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使霏霏1】和【封月靈】的慷慨打賞~
——————————————————
「你這麼年輕,究竟是怎麼練的,才能把功夫練得這麼厲害?」張天養說出了他心中的疑問。
陳爭笑了笑:「我覺得你不應該問我有多厲害,而是應該問你自己,為什麼習武多年,卻得不到更大的突破。」
陳爭這句話當真是說道了張天養的心坎裡去了。
這麼多年以來,張天養一直都在尋求武學上的突破,但自從他二十幾歲開始職業生涯之後,他就一直停留在現在這個水平上,始終無法突破瓶頸。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現在萌生了退役的念頭。
張天養歎了一口氣,徐徐說道:「我十四歲放棄學業,開始學拳,初期練的很雜,直到我發現截拳道的優點,開始轉學截拳道;再到後來,為了達到我偶像李小龍的水平,我又專門拜師學習詠春。屈指算來,他已經在武學上耗費了十八年的光陰。」
「在這十八年裡,我訓練的比別人都刻苦,但我卻還是遠遠不夠強,雖然我在一些國際賽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始終成不了最頂尖的選手。」
「但儘管如此,在遇到你之前,我還是覺得很欣慰。因為在世界搏擊賽場上,我們亞洲人比不過西方人肌肉發達、人高馬大,我一直以為是人種的限制使我不能達到巔峰,我也常常以此寬慰自己,可直到今天我遇到了你……」
張天養一口氣說了一堆,最後又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麼多年來,我練功不可謂不苦,但為什麼我練不到你這種地步?」
看得出來,張天養的確是在武學上有一腔熱血。
「東方人並不比西方人弱,中國的功夫,更不比西方的搏擊術弱,而你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只是因為你的練法不對。」陳爭直言說道。
「我的練法不對?大家不都是這麼練的麼?怎麼不對?」張天養連忙請教。
陳爭搖了搖頭,中國武術已經面臨失傳,雖然還有很多人練,但卻都是不得其法,胡練亂練而已。
陳爭不答反問:「你的詠春,是誰教你的?」
「是和一位在南洋的詠春拳師傅學的,雖然他也是華裔,但從小生活在南洋,連授拳都是用英語來教的。」
其實這種情況十分普遍,當初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大批華人遷往南洋,便也將中國的功夫帶了過去。
而南洋大部分地區當年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十分普及,甚至一度是南洋眾多國家的第一語言。
「這樣也就難怪了。」陳爭自言自語道。
「什麼難怪?莫非你的意思是說,他故意留了一手並沒有全教給我?」
「那倒未必,我的意思是說,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如果翻譯成了外國話,其中精髓就已經十去七八,再傳幾代人,恐怕你所學的詠春拳也早就不是正宗的詠春了。」陳爭說道。
「正宗的詠春?是什麼樣子的?」張天養問道。
「其實我也並不知道詠春是什麼樣子,但我想天下武學的道理都一樣,詠春拳也不例外,都是要用勁打人。」
「勁?」
「就比如說剛剛在擂台上,你打我的那一記詠春寸勁,便是用勁。但是要想打出更強的內勁,必須要首先放鬆全身肌肉,用意不用力,否則威力要小得多。」
陳爭又說道:「你的問題也就在這裡,不然剛剛在擂台上,我也不敢接你那一拳。想必平時做的訓練,都是以肌肉的力量為主。不過又因為你練習詠春拳,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內勁發勁的技巧,但可惜肌肉緊繃,勁與力二者相互抵消,威力有限。」
張天養似有所悟,隨後又問:「那剛剛在比賽中,你又是如何做到料敵機先的呢?就比如當時我與你正在盤手,忽然後退,起腿進攻,我自信是在肩頭不動的前提下起腳,你又是怎麼判斷的如此準確?」
陳爭笑了笑:「還是因為用勁與用力的差別罷了。」
隨後陳爭又做了一番詳細的解說。
用勁顯然要比用力在技巧上更高出一籌,也表現在了很多細節之上,其中有一點,那便是用力打人的話,渾身的僵力都會充滿全身,氣血停滯,而且牽一髮則動全身。一用力便顯有力,對手很容易發覺。
尤其是面對太極拳這種善於聽勁的拳術,只要一搭手,對方的僵力更能感受的格外明顯,自然能夠料敵機先。
但如果是用勁就大有不同了,意到氣到,氣到拳到,讓人防不勝防。
就比如古代的一些高手,只需要推一推手,誰的勁裡被對方聽到,其實便已經是輸了,並不需要當真的過招動手。
將這些大略的講了一番,張天養如同醍醐灌頂,叫了一聲:「原來如此。」
想了想後,又問道:「你說我練得方法不對,那究竟應該怎麼練勁?」
「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勁即至。」陳爭答道:「氣血流注,貫輸全身,先練手,隨後通達全身,但要灌輸全身,首先要將全身肌肉都放鬆下來,極柔軟,然後才能極堅剛。這也就是拳經中所說的『意氣為君,骨肉為臣』的道理。」
「可詠春拳又如何才能做到全身柔軟放鬆呢?」張天養又問。
「其他拳術我不知道,但太極拳,講究四個字:恬淡虛無。」陳爭答道:「恬者,內無所蓄;淡者,外無所遂』虛無者,虛極靜篤,臻於自然。只有先達到了這四個字,然後才能好像是水一樣,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好像是水一樣?」張天養喃喃說道:「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也同樣說,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就好像是水一樣,倒入杯子裡,它就是杯子的形狀,倒入瓶子裡,他就是瓶子的形狀……」
陳爭並不瞭解截拳道的拳術理論,但是聽了這番話,倒是覺得深得道家精髓,笑了笑說:「他說的並不錯,天下武學,萬法歸一。」
俗話說,名師一點,勝過苦練十年,就是剛剛陳爭這一番話,已經讓張天養受益匪淺。
只是最後他卻歎了一口氣:「哎,若是我再早些年遇到你就好了,可惜……可惜我現在三十有二,若是這個時候再重新矯正之前的錯誤,練習內勁,這還來得及麼?」
「如果你真想學,永遠都不晚。拳術本無內外,就看你怎麼練。內家功夫的特點,在於養氣,對於身體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因此真正內家拳的高手,都是需要四十左右,卻並不是外家拳所說的二十出頭。況且就算是八十老翁,若是他真有功夫,尋常的幾個壯漢也都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張天養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原本是覺得自己無法突破瓶頸,又年紀大了些,準備結束自己的拳手生涯,靠做點小生意養家餬口算了。
可聽了陳爭這一番話,心中卻又再度掀起了波瀾。
畢竟每一個武者心中,都對武學有著骨子裡的一股狂熱。
陳爭似乎看出了張天養心中所想,又說:「如果你真的想突破瓶頸,我倒是願意幫你,但你畢竟是成名了的選手,現在要放下身份來和我學拳,只怕你沒有這麼大的決心和魄力,你仔細考慮考慮吧。」
說完,轉身欲走。
「等等,你不告訴我你的聯絡方法,就算我想學,我怎麼找你?」張天養問道。
「如果你出自真心想學,你就一定可以找得到的。」陳爭笑了笑,再不多說,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