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掌控了長江中下游,這是太平天國鼎聖時期,如果太平天國抓住時機,勵精圖治,消滅滿清,改寫中國歷史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太平天國的首腦洪秀全,此時卻貪圖享樂,大造豪宅,消奢淫逸,沉溺於酒色當中,和一百多個妃子在後宮飲酒作樂,在民間選取一千多個民女在宮中伺候他,出門要坐六十四人大轎,不問政事,試問,當時的清朝皇帝咸豐,是否也如此哪?未見得如此。
洪秀全如此,上行下效,其他各王紛紛如此,如此就渙散了鬥志,渙散了一塊兒起事戰友之間的情誼。
楊秀清本是個燒炭工人,看洪秀全當萬歲有如此大的奢華,他不滿足自己的九千歲,想讓洪秀全封他為萬歲,假借天父附身,說天父讓其封他為萬歲,楊秀清又假借天父附身,藉故還杖責過洪秀全,楊秀清仰仗自己功勞大,對給自己的封賞不滿,而洪秀全,對楊秀清的各種做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場災難很快就要降落在太平天國身上了。
洪秀全表面不露聲色,卻暗中籌劃,如何除掉楊秀清。
洪秀全秘密派人通知石達開,韋昌輝來京,北王韋昌輝和楊秀清早有夙願,對楊秀清專橫跋扈不滿,他得到密信即刻帶兵進京;翼王石達開為人忠厚,得到密信,猶豫不決,他覺得,雖楊秀清跋扈,但他確實功高,大家又是結拜兄弟,不應該用「除掉」這樣的方法來解決,本不想去天京,可又怕違背天王洪秀全的旨意,得到個抗旨不尊的罪名,猶豫了幾日,還是決定去了天京。
而韋昌輝得到密信馬不停蹄來到天京,立與洪秀全見面,商議立刻動手除掉楊秀清。
當天夜裡,韋昌輝率兵包圍了東王府,殺死了楊秀清,韋昌輝為了達到除惡務盡不留後患的目的,不但把東王府的人都殺了,又株連殺了兩萬多人。
此時翼王石達開已率兵來到了天京,覲見洪秀全,洪秀全自然把天京的一切變故告訴了石達開,石達開認為殺人太多,洪秀全也有同感,召來韋昌輝,倆人共同指責韋昌輝,韋昌輝聽到指責,怕洪秀全和石達開聯手滅他,他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包圍了翼王府,石達開對韋昌輝早有警覺,沒敢留宿翼王府,跑回自己大營,韋昌輝沒有殺得石達開,把翼王府內所有的人都殺了。
石達開聽得自己一家人被殺,氣憤至極,率四萬人到天京報仇血恨。
韋昌輝殺了東王楊秀清,又殺了翼王石達開的全家嚇跑了石達開,覺得自己沒了敵手,想獨攬太平天國的大權,坐洪秀全的職位,太平天國的萬歲,遂後又包圍了洪秀全的天王府。
洽在此時,石達開趕到,解了天王府之圍,捉住了韋昌輝,殺了韋昌輝和他的幫兇燕王秦日綱。
這就是天京之變,天京之變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從此後太平天國一步一步的向失敗靠攏了。
石達開救駕有功,洪秀全遂把管理軍政的大權交給了石達開,由於經過了幾次事變,使得洪秀全已經風聲鶴唳,他對誰都有了戒心,洪秀全封他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安插在石達開身邊,石達開深感掣肘,無所作為,洪秀全,疑而又用,用而又疑,石達開怕另生節枝,招殺身之禍,脫辭另開一片天地,告辭洪秀全,到別的地方與清軍作戰去了。
石達開的行動,由於不是太平天國的主體行動,所以得不道太平天國的支援,石達開孤軍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石棉縣安順場)被清軍包圍殺害了。
1857年9月,天王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天國作戰。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雖因內外矛盾以失敗告終,卻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年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佈防,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
四川總督駱秉章為求建立「生擒石達開」的奇功,遣使勸降,石達開決心捨自己性命救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石達開進入清營,到達清營,石達開被押往成都,進入清軍大營的太平軍將士眨眼變成了一群待宰的牛羊,清軍背信棄義,將兩千將士全部殺死。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歎為「奇男子」。
在太平天國興起昌盛,走向衰亡的過程中,曾國藩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在耕讀人家,自幼胸懷大志,奮發讀書,仕途順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中進士,1852年咸豐二年,母親病逝,回家為母親丁憂守孝。就在這時,太平天國士氣正盛,橫掃東西南北,咸豐帝命他組建湘軍。
曾國藩出身下層,知道許多上層不知道的事情,他深知清軍沒有戰鬥力的根源,他在組建湘軍時,慎重選拔兵士,市井小民,油嘴滑舌的絕不錄取,他到貧困地區去選拔憨厚、淳樸的農民為士,再對這些人進行儒家思想的教育,使這些人愛國,使這些人視太平天國為洪水猛獸,使新組建的湘軍作戰勇猛,不像原來的清軍那樣一觸即潰,而能和太平天國的軍隊抗橫。
曾國藩組建的清軍曾幾度大敗太平軍,也幾度敗於太平軍。曾國藩在與太平軍的幾年征戰中知道太平軍作戰勇猛,不可力敵,先期閉其鋒芒,圍而不打,等太平軍彈盡糧絕,再行進攻。曾國藩知道太平軍勇猛,又大量購置西方先進武器,又和洋人勾結,請來了洋人的洋槍隊,共同對負太平天國。但這些都不是太平天國最後失敗的原因,最後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取絕於太平天國的內部,太平天國首腦的腐化而離心離德,至使內訌,極大的消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
太平天國天京內訌,相互殘殺,石達開出走,洪秀全殿前無將,選拔了年輕的將領陳玉成為前軍主帥,封為英王;李秀成為後軍主帥,封為忠王;洪仁玕為干王總理全國朝政。
清廷得知太平軍內訌,派曾國藩前去圍剿,並約請洋人挾洋槍助戰,洋人和曾國藩共同圍剿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曾英勇奮戰,誘敵深入,在三河鎮大敗季緒賓人馬,殲敵6000多人,洪秀全的哥哥洪仁達進讒言給洪秀全,使得陳玉成得不到援助,陳玉成最後戰死在瀘州。
陳玉成戰死,天京門戶洞開,天京成了一座孤城,,洋兵和湘軍死死圍住天京,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洪秀全急病而死,後,太平天國激戰四十餘日,終於城破。太平天國滅。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在焦慮中病逝,其子洪天貴福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於同月22日在江寧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於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
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消滅。
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1874年太平天國亡國十週年,「楊輔清」自美國易容潛返回福州加入綠營發展組織,遭到閩浙總督發現,逮捕殉難,此事件證實,確有為數不少的太平軍湧入太平洋島嶼。
從洪秀全1843年,把洪仁玕和好友馮雲山拉到村邊的石角潭邊,舉行洗禮,宣佈「拜上帝會」成立。到1874年太平天國亡國十週年「楊輔清」自美國易容潛返回福州加入綠營發展組織,遭閩浙總督發現逮捕殉難,太平天國總經歷了31年。
為何太平天國滅哪?試想太平天國假如不滅這個國家將是什麼樣哪?滅有滅的道理。
回憶366年(1644—2010)年前的事,李自成已經打進了北京,明皇帝崇楨已經上吊死了,可因為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把吳三桂的寵妾,虜為已有,使吳三桂聽了此消息本來已經走至半途就要歸降李自成,卻驟而反悔,把清兵引入山海關,使李自成功敗垂成;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轉戰中國18個省,曾經有過軍隊100多萬,已佔領了半個中國,已能和清軍正面抗衡,可是洪秀全不圖抓緊大好時機統一中國,卻深居簡出整日沉緬於酒色之中。
縱觀中國歷史,那個開疆破土的國君在大敵當前之時卻如此奢靡哪?因太平天國內部貪圖享樂,大造府第,洪秀全嬪妃成群,各王也嬪妃成群,奢靡之風後來引來掙權奪利,相互拆台,相互廝殺。
「革命」尚未成功,大敵仍為消滅,他們卻迫不及待的享受上了……看來太平天國失敗,命該如此。
而此時的清軍統帥曾國藩是如何作的哪?
咸豐帝命令他組織團練,訓練湘勇,就是後來的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裡,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動員起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鬥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嚴格按照程朱理學:「施仁義之政,行仁義之道,建王者之業。」的理論來修身養性,修煉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為聖賢,即為禽獸」的口號。
人本來就是動物,之所以和動物有區別,就是由於有一些禮法約束著他,知道「禮義廉恥」如果他拋開了禮義廉恥於不顧,那他和動物還有什麼區別?
試想,如果作人沒有一個基本準則,什麼都按照自己的**行事,那他不是禽獸,也是禽獸了。
他為自己立下志向。他的志向大大小小比較多,主要有一大一小兩個志向。小的志向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月,他在給弟弟的一封信裡寫道:「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他不但以謀取非法之財為可恥,而且認為拿自己的積蓄給子孫,也是一件很可羞可恨的事情。「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鑒臨,予不食言。」他發了這個誓言:絕不以做官來發財,請老天爺監督,絕對不食言。下面又講:「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若祿入較豐,除堂上甘旨之外,盡以周濟親戚族黨之窮者:此我之素志也。」就是絕不以做官來發財,假如今後薪俸多了,除了讓父母生活好一點以外,其他的錢都送給親戚朋友中貧窮的人。這是我的素志,就是我一貫的志向。
他對將帥提出的要求是勤、恕、廉、明,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眾明以應務。他要求將帥之間,兵勇之間要互相信賴,尊守信用,彼此團結,同州共濟。曾國藩主張用儒家思想去治軍,用倫理綱常去治軍。曾國藩提出訓軍的兩條教義,一是訓營規,二是訓家規。營規的主要宗旨是:點名、演操、巡更、放哨,家規宗旨是:禁嫖賭、戒遊惰、慎言語、敬尊長。若營官能待人如子弟,待人學好,個個成名,則眾勇感之矣。曾國藩言,軍營主要靠將帥的以身作則,做出榜樣,而帶動官兵的言行。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本來是清廷已經走向末落的時代,曾國藩說:「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不喪盡天良。」
而太平天國本來是新興的,蒸蒸向榮的新興勢力,他本應該沒有末落階級的劣根,可是他卻秉承了末落階級消奢淫逸的劣根。
而曾國藩本來是末落階級的代表,但他秉承了中國的先賢孔夫子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德」的傳統,以己之長刻彼之短,終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