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七十七章 缺乏人才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七十七章缺乏人才

    翌日一早,江夏城中的數萬民眾,得知諸葛亮成了新太守,本來對於誰來做太守,百姓並不會過於關心的,但諸葛亮在佈告中,承諾免除全郡百姓一年賦稅,以及登記戶籍能夠領取糧種和分派土地一事,徹底讓全城的百姓沸騰了起來,尤其是各城流落到江夏的流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爭先恐後的擠到郡守,希望能夠領取到糧種和土地。

    諸葛亮在自領江夏太守的同時,隨即任命糜竺為江夏郡戶曹從事,糜芳和傅肜二人為江夏都尉,各領三百衙兵,負責全城治安。

    任命趙雲為鷹揚將軍,陳到為裨將軍,鄧芝為參軍,負責統率驍騎軍,讓這三人搭配,自領一軍,一直是諸葛亮的夢想,他相信著憑藉著三人的能力,相輔相成,定可成為他手下的最為犀利的一張王牌,而驍騎軍更是以騎兵為主,一等一的將領,配上最精銳的鐵騎,他們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戰果,諸葛亮自己都充滿了期待。

    除了任命這些新人外,諸葛亮還升任徐庶為左軍師,賈詡為江夏長史,諸葛瑾為別駕,領新城令,步騭為新野令,衛旌為新城縣丞,嚴畯為江夏工曹從事,負責水利、建設等事務。

    呂蒙為水軍都督,甘寧為副都督,正式在夏口設立軍港,並且水軍編制,擴編為五千人,其餘徐盛、呂岱、魏延、張頜、高覽等新老諸將,一一得以封賞。

    頒布了封賞事宜,諸葛亮把江夏郡的事務,暫時交給了賈詡負責,政務由糜竺負責協助,軍事統歸張郃、趙雲署理,他則領著陳楚、劉封二人,領著親衛趕赴夏口而去。

    夏口作為江夏東南方向的屏障,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位於漢水下游,長江口的夏口城,擁有便捷的水上交通,更是漢水上游襄陽的重要交通樞紐站,往來商戶不絕。

    經過這次戰亂,夏口周邊四縣,民眾流離失所,加上江東軍劫掠,致使夏口五縣七萬五千餘口,僅剩三萬五千餘人,人口失去一半。

    諸葛亮匆匆趕來夏口,一是為了設立軍港,二是為了加強夏口城市規模而來,以前的夏口作為一座城鎮,在防禦方面,明顯偏弱,絲毫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諸葛亮決定採用新城模式,把周邊各縣的民眾,盡數遷入夏口,充實這座城池的規模,然後利用夏口水上交通優勢,讓這座城池,迅速的成為第二座新城。

    「主公,黃祖原先的夏口軍港,在這次戰亂中,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造船作坊和大部分工匠也都還在,他們在戰前就跑掉了,最近這幾天聽說我們打敗了江東軍,又陸續跑回來的。」在視察夏口軍港時,徐庶指著碼頭的軍港為諸葛亮解釋道。

    「工匠一定要善待,尤其好的大匠師,一定要優待,可以依照新野匠師的待遇安置。」諸葛亮看著浩瀚的江面上,那些殘差不齊的戰船,搖頭之餘,不由暗自思量著,把明代鄭和下西洋時代的海船圖紙畫出來,看能否建造成功。

    作為一名考古出身的行家,他有幸研究過鄭和下西洋的戰船,所以對那些戰船的結構,他有著很深的瞭解,也深知那些戰船行船速度和戰鬥力,若是能夠建造出那樣的戰船,那他的水軍,無疑將領先這個時代所有的戰船,那麼江東憑仗的水軍,也將會在他的水軍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徐庶苦笑一聲,道:「工匠方面的事務,屬於政務,現今呂蒙和甘寧正在編製降兵,修繕軍港,編排軍陣,我這個左軍師,每天既然要管軍務,還要管政務,著實有些忙不過來,你看是不是安排一個縣令,來幫我分擔一下?」

    「佐官我已經安排人,從新野抽調過來了,相信不出幾日,就可以抵達夏口,至於縣令,暫時還得委屈你這個軍師兼任,不過你放心,我已經發下了招賢令,一旦有合格的賢士來投,我第一個安排他來夏口上任。」面對徐庶的抱怨,諸葛亮也只能愛莫能助,現在江夏百廢待興,以前大部分的官員佐官,不是被殺就是逃亡,別說夏口,就是江夏,要不是有糜竺在,諸葛亮別說來夏口視察,只怕那一大堆的政務,就會把他忙個半死。

    「孔明,上月孟建和石韜給我寫了一封書信,約我去水鏡先生處拜訪,此二人皆你我摯友,又才華甚重,莫如你親自去趟襄陽,請他們二人來我江夏任職?」徐庶猶豫了一下,開口詢問道。其實徐庶心中一直有些疑問,那就是諸葛亮為何明知荊州士族中,有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可他卻始終視而不見,相反這幾年來,陸續加入新野的將軍,都是他極力招攬而來的,就好比呂蒙、張合、高覽、甘寧、魏延等將領,皆是諸葛亮結識與微末。

    這些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但經過歲月的考驗,皆顯示出了非凡的能力,無論是最初的呂蒙,還是新晉的甘寧,皆是大將之才。

    諸葛亮何嘗不知道,荊州這片大地上,擁有多少有才之士,光他知道的龐統、蔣琬、馬良、馬謖、向朗、向寵、劉巴、潘睿、李嚴等皆是一代名士,但這些人有個共同的點,那就是都是士族弟子,士族豪門弟子,心多向與家族,雖然有才,卻對國家缺乏忠誠,而且諸葛亮要是以前去請,憑他一個縣令的身份,人家根本就不會瞧得起他。

    要知道這些士族弟子,他們只要願意出仕,那個出來不來不能謀得一官半職,還需要到他諸葛亮一介縣令帳下為官嗎?

    就好比徐庶提到的孟建,石韜,還有崔鈞,這三人皆是諸葛亮好友,但這三人的心智,諸葛亮早摸得一清二楚。

    首先這三人都是中原人士,而且都是世家弟子,雖然有才華,但他們卻缺乏拚搏的鬥志,對於他們來說,混個名士的名聲,安穩回中原做官,要比尋找一個明主,伸展抱負,更適合他們志向。

    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諸葛亮從出仕以來,就從來沒有想過,要找他們來幫忙,至於徐庶,首先他是寒門出身,其次徐庶才略出眾,其能力也就比諸葛亮稍遜一籌而已,加上為人重信諾,有大局觀,更有長遠的目光,這點尤為讓諸葛亮看重。

    「孟建和石韜,他們志不在荊州,去也白去,何必強求?若是他們真有心的話,這幾年來,就算我們不去請,他們也會來拜訪我們的,可自從我出仕以來,他們就再沒有登過我的家門,這不是很明顯,他們怕我開口招攬,而他們又不好拒絕,所以故意避而不見嗎?」諸葛亮淡然一笑,不以為意的回了徐庶一句,對於這幾個所謂的朋友,他還真沒怎麼放在心上。

    相反諸葛亮現在還真有心,去拜訪一下司馬徽和龐德公,希望他們二人出面,替自己引薦幾個弟子,作為龐德公的弟子,諸葛亮自是明白,龐德公在荊州的份量,也知道只要他出面說句話,荊州的士子,必然會望風投奔江夏而來。

    「唉,我這就是天生勞累命,活該我上了你的賊船。」這會左右軍士離得較遠,徐庶感歎一聲,忍不住開起了諸葛亮的玩笑。

    「哈哈……」諸葛亮大笑之餘,道:「看你辛苦的份上,我決定過幾日去趟襄陽,拜訪下龐德公先生,順便去見下水鏡先生,這幾年忙於政務,沒有前去拜訪,也該走一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