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龍溪河水向北流

龍騰世紀 048 城裡出差 文 / 兔四哥

    剛吃好晚飯,王興榮來了;門也不進,說:

    「木森,拿件上衣;我們去城裡運『黃漿水』去。」

    「黃漿水」是城裡「環衛處」收集的居民「馬桶糞水」。每日清晨集中到西門外湖西大橋外堍的「支農辦」,這裡有五六個裝得百噸的水泥池;再由「支農辦」分給附近的公社,公社分配到大隊,大隊再分給生產隊。按理說,「黃漿水」每天應該有上百船,可有時三十船都不到;有人說被城郊的湖濱二三個公社「截」住了,有的說「環衛處」的人懶,收集了後在附近找個廁所一倒全流進龍溪了。不過「黃漿水」又不要錢,一年能分到三五船就挺高興了。

    連夜進城,大都是出差的人捎帶了「私貨」。果然,裝了大半船的小白菜;順著船艙疊得滿滿地,白莖綠葉惹人喜愛。

    運「黃漿水」是用水泥船。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是1848年由法國人j。l。蘭波特製造。水泥船具有抗腐蝕性和耐久性,造價低廉,能節約木材和鋼材。我國自1958年起開始建造鋼筋混凝土船和鋼絲網水泥船。造船廠依照船的模型用鋼筋扎個框,編扎上鋼絲網,灌上水泥沙漿。船的兩頭是「悶艙」,進出有個圓孔,蓋著鑄鐵鈑(類似城裡街道上下水井)。鋼絲網水泥船抗衝擊性能差,怕撞;不過修補也方便,把水泥、河沙一和,一抹,水汽一幹就能用。水泥船出遠門不方便,問題是在睡艙。水泥比木材涼,鋪上稻草可以對付;可就一個圓孔,熱天進不了風,冬天留一點縫,風直往鑽。睡到半夜,空氣混沌,頂上汽水成珠,不時滴下幾點,把被子弄濕,不出三天,稻草便潮濡濡地。

    一趟「差」是三個人。王興榮領了差,叫了林木森和阿淦。在錢北港口泊了一下;朱麗潔拎著只籃上了船,說:

    「木森、阿淦,辛苦你們了!」

    說話間,遞給一人一包「雄獅」香煙;又從籃裡拿出些「炒貨」,南瓜籽、葵花籽、炒蠶豆。原來小白菜是她家的。

    出門有人帶「私貨」,同行的人是歡迎的。雖然多些勞累,相互幫忙增加了情意;不是認為你貼心人家還不會請。再說句小氣話,這一路的開銷由他承擔;你是出了差還賺了吃喝。

    林木森想出差,最好是出遠門;這就會用隊裡那條五噸雙桅木船,以船為家,飄泊河港,揚帆破浪,過州行府。想出差就要會搖船;在湖鄉,搖船是最平常的農活,林木森就是學不會。船是靠櫓在水裡的「之」字擺動而推行的,櫓的活動支點是擱在船尾上的一個「櫓檸頭」上進行的。這是一個鋼坯打製的圓狀物,像門腳擋柱;櫓上嵌有一小塊硬木塊,木塊當中有個圓凹坑,略大於櫓檸頭的圓球狀頂;擱上,前後搬搖擺動櫓梆而不使櫓掉下來就行。林木森掌握不好,不敢用力,怕櫓從櫓檸頭上掉下來,越怕掉就越放不開,越放不開就越掉。搖不好船,大家就不願意和他結伴出差。出差工分高,去趟城來回六十多里,每人可加二分工分,還有三角錢的「伙食補貼」。林木森在船上,只能「吊梢」;就是雙手抓住櫓和船舷幫相連的一根粗棕繩,隨同搖櫓人的動作前後推拉,以助上一些勁,減輕些搖船人的力氣。

    阿淦的名堂多,船進龍溪河,便張羅著「升帆」。

    風還順,去城裡是逆水;堤岸上桑林緩鍰地向後移動。快「處暑」了,白天的太陽還曬人,晚上卻有些秋涼了;河風吹來,大家都加上了長上衣。王興榮以櫓代舵,讓阿淦把帆索掛在櫓栓環裡,說:

    「船速不快,你們休息吧。」

    阿淦就等這句話,把衣服一裹,蜷到後艙,不一會就扯起鼾聲。朱麗潔依偎在王興榮身邊,倆人噓寒問暖,嘀嘀咕咕。林木森背轉身,拿束稻草墊上,依著船舷思索著「畫」了幾幅畫;河浪拍打船頭,啪啪作響,漸漸感到有了「節奏」,他也睡著了。

    林木森醒來時,船已泊在湖興城北門的碼頭上。他們正在洗小白菜。

    小白菜從下午拔起,捆紮一起,太陽一曬,又疊碼成一堆,有些發燙,葉片發蔫。不過,一路不能沾水;不然焐在一起會發燙,葉片會變黃。到了地方後,再洗乾淨,讓菜「醒」過來。

    王興榮和阿淦只穿了條短褲,站在河水裡;一次一手拿二把小白菜,往水裡一浸,根對根一搓,四把一併,放進筐;筐滿,提到岸上,順著碼頭的台階豎起排碼。秋水涼了;他倆讓朱麗潔在船上「丟」菜,叫林木森去岸上碼菜。忙了一個多小時,小白菜上了岸;又舀水沖洗船艙,用竹筐占好攤位,一切停當;他倆趁朱麗潔拎著半籃米去換早點(鄉下沒糧票,到城裡吃飯都得用米去換),到河裡洗了一下,脫去短褲,「空檔」穿上外衣褲。

    阿淦上岸,沖林木森一聳下身,挺認真地說:「沈金生賣菜——『空檔』!」

    林木森一聽,忍不住笑了。

    那是沈金生的「逸事」。湖鄉男性傳統服裝是對襟衫,大襠褲。這個大襠褲的褲頭七寸長,腰身特別肥大。穿著時腰身對折,先把褲腰朝左邊一扯,貼著腰折疊再向右折,用口手按住用布褲帶縛住。其優點除了浪費布,可能是護住了肚臍眼(一條褲子肚臍眼處就有三層)。哪天,沈金生進城賣小白菜,洗菜時把褲子弄濕了,只好穿兒子的「西式褲」。賣菜時沈金生就奇怪了,一家挨著擺兩個攤,兒子那裡忙不贏,他這裡無人問津。後來見有人指點,沈金生才發現丟醜丟大了。原來他習慣了大襠褲,用布褲帶一縛,忘了「西式褲」前面是開襠,要把扣子扣上。衩開「空檔」吆喝,買菜的多是女性,剛拎起把小白菜,見賣菜的襠間黑乎乎一團,還不趕快丟下菜便走?一時間「沈金生賣菜——『空檔』。」成了錢北的笑談。

    朱麗潔拎回一滿籃的小包子;趁熱,每人抓上就吃。五六個下肚,緩過性來,嘴裡也有味道了。

    湖興城裡「名點」多,「百年老店」就有五六家;「同春樓」粽子、「丁記『千張包子』」、「三鮮館」餛飩、「府廟湯團」……好是好,價是價。一隻粽子抵得半天的工分,城裡人都很少光顧;居民天天要吃早點,必須經濟實惠,將剩飯加水煮成「泡飯」為主體;頂多以燒餅、鹹糕、油條、粢米飯作「四大硬件」。享受的人喝杯豆漿,奢侈的人用碗豆腐腦。農民無事不進城,進了城就應「開洋葷」;既要體面又不能作戇頭,也總結了「四門名點」。「南門粉條西門餃,東門條糕北門包」;這就是「北門包」。北門碼頭潘公橋旁的小包子很有名;皮薄餡多,筍衣、蛋皮、粉絲剁得碎碎的,還摻了肉,還帶汁,一口咬下,滿嘴熱油,又鮮又香。連嘗帶吃,半籃下肚。

    洗乾淨的小白菜吸飽了水,齊刷刷地挺直了莖,漲大了葉;再用水勺舀些水朝面上一淋,每扎小白菜的蔸裡也浸了水。這樣可以保持新鮮。

    蜷縮在後艙裡,迷濛了一會,沿河街上就熱鬧起來。先進場的是國營菜場和「菜販」。

    國營菜場的開來輛「三輪卡」,拿塊「牌價板」往街頭一掛;這是「今日官價」,毫無商量餘地。菜場的人並不急於「開張」,坐著抽煙,聊天。

    大家望著「牌價板」議論,高興的、不滿的報怨一陣,圍攏了「三輪卡」。有「俏貨」的雙手抱肘,不冷不熱地報上菜名,說上斤兩,立馬會得到一張「紙條」,挺神氣晃動著,擠出人群。賣小白菜之類「大眾菜」的,圍著「三輪卡」,一個勁說好話,遞上香煙,終於得到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收xx(菜名)xx斤」,下面署有xx菜場。你可以按紙條把菜送去菜場,價格雖低,但你賣掉了一大半,心裡就踏實了一大半。

    「精明」的人不把菜賣給國營菜場,自己零賣;一斤小白菜可以多賣二三分錢,拆斤短兩,扣去損耗,一百斤多賣二元錢篤定。他們菜不多,二三百斤,賣了扺得多掙得十天八天的工。菜多的又不同,膽大的少賣一些,拿了「紙條」,二三人合夥,先湊齊一擔送去國營菜場;看看「行情」,街面上菜多,換個人,又合夥送一擔去。紙條上沒名沒姓,不押錢不抵貨,誰也不找誰。有些人膽小,恨不得一下全被「吃脫」;菜場來收菜基本是按一二個「挑擔」作計量,如「收小白菜120斤」,正好一擔。於是他便在裝擔上作文章;把小白菜盡量攤開,碼高,一過秤,足有一百五六。也有故意分作二擔,每擔七八十斤。當然過秤時得陪笑臉、遞香煙、講好話;碰上「板面孔」,什麼也不聽,就按紙條收,超過五斤以上就讓你挑回轉。

    國營菜場收菜還有一條是相互交叉,讓你挑著走上二里地;據說是防止農民往菜裡摻水,挑到菜場過秤時一換菜場的筐(換筐一是驗收;二是「好去皮」,統一計算),路上顛簸滲下的水便可清除了。可「精明人」有訣竅,快到菜場,累了歇一下;這時淋水,沒等水滲下去就換到菜場的筐裡了。

    回轉路上,鈔票揣在口袋裡了,大家便一個勁譏嘲國營菜場收菜的是戇頭。

    上下五千年,糾葛在文章,無論多少辛酸淚,留於他人講。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