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戰曹仁(三)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零二章大戰曹仁(三)

    戰場上的黃忠眼看曹仁要逃,縱馬持刀便沖了衝了出去,振臂呼道:「將士們,隨我殺啊!」

    「殺啊!」黃忠身後的三千將士,怒吼一聲,掩殺而去。

    位於戰場後方的龐統,眼看曹仁殺了出來,突然又轉身而回,心知必有緣故,正當他命傳令兵準備鳴金之時,卻見黃忠已經率部追殺出去了,當下顧不得多想的龐統,立即對身旁的陳楚道:「子揚,汝立即率軍前往接應,以免眾軍有失。」

    陳楚領軍殺出營寨之時,身先士卒的黃忠,已經飛馬追殺曹仁到達了城下,眼見城頭並無人馬駐守,欣喜之下的黃忠橫刀立馬,立於甕城門下,大呼道:「攻入城池,活捉曹仁。」

    軍前的數十騎士兵,當先而入,直衝甕城,身後的數百軍士,也是一擁而入,黃忠緊隨其後,驅馬剛剛衝到城門內,卻見前鋒的數十騎軍士,盡皆跌入陷坑之中。

    正在這時,城頭之上鼓聲齊鳴,甕城四周的牆壁上早就埋伏好的弓弩手,在趙儼的指揮下,弓弩齊發,驟如雨下,衝進城的數百軍士,轉眼功夫就射成來的塞子。

    眼見漫天箭雨落下,躲避急忙翻身落馬躲避,但卻仍舊沒能倖免,左腿兩中了兩箭,而他坐下的戰馬,更是連中數十箭死於當場。

    「將士們,進攻!」此刻甕城內城門洞開,杜襲率領數千將士,殺奔而出,直驅黃忠而來。

    戰馬死亡,而腿上又受了傷的黃忠,根本無法行走,眼看曹軍殺到跟前,黃忠不由暗呼一聲:吾命休矣!

    「黃老將軍,休要驚慌,徐盛來也。」正在這時候,徐盛一馬當先,衝殺到了黃忠跟前,翻身下馬把黃忠扶上了馬背。

    「駕!」徐盛隨即翻身上馬,驅使著戰馬飛奔而走,堪堪把黃救了下來,杜襲領軍追趕而出,剛出城門,趙雲和陳到率領騎兵衝到城下,兩軍在城下混戰一場,各自罷兵而回。

    城下之戰,趙雲和陳到率領的騎兵雖然有優勢,但由於曹軍弓弩手列陣與城頭,荊州兵馬根本不能近前,否則無不成為城頭弓箭手的活靶子。

    這一場混戰,總體來說,雖然是荊州軍佔了優勢,但曹仁率領的守軍,也算是打出了士氣,而且顯示出了不凡的戰力。

    這一戰曹軍戰死兩千三百餘人,被俘虜了一千八百人,曹軍大將牛金戰死,諸葛亮的荊州軍,戰死六百餘人,傷千餘人,沒有被俘虜的軍士,黃忠受到箭傷,雖然沒有大礙,但卻也要休養十天半月。

    回到營地,黃忠苦笑之餘,感激的道:「多謝徐將軍襄助。」

    「黃老將軍客氣了,你我皆袍澤兄弟,自當同生共死,再說要不是你先前救了我,我焉有命救你,所以總的來說,還是某欠老將軍一個人情。」徐盛揚聲回道,卻也盡顯灑脫個性。

    「徐將軍說的好,戰場之上,袍澤皆為兄弟,自當同生共死,不離不棄。」龐統迎將出來,聽到二人對話,不由讚賞的附和道。

    「見過龐都督。」眾人齊聲行了一個軍禮。

    「來人,扶黃老將軍下去包紮傷口,好生救治。」龐統吩咐一聲,待趙雲陳到等人歸營時,龐統召集眾將到大帳道:「一個時辰前,接到主公從襄陽傳來的捷報,襄陽已經攻下,不日主公大軍即將返回宜城,到時兩軍會合,定可一舉殲滅曹仁。」

    「哈哈,太好了,沒想到主公竟然這麼快就拿下襄陽,看來曹仁的死期要到了。」徐盛忍不住開懷大笑了起來。

    帳內的趙雲等將領,也是喜形於色,對於這個好消息,自是倍感鼓舞。

    *******************

    廬江郡治所舒縣。

    自從張遼李典攻伐廬江以來,徐州刺史呂虔,威虜將軍臧霸陳兵廣陵,虎視眈眈吳郡,大將樂進屯兵合肥,兵鋒直指丹陽,使得孫權倍感壓力。

    這一個多月來,他是旦夕不得安睡,首先命老將韓當和魯肅率一軍鎮守吳郡,命蔣欽周泰率領水軍鎮守丹陽水域,他則和老將程普,以及臥病在榻的周瑜,鎮守廬江城。

    最近這些時日,雙方征戰,雖然互有勝算,但戰事卻都在廬江郡內開戰的,致使原本尚算富裕的廬江郡,百姓流離失所,各縣百姓紛紛逃難,有的遷移去了江夏,有的逃亡江東,有的逃奔壽春,致使廬江郡蕭條到了極點。

    而年前與諸葛亮的一戰,雖說未傷及孫權根本,但卻損失了精兵數萬,大將黃蓋朱治等戰死,周瑜因心病引發暗疾,從而使得孫權元氣大傷。

    而為了跟諸葛亮同罷戰盟約,和換回董襲和周瑜之子,他又花費了十萬石糧食,而且還把豫章西部的十縣都割讓給了諸葛亮,這一連串的損失,對孫權還是不小的打擊。

    原本還準備跟諸葛亮同盟之後,好好休養生息幾年,結果這還不到半年,曹軍又大舉進犯,而更讓孫權頭疼的是,最近他接到情報,江東內部的各大家族,由於不滿孫權招兵徵賦行為,也是蠢蠢欲動,大有暴動的意思。

    面對這般內憂外患,孫權雖然痛苦,但也只能咬牙挺住,好在諸葛亮守信,派了柴桑的甘寧,率領一支水軍,在長江水域巡哨,緩解了孫權後方運輸輜重糧草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孫權也證實了曹操大軍西征涼州,壽春一線不過是一支佯攻部隊罷了,若是此刻真是曹軍十萬大軍東征,孫權只怕真會食不知味,睡不安寢了。

    建安十五年的正月,也就是春節期間,張遼兵鋒稍緩,孫權也得到喘息時間,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的使者王朗,也來到了廬江城。

    得知曹軍使者王朗到了時,孫權驚疑之餘,還是召見了王朗,雙方會面,交談之下,得知了王朗前來是為了議和時,孫權雖然疑惑,但心底還是頗為興奮,但表面還是裝著鎮定的表示要和帳下的文武官員商議一下的。

    眼下魯肅不在廬江,孫權帳下的謀臣並不多,思來想去,孫權還是來到了周瑜府上,雖然他對周瑜懷有三分猜忌,但孫權內心中卻還是很敬服周瑜的,他心底也非常明白,江東要說文武兼備,具備統帥之才的話,非周瑜莫屬。

    「公瑾兄,病體好些了沒有?」來到周瑜病榻前,孫權見周瑜臉形消瘦了不少,心頭也不由微微感到幾分歉意和難過。

    「主公……」

    「公瑾兄病體未癒,躺著說話,無需多禮。」孫權見周瑜掙扎要其身,急忙上前按著他道,並且體貼的給他把毛毯蓋嚴實了。

    「咳咳……」周瑜連續咳嗽了幾聲,深吸了口氣,道:「主公此拉,可是前線戰事不順?或是有要事發生了?」

    孫權也沒藏著,苦笑道:「實不相瞞,王朗來了,代表曹操來議和的。」

    「東海王景興?(王朗字景興,徐州東海郡人氏)」周瑜蹙眉問道。

    「正是此人。」孫權點頭道。

    「王景興在朝廷身居要職,乃是曹操帳下重要大臣,今日曹操無端派此人前來議和,其中必然有故,吾若所料不差,定是荊州的諸葛亮派遣大軍攻克了襄陽,遠在西涼的曹操擔心南陽許昌安危,準備與我軍議和,調遣兵馬馳援南陽一線了。」周瑜雖然病魔纏身,但頭腦卻清醒異常,僅僅思慮片刻,便預測到了其中緣由。

    「公瑾兄既然推測出情況,那依您之見,吾該如何做呢?」孫權虛心的請教道,這點也正是孫權的長處,能屈能伸,絲毫不以往日過錯為恥。

    「答應王朗,並且讓曹軍退出廬江境內,我軍可保證不追擊。」周瑜說到這裡,替孫權解釋道:「壽春一線,曹操一直屯重兵防守,對我們嚴防死守,若不是發生危急情況,曹操在壽春的兵馬絕對不會動彈,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我軍要想奪取壽春,就必須等到壽春兵力空虛的時候,這也是我讓主公答應王朗議和的真正意圖。

    「只要壽春大軍一動,我軍必可伺機而動,奪取壽春,這樣一來,即可遏制諸葛亮在荊州擴展地盤,讓曹操和諸葛亮拚個你死我活,使我軍坐收漁翁之利,如此好事,可遇不可求也。」

    孫權聞言,眼前不由一亮,欣喜的躬身對周瑜一拜,道:「公瑾兄大義,權慚愧之極,從今日起,公瑾即我兄長,權絕不相負,若有違此誓,當如此案。」孫權說罷,手起劍出,把臥室當中的書案砍為兩半。

    「主公……」周瑜也是感慨的歎了氣,久久不能言語。

    「公瑾兄好生養病,權定當尋遍天下良醫,治好公瑾頑疾,從今往後,你我一心,共圖霸業。」孫權也是感懷的再次深深一拜道。

    「主公如此坦蕩,瑜肝腦塗地,以報主公大恩。」周瑜強撐病體,起身作揖行禮道。

    自此孫權周瑜之間,隔閡盡去,君臣同心,再無嫌忌,而孫權也說到做到,遍尋良醫,恰好遇到前來江東遊歷的華佗,把周瑜暗疾治好,從而使得原本只有一年好活的周瑜,卻延長了多年壽命。

    這點諸葛亮始料未及,周瑜自己也不知道,他已經砸鬼門關前走過一回了,這或許就是諸葛亮這只蝴蝶帶來的效應吧。

    隨後孫權與王朗達成協議,孫權也獲得獻帝的詔書,受封為揚州牧,領鎮東將軍之職,時孫權爵位為吳侯,自此孫權真正的成了名正言順江東之主。

    而王朗與孫權達成罷兵後,隨即與張遼李典二將,從壽春抽調出了兩萬五千兵馬,日夜兼程,奔赴南陽而來,張遼李典一走,壽春一線則留下樂進和曹休所部的一萬五千兵馬鎮守,兵力銳減一半有餘,防線自是捉襟見肘。

    這點正如周瑜所料,面對壽春這塊肥肉,孫權在休整兵馬後,隨即露出了鋒利的獠牙,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2更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