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宋梟

第1卷 西北狼煙 第54章 忠臣不事二主 文 / 蕭玄武

    眾人按順序坐了下來,還沒等楊榮拿起筷子,珠簾後面的蕭太后又說話了。

    「眾卿家!」坐在珠簾後面的蕭太后手臂平平的舉著,對殿內坐著的眾人說道:「以往楊將軍一直與我大遼作戰,在坐的不少人都吃過他的虧,想必眾位不會想到,有一天會與這位南朝名將同坐一張桌邊共餐!」

    蕭太后說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把視線轉到珠簾那裡,靜靜的聽著她說的每一個字。

    在韓德讓身旁坐著的楊榮總覺得渾身都不得勁,就像是脖子裡被人塞了只正蠕動的大豆蟲一樣,說不出來的難受。

    「眾位以往都說楊榮難纏,在戰場上不按常理來!」殿內靜極了,只聽得蕭太后不緊不慢的對眾人說道:「或許你們中的許多人還不知道,楊將軍其實也算得上是半個遼國人,至少他是個遼國的女婿!南朝皇帝派他來大遼與我們商定和談事宜,正是派對了人!」

    這番話一說出口,楊榮頓時明白過來蕭太后指的是什麼事,心內不安的感覺也是越發的濃重了。

    楊榮和耶律休菱之間的事,大遼國雖說是有不少人知道,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至少今天坐在文化殿裡赴宴的遼國群臣,就有一大半都不知道。

    在蕭太后說出這樣的話後,不少赴宴的大臣都在小聲的相互詢問楊榮怎麼能算半個遼國人,又是與哪家的女兒成了親。

    「眾位不要猜了!」聽到外面大臣們的竊竊私語,蕭太后接著說道:「林牙耶律齊雲的妹妹,便是楊將軍的結髮妻子,眼下尚住在汴梁城內將軍府!」

    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大臣,聽了蕭太后的這番話,一個個都把目光投向了耶律齊雲,直把耶律齊雲看的渾身發毛。

    「原先本宮曾讓耶律齊雲到忻州,請楊將軍離開南朝,來到大遼,並許以高官厚祿,可楊將軍卻是絲毫不以為動!」話說到這裡,蕭太后很是幽怨的歎了口氣,接著說道:「罷了,人各有志,楊將軍既然選擇留在南朝與我大遼作戰,我等也不便相強。眼下宋遼兩國正在商定簽署和約,從此相互不再攻伐,若是此協定能成,實乃是大遼之幸!南朝之幸!」

    「太后!」蕭太后的話音剛落,耶律斜軫站了起來,朝珠簾抱拳說道:「若是楊將軍願投效大遼,臣願讓出這南院大王之位,只望楊將軍能領大遼將士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臣也願讓出北院大王之位!」坐在耶律斜軫身旁的蒲奴寧也站了起來,對楊榮說道:「所有北院兵馬,皆歸楊將軍驅遣!」

    坐在珠簾後的蕭太后沒有說話,酒桌旁的韓德讓卻是眼睛眨也不眨的看著楊榮。

    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在遼國已是僅次於樞密使的職務,在遼國,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若是楊榮再不接受,恐怕也沒什麼能夠吸引他的了。

    「多謝二位大王錯愛!」蕭太后還是沒有說話,楊榮卻站了起來,朝耶律斜軫和蒲奴寧拱了拱手說道:「楊榮何德何能,竟能得二位大王如此厚愛,實在是惶恐不安!二位大王無論是治理封地,還是領軍作戰,都是楊榮的前輩楷模,楊榮理當向二位多學才是,二位說要讓出大王之位,對楊榮著實是個誘惑,不過常言說的好,忠臣不事二主,若楊榮是個面對高官厚祿,便背棄了君主的小人,想來也是要被大遼國上下輕視的!眼下雖說在大宋,楊榮官爵不高,可聖上卻是對外臣恩賞有嘉,如此恩義,如何敢言背叛?今日楊榮來此,無非是希望宋遼兩國從此罷兵休戰,雙方開放邊境互市往來,以求共同繁榮。屆時楊榮即便領著千軍萬馬,也不再與大遼為敵,各位前往忻州,楊榮必定出城禮迎,彼此不論戰爭,只論友情,豈不快哉?」

    楊榮這麼一說,坐在珠簾後面的蕭太后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並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向耶律斜軫和蒲奴寧說道:「二位大王坐下吧,人各有志,楊將軍不願來大遼接受封王,本宮也是不好強行規勸,只望此次宋遼兩國能夠達成和議,從此不再興起刀兵。」

    自從楊榮說過那番話,在坐的遼國群臣也不再勸他留在遼國,只是彼此聊些不沾邊的事。

    「楊將軍!」在楊榮他們這桌,只有楊榮和韓德讓等五個人,眾人舉了一次杯後,耶律休哥向楊榮問道:「當日在唐河,我敗給李繼隆,並沒有多少意外,只是不知楊將軍的軍隊何時出現在我的背後?若不是你突然殺出,那一戰我軍定不會損失如此慘重!」

    「於越大人垂問,楊榮不敢不答!」楊榮放下酒杯,對耶律休哥說道:「其實早在唐河之戰前十多日,末將便已過了唐河,只是沒與荊嗣將軍匯合,而是將隊伍拉到了長城一帶。」

    聽楊榮這麼一說,耶律休哥愣了一下,隨即歎道:「果然是後生可畏,楊將軍此舉,不僅能守住唐河橋,還直接威脅到蔚州一帶,可謂是當時最好的抉擇!」

    楊榮笑了笑,沒再說話,一旁的蒲奴寧擰著眉頭向耶律休哥問道:「軍隊在長城一帶,如何能守住唐河橋?又如何能威脅到蔚州?」

    「楊將軍當時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在唐河橋以東,飛狐以西的密林中!」朝蒲奴寧看了一眼,耶律休哥又向楊榮問道:「不知我猜的可對?」

    「於越大人所猜不差,末將當時正是駐紮在那裡!」楊榮點了點頭,很是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幾種可能末將都曾想到過,唯獨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那種可能!」

    「是啊!」耶律休哥點了點頭,歎了一聲說道:「看來那天在唐河,即便我戰勝了李繼隆,最後也是逃不過敗亡的命運!」

    「我軍若是與李繼隆的軍隊正面衝殺,相互僵持,楊將軍的軍隊從背後殺來,我軍定然也是要大亂;若是我軍勝了李繼隆,楊將軍隨後追趕,李繼隆再返身拚殺,我軍恐怕損失還會更大!」耶律休哥歎了一聲,搖了搖頭說道:「沒想到,我耶律休哥過去在與南朝的戰鬥中,從未有過敗績,這次卻是陷入了一個必死的局中。」

    看到耶律休哥一臉的慚愧,楊榮沒再說話,只是微微笑了笑。

    一旁的耶律斜軫這時也接過話頭向楊榮問道:「楊將軍在應州,兵力不過三萬,城內糧草不過只能堅持一個月,如何能讓將士們死守城池,可以說攻打過這麼多城池,當日的應州,是讓本王最為頭疼的!」

    「大王!」聽到耶律斜軫的問題,楊榮把臉轉向他,對他說道:「其實那一戰,與將領的指揮能力無關,那一戰我們在拼的,不過是將士們的必死決心!不瞞大王說,當日大王麾下的官兵攻城,末將真是壓力很大,到處補漏,生怕有一處沒能堵上,便會被攻破城池!至於蕭宰相指揮的官兵,他們攻城的時候,末將真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他們的攻城,對末將來說,就像是一個兩歲的孩童,揮舞著拳頭,衝上來打一個正值壯年的漢子,如何能有半點作用?」

    「這麼說楊將軍認為我們北院的兵馬沒有戰鬥力了?」楊榮的話明顯是得罪了一旁的蒲奴寧,蒲奴寧有些不快的看了他一眼,說話的語氣也有些陰陽怪氣的。

    「北院大王莫要著惱!」楊榮朝蒲奴寧抱拳拱了拱手,臉上帶著些許歉意的說道:「以末將與遼軍作戰的經驗來看,南北兩院的官兵,戰力確實不在一個層次!北院官兵鎮守的地方,末將有信心率領軍隊,長驅直入,一天之內即便經歷十場大戰,也不會有多少損傷。可南院官兵鎮守的地方,末將卻是不敢造次!前番離開應州,在龍首山遭遇南院兵馬,末將若不是臨時做出了正確的部署,很可能被他們全殲在龍首山。」

    楊榮的這番話說的很是直接,蒲奴寧臉色氣的鐵青,卻又不好再說什麼,只是冷冷的哼了一聲,把頭扭向一旁。

    見蒲奴寧惱了,韓德讓伸手朝他大腿上輕輕拍了拍,笑著對他說道:「楊將軍今日在此說的,正是我軍與南朝軍隊作戰,我軍表現出來的不足。北院大王無須惱恨,回去之後,加強北院兵馬訓練,爭取將他們訓成一支威武之師便是!」

    「楊將軍對我大遼將領說出這些話來,莫非不怕我大遼將領摸清了你的行軍套路?萬一此次和議不成,將來再在戰場上相逢,將軍當如何處置?」耶律休哥明顯是這桌人裡最不擅長搞政治陰謀的,他擰著眉頭,細細的尋思了一番楊榮的話,不無關切的向楊榮問了一句。

    「於越大人果真是真正的軍人!」楊榮笑了笑,對耶律休哥說道:「與曾經的敵手坐在一起,尚且能為敵手考慮,著實讓楊榮欽佩不已。楊榮此番前來,便是希望宋遼兩國能夠成功達成和議,從此不再興起刀兵。除此之外,之所以敢說這些當初的部署,完全是因為在大宋,曾經有人說過末將作戰沒有套路,即便讓眾位知道當日作戰的想法,又能如何?同樣的辦法,末將定不會用第二次!」(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