話♀第三部分人在聯合巡邏時得到友軍的讚揚,因為誰都會對回來就有熱乎乎的飯吃感到高興,但他們的宣傳卻是立了大功。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水西、織金等地的百姓到貴陽一帶買賣東西,畢竟山裡不能做到自給自足,這些從叛匪盤據之地過來的百姓雖說不一定是叛匪,但他們跟叛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那是肯定的。朱燮元一直建議要對這些百姓進行宣傳,讓他們動心後把心向著朝廷這邊來,最好能悄悄地舉家下山搬遷,讓奢崇明和安邦彥等人失去根基。所謂宣傳就是要讓人動心認為你的話值得信任,你再說得天花亂墜沒讓人看到實際好處誰會變心跟你走?

    趙率教的人不怎麼會用嘴宣傳,他們一般都用行動來展示,每逢有本地士兵來說根據口音發現有可疑之人到來,負責協調關係的人就會出面把那些人帶到新型農莊裡去。他們用當地話詳細介紹了農莊裡的詳情,說只要願意他們就可以住到這裡面開始新的生活,只需要按時按量納稅就可以。為了做得逼真些他們還請了幾個人當托,請來的人會說他們原來是哪裡的人,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現在總算從糠籮兜跳進了米蘿兜,說話時一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看著整齊乾淨敞亮的新房,再聽著圈裡嘹亮的雞鴨鵝的合唱,耳邊不時還聽到幾聲響亮滿足的笑聲,這些叛匪老窩過來的人心動了。人都有追求幸跟活的願望,假如代價太高也許會考慮一番,但現在的條件很好,只說需要他們帶著家人和並比值錢的家產過來就可以了,說不動心那是假的。朱燮元的目的就是這個,假如你的意志很薄弱,你是受不住這樣的引誘的,假如你的意志很堅強鐵了心想當土匪,那麼就多引誘你幾次軟化你,反正最後要你覺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跟叛匪劃清界限,重新當個順民回到大明的懷抱。

    朱燮元成功了,沒到兩個月就開始有人受不住誘惑拖家帶口下山了,朱燮元當場表示歡迎並說了知道他們搬家困難當年種田免租免稅,至於房子也是在三年後才讓其交房租,如果三年後有錢且願意還可以把房子買下來變成自己的祖產世代傳下去。有一個就有第二個,緊接著就會有十個百個千個,當一個算不上核心成員但也算值得信任的人下山不歸時,安邦彥有些慌了。

    安邦彥世居水西、織金一帶,他和奢崇明的手下加起來也有十萬人馬,本來逃個幾千都不算什麼,但他怕不加阻止的話逃跑的一多就約束不住了。現在大明朝廷還顧忌百姓不肯把事做絕,一旦百姓跑多了讓明軍認為包圍圈裡面的都是些十惡不赦之人,到時候什麼手段都可以用上的。比如說斷鹽、斷水、斷糧食等手段一用上,到時候人心一散肯定就完了。

    安邦彥和奢崇明一合計,決定向明軍實施反擊,不過這兩人也不是什麼魯莽之人,他們先派人潛入貴陽、遵義等地打探情況,準備有備而動一擊奏功。可是派去的幾撥探子回來報告都說情況不妙,發現沿河都有堅固堡壘根本無法偷襲,假如要正面派大部隊進攻的話,那死傷就會非常大。探子還特別提到沿途的堡壘牆頭都有幾門炮,黑洞洞的炮口讓人一看就心寒,安邦彥最後決定在遠一點的地方找突破口。

    趙率教接到高第他們的命令,讓他停止繼續修建大路改為橫向修小路,並且要修建更多的農莊時,心中感到很不痛快。現在這些農莊只是讓他們自己人住,過一陣還要把家屬接來,就這樣已經產生很多問題了,假如還要繼續修農莊就會降低質量得不償失≡率教首先表示服從命令,但他也提處了自己認為會產生的困難,首先就是水的問題。

    貴陽到遵義一帶多山多河但水並不多,因為水都流到大河裡去了田里存不住,假如每家種田要從河裡往山上運水,那就太費事了沒人願意那樣做地種莊稼最怕沒水,天旱時走幾里乃至十幾里只為了給山地上潑兩桶水,這不是正常人的思維,下雨時水順著河道全部流走,看著心有不甘也沒有辦法。假如要建大水庫,必須要在一定的高度選好合適的地方修建,但人工和時間都不允許做這樣的大工程。

    趙率教的意思是先把沿途的農莊做完善,根據各戶的地形每家都挖掘些小池塘,種藕養魚不說主要能夠給旱地就近澆水♀樣做能在短時間見到效果,只是需要在小水溝小池塘的修建上費點心思,如此一來就沒有那麼多人橫向擴建其它農莊。

    朱燮元沒辦法只好同意趙率教的主張,不過他對趙率教想在山坡上種什麼感到好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