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三十二章 奔向塘沽 文 / 沉迷

    「飛艇部隊直接威懾上海人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龐大規模的空中部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飛行工具,當時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是難以想像的。即使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看到龐大的飛艇時,依舊會發自內心的感到震撼,擁有著良好科普知識甚至專業知識的我們,面對一艘大型飛艇都如此感概,更不需要說當時科普知識未普及,甚至文盲佔據95%以上的中國人了。」

    「飛艇身上的咆哮金龍圖案更是對這些自古以來崇拜龍的人們比其他任何國家的人都更加強烈的心理壓力,如果用數字衡量,這飛艇部隊對於其他國家的人心裡壓力是100分的話,那麼上面的金龍圖案帶給當時國人心裡壓力是達到了150分甚至更高。」

    「不需要懷疑龍這種傳說中的圖騰對於國人的心理作用,即使到今天,我們依舊自詡為龍的子孫,即使是現在,我們同樣依舊以龍為國家象徵,依舊在國旗國徽上作為顯著的標誌,從大到紀念碑上的金龍圖案,小到一枚戒子一個耳環一顆珠子上,我們都能夠發現龍的蹤跡。從這些事物中,我們不難發現龍對於我們華夏公民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出現在天空中的龐大飛艇部隊配合金龍圖案,又怎麼能不直接震懾所有人的內心?甚至很多人事後都說當時的國防軍部隊是龍神降世,讓他們幾乎沒有反抗的念頭。這種種因素湊合在一起,也就極大的方便了整個國防軍的上海行動。」

    這種戰術不僅僅是在上海實施,同時也是在其他地方實施,利用誇張的飛艇大軍帶給收復地的百姓絕對的心理壓力,盡可能的消除那些韃虜走狗抵抗心裡,從而減少因為在攻城戰,巷戰中所產生的軍隊傷亡,以及因為大面積城內交戰給普通百姓所帶來的比不要犧牲。

    在南征船隊抵達長江口的時候,在北方,在天津,北征船隊也已經到達了天津口,到達了塘沽外圍。

    正好碰上了出來巡航的北洋水師艦隊。

    甲午戰後,滿清政府有感於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北方沒有海防,因此在承擔著巨大的對日賠款時,還抽出了一部分白銀用於向西方購買新式軍艦以鞏固北京門戶天津口的海防任務。

    並且還從南洋艦隊中抽調出來一部分性能比較優秀的艦船進入新北洋水師。

    此時新北洋水師艦隊已經擁有4艘強大的穹甲巡洋艦以及數十艘中小型炮艦,雖然沒有戰列艦,但是實際上作戰能力也不弱於8年前的北洋艦隊,並且這些軍艦都屬於近幾年下水的新式軍艦,性能很是不錯。

    新北洋艦隊以海天艦為旗艦,以海圻、海籌、海容、海琛四艦為骨幹,以海龍、海青、海華、海犀魚雷艇為羽翼組成一支機動性非常好的輕型艦隊。

    海天艦,海圻艦為同級艦,是中國近代海軍中僅次於「定遠」級的大型軍艦。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每艘造價328242英鎊。

    「海天」艦於1897年11月25日下水。

    「海圻」艦於1898年1月24日下水。

    艦長120.7米、寬14.22米、吃水5.11米、排水量4300噸,載煤量950噸,載淡水量337噸。

    軍艦動力為12座燃煤鍋爐,2座3汽缸往複式蒸汽機,功率17000馬力、標準航速12節、最大航速24節、編製445人。

    艦上裝甲採用哈維鋼,穹甲甲板斜面厚3英吋,平坦處厚1.5英吋,炮罩厚4.5英吋,司令塔裝甲厚6英吋。

    主要武器:8英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門(艦艏艉各1門),4.7英吋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門,47mm阿姆斯特朗機關炮12門,37mm阿姆斯特朗機關炮4門,7mm馬克沁機關炮6門,魚雷發射管5具。

    海籌、海容、海琛則為另一個等級的同級艦,同樣屬於穹甲巡洋艦,只是噸位要比海天海圻兩艦低上不少。

    三艦均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每艘造價16萬3千英鎊。

    「海容」、「海籌」二艦於西元1897年竣工,「海琛」艦於1898年2月12日竣工。

    「海容」、「海籌」於1898抵達大沽,而「海琛」則正好在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的當天抵達大沽。

    三艦性能:長99.97米、寬12.42米、吃水5.79米、正常排水量2680噸,滿載排水量2950噸,煤艙正常容量200噸,最大可載煤580噸,載淡水量270噸。

    軍艦的動力裝置為8座燃煤鍋爐、2座3汽缸往複式蒸汽機,雙軸雙槳,功率7500馬力、標準航速10節、最大航速19.5節、編製274人。

    主要武器:150mm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3門(艦艏左右2門、艦艉1門),105mm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8門(分佈於兩舷),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8mm馬克沁機關炮6門,60mm克虜伯行營炮1門,魚雷發射管3具(艦艏水線下一具,左右舷甲板上各一具)。

    除去這5艘穹甲巡洋艦外,清政府還向英德兩國訂製了飛霆」艦「飛鷹」艦,並的在德國碩效船廠訂購「海龍」、「海青」、「海華」、「海犀」四艦。

    「飛霆」艦長63.7米,寬7.2米,吃水3米,排水量正常情況下為349噸,滿載時401噸。立式蒸汽機2座,功率為3000馬力,鍋爐2座,雙軸推進。載煤量104噸,它的武器系統包括2門3.75英吋速射炮,4門3磅炮,2具雙聯裝迴旋式魚雷發射管,1具艦首單管魚雷發射管。

    「飛鷹」艦長79米,寬8.69米,吃水4.15米,排水量850噸。動力系統包括立式蒸汽機2座,功率為5500馬力,鍋爐8座,載煤量170噸,航速22節。武器系統,包括2門104毫米速射炮,6門6磅炮,4門1磅炮,魚雷發射管3具。

    「海龍」級四艦皆被稱為魚雷艇,也是因為它更像是加大魚雷艇。

    「海龍」等艦的技術參數為:艦長58.98米,寬6.4米,吃水2.355米,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6000馬力,排水量234噸,最高航速32節。

    武器系統包括:6門47毫米炮,2座單管裝魚雷發射管。軍艦施工期間,中方派呂文經、蔡灝元、何嘉蘭、呂調鏞、林國僖赴德監造,1898年完工,1899年到華。

    可以說實際上新北洋水師的艦隊實力要遠遠強於北征的共和國海軍第二艦隊實力。畢竟第二艦隊僅兩艘千噸級以上的軍艦,其中旗艦皇帝號7650噸、伊倫娜號4300噸的排水量,而雙方的千噸級一下炮艇數量都相差不多,但是總的來說,第二艦隊要佔些許優勢。

    一是第二艦隊的所有軍艦都保持每年一大檢查,每半年一小檢查的頻率,依靠著青島造船廠的優良條件,這些從德國遠東艦隊租借來的艦船保養的非常的好,並且還經過了大幅度的升級改造。

    如果不是主體構造已經落伍並且也無法替換,完全可以說是新艦也差不多。同時所有的軍艦彈藥都是由自家炮彈廠生產的,擁有著良好的後勤支援,彈藥幾乎是無限制的使用。

    相比較起來,新北洋艦隊方面就不可能出現這種好事,滿清沒有自己的炮彈廠,即使天津機器局製造出來了,估計這些北洋艦隊的人也不敢使用,甲午戰爭時,北洋艦隊就吃夠了炮彈摻沙子的苦頭,哪怕北洋艦隊和天津機器局同屬北洋系統,也不能阻止北洋艦隊的人對天津機器局的怨恨。

    但是由於巨額的賠款壓的清廷財政極為吃力,加上滿清韃虜對漢人武裝極為戒懼,因此在經費上極為卡新北洋艦隊的脖子,導致新北洋艦隊的彈藥儲備只夠一次戰爭所用,如果還需要,則必須再次向列國進口。

    當然,由於王紹楓阻止了義和拳的傳播,導致兩年前沒有發生庚子事變,也就使得這些現代化的艦船並沒有如同歷史上一樣被八國聯軍所搶奪,依舊在新北洋艦隊的手中。

    儘管共和國第二艦隊並不擔心會不會打的過新北洋艦隊,但是因為己方僅有兩艘大型艦船,其他的都是幾百噸的小型艦船,在這種主力決戰中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同時還有上百艘的商船需要護衛,可以說兵力非常的薄弱。

    然而,在白鴿飛艇編隊的保護下,第二艦隊的官兵們無不充滿了信心,就連擁有數艘戰列艦的英國遠東艦隊都被飛艇部隊嚇跑了,何況那些滿清的新北洋艦隊?他們的作戰意志是那麼的薄弱,如果說是甲午之前的北洋艦隊,大家都相信,即使不敵,那些北洋水師軍官都敢拚命,但是現在,他們的戰鬥意志已經被連戰連敗給打沒了。

    被日本打的全軍覆沒,然後又被俄羅斯強佔了旅順口,連老家都沒有了,只能暫住天津港,接著又被德國遠東艦隊給打敗了,現在連出海訓練的次數都不到幾年前的一半水平。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終究掩蓋不了他們整體實力虛弱的本質。

    「滴滴,嘀嘀嘀。」清晨,皇帝號上,電報室裡一陣忙亂。

    「司令,塘沽急電,北洋艦隊已於早上8點出港。」

    共和國第二海軍艦隊司令孔寶凱登時一皺眉,對著搭檔政委於林說道:「這狗日的北洋艦隊怎麼不好好的在他們基地吃喝玩樂,今天發什麼瘋出來了?」

    「是啊,難道他們不怕這麼大的海風吹壞了他們身子骨麼?」於林同樣感覺有點詫異,北洋水師的軍紀一樣是為世人所知,實際上這也是滿清軍隊的一個特性,除了極少數的軍隊如北洋新軍外,其他軍隊基本上都是吃喝嫖賭抽無所不為,好好的一個軍營也成了一個賭坊妓院集中的場所,甚至很多官員都是這些賭坊妓院的後台老闆。

    這些人論起吃喝嫖賭抽可說是冠絕天下,但是論起作戰意志,那簡直不堪入目,貪生怕死者眾多,技藝不精者更多,講究裙帶、同鄉、同窗等關係論資排輩,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也因此常被共和國海軍官兵上上下下都戲稱為老爺兵娃娃兵,風大了點都會讓這些人窩在基地裡安逸享樂。

    所以,在於林戲謔的話一出口,就引來了其他官兵的嗤笑。

    「我懷疑是不是安全部的人員昨晚切斷他們電報線路時,驚到了北洋的一些人?北洋裡雖然貪污**貪生怕死昏庸無能之輩眾多,但也不能否認北洋畢竟是滿清最有能力的一個組織,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工業上的,都是如此,人才不少啊。」孔寶凱想到了一個漏洞。

    於林登時眼睛一瞇,緩緩點頭說道:「八成是這樣,北洋裡精明人不少,如果是一條電報線路斷了,他們可能會認為是正常故障,但是全部切斷,那必然是有問題,所以也會命令艦隊出港,窩在港口裡的艦隊是死艦隊,起不了什麼作用,他們幾年前就是在旅順口裡吃的這個大虧,肯定不會忘記。」

    「那我們兩艘主力艦帶兩支飛艇小隊前出15公里距離,盡量和後面的船隊拉開點,這些韃虜走狗對上外國人就成了軟腳蝦,對上國人,那是刀子比誰都快,我們必須要注意防止混戰導致船隊出現不必要的損失。」孔寶凱想了下說道。

    「可以,這10艘炮艇足以護住船隊了,何況我們還有飛艇部隊,即使出現其他艦隊威脅,也足以解決掉。」於林支持這個提議。

    皇帝號和伊倫娜號兩艘裝甲巡洋艦鳴了幾聲汽笛後,即刻開始加速。

    更換了動力系統的兩艘老式裝甲巡洋艦的速度即刻由11節船隊航速提升到20節,這是兩艘裝甲巡洋艦的正常巡航時速,而它們的最高航速已經可以飆到23.6節(皇帝號)和24.5節(伊倫娜號),在最高時速下的持續時間也被提升到6個小時左右。

    每次開著這些被更換一新的軍艦時,就連德國遠東艦隊的軍官也不禁感歎和5年前的遠東艦隊相比,就如同一匹狂奔的戰馬和一匹騾子那麼大的差距。

    兩者之間已經不可具備比擬性了,同樣素質的水兵,操作現在的艦隊,可以輕易的摧毀幾年前的艦隊。

    僅僅艦載無線電系統,光學測角器-周視瞄準鏡這兩樣最新式的裝備,就足以讓艦隊的整體實力提升了50%以上,這兩樣產品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即使在歐洲,也沒有幾艘軍艦能配備的上,而在這裡,共和國居然捨得給非己方軍艦進行配備,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幾年的大量建造萬噸級的大型商船以及數次不惜血本的為德國遠東艦隊進行更新換代機器配件等,已經為共和國培養出了一大批精幹的船員,就連最苛刻的德國造艦專家也認為這些人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建造萬噸級以下的任何軍艦了,而萬噸級以上的軍艦雖然不一定有這個實力和技術,但也不會相差多少。

    只要共和國想建造軍艦,他們就能在一兩年內完成一支大型艦隊的建造,問題只是在於,他們現在似乎並沒有這個想法,或許等他們完成了國家建立後,不能再拉著德意志的旗幟唬人,才會開始建造軍艦。

    這些人並不知道軍政府一直未建造軍艦隻是為了等待蒸汽輪機技術的成熟,並且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就連德國,從去年開始,就沒有新的造艦計劃了,儘管造艦法一支在那進行著,造艦所需的物資也在那裡儲備著,但是偏偏船廠裡停的都是些商船或為其他國家建造的軍艦。

    完全可以想像,只要蒸汽輪機技術的成熟,王紹楓會即刻命令造船廠建造一批軍艦護衛海疆。

    高速奔馳的皇帝號和伊倫娜號的速度並不比飛艇慢,在天上的飛艇收到配合請求後,頓時分處兩支小隊8艘白鴿飛艇跟隨前進,同時飛艇部隊開始停止空中警告性言語以及轟炸。

    遠遠落在北征船隊後面的是傑貝茲中將帶領的三艘老人星級戰列艦,從膠州灣外海,三艘英國的戰列艦就如同影子尾巴一般,遠遠的吊著,盡可能的保持在15-18海里的距離,以避免刺激到天上那支強大無比的飛艇部隊。

    以老人星級戰列艦的速度,自然是遠遠超過北征船隊的速度,根本不擔心跟丟,何況還有天空中那個極為顯眼的目標定位。

    甚至在經過威海衛時,傑貝茲中將特別命令軍艦加快速度在威海衛臨時加了不少燃煤補充,然後繼續跟上。

    北征船隊的招搖不亞於南征船隊,實際上,如此龐大規模的船隊,再加上如此恐怖的飛艇部隊,對一路經過海域的船隻造成的恐慌性震懾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海軍精華盡失,原北洋艦隊官兵被全部遣散,總理海軍衙門及內外海軍學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頑固派認為是辦海軍而招來了災禍,主張韜光養晦,徹底停辦海軍,否則會「欲禦侮反而適以招侮」。

    但在直隸總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堅持下,清廷於西元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艦隊,並準備聘用原北洋水師總查琅威理回華教練。

    西元1898年戊戌變法時光緒帝更是提出「非添設海軍、籌造兵輪無以為自強之計」,經過數年努力,至西元1899年,重建後的北洋艦隊初具規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葉祖圭為北洋水師統領,薩鎮冰為幫統。

    沒有了歷史上的庚子事變,重建後的北洋艦隊也就沒有被八國聯軍俘獲,此時的北洋艦隊雖然氣勢已經消弭,不復世界第六海軍的稱號,但是終究已經處於恢復之中。

    不過這新組建的北洋艦隊在共和國的眼中,已經屬於完全落伍,必須淘汰的下場。雖然新北洋艦隊中擁有最新的5艘海字巡洋艦,2艘飛字驅獵艦,4艘海字炮艇,下水年月最多不過6年時間,在世界上同級艦中屬於先進行列。

    這11艘北洋艦隊的軍艦,共和國海軍方面是打算盡可能的俘獲,然後大幅度改進後充作共和國海軍官兵的訓練艦使用。德國遠東艦隊軍艦已經達到了自身改進的極限,而且,在最遲明年初,這些德國海軍就必須根據條約回到德國去,同時帶走屬於他們的軍艦。

    因此獲得北洋海軍的11艘新式戰艦也就成了當務之急,至於北洋海軍其他的十多艘老式古董級戰艦則連北洋自己都不使用了,要麼出售要麼直接荒廢在那裡等待報廢,然後把有用的鋼鐵回爐重新利用,它們已經失去了改造的價值。

    當然,打定主意俘虜,並不代表不攻擊,必須在保證自身的條件下再進行俘虜,而這,就必須在海戰中把對方逼降,否則只能打進海底然後打撈了,到時很可能這些艦船會因為損傷過重而失去利用價值。

    在這海戰裡,飛艇部隊將會起到極大的作用,飛艇的靈活性不亞於巡洋艦,並且比新北洋艦隊高得多的速度也很容易起到圍追堵截的效果。

    華夏歷公元年5月6日,上午9點43分,共和國第一艦隊在天津灣外海25公里處碰上新北洋艦隊。

    這次統一戰爭,因為是國家統一戰爭,並且即將要建國的,因此共和國海軍艦隊不可能因為徵用了德國遠東艦隊的軍艦就掛著德國的旗子,也就不能拉著德國人的虎皮。

    並且軍政府也不需要借德國人的虎皮了,雖然軍艦是借用來的,但是兩支艦隊從上到下,無不是共和國自己的海軍官兵,整個艦隊僅有不到20名的德**官作為參謀並且提供一定能力的翻譯能力。

    遼闊的大海上,即使普通人也能用肉眼發現十幾海里外的船隻。

    一馬當先的皇帝號和伊倫娜號帶著8艘白鴿級飛艇迎了上去。

    新北洋艦隊雖然沒有戰列艦,但是11艘新式軍艦組成的的新北洋艦隊同樣是氣勢不凡。

    遠遠的發現了遠處兩艘大型巡洋艦朝自己方向過來,葉祖珪立刻發佈命令:「航向東南,朝那兩艘軍艦開過去,問問他們是哪個國家的軍艦。」

    還沒有天空思維的北洋艦隊上上下下並沒有注意到在這兩艘軍艦附近的上方是8艘龐大的白鴿飛艇。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官兵,此時的反應也是之看海面,而非立體的空中與水下。

    通過望遠鏡,海天號巡洋艦上的葉祖珪看向遠處兩艘巡洋艦上很是怪異,說道:「鼎銘兄(薩鎮冰字鼎銘),你看那兩艘軍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