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宋梟

第1卷 西北狼煙 第44章 意想不到的旨意 文 / 蕭玄武

    沒有宋太宗的召喚,像楊榮這樣的節度使是絕對不能擅自返回東京的。

    經過這一次的事情,他對耶律休菱的安全狀況越發的擔憂,可他能做的,也僅僅只是擔憂了。

    過去耶律休菱在大同,他還能悄悄的帶人跑過去將她劫到大宋來,可如今耶律休菱在東京,他卻是完全沒有辦法把她接到忻州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宋太宗的允諾。

    他能做的,只有祈禱著將軍府的那些家將們能起到一些作用,另外還希望陳芮留在將軍府,能保的了耶律休菱的安全。

    殺手組織的三大殺手,柳素娘已經投靠了西塞軍,如今做了西塞軍夜刺營的指揮使,千頭蛇和黑面獸都已伏誅,眼下該做的,就是盡快把夜刺營給訓練出來,讓他們盡早進入遼國南京城,將蟄伏在遼國的殺手組織給連根拔除!

    楊榮在忻州加緊訓練著官兵,積極為將來的宋遼戰爭備戰。

    遠在東京的宋太宗卻收到了一封來自遼國南京城的國書,這是遼國蕭太后寄給宋太宗的國書。

    信中蕭太后細數了宋遼兩國開戰以來兩國百姓遭受的災難,表示願與大宋重修舊好,雙方開放邊關互市。

    「眾卿家!」宋太宗把信箋往桌上一放,向站在大殿上的大臣們問道:「遼國蕭太后給朕送來了信函,有意與大宋修好,彼此再不開戰端,眾卿家以為如何?」

    他的話音剛落,太保趙普出班立於朝堂之上,躬身對宋太宗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蕭太后此舉乃是緩兵之計。日前李繼隆、楊榮等人在唐河大敗遼軍耶律休哥部,打破了耶律休哥不可戰勝的神話。遼軍眼下駐紮在曹河以北,隨時防範著大宋追亡逐北,蕭太后不過是想借此機會暫緩戰事,待重拾力量,再與我大宋一決雌雄!」

    剛剛被罷了宰相位,做了右僕射的李昉在趙普說過話後,出班站了出來,躬身對宋太宗說道:「宋遼兩國常年征戰,雙方將士早已疲敝不堪,百姓流離失所,農田荒蕪餓殍遍野,聖上乃是仁人之君,如今遼國蕭太后有意與我大宋修好,聖上何不派出通問史前去遼國,與遼國簽訂合約,永世修好?」

    宋太宗仰靠在椅背上,微微瞇著眼睛,過了好一會,才睜開眼睛向李昉問道:「不知李愛卿以為誰去做這通問史最為合適?」

    站在下面的李昉聽宋太宗這麼一問,想也不想,就脫口說道:「忻寧軍節度使、左金吾衛上將軍楊榮有通天緯地之才,辯才極好,且又精通兵法。遼國人對其忌憚極深,派他前去與蕭太后洽談和談之事最為妥當!」

    「李大人!」李昉的話音才落,一旁的趙普就冷哼了一聲說道:「李大人莫不是想要藉著遼國人的手,為你那乾孫子報仇不成?」

    「趙大人為何如此說話?」趙普說出這樣的話,正是刺中了李昉的痛處,他擰了下眉頭,對趙普說道:「李昉並無義子,何來乾孫一說?」

    「呵呵!」趙普冷笑了兩聲搖了搖頭,對李昉說道:「因盧燕飛數次收買殺手刺殺楊榮,後來甚至勾結遼人,引致楊榮忍無可忍,將其誅戮!想來李大人對此事一直是耿耿於懷,眼下遼國並無和談誠意,誰都知道,此時無論派誰前去遼國,都是九死一生!在這種情況下,李大人向陛下保薦楊榮,豈不是想要把楊榮送進虎口之中?」

    說完話,趙普雙手抱拳看著坐在龍椅上的宋太宗說道:「聖上明鑒,楊榮雖然年輕,卻是領軍征戰沙場,屢為大宋立下奇功!前番遼軍進犯,各路官軍均是節節敗退,唯有那楊榮,領軍攻破應州,佔領渾源,為我軍前期的戰事贏回了些許顏面。除此之外,他還配合李繼隆將軍於唐河之上追殺耶律休哥,兩軍共計斬首一萬五千餘級,殺死遼軍逾五萬人,功高蓋世,實為不世之才!陛下可否記得,雍熙三年,遼軍於冬季進犯大宋,也是那楊榮,與潘惟吉一同率領兩千五百人,在長城上死守三天,身中數刀重傷昏迷,方才止下戰鬥!三天之中,兩千五百人僅剩三十九人存活,我大宋官軍若是都有這樣的拳拳之心,又何懼幽雲十六州不能收復?」

    聽著趙普的話,宋太宗擰起眉頭,像是陷入了沉思。

    「聖上,不僅如此!」見宋太宗沒有說話,趙普更是進一步說道:「代州一戰,楊榮助張齊賢以少勝多,兩次擊潰遼國北院大王蒲奴寧,保全了代州。忻州地震,他及時調撥糧草,發放給災民賑災,才避免了因賑災糧發放不及而引發的饑荒。還有,黨項李繼遷圍困夏州,楊榮率軍六百里奔襲,先是擊破銀城,為我大宋又奪回一州,隨後與韓崇訓一同進逼夏州,將黨項人趕到無定河邊,使其暫時不敢再對我天朝不敬!想那楊榮自從出征,至今未嘗一敗,實乃是我大宋的不世奇才!這種人,當委以重兵,以期收復幽雲十六州,如何能讓他在眼下這種險象環生的境地中去做大遼通問史?」

    「說完了?」趙普的話說完之後,宋太宗緩緩的睜開眼睛,朝趙普點了點頭說道:「趙愛卿這是在替楊榮邀功嗎?」

    「老臣不敢!只是據實稟告!」趙普躬著身子,沒敢再多看宋太宗一眼,只是誠惶誠恐的站著,期待宋太宗不要接受李昉的建議,將楊榮派去做大遼通問史。

    宋太宗坐在龍椅上,一隻手支著下巴,眉頭微微皺起,沉吟了許久,才悠悠的說道:「朕意已決,賜封楊榮為大遼通問史,即刻前赴南京,與蕭太后商談合議之事!」

    聽到宋太宗的決議,趙普愣了愣,一臉不敢相信的抬頭看著宋太宗,嘴巴張了張,卻是半句話也沒再說出來。

    一旁的李昉臉上帶著幾分得意的笑容,看了趙普一眼,隨後躬身向宋太宗問道:「啟奏陛下,忻寧一帶不可一日無人主事,楊榮去了大遼,還望陛下派出新任節度使接替其職位,以保一方安定!」

    李昉的話才落音,宋太宗就瞪了他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善的說道:「朕賜封楊榮為大遼通問史,並未削其官爵,如何便要派出官員接替其職務?那忻寧軍如今已是一片昇平,若是派你去,你能接替的了嗎?」

    「臣只是想到地方上若是沒有坐鎮官員實屬不妥,才妄言此議,請陛下恕罪!」見宋太宗像是要發火了,李昉嚇的是後脊樑上冒出了一片白毛汗,連忙出言告罪。

    「給楊榮一個月的時間!」宋太宗背靠在龍椅的椅背上,對大殿上站著的臣僚們說道:「讓他一個月以內,與遼國達成和平協議。若是和議不成,就讓他即刻返回忻寧軍,整軍備戰!另外再告訴他,朕不喜歡用兵,可若是有人敢於進犯我大宋!朕也不惜傾全國之力一戰!」

    楊榮接到聖旨的時候也是一愣,他也沒有想到宋太宗竟然會賜封他為大遼國通問史。

    遼國人眼下最恨的大宋將領,恐怕除了李繼隆就是他楊榮了,到了遼國,別說蕭太后不好對付,要是眼神能殺人,恐怕遼國人的眼神也能把他殺死百遍千遍了。

    聖旨已下,楊榮又不能抗旨不遵,只得讓人傳令,要陳芮快些趕回忻州,與他一同出使遼國。

    接到聖旨,楊榮有理由拖延的時間並不是很多。

    眼下夜刺營還沒有完全訓練成型,前往南京稍顯有些早了,可楊榮沒有選擇,這是拔除刺客老巢最好的機會。

    命令夜刺營換上西塞軍騎兵的衣甲,全營隨同,另外楊榮又帶上了柳素娘和田威,至於陳芮,聖旨的期限恐怕是不能等他回到忻州再出發了,只有讓他沿途追趕,希望在隊伍進入遼國境內他能趕上。

    接到聖旨的第六天清晨,楊榮領著一支三百多人的隊伍離開了忻州城。

    西塞軍大營內的將領們前來送別,自然是應該,忻州官員聽聞楊榮要前往遼國南京城,主持與蕭太后的和談,也在城門口擺上了香案,為他送行。

    不知是誰走漏了消息,忻州百姓也聽聞了楊榮將來前往遼國的消息,在他離開大營往城門口走的路上,路兩側站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

    百姓們並沒有喧嘩吵鬧,當楊榮從大營內出來的時候,路兩側的百姓全都跪在了地上,跪送這位曾經幫助忻州從困難中走出的大宋將軍。

    騎在馬背上,楊榮一邊走一邊朝路兩側跪送他的百姓拱著手,心內真是百感交集。

    在他看來,他為忻州做的並不多,只是盡到了一個大宋官員應該盡到的責任而已,可百姓們卻毫不吝嗇的將他們的全部尊敬都給予了他這個僅僅只有二十多歲的忻寧軍節度使。

    跟在楊榮身後的官兵們也都沒有說話,在百姓們跪送楊榮的時候,官兵們的內心深處竟莫名的生起了一股自豪,一股能保護這樣受百姓愛戴官員前往遼國的自豪。(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