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宋梟

第二卷 血火河山 第244章 人事任命 文 / 蕭玄武

    更新時間:2013-01-08

    誰都知道楚天涯現在有多想見到蕭玲瓏,可是她遠在青雲堡督運糧草,離小蒼山有數十里之遙。

    楚天涯從何伯那裡瞭解到,蕭玲瓏與白詡之間可能生出了一些罅隙。原因,就是那一次臨時換帥。

    楚天涯心想,這件事情歸根到底,是因自己而起。犯不著讓自己的女人,去承擔這樣的罪過。做為一名主公,也不能把責任推卸給下屬。

    於是當晚,楚天涯就專程到了白詡的軍機營地,與他深談。

    白詡這段日子的確是累壞了,整個人都清瘦了許多,精神頭也有些痿靡。楚天涯一回來,他頓時感覺心頭一塊大石落地,所以剛剛赴宴完畢,回營就睡了。

    軍機營地非請勿入,但楚天涯肯定是例外。他也沒有叫小卒通報,而是直接走進了白詡的寢帳。還在外面,就聽到這個溫文爾雅的書生發出的呼嚕震響。

    他真的是累壞了。從楚天涯離開小蒼山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有睡過一天的好覺。今天主公回來了,他心中為之一輕,加上喝了一些酒,倒頭睡得極香。

    楚天涯真是不忍將他吵醒。

    於是他輕手輕腳的退到了外帳,來到白詡的公案桌邊坐下,叫小卒取來了火盆,翻閱這些日子以來白詡批處的一大堆軍務。

    薄薄的紙折本子,堆積如山。楚天涯只是翻閱了極少的一部分都花了半個時辰的時間。大小的軍務多如牛毛,白詡全都做出了詳細準確的批示,沒有一項不合楚天涯的心意。很多重大的軍務都經同孟德之手批處過了,孟德的批示統一都是「准許執行」這四個字,沒有任何異議。

    看到這些執行完畢的軍務,楚天涯就知道這段日子白詡有多忙多累,多麼盡心盡力。他是真把河東義軍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來做,而不僅僅局限於一個屬下的本份。

    此刻,楚天涯是既感動又驚訝。讓他感動的自不必說,白詡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加上聰明能幹,真是和諸葛亮有得一拼;讓他驚訝的是,白詡的工作效率之高,絕對是一個頂仨。整個軍機處,實際上只有他一個人在操持,最多再加上兩三個幫著跑腿和整理文案的助手。

    白詡太忙,也太需要真正的助手了。

    劉子羽——楚天涯馬上想到了這個人。

    他出身將門,自幼受軍伍薰陶,有著紮實的軍事功底;再加上他十幾歲就跟隨父親一同從軍,經歷大小戰鬥數不勝數;真定攻防戰前後持續一兩年的時間,劉子羽能攻善守還能打游擊,對軍隊與戰場上的任何事情都瞭如指掌,絕對是一個實戰戰火洗禮出來的軍事人才。

    通過楚天涯對他的觀察,劉子羽雖然有著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能力,但為人卻沒有半點粗莽武夫的驕縱之汽,他謙虛謹慎博學多才,更像是一名「儒將」。

    反覆思量之後,楚天涯就在白詡的案桌上下達了一道人事任命的「提案」——建議提拔真定守將劉子羽,為河東義軍之副軍師,協助白詡共掌軍機,參堂議事。

    然後楚天涯在下面寫出了另一段話:請軍師與孟德、焦文通等餘下兩名軍機大首領共議定奪。

    雖然楚天涯是十萬大軍的大頭領,但是這樣重大的人事任命,還是需要徵求其他三位軍機大首領的意見的。不是說楚天涯沒有這樣的權威與能力,而是他需要遵守大家一起定下的規矩,尊重自己最親密也最得力的弟兄。

    如果這項提案獲得通過,那麼新近加入河東義軍的劉子羽,就一躍坐上了義軍的第五把交椅,地位躍居薛玉、蕭玲瓏之上,其權力僅次於楚天涯與軍師白詡,可與孟德、焦文通平起平坐。

    表面上看,楚天涯這是提拔了一個出色的人才做了首領;往深層了想,這實際上是打破目前力量平衡的一記大手筆。

    於公來說,軍機處日理萬機,白詡一個人真的是忙不過來;而且,他也的確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與他共同出謀劃策的智囊,一同撐起這個軍機處、制定出許多更加完美的、能夠平穩駕馭河東十萬義軍的軍事舉措。這麼重要又複雜的事情全由白詡一個人來幹,他就是再能幹,也難免吃不消、難免有犯錯的時候。

    於私來說,劉子羽和白詡、薛玉這些人都不同,他是楚天涯直接從戰場上拉回來的。他在立場上絕對的傾向於楚天涯,絕對不屬於原有的天山或是西山派系。楚天涯需要一個「絕對中立」的角色參與到權力中心。這不光是為了平衡各大派系的力量對比,楚天涯更想聽到不同的聲音,來自於不同立場、相對更加公允的聲音。

    劉子羽,無疑就是這樣的合適人選。就如同當年李唐開國之初時,李世民與他的兄長弟弟們為爭儲鬧得不可開交,大部分的臣將都歸入了不同的陣營。但是李靖是一直相對保持中立的。於是,高祖李淵放心大膽的對李靖進行重用,原因就是他不會受到任何派系力量的掣肘,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他主觀能動性,能最大程度的直接孝忠於李淵!

    楚天涯知道,自己已經不是當初死守太原時的那個楚天涯了。現在的他,身在其位,不得不多做一些他這個主公該做的事情。同一個人的身上還長了左手右手,一個巴掌伸出來五個手指也不是一樣長,義軍的內部同樣存在著微妙的「勢力派系」,一個是太行派,一個是非太行派。雖然兩方勢力沒有你爭我奪的鬧到水深火熱,但是日子一久,遲早會派系分明。現在,非太行派的實力太微弱了,僅有孟德、馬擴和王荀這幾個人。直嫡於楚天涯的僅有青衛,其他的頭領包括虎賁衛的首領湯盎與阿奴,都可以算作是太行派的人。

    長此以往,太行派的勢力會越來越大;楚天涯做為主公,必須讓手下的派系勢力保持一個合理的平衡,這樣自己才能長久駕馭——這並非是全是厚黑與對手下的不信任,而是為了內部的穩定而不得不兼顧的大局!

    劉子羽這一枚重要的旗子,就是改變當前格局的一個有利探試。如果白詡與焦文通欣然同意,那是最好;如果他們頗有微辭不同意劉子羽這個新來的人就入主軍機處、坐到第五把交椅,那麼楚天涯也會力挺劉子羽,非讓他把這把交椅坐下去不可!

    哪怕這樣做會暫時讓白詡與焦文通心中不滿,為圖求長遠之穩定與發展,楚天涯也必須這麼做!其一,是為了人盡其才、增加義軍的力量;其二,是為了軍機處不再是「一言堂」,最大程度的避免主觀錯誤;其三,就是為了以後的派系力量之平衡!

    楚天涯的這個動機,別人未必完全滲得透;但是白詡,一定能想得明白。

    楚天涯心想,如果白詡真是把河東義軍的事情當作了自己的事情,他就一定會理解與支持自己的這個主張!——簡而言之,一棟大廈獨木難支;現在楚天涯又找來了一根巨木與白詡一同支撐,難道會是壞事?

    原本,這樣的大事楚天涯是應該正式把焦文通、白詡與孟德招集過來,共同商議的。但他今天提前給白詡通個氣,就是為了表達對他的尊重。畢竟劉子羽要加入的部門是軍機處,白詡有權先知道。

    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人事任何的提案,但是楚天涯是思之再三醞釀良久,才做出的決定。寫下這幾行字以後,他的心情突然豁然開朗。

    當初楚天涯坐上這個主公之位,說得好聽一點是臨危受命,當時關山已死,兩山人馬群龍無首;說得難聽一點是投機取巧,他與何伯、蕭玲瓏等人一同用了一些非常規的手段,迅速的佔領了人望上的絕對優勢,把焦文通都給擠落下馬。

    這些日子以來,楚天涯的心裡其實是沒有多大安全感的。因為太行山的每一個首領,都擁有比他更加長久與深遠的人脈基礎。他們在河東早就是鼎鼎大名的大俠了,楚天涯呢?不過是風雲際會應運而生的一個「暴發戶」。

    從客觀上講,太行派系的力量之強大,足以隨時將楚天涯吹翻落馬。只要焦文通與薛玉這些人振臂一揮,這個主公之位就沒楚天涯多少事了。所以從上位的第一天起,楚天涯就致力於穩固自己的地位、收攏人心營造自己的人脈、並致力於吸收新的骨幹力量,打破舊有的格局與平衡。

    現在,終於抓到了一個劉子羽!——從出身上講,劉子羽不遜於焦文通、薛玉;從戰績上講,他不遜於楚天涯與已故的王稟;從名聲上講,劉家父子在河北一帶也是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

    焦文通與白詡就是想反對,也說不出一個子丑寅卯。至於劉子羽是新來的、身無寸功這個問題,楚天涯相信,憑他的能力與自己的栽賠,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他可能在謀略上比白詡略有差距,但他比白詡強的地方,就在於他文武雙全能親自帶兵獨檔一面——這樣的人才,在義軍內部是獨一份的!

    楚天涯在白詡的軍務帳篷裡坐了許久,一是細細翻閱他批處的軍務,二是仔細琢磨劉子羽這件事情。到最後他覺得,古人誠不相欺——在其位謀其事,做了主公與做主公之前,他的心態與想問題的角度以及處理問題的出發點,絕對都是兩碼事!

    眾口難調,身為上位者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舒服滿意。能夠顧全大局、爭取最大層面的勝利,就夠了!

    想通這些,楚天涯輕吁了一口氣,離開軍機處回自己的營帳準備歇息。剛要騎馬上到山頂,他看到自己帳篷裡亮著燈,一個窈窕的身影映在帳篷上左右搖曳。

    楚天涯不由得苦笑:貴人這瘋丫頭,又要纏著跟我一起睡!……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