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率教現在可算得上是兵強馬壯,本來有三萬人就比較多了,一下子又帶回來一萬五千人隊伍就更顯龐大.不過趙率教知道這些人除了數量多什麼都不佔,戰鬥力、技能技巧、上進心什麼都很低下,因此他在回遵義的路上就一直在思索該怎麼辦。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按軍務院的要求,平叛只是次要的,把衛所軍中有戰鬥能力和戰鬥**的人挑選出來,其他人都交給趙率教讓他給這些人教些生產生活技能才是主要的。
遵義原稱播州,隨著萬曆二十八年平定楊應龍叛亂行動的結束,統治播州七百餘年的楊氏勢力被連根拔起,播州也一分為二成了遵義和平越,土司制度被廢除由朝廷派流官管理。天啟從這事上看到兩點,一是改土歸流後遵義北上重慶南下貴陽的道路更暢通了,不再受當地勢力的干擾;二是改土歸流沒有做徹底,周圍很多土司依然存在且與朝廷的關係更為緊張。
在奢崇明和安邦彥叛亂後,周圍的大小土司紛紛響應,土司制度的惡果更為彰顯,對這些表面歸順但實際上仇恨的人天啟再也不能容忍。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天啟準備花大力氣長時間來應對,他知道土司制度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百姓認同那些頭人,其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朝廷官員做得沒有土司頭人得民心。民心是什麼?還不是衣食無憂外加平等對待嗎?天啟相信只要用土地和房屋讓普通百姓安定下來,叛亂就沒有了基礎也不會長久。
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天啟讓趙率教帶人來教大家如何修建新型農莊,同時還要培養出更多的有技能技術的人來修路修房。等基礎設施建好後就將土豆、蕃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引進到這裡,建好一個村子能運作後就逐步有償轉交給當地百姓,再讓他們養些豬、牛、雞、鴨等牲畜,有條件再種些桑麻藥材,這樣百姓才會富裕安定。百姓安定下來後就不會有造反的興趣,沒有人會放著安閒的生活去山頂上載歌載舞喝西北風。
趙率教當然明白這一點,從前年朝廷決定讓他帶領這些二線部隊他就知道自己老了,老了就要服老不能有跟年輕人爭勝的心思,歷史上很多名將如李廣、趙雲等都是到最後不服老想跟年輕人爭一爭,結果到老還要奮鬥不息力戰而亡。老將有老將的活法,趙率教準確給自己定位就是用穩妥辦事來獲得朝廷的信任,一共兩萬參加培訓的人就撥給了他——明他的能力是得到承認的。
到了遵義後趙率教先讓人把這些新來的人帶去駐紮休息,準備過兩天開始給他們分配任務,不管以前幹什麼的,既然來了就得做事。誰知道第二天就有人來報告說新來的三位游擊前來拜見,看樣子怕是有什麼急事,趙率教讓快請進來說話。
三位游擊是帶隊到貴州來的,來之前聽說要去打仗心裡就嘀咕著會不會受傷送命,到了貴陽後發現只要你願意就可以不用去前線打仗,一時激動之下就隨大多數人跟趙率教來到了遵義。到了遵義以後大家立即開始安營紮寨,心想總算是安定下來了,就等戰事一完大家就收拾東西回家園。誰知道晚上閒聊時聽說這仗估計不是短時間能打完的,反倒是不打仗的人可以經過培訓後就回家,大家一下子就坐不住了,一早就來向趙率教打探情況。
待三位游擊進帳拜見後,趙率教問道:「三位有什麼事嗎?」
其中一人說道:「趙將軍的威名我們是久仰的了,我們新來今後還要請將軍多多指教照顧!」說完一起抱拳為禮。
趙率教微微一笑說:「都是同袍自當互相照應,不過我想你們今天來恐怕不僅僅是說這個的吧?我這人喜歡直爽之人,大家有話就直說吧。」
三個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個說道:「趙將軍快人快語我們也不藏著掖著,昨晚大家就都安頓好了就等將軍的安排,不知道將軍怎麼安排我們,能不能說一下讓我們心中也有個底。」
趙率教點頭叫過中軍官問道:「我們的人現在是怎麼安排的,給三位將軍說一說。」
中軍官說:「是,我軍三萬人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做修路修河架橋等外部事務,另一部分做修房、平整田地等內部事務,剩下的人做偵察、巡邏、協調關係、解決糾紛等事。」
趙率教點了點頭對三位游擊說:「我們原來的人就是這樣安排的,你們帶來的人也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按各人意願組合隨我原來的部隊一同做事邊學邊做。不過這話只是現在這樣說,過了明天大家都是一起的了,不會再分你們我們,你們看怎麼樣?」
三位游擊點頭稱是,其中一位不解地問道:「趙將軍對大家一視同仁讓我們很滿意,不過末將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還要派人去巡邏呢?按在貴陽時的說法我們都是只管修房修路的,偵察巡邏等事應該是張總兵他們的事吧?」
趙率教說:「我們原來有三萬人,加上你們帶來的人就有四萬多看起來不少,但是把他們往貴陽、遵義、永寧等地一放就顯得有些不夠。人不分散就不好分配任務,但是一分散力量就弱容易受到攻擊,我們必須要自己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作為一個軍人,把自身的安全放在他人身上的想法是危險的。當然,我們的巡邏偵察跟張總兵他們的巡邏偵察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我們著重是沿河橫向警戒,他們要向縱深探尋並尋機打仗。」
見三人無話趙率教讓他們回去徵求意見,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想好了再作決定,原則上是每三個月輪換一次,當然也可以只學一樣學精通,假如以前的沒學會可以留下再等三個月。不過趙率教也特別強調了一條,就是他的隊伍裡最重要的是服從和忠誠,有意見可以坐到一起爭論評定是非對錯,誰要是無故鬧事不聽招呼的可是會軍法從事決不姑息。
三人回去讓千戶百戶等軍官們一傳達,一萬多人頓時就各自尋思開了,大家已經知道自己只要學會一兩樣技能就可以回老家,不願意回老家的可以帶著家小就地退役,退役後有個叫大鐵公司的地方在等著自己去掙錢,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第二天,當趙率教拿到傳上來的報告時,驚異地發現願意修房子種田的居然有一萬人,甚至還有報了其它組的人要求改成到修房種田這一組來,趙率教大驚之下交過中軍官來問是怎麼回事。中軍官解釋說:「趙將軍,這些人都想早點回家,認為學到修房種地等技能回家後用得上。他們好像知道了會有人來教他們怎麼種植玉米、蕃薯等高產作物,迫切想學些使用的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
趙率教說:「胡鬧,他們現在還是軍人還沒有退役,怎麼能夠打這些小算盤?我們教他們不是僅僅要讓他們過上安定的好日子,而是要搞出個慕出來方便推廣。假如以後培訓出來的都是些只會種地的農民,我們又何必花那麼大的勁?如果我們都跟他們是一個心思,我們就可以在寧遠或者京裡上林苑呆著種一輩子的地什麼也不用幹了。」
中軍官低聲說道:「將軍,卑職有個建議你看怎麼樣?」
趙率教看了他一眼問:「你有什麼好辦法?」
中軍官說:「我們可以適當地宣傳一下,就說培訓完以後所有人都會進大鐵公司,不過在大鐵公司裡種田的人是最不受重視的,那些修路修橋修得好的人掙錢多不說還清閒不累,讓他們再想一天考慮清楚,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會改變想法的。」
趙率教問:「那偵察巡邏協調關係那一組又怎麼辦?我們是軍人還是要訓練軍事能力的,假如前方沒兵了我們也得頂上,到時候讓人拿著鋤頭和鏟子上去跟敵人拚命?」
中軍官說:「這也好辦,就說巡邏偵察協調關係的人需要有勇氣的人,相信會有人願意在一萬多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勇氣。如果這樣還不夠就可以悄悄地放些風出去,說以後選拔軍官都會考慮敢於去前方巡邏偵察的人,就算不愛面子愛當官的人總是很多的。」
趙率教笑著說:「看不出來你還很有頭腦嘛,那就派人悄悄地去說吧,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不可信的傳言,誰對大家的安全盡心盡力,這樣的人才我是不會埋沒的。」
大約花了四天多,貴陽和遵義的新軍都安排下去了,不過中途也有一些磕絆一直到二月底才算走上正軌。其中雙方的巡邏安排有重複成了最大的爭論點,貴陽的軍隊西出到安順沿線是主要防守地區,而北上到遵義也不容忽視,其中設置了很多點派出很多部隊在巡邏。但是屬於貴陽的巡邏部隊出發後發現遵義到貴州也有明軍在沿路巡邏,大家就想偷懶於是向上建議說各自負責一攤,擺得上桌面的說法是怕產生誤會誤傷友軍。
張靜安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對趙率教的小心謹慎也認為有點太過,不過他沒有同意部下說的各自巡邏一半的說法,他知道趙率教肯定也不會同意。經過兩人的書信商議,二月底終於決定雙方在巡邏一事上成立聯合指揮部,貴陽到遵義每隔二十里建座堅固的哨所,雙方都派人馬進駐駐守●義軍負責沿河巡邏並提供後勤協助,貴陽軍對岔口負責深入巡查,大家互相支援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