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戰曹仁(四)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零二章大戰曹仁(四)

    孫曹的罷兵言和,雖然瞞住了一時,但數日之後,甘寧軍中的斥候,以及隱藏在廬江的暗衛卻還是獲悉了此事,隨即這道消息,很快通過不同途徑,傳到了諸葛亮手中。

    這條消息傳到諸葛亮手中時,諸葛亮率領的兵馬,已經抵達了宜城城下,接獲此消息,諸葛亮到並沒有感到驚訝,因為他心裡清楚,如果是自己處在孫權的位置,這個時候也必然會暫且與曹操罷兵,然後伺機而動,奪取江淮一線的壽春郡。

    同在大帳的徐庶和龐統,聽到諸葛亮說出這個消息,徐庶搖頭冷笑道:「孫權這是想撿個便宜啊,壽春作為揚州的治所,只怕孫權做夢都想把它佔為己有了。」

    「隨他去吧,咱們眼下就是立即拿下宜城,把曹仁全軍殲滅,若時間來得及,倒也不妨去趟南陽,搶些百姓回襄陽,我可是聽說這幾年,曹操為了充實南陽人口,從關中遷了不少百姓過來。」孫權奪取壽春,對諸葛亮來說,並沒有什麼壞處,相反還有好處。

    壽春地理位置重要,處於淮河邊上,有淮河這道天然屏障在,就相當於給處於江東的孫權,多上了一道保險,其次壽春地理交通發達,扼控徐州,豫州,在戰略位置上來看,一點不輸於襄陽。

    可以說荊州揚州兩地的戰爭,自古以來的戰事,都是圍繞著襄陽和壽春一線展開的,就如奪取荊州,必先下襄陽,否則將處於無險可守的地步。

    歷史上的孫權,為了奪取壽春,跟曹操大戰數次,但卻皆無功而返,反而成全了鎮守壽春的曹軍大將張遼的威名,使其成為名垂千古的名將。

    這其中固然是張遼了得,但孫權與其帳下的文臣武將,就真會那麼無能,真要是如此無能,孫權也不會讓曹操都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了。

    所以這裡面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壽春戰略位置重要,加上重兵雲集,又距離許都不遠,更與徐州接近,戰事一起,無論是許都還是徐州的曹軍,很快都能及時趕到救援,只要戰事一起,就不是局部戰爭,而是孫權與曹操的舉國對決,張遼的勝利,也不過是局部的勝利罷了。

    這次諸葛亮吸引了曹軍大軍,孫權能不能攻下壽春,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諸葛亮還是希望孫權能夠佔據壽春的,因為只要孫權拿下了壽春,那無疑就像樹立起了一個靶子,成為曹操追打的目標。

    除非孫權能夠及時攻下徐州一線,否則壽春就要時刻面臨曹軍多面進攻,這樣一來,曹孫之間的戰鬥就不會停歇,這對於諸葛亮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這也是諸葛亮對孫權此次,暗地裡與曹操苟合,不但不惱,反而高興的原因。

    現在諸葛亮反倒是擔心,孫權能不能抓住機會,一舉攻下壽春,不過如果諸葛亮這會要是知道,周瑜已經與孫權君臣一心,那他也就不會有這層擔憂了。

    面對諸葛亮的坦然,龐統也很快領會了其中之意,當下遂笑道:「壽春雖然是塊好肥肉,但要吞下去消化掉,只怕不是短時能夠做到的。」

    「哈哈,士元兄所言甚是。」諸葛亮開懷大笑一聲,道:「傳令眾軍,明早開始攻城,東南西三面齊進,留下北門,我倒要看看曹仁在知道襄陽失守後,還能不能死守不出。」

    翌日巳時,諸葛亮親率大軍,列陣在宜城東門之外,揚聲喊道:「城中的曹軍兄弟聽著,本侯已經拿下襄陽,於禁和陳矯皆歸降了我軍,只要你們放棄抵抗,開城投降,本侯不但恕爾等無罪,還重重獎賞。」

    城頭的將士,正在半信半疑之際,諸葛亮一聲令下,五百弓弩手,衝出陣前,朝城頭便社出了三輪箭矢,不過這些箭矢,可不是射人的,而是綁著信札的無刃羽箭。

    羽箭上綁著的信札上,寫的內容自是招降之意,以及歸降的一種曹軍寫的勸降信,為了證實這些內容,諸葛亮還讓歸降的三千餘曹軍,在陣前叫喊,以及言明襄陽城破的消息,並且還把曹仁,杜襲、趙儼等人留在襄陽的家眷,一起推到了軍前,以證實襄陽城破之實。

    原本還有些懷疑的守城兵馬,看到曹仁等人的家眷,自是信了十分,一時之間,人人自危,尤其是想到後路被退,荊州大軍圍困城下,抵抗下去,顯然難有出路。

    就在城頭軍心渙散,士兵交頭接耳的時候,接到消息趕到城門樓的曹仁,看到自己三名侍妾和一雙兒女,皆被押在陣前,雖然心中震怒,但還是穩住心神,喊道:「將士們,雖然襄陽城破,但卻不足為懼,本將軍已經接到密使送來的消息,丞相大軍已經趕到南陽,只要我們堅守住十天,丞相援軍一到,荊州兵馬必然潰敗,到時爾等皆是有功之士,吾必奏請丞相,讓爾等回家探親。」

    城下的曹仁家眷,卻並不是曹仁的正妻,而是近年來新納的妾侍,而他的正妻和三個兒子,則留在許都家中,這也是曹仁能夠說的如此大義凜然的原因,否則就是曹仁再忠義,也不可能看到家人被俘,而如此無動於衷。

    「曹將軍,你這話是真的嗎?」軍中的一名軍士大膽的問了一句。

    「眾位弟兄都追隨本將多年了,我曹仁何時說過謊話,眾弟兄儘管全力備戰,勝利必然屬於我們的。」曹仁極盡鼓舞之能高呼道。

    「我軍必勝,我軍必勝!」曹仁左右將領,立即振臂高呼,響應道。

    一時之間,城頭守軍士氣大震,這讓城外的諸葛亮,也不由讚歎曹仁的急智和統軍的能力。

    雖然曹仁鼓舞了士氣,但宜城這樣的小城,最終是奈何不了諸葛亮大軍的攻城,而且曹仁還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城中的餘糧,從明日起,就算每日吃兩頓稀飯,也最多能夠支撐個十天半月的。

    為了節省糧食,從數天前,曹仁就命伙房的軍士,每日三餐,都減少了三成的量,眼下沒有戰鬥,士兵們還不覺得餓,只要戰事一開,沒吃飽飯的士兵,又豈能甘心賣命,這個時候的士兵,最大的忠誠,不是忠於君主,忠於人民,而是忠於肚子,如果當兵連肚子都吃不飽,他們是無論如何不會甘心賣命的。

    既然攻心之計,並沒有起到預計的效果,諸葛亮也就不再客套,當即拔劍在手,揚聲喊道:「傳令,投石車攻城。」

    這些時日來,龐統和趙雲等人,在宜城外可沒干做著,三軍齊動,足足打造了八百輛投石車,投石車這種攻城器械,在漢末並不是特別稀奇的東西,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大戰時,就大肆應用過。

    眼下諸葛亮軍中的投石車,也並沒有什麼新意,基本如出一撤,同樣是利用槓桿的原理,把重達數十斤,或者百斤的石頭拋進城頭,砸壞城池或砸死城頭的守軍。

    不過諸葛亮軍中推出的投石車,裝的可不是一顆顆石頭,而是一根根澆灌了火油燃燒的巨木。

    一字排開的投石車,就好比後世的炮兵陣地般,在諸葛亮的一聲軍令之下,操作投石車的三千將士,在徐庶親自指揮下,齊聲高呼道:「預備,發射!」

    (作揖拜謝『快樂好運』同學的大額打賞,這是催促小蝦寫下去的**啊,啊啊啊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