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朱提太守
「不知主公前來,怠慢之罪,還請主公見諒。」諸葛亮率領兵馬在武陽城外剛剛紮營,被諸葛亮任命為奮武將軍,領犍為郡都指揮使的閻芝,領著一隊人馬匆匆而來。
「不知者不罪也,仲績請起。」諸葛亮此刻正站在營地的空闊地帶,等待著軍士門立下大帳。
「主公到此,何不進城宿營?」閻芝起身之時,不解的問道。
「大軍入城,勞師動眾,驚擾百姓,紮營城外,正合適宜,不過營中糧食,卻要勞煩仲績安排。」諸葛亮微微一笑,環顧左右,問:「德昂兄,莫非不在城中?」
「主公猜測的不錯,李太守日前出發前往朱提巡視防務,現今不在城中,是否需要末將派快馬傳他回來?」閻芝點頭回道。
「無需如此,仲績有事先回城忙去,無需在此照應,另外請長史帶戶籍稅賦賬本到吾大帳來,本侯需要核對查閱一下。」諸葛亮也就隨口一問,並不是真要見李恢,再說他此刻也正考慮,是不是要前往朱提,若是前去,自然也就能李恢碰面。
「末將這就安排,請主公稍後。」閻芝恭敬的作揖而退。
「下官太守府長史王甫拜見主公。」正午時分,諸葛亮正準備進食,王甫領著數名隨從,挑著八箱竹簡,來到諸葛亮大帳。
「王長史,這是?」諸葛亮看了眼微微垂著頭,神情恭敬的站在面前的王甫,以及他帶來幾大箱竹簡,不要訝異的問道。
「主公,這一箱是記錄戶籍人口的竹簡,這三箱是這兩年的賦稅收入,這兩箱是田畝數量……」王甫一口氣把犍為郡所有在冊文案,都給諸葛亮道了出來。
諸葛亮不由一愣,他並不是來查賬的。說是查閱賦稅人口,不過是他每到一地的習慣,目的就是要確認一下。州牧府的文案,與地方上的是否有差別。
王甫把這些多點冊都帶來,顯然是曲解了諸葛亮的意思,只要看看這多口箱子的竹簡。就知道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完的。
「王長史,想必還未進食,你看這麼多事情,一時半會也理不完,咱們坐下邊吃邊聊。」諸葛亮說罷。
剛才坐在下首吃飯的孫尚香。在王甫進來前,就已經帶上了面具,聽到諸葛亮的話語,她立即起身道:「吾去叫軍士給王大人安排食物。」
諸葛亮點了點頭,指著左首的位置道:「王長史請入座。」
王甫原本還想拒絕,但見諸葛亮並不是客套,這才道:「謝主公賜食。」
飯菜很快就端了上來,諸葛亮邊吃邊道:「王長史。可記得鍵為有戶籍多人。人口多少?」
「回稟主公,據前年年底統計的戶籍記錄,現今在籍是六萬五千三百六十二戶,總人口二十一萬六千五百餘口,其中治所武陽城有五萬二千三百餘口,屬國治所朱提有三萬五千四百餘口。」
王甫聽到詢問。立即放下手中筷子,恭敬的微低頭回道。從王甫這個回答不難看出,他做的工作很細。也很全面,不是敷衍於事之人。
「王長史無需這般拘謹,先吃飯,吃完咱說。」諸葛亮本來還想繼續詢問,但見王甫如此恭敬,只是不再開口。
「來人,給王長史,上一碗肉湯。」諸葛亮剛放下筷子,王甫緊接著也放下了,雖然肚子並未吃飽,但他卻不敢繼續再吃,這是作為臣子的禮數,他自是不敢違禮。
「主公,下官已經飽了。」王甫這一激動,立刻就打了嗝,神情頗有些尷尬。
「王長史無需如今拘謹,本侯也非是為了查賬而來,就是想找你聊聊,聽說王長史在武陽擔任縣令已經有五年之久,想必對本地民生,以及周邊情況,應該不陌生?」諸葛亮不以為意的一笑,擺手示意王甫安坐。
「嗝!」王甫剛坐下,喉嚨中又傳來打嗝聲,緊張之餘的他,慌忙伏在蓆子上,道:「下官無禮,請主公責罰。」
眼見王甫如此謹言慎行,諸葛亮頭疼之餘,對這個人到是有幾分欣賞,一個人能夠這般嚴於律己,雖然看似有些缺乏變通,但只要不是獨擋一面,他就一定會是一個好官員。
「王長史,先喝口湯再說,就當這裡是你的衙署,不需要這般拘束。」諸葛亮面露笑容,不以為意的說道。
喝了幾口肉湯,緩解了下情緒,加上感受到諸葛亮的親切,王甫總算恢復了過來,沉聲回道:「主公,犍為夷族眾多,漢人與夷族交雜,世代不通婚,而夷人居於山中,漢人居於平原,似乎也沒有什麼交集,可實際上鍵為與南中之地,皆是山地多而平原少。
「如此一來,也就造成耕地少,加上夷人好鬥,又佔據山脈水源,每年農耕時節,夷人為了山中土地耕種,都會截斷水源,從而導致平原的漢人缺水,從而相互鬥毆,導致兩族關係,日漸緊張,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而南中四郡,漢夷幾乎更占一半,夷族群居而住,首領酋長勢儼然如一方諸侯,各自為政,小的部落依附大的部落,形成一層層勢力,勢力著實不可小覷,就好比鍵為邊境的牂牁太守朱褒,據說此人手中有五千蠻兵,一萬五千漢兵,加上各族依附的夷人軍士,各軍加起來不下五萬人馬。」
「五萬?朱褒竟能夠徵召如此多兵力,到也確實有能夠獨霸一方,以他手中軍力,就算進攻犍為,也不會是難事,但據本侯所知,他這幾年,南中各郡的勢力,幾乎沒有出兵犯過境?」諸葛亮聽完王甫所言,不由蹙眉道。
「主公所有不知,夷人部落,只要是男丁,人人拿起武器,皆可為兵,所以五萬並不算多,但他們也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軍紀敗壞,朱褒召集他們自保自是沒問題。但要是出征,這些人自是不會甘願賣命,而已朱褒帳下的漢兵和蠻兵夷人都有嫌忌。雙方待在一起,勢必生亂,而且南中之地,地域廣袤。也不是朱褒一人說了算,永昌太守雍凱、益州太守高定,還有蠻王孟佬,他們之間其實也有嫌忌,相互並不是鐵板一塊。」
聽完王甫這一席話。諸葛亮到對他這個長史刮目相看起來了,若是這些都是王甫分析得論出來,此人倒也是個大才了。
諸葛亮正想繼續詢問,關於這方面的事情時,王甫接著道:「主公,其實下官說的這些話,到不是下官自己得出的結論,這裡面很多分析結論。都是太守李恢大人和屬國都尉呂凱、以及屬國主薄王伉大人得出的結論。」
「好。王長史這般實誠,倒也難得,看來這鍵為長史一職,王長史勝任是綽綽有餘啊,來人,賞王長史三百金。錦袍一件。」諸葛亮對王甫的務實,自是頗為讚賞。
也讓諸葛亮體會到。只有身臨第一線,才能獲知南中各地更具體的情況。平定南中,收回三郡,安撫蠻夷各族,無疑是任重道遠之事。
南中不靖,諸葛亮的大軍就無法出蜀,所以平定南中,確實是勢在必行之策。
與王甫一番交談,諸葛亮隨即決定,前往朱提走走,與李恢談談經營南中策略,以及見見朱提的都尉呂凱和長史王伉,看看如何才能更好解決南中的問題。
得知諸葛亮要繼續難進,前往朱提,犍為郡的奮武將軍閻芝,立即趕到諸葛亮大帳,勸諫道:「主公,此去朱提,足有千里之遙,山道艱險難行,而且夷族勢力眾多,萬一有個閃失,末將實在擔當不起。」
「李太守帶了多少人馬隨行?」諸葛亮冷靜的反問道。
「五百軍士。」閻芝沉聲回道。
「李太守帶五百人馬,能前往朱提,本侯有三千人馬,反而卻不能了?」諸葛亮看了眼閻芝,不為所動的道。
「李太守是郡守,巡視郡縣是職責所在,主公乃萬金之軀,焉能輕身犯險?」閻芝同樣據理力爭道。
「仲績好意,本侯領了,但前往朱提一事,吾意已決,無需再勸。」諸葛亮堅定回了一句,道「本侯乃益州牧,若自己境內的郡縣都畏懼不敢前,又如何面對南中各方兵馬?」
「既然主公心意已定,請允許末將率領三千兵馬隨行。」閻芝見勸說不動,卻提出了新的請求。
「犍為防務重要,就不勞仲績了,汝給我安排幾個熟悉地理的嚮導即可。」諸葛亮擺手再次否決道。
現今武陽城中,閻芝手中有五千人馬,加上本城原來戍卒,也不過八千人馬,如今李恢不在,閻芝就是大將,坐鎮中樞,豈能輕言妄動。
再說諸葛亮帳下的三千人馬,可都是神武軍中的精銳悍卒,更有趙雲護佑,此去朱提,雖然路程遙遠,但這一路畢竟是益州領地,沿途各縣都屬於犍為郡管轄,雖然途中有些夷人匪徒,但卻沒有大的勢力盤踞,所以諸葛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危。
在武陽備齊了數日糧草,諸葛亮率領的兵馬,繼續南下,沿途經過新道、安上、潛街、僰道等縣,凡是所到之地,諸葛亮都做了短暫的停歇,一是走訪城中民俗,二是記錄當地山川地貌,三是查訪百姓生活情況。
這日諸葛亮率領兵馬,抵達馬湖江渡口,站在渡口之上,望著沿江兩岸的山谷峭壁,以及滾滾的江水之時,在驚歎山川雄奇之餘,諸葛亮疑惑的問導問道:「此地就是馬湖江江面?」
「回稟將軍,此地正是馬湖江,渡過大江就是朱提境內了。」嚮導肯定的回道。
諸葛亮聽完嚮導這話,還是覺得有些不對,他記得後世這一地域,傳流的江水應該叫金沙江才對,望著眼前川流不息的江面,諸葛亮不由遲疑的自忖道:「難道這條江就是盛產黃金的金沙江不成?」
諸葛亮只知道金沙江產黃金,卻不知道金沙江的黃金,主要是宋代以後才被江水大量從深山沖刷出來,而此時他面前的這條被本地人稱之為馬湖江江水,正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金沙江,不過此刻本地土著居民,卻還並不知道這條江水沿岸盛產黃金。
金沙江之名出自宋代,而金沙江的名稱由來,也正是因為沿河地帶,盛產黃金。故有「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之語,宋人遂稱之為金沙江。
「此地江水之中。可有出產黃金?」諸葛亮疑惑之餘,開口繼續問道。
「黃金?將軍說笑了,這深山老林要是能出黃金,早就發達了。何至於此?」嚮導搖了搖頭,在他看來,諸葛亮這話問得倒也奇怪之極了。
「呃,那這馬湖江,還有什麼別名沒有?」諸葛亮不死心的問了句。後世他可是清晰記得金沙江盛產黃金一說,此行到這裡,雖然並不是抱著挖黃金的心思來的,但若是能找到黃金礦產,那無疑對他勢力的發展,將會起到無可估量的作用。
要知道這戰爭,打的就是錢糧,要是解決了錢糧問題。那他就可以招募更多的軍士。訓練處更多的悍戰之旅。
「在我們馬湖縣,這段就叫馬湖江,不過上游朱提境內好像被當地人稱之為麗水。」嚮導有些不太肯定的回道。
「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諸葛亮的腦海中,豁然蹦出了這句後世有名諺語,當下他幾乎是隨口就吟誦了出來。
左右的趙雲和孫尚香聽到諸葛亮這句詞。到沒有太過驚訝,此刻的趙雲還以為諸葛亮是有感而發。所創造的詩詞呢。
「主公,這句詞好優美。是不是還有下句?」孫尚香復讀一句,還一臉期盼的追問道。
「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諸葛亮卻是開懷的大笑而來起來,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為何他一路走來,每次聽到朱提二字,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自然是因為朱提銀的緣故。
朱提銀在明清時代,那絕對聞名中國,甚至有朱提銀,通天下的美譽,而事實上當時西南半壁天下所流通的銀兩,確實都是產自朱提的朱提山。
「子龍,命令軍士抓緊時間尋找渡船渡江,吾要立即趕赴朱提。」面對左右眾人疑惑的目光,諸葛亮並沒有解釋,而是揚聲吩咐道。
「主公,子揚已經率軍去找渡船了,我去看看他們找到多少。」趙雲回了一句,翻身跨上他的爪黃飛電坐騎,飛奔朝渡口深處而去。
五日之後,諸葛亮率領的兵馬,終於抵達了犍為郡的屬國朱提城下,這座屹立在朱提山脈腳下的城池,比起犍為郡治所武陽,在規模格局之上,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
整個城池就東西兩個大門,南北則是拱門,全城呈井子分為八個城區,城中有駐軍三千人。
當正在城中巡視的李恢,得知諸葛亮竟然也抵達了朱提的消息時,驚異之下的他,立即率領著城中的都尉呂凱和長史王伉,趕到城門迎接。
屬國都尉在西漢設立之初,職責與郡守相等,直接聽命余中央,但自從漢末打亂之後,很多屬國基本已經名存實亡,屬國都尉的級別,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就像現在的犍為郡屬國都尉呂凱,在俸祿上雖然與李恢相差不大,但行政之上,卻是聽命與李恢調遣。
「下官李恢,呂凱、王伉拜見主公。」在東城門外,李恢等人,率眾行禮迎接而來。
「德昂,闊別兩月,不想在這碰面吧。」諸葛亮翻身下馬,攜李恢之手笑道。
「下官卻是沒有想到,主公竟然千里跋涉,來到朱提。」李恢比起在成都與諸葛亮見面時,明顯消瘦了不少,原本還算白的臉龐,現今也變得黝黑黝黑的,但整個人看起來卻更顯得精練了起來。
「吾父子在南中五十年,先侍奉漢室,後又效命劉焉父子,明公是第一個抵達朱提巡視的,明公此舉,讓伉看到了我南中各郡,歸附益州版圖有望矣。」年近四十的王伉,雖然祖籍蜀郡人氏,但他與其父王莫,卻一直在益州、犍為、永昌等地為吏,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地頭蛇了。
「王府丞所言有理,吾益州有明公這樣的中興之主,何愁南中不靖。」永昌人氏,現任屬國都尉的呂凱,想起自己家鄉,現今還在賊子之手,也是頗為感慨的說道。
進入城池,呂凱安排帳下校尉,引領陳楚去安頓兵馬,諸葛亮則與趙雲、孫尚香率領親兵衛隊,隨李恢等人前往都尉府。
在朱提都尉大坐定之後,諸葛亮道:「沿途一路行來,本侯發現朱提地形險要,地處南中與蜀地咽喉之地,如此要衝之地,以屬國形式存在,實非長久治安之策。」
「主公聖明,下官也曾有過此想法,數年前更是寫過一封奏表給劉璋,希望他能夠加強朱提地位,派重兵駐紮,擴建城池,吸引各族夷人彙集於此,並以朱提為跳板,做好征伐和防備南中各方勢力的跳板,但劉璋卻並未採納。
「今日主公提到此事,下官想舊事從提,這是下官這半個月在朱提巡視,與呂都尉和王府丞三人聯名起的新奏表,還請主公閱覽。」李恢聽到諸葛亮對朱提的重視,大喜過望的出列道,並從懷中掏了出一封奏表。
「德昂竟然與吾想到一塊了,快呈上來。」諸葛亮欣喜接過湊表,仔細看了一遍,笑道:「德昂,看來你的格局不小嘛,那你說說看,你朱提太守,何人可以勝任?」
「若主公不棄,末將願意出任此職。」李恢沒有絲毫猶豫,沉聲回道。
犍為郡太守遷任朱提太守,看似官職相同,但朱提地處南中蠻荒之地,與犍為郡太守的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李恢卻甘之如飴,這也足以說明李恢一片赤誠報效之心。
諸葛亮搖了搖頭,笑道:「德昂能夠由此手筆,郡守之職對於你來說,卻是太輕了,本侯看來,這朱提太守,吾看還是讓呂季平來擔任,王伯恭擔任長史司馬。」
「謝公主知遇之恩。」呂凱和王伉二人聞言,不要激動的伏地行大禮拜道,對於諸葛亮這般信任,他們怎能不銘感與內。
李恢主動提出擔任朱提太守一職,也是擔心諸葛亮對呂凱和王伉兩個新近之人還不信任,才會主動攬下這個職務,然而諸葛亮這份大膽用人氣魄,卻正是出乎他的預料了。
尤其想到諸葛亮剛才說太守一職,對自己過於太輕了時,李恢那顆沉靜的心,頓時不爭氣的跳動了起來,心中更是暗忖道:難道那個職位會落到自己身上?
(情何以堪……認識一個哥們,同是三國,收藏同樣四千,人家三天訂閱500個,偶半月才150……掩面尋找裂縫中……
求正版訂閱,只求訂閱前三章,小蝦拜求!!!
另外感謝『快樂好運』『飛翔坦丁』等等兄弟們的堅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