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跟這個世界的宗旨不相容,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所以在他們眼中正確的事情,其實也只是異教徒而已,只是他們卻還不清醒,對自己的舉動都是有著自己的借口,這才是他們成為恐怖分子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有不少的國家之所以會將他們變成恐怖組織,這可就不光是因為他們的行動了,其中還有很多的利益存在,最突出的就要數米國的存在了。
2001年10月,米國打著民主與人權的幌子侵入阿富汗。除了是對伊斯蘭極端原教旨主義分子恐怖行動的報復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控制石油。與伊拉克不同的是,阿富汗本身並不產石油。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對石油控制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阿富汗地處中亞、中東和南亞的接合部,裡海盆地和巴基斯坦、阿拉伯海之間,其西南面的海灣與西北面的裡海是世界兩大石油產地。
裡海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歷史悠久。19世紀後半葉,阿塞拜疆的巴庫及其周圍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開採和加工,這是裡海石油最早的工業開發。當時的投資者有諾貝爾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蘇聯建立後,到1940年,巴庫地區石油產量占當時全蘇產量的71%,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區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和伊朗是裡海地區的主要兩個沿岸國家。蘇聯的實力遠遠強於伊朗,當時裡海地區處於蘇聯的勢力範圍內,未被納入米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
蘇聯解體後,裡海周邊出現了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5個中亞國家。由於俄羅斯一蹶不振,對裡海地區的控制力下降。在米國統治精英的眼中,中亞、中東和北非已成為連成一體的大中東地區,即波斯灣地區、中亞和北非等石油資源富集地區構成的世界石油供應的中心地帶。只要控制了這個區域,米國就是通過控制全球主要能源產地,從而以石油為基礎。以美元為手段,最終完全控制全球各國,保證米國金融霸權的統治地位。
1997年,米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給出了米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目標:「米國的首要利益是幫助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單獨控制這一戰略空間,保證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攔地在財政上和經濟上進入該地區。只有在一個油氣管道和交通運輸網絡通過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陸地把這個地區直接與世界經濟活動的主要中心連接起來的時候,地緣政治的多元化才能變成一個持久的現實。」
對裡海石油的控制權主要體現在輸油管道線路走向上。誰控制了石油運輸管道線。誰就可以控制中亞的石油資源。因此,裡海石油與天然氣輸出的不同方案,代表了不同國家的利益。目前裡海石油運輸管道線有5種方案:
第一,南俄方案,也叫北線方案。輸油管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田吉茲油田經俄羅斯南部到諾沃羅西斯克,石油由此轉海運進入世界市場。除田吉茲以外。哈薩克斯坦西部的其他油田,如卡拉查干納克、阿克秋賓斯克、烏津等也可沿此線輸出石油,而以前主要是沿阿迪勞至薩馬拉的輸油管輸往俄羅斯的。這是石油輸送量最大的一個方案,但對米國不利,更有利於俄羅斯。
第二,裡海底方案,也叫中線方案。從土庫曼斯坦裡海東岸的港口城市巴什沿裡海底鋪設輸油管至西岸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然後進入格魯吉亞,之後分為南北兩支。北線通往格魯吉亞的黑海港口蘇普薩。南線進入土耳其港口傑依漢,最後通過巴爾幹地區輸往西歐。這一線路易破壞沿途的生態環境,而且投資成本高,對米國有利,卻對俄羅斯不利。
第三,北伊朗方案。管線從土庫曼斯坦西部進入伊朗,再穿過伊朗北部進入波斯灣的哈爾克島線路。這條線路距離短、成本低、運輸相對安全,而且是把石油運輸到東南亞和遠東市場的最近的通道。但由於伊朗與米國敵對,該方案遭到米國的強烈反對。
第四。華國方案。在哈薩克斯坦西部的田吉茲鋪設管線通向華國的域西,把田吉茲油田、阿克秋賓斯克油田、烏津油田的石油與天然氣輸入華國,再經華國內地直至太平洋西岸的線路。這一方案不僅對華國有重要意義,而且它能夠連接能源消費大戶東瀛、韓國和朝鮮。對這一方案,米國雖未公開反對黑客最新章節。但暗地裡卻竭力阻止。
第五,東南線方案。土庫曼斯坦的石油與天然氣經過阿富汗,經阿富汗輸送至巴基斯坦和印度市場,或運抵巴基斯坦的阿拉伯海岸港口,再轉運需求日盛的東亞地區。
阿富汗是中線方案和東南線方案的必經之路,具有裡海石油中轉站的重要地緣戰略價值。由於米國希望輸油管線都繞開了伊朗,通過阿富汗把中亞能源輸送到波斯灣出口是中亞油氣輸出成本最低的路線。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居高臨下地控制波斯灣和裡海兩個世界石油富集區,建設米國主導的南向線路石油管道,並切斷俄羅斯南向通道,對華國構成壓力。由於阿富汗西面與伊朗接壤,只要米國控制了阿富汗,有利於米國制伏甚至完全控制伊朗。如果米國完全將俄羅斯的勢力排擠出去,獨控裡海,因為馬六甲海峽早已被米國控制,那麼華國的能源只能完全依靠俄羅斯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將除伊朗之外的裡海國家都看成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禁止他人染指。在阿富汗戰爭前,米國主要通過經濟和外交手段向裡海地區滲透,很難直接控制裡海石油。
「」事件的發生,讓米國統治精英終於找到反恐的借口出兵阿富汗。這為米國一直伺機進入阿富汗以控制中亞石油通道的努力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通過征服阿富汗和伊拉克,伊朗陷入米國勢力的包圍圈。
其實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拉登本人原本就是中情局培訓出來的學生,憑米國的實力,完全可以抓住本?拉登。但米國人欲擒故縱,有意留著拉登不抓,為米國長期控制阿富汗找借口。米國欲將裡海地區納入自己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把裡海石油的控制權從俄羅斯手中奪走。留著拉登,米國就能以剷除恐怖主義殘餘和保護卡爾扎伊政府為由,宣佈將無限期留駐阿富汗,從而讓自己的軍事力量滲透到中、俄、伊朗之間的廣大地區,控制住中東到裡海的大中東石油資源。
米國《新聞週刊》2002年4月8日的一篇文章稱,米國已經取得戰略勝利,現已接近打破俄羅斯對裡海出口輸油管壟斷的目標。bp公司和米國的雪佛龍—德士古石油公司(2001年,雪佛龍集團兼併了德士古成為雪佛龍德士古。2005年5月,雪佛龍—德士古宣佈重新改回雪佛龍,而德士古依然是雪佛龍集團的一個品牌。2005年8月19日,雪佛龍併購了優尼科。當時華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高價收購優尼科公司,但米國國會將此事看成危及米國國家經濟安全之舉而被雪佛龍擊敗)掌握了裡海地區大部分石油和重要的輸油管線路,米國確保至少有一條輸油管道穿越土耳其領土,從而繞過俄羅斯。這條線路不僅有助於裡海地區各共和國在石油和經濟方面獨立於俄羅斯,而且還將繞過伊朗,從而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
2005年5月25日,對米國最為有利的中線方案的輸油管啟用。這條輸油管道將會改變長期受俄羅斯控制的高加索和裡海地區的形勢。此前,裡海國家出產的石油多數通過俄羅斯管道出口到國際市場。而這條新油管的出現,將使俄羅斯不但失去代為出口石油的收入,而且其對裡海國家發號施令的能力也將大大減弱。比如格魯吉亞,以前從電力到天然氣,它都要依賴俄羅斯供應,現在讓格魯吉亞實現了在能源與政治上向米國一邊倒狀況。
「」事件給米國精英帶來了太多的好處與機會,以至於很多人都質疑該事件是米國政府一手策劃的。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戴維?格裡芬教授出版了《新珍珠港》、《與美帝》等書,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抽絲剝繭,最後得出結論是米國政府有意為之的。2011年1月,聯合國駐巴勒斯坦人權委員會特別調查員、米國普林斯頓大學退休教授理查德?法爾科更是不顧自己的聯合國官員身份,公開宣稱,「」事件是米國精心安排的陰謀,米國當局在掩蓋事實真相。
無論如何,米國在裡海地區是走出了第一步。但經過米國民主改造的阿富汗卻變成一片罌粟的海洋,全球90%以上的海洛因出自阿富汗的罌粟。2006年阿富汗的罌粟種植面積就已擴大到萬公頃,比2005年增長59%,2007年更達到萬公頃。2011年,阿富汗的罌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因為上漲了%的鴉片價格刺激越來越多的阿富汗農民改行種罌粟。(。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