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打陰陵的這七天,作為袁術手下的第一戰將,紀靈所部一直擔任著主攻任務,他的部下傷亡也最大,急需補充。聽說袁術派來了援兵,紀靈「霍」的便站起身來,大聲問道:「是哪位將軍來了?快快有請!」
帳門外一人已經哈哈笑道:「劉某不才,奉主公之命前來協助三位將軍,聽候三位將軍的差遣。」
紀靈抬頭看時,卻是一個白面大耳的漢子,正是劉備。劉備率領五萬徐州軍投奔袁術時,紀靈、雷薄等人領兵出征在外,所以雙方並沒有碰到面。但是袁術在前幾次催促他們進兵的書信中,已經將劉備來投的事情告訴了他們,所以,乍一見到劉備,紀靈並沒有十分吃驚。
說實話,自以為出身高貴的袁術連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都瞧不起,只因為袁紹是小妾生的,屬於庶出,他又如何能夠瞧得起曾經以織席販履為生的劉備呢?但是,劉備這次相投不僅帶去了五萬人馬,而且帶去了大批糧草,這些都是袁術現在所急需的,因此袁術才對劉備笑臉相迎。
不過,袁術雖然收留了劉備,但對他並不甚放心。聽到紀靈等人受阻於陰陵的消息,袁術心生一計,讓劉備率領那五萬徐州兵前來相助。袁術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利用攻城戰逐步消耗劉備的實力,以便更好地對劉備加以控制。這些伎倆又如何能夠瞞得過劉備,只是劉備現在沒有其他辦法可想,只得率領本部人馬往陰陵而來。這一路上,劉備都在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這可是他東山再起的本錢。
等到聽完了紀靈對近幾日戰況的介紹和第二天攻城的安排,劉備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拱了拱手說道:「三位將軍連日攻城,士卒多有傷亡,又疲憊不堪,由劉某這支生力軍來擔任主攻,自然無可厚非。」
原來,紀靈等人都生了保存實力的心思,便找了這樣一個理由,讓劉備擔任明天的主攻,其餘三人皆擔任佯攻。
紀靈聽出劉備話裡有話,不由冷笑道:「這麼說,劉將軍是不同意紀某的安排了?」
劉備哈哈一笑,說道:「在下受劉欣那廝的欺逼,走投無路之際,幸蒙主公收留,正當努力報答,又豈有他想?只是紀將軍明日攻城的計劃卻有些不妥。」
雷薄以為劉備故意推諉,頓時大怒道:「劉備,你不過一屢敗之將,也敢在此說三道四!」
劉備城府頗深,對於雷薄的冷嘲熱諷絲毫不以為意,淡淡地說道:「雷將軍此言差矣,在下只是就事論事。若是三位將軍不願意聽,在下不說便是,反正攻不下陰陵,主公怪罪下來又不是在下一人承擔。」
「雷將軍,現在劉將軍也是為主公效力之人,大家該當同舟共濟才是,以後這些有傷感情的話還是不要說了。」紀靈神情一怔,趕緊喝住雷薄,又對劉備說道,「不知劉將軍有何攻城妙法,請將軍明言。」
「三位將軍難道沒有聽說過困獸猶斗嗎?何況這城中還有數萬軍民。」劉備頓了一頓,看到紀靈眼中似有所悟,繼續說道,「如果像將軍這樣,將陰陵城圍得水洩不通,城中的軍民必定死戰,急切之間如何攻得下來。在下以為,當留一門不攻,放城中守軍一條生路,不愁他們不棄城而走。」
圍三缺一是攻城的常用辦法,紀靈他們領軍多年,又怎麼會不知道?都是因為他們開始攻佔那幾座縣城太過容易,在陰陵一時受挫,沒有想起來罷了。如今有了劉備的點醒,紀靈等人都是恍然大悟,齊聲讚道:「劉將軍果然妙計!」
劉備見這三人對自己的看法已經有所轉變,笑了笑,擺手說道:「三位將軍,在下還有一計。明日仍由在下主攻西門,雷將軍、陳將軍佯攻南、北二門,紀將軍卻去城東十里處設下埋伏,等到陰陵守軍棄城而走的時候……」
紀靈撫掌笑道:「劉將軍此計大妙,若是陰陵城因此得破,當為將軍記上大功一件。」
天亮了,沉寂了一夜的袁術軍營再次響起了淒厲的號角聲,士兵們由大營中蜂擁而出,吶喊著撲向陰陵城,又是一天的攻城戰開始了。經過昨天晚上的商議,紀靈對劉備的攻城計劃又做了一些修改,今天的攻城仍然是從四個方向同時展開的。
面對這樣的情景,張英已經有些麻木了,他機械地指揮著城頭上的軍民向城下拉弓射箭、扔石頭、倒金汁,打退了袁術軍隊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一直堅持到正午時分。
往常到了這個時候,攻袁軍的攻城戰都要暫停一段時間,畢竟經過半日的廝殺,攻守雙方都已經十分疲憊,而且攻方的許多器械也在戰鬥中損壞,需要進行一番修補。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有些異常,城下的攻城部隊沒有絲毫要停下來的跡象,反而攻擊得越來越猛烈了。
忽然,從西門外傳來一通戰鼓聲,那邊的攻擊陡然加強了。張英此時剛剛巡查到北門,就看到昨天晚上心生懼意的那句親隨匆匆跑了過來,拱手說道:「啟稟將軍,西門那邊攻城的敵軍似乎有了變化?」
張英心頭一斂,沉聲問道:「什麼變化?」
那名親隨皺了皺眉頭,說道:「這些人的衣甲旗號與前幾天攻城的人有些不同,好像是敵人新調來的援軍。」
發生在陰陵西門最新的這一波攻擊,是由劉備率領的那五萬徐州軍擔任的。袁術大肆擴軍,錢糧都成了大問題,自然也就沒有給前來投奔的劉備他們更換衣甲旗號,所以劉備他們用的還是徐州軍的衣甲旗號,竟讓眼尖的張英手下看出了一些端倪。
聽說敵人在西門又來了援兵,張英不由大驚失色,正準備去西門看看,突見又一名士兵匆匆跑了過來,拱手說道:「啟稟將軍,東門外攻城的敵人開始撤退了,分別轉向南、北二門而去。」
張英正在北門,他手扶著城垛朝下張望,果然看見東邊拐角處煙塵大作,無數人馬向這邊奔了過來。
隨著這支從東門撤出來的兵馬加入,北門這邊的壓力更大了,在連綿不斷的攻擊之下,好幾處城頭都有敵軍攀了上來。雖然經過守軍的殊死抵抗,又將敵人趕了下去,但是張英也是驚出一身冷汗。很快,西門告急、南門告急的消息也接連傳來,唯獨東門卻漸漸恢復了平靜,城外已經看不到一個敵軍,所有人都撤了個乾乾淨淨。
得知東門外已經沒有敵軍,那名親隨覺得機不可失,趕緊勸道:「將軍,此時不走,恐怕就再沒有機會了。」
張英沉聲喝道:「住口!這是敵人的詭計,若是我等從東門出去,正中了敵人的埋伏,傳令,將東門的守軍調一部分往南、北二門,務必要頂住敵人的進攻。」
那名親隨並沒有去傳達張英的命令,而是咬牙繼續勸道:「將軍,你不要太過小心了,敵人分明是要趁著援兵新到,想要一鼓作氣破我城門。但是將軍你看,敵人在南、北二門的攻城兵力明顯不足,所以才抽調東門的軍隊前來加強這邊的攻勢,他們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張英正想喝叱這名親隨,突然又感到他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從這幾天敵人攻城的情況來看,南北二門明顯是佯攻,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在東西二門。但是今天,不僅西門外的敵人補充了援兵,南北二門也是連連告急。
遲疑了片刻,張英又看向城下,那裡的的攻勢依然凌厲,而從東門撤過來的軍隊是他親眼看到的,現在都已經投入了進攻。由於兵力的增加,攻城的敵人一**輪換著向城牆衝過來,根本不給守軍以任何喘息機會。張英可以肯定,照這樣打下去,陰陵城守不過三天。
張英終於狠了狠心,轉身說道:「隨我去東門。」
就在南、西、北三處城門激戰正酣的時候,陰陵城的東門被悄悄打開,張英一馬當先衝向城外。雖說是棄城而走,但是張英卻不能帶走更多的兵馬,他還需要利用其他三門的守軍為他拖住敵人,為他的撤退爭取時間。
就在張英出城不久,攻城的袁術軍隊突然齊聲大喊:「張英已經丟下你們跑了,投降免死!」
城頭上本來就被敵軍連續不斷的攻擊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軍民們聽到這陣大喊,更是人心惶惶。這時,張英打開東門出城的消息也傳了過來,守城的軍民中間頓時炸開了鍋,連主將都跑了還守個什麼勁兒?許多人都拋棄了手中的刀槍、弓箭,逃下城去。轉眼間,三處城門相繼陷落,劉備、雷薄、陳蘭三人率領著各自的人馬衝進了陰陵城。
張英在率軍出了東門的那一刻就已經預料到了陰陵城的結局,但是他已經顧不了這些了,他只想盡快趕到壽春與劉繇匯合。壽春比陰陵要堅固得多,那裡是抵擋袁術進攻的最後一線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