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四十七章 美菲戰爭的意義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感謝狗頭虎書友的再次打賞---

    根據調查局在菲律賓的情報,預計明年三月份,美軍就會開始從菲律賓大撤兵,詳細的撤軍數量暫時不清楚,但是可以想像的到,美國肯定不會在菲律賓留下太多的兵力了。

    從美西戰爭爆發,到特戰士兵撤出菲律賓時,美國共開支軍費超過17億美元,犧牲總人數超過20萬人,幾乎都是死在呂宋島。

    這些士兵家庭的撫恤,以及殘疾士兵的善後,還有在菲律賓大規模基礎建設公路,不遠萬里運輸各種物資以及三十萬大軍在呂宋島長達一年的消耗等等。

    所有國家一致公認美國這次總支出達到了20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是徹底的讓所有列強國家震驚,沒想到美國的付出這麼大,而要想從菲律賓賺回投資,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沒有個十年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

    菲律賓沒有什麼礦產,出產基本上是靠種植類,三百萬的殖民地人口,需要種植出多少的糧食,收割多少的橡膠才能補的回來?

    虧本的買賣,即使是美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就連在菲律賓各個島上修建公路也是為了更好的清剿土著,而不是為了經濟開發。但是美國當時不得不這樣做,不徹底的向土著們報復的話,別說國家之前的投入,就是民眾也接受不了一個軟弱的政府。

    這一年多以來,通過這種防線戰術,步步為營,一步一步的逼壓著土著人的生存空間,不使得土著門分散在雨林中躲貓貓,把聚集起來的土著人困住後,隔的老遠就是炮轟。

    美軍採取這種戰術主要是自身優勢太大,菲律賓除了呂宋島和棉蘭老島較大外,其他的島嶼都比較小,幾艘軍艦就能死死的封鎖住。

    幾萬大軍上了小島後,一兩千人一個點,十餘個點組成一條線,從島的一頭直接壓到另一頭。陸地上有陸軍大炮,海上有海軍艦炮,一發現動靜就是火炮猛轟。在那些不過幾十公里寬度的島嶼上,沒有了迴旋的空間,土著即使再凶殘也不能擋得住這樣的戰術。

    這種有點猥瑣的戰術,純粹是拿先進武器和那些部落的人比拚火力,即使是美國遠征軍司令兼菲律賓總督邁爾斯將軍也不得不承認:「採取這種辦法是為了保護士兵的性命,美利堅小伙子們不需要和這些野蠻殘暴的土著們近身相搏,對於我們來說,士兵的生命比起作戰物資更加重要。而且這也說明了只有先進的工業國家才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民。」

    私下裡邁爾斯則說的是,美國已經在這片島嶼上承受不起更多的傷亡了,我們只有採用這樣的戰術才能盡可能的減少傷亡。

    命是自己的,軍費是國家的,對此,所有的遠征軍一致表示贊成。

    美國財大氣粗,所以能打的起這樣的仗。其他國家可不這麼想,他們只覺得,美國陸軍實力的確不行,看不到各種戰術,美國的陸軍建設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這種純粹依靠工業力量堆建起來軍隊並不值得擔心,相比起他們的軍隊,他們的經濟實力以及工業力量才是讓人擔心的。

    而同樣,很多美國平民也開始變的不再支持戰爭,在戰爭中除了能看到自己士兵的犧牲,就是政府太多的資金消耗。如果把這20億美元投入到國內的建設上來,那會是能產生多麼大的效益?而且也不需要讓這麼多的美利堅小伙子犧牲自己的生命。

    一時間,太多的人對於戰爭深深的厭倦。這場戰爭作為帝國主義戰爭的一篇,作為殖民者踐踏弱小國家利益的範例而遭到百般非議。

    就連已經逝去的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也曾經在報紙上公開憤慨地說:「美國國旗上的「白條應當塗成黑色,旗上的星條應當改為骷髏頭和交叉骨」。

    美國於西元1900年1月份,初步完成了對呂宋島北部的公路建設,同時利用公路的便捷性,佔領了呂宋島中北部大大小小的城鎮。每完成一個城鎮的軍事佔領,立刻從後方遷移大量的華人移民過來進行實質上的佔領。

    新到的移民肯定是會跟原住民發生一些衝突的,甚至是鬧得不可開交,進行大規模的械鬥。

    為了能穩定這些新佔領的城鎮的治安,菲律賓總督府不得不下達了一個命令:「所有的移民在受到土著熱門的威脅時,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對抗。」

    之所以下達了這個命令,也是知道以華人的懦弱性格,估計還真不是那些土著人對手。

    到時一旦華人抵抗不住,土著人這樣的攻擊移民城鎮,對於華人會造成極大的恐慌。

    而華人的恐慌也使得他們無法在移民城鎮進行長期的生產,對於整個菲律賓的局勢就會更加的嚴峻。

    美利堅也不可能一直派出大軍長期在各個地方駐紮的,要想真正的從殖民地上獲取收益,就必須要依靠這些華人移民的勞作,如果命都不能保證,那長期勞作生產還有可能嗎?

    調查局駐南洋分部菲律賓分處的成員們,立刻利用這大好的機會,組織一些膽大的或者跟土著們有血仇的本地華人在各個移民點漫山遍野的搜尋著土著,爭取不放過一個漏網之魚,徹底的把這片土地變成華人的天下。

    除了極少數的已經漢化的菲律賓土著之外,隨著華人移民大軍的推進,幾年時間,整個菲律賓就成了華人的天下,而華人也佔據總人口的80%以上,剩餘的20%不到,主要是如日裔移民,美國僑民,美**隊,其他國家的僑民,還有少量的熟化菲律賓土著居民。

    有著眾多的人口數量做基礎,加上調查局在各個移民城鎮的作用,一旦以後華夏共和國發動對美戰爭的話,可以一夜之間把整個菲律賓改換旗幟。

    遠征軍有不少人也看到了這種可能性,但是對於華人的反抗精神,他們的確難以相信。

    在菲律賓的美國大軍威懾下,這些華人移民沒有武器,依靠那些砍刀木棍之類的東西又怎麼可能反抗的了步槍火炮的打擊?

    只要控制好現代化的軍事武器,美國根本不需要考慮華人反抗的可能性。這幾十年來,在美國的華人已經證明了他們的無力。

    對於撤軍的總人數,白宮還在商定,菲律賓遠征軍司令部認為:「我們需要8-10萬人才能防守的住整個菲律賓,原因就是菲律賓是個群島國家,每個島上都必須駐守一定數量的士兵,如果數量過少,就不能對菲律賓進行有效的控制。」

    國會認為:「最多只能保留3萬人,且這3萬人還必須是海陸兩軍的人數總和,在菲律賓土著清剿完之後,整個菲律賓的人口不滿300萬,百分之一的比例已經足以掌控整個菲律賓了。而且因為前期的戰爭使得軍費開支過大,預計到明年三月開始撤軍時,總軍費會超過21億美元。並且每年在菲律賓的駐軍同樣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如果還在菲律賓保持很高數字的軍隊,那用不了幾年美國政府就會破產。」

    菲律賓遠征軍司令部:「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對這片土地實行實質上的控制,我們擔心以後會再次出現菲律賓獨立軍的情況,一旦發生,以這一點的兵力,對於美利堅合眾國在菲律賓的統治基礎將會出現嚴重的動搖。」

    國會議員:「僅僅菲律賓300萬殖民人口的產出估計剛剛足夠3萬人軍隊的日常消耗。美國只能靠工業商品銷售才能從菲律賓賺回投資,根據計算,300萬人口在菲律賓一年最多只能帶來3000--4000萬美元的商品銷售額。菲律賓總督府一年所得的稅收不足800萬美元。試問,如果駐軍再多的話,什麼時候美利堅才能收回這21億的軍費支出?難道以後每年在菲律賓的駐軍都需要政府財政大量撥款嗎?或是覺得300萬殖民人口能夠供養的起10萬軍隊?當這些殖民地人口口袋裡的錢都提供給了駐軍做軍費,那還能有餘力購買各種商品嗎?」

    「美國發起美西戰爭是因為需要一個穩定的殖民地人口商品市場進行工業產品傾銷,而不是其他。至於如何保證菲律賓的安全,那麼就讓在撤軍之前讓軍隊盡可能的把土著消滅掉。反正美國與土著人之間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無法和解,那就乾脆不去想著留下這沒有經濟市場的土著,消滅全部的土著,才是保證菲律賓的安全,才能讓菲律賓的總督府以盡可能少的駐軍控制整個菲律賓的局面。」

    兩邊在為這個爭論著,最後在麥金萊總統迫於財政壓力以及國內開始又冒出苗頭的反戰情緒,不得不宣佈:「美利堅合眾國將在菲律賓最多保留不超過3萬人的兵力維持治安,同時,為了保護美國在遠東的利益,美國海軍將會把遠東艦隊全部留守在馬尼拉,並協助陸軍維護整個菲律賓的平穩。」

    蘇比克灣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部南海的海灣,西南位於馬尼拉灣入口西北90公里,向北延伸至呂宋島海岸線,是南海東岸的重要港灣。東為馬亞加奧岬,西為比尼克提坎岬。港灣長14公里,寬8-13公里,水深24-50米,有良好的錨地。

    美國現在國內正在討論建立海軍基地,而不是僅僅把這當成一個普通的停靠港口,蘇比克灣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有了它就能俯視整個南中國海,只要艦隊能在這裡站穩腳跟,那麼美國也就等於控制了南洋這一片海域,把勢力伸進遠東。美國海軍是鐵了心要佔領蘇比克灣的,相比起在其他地方的港口雖然也能停靠,但是畢竟不能跟自己的基地相比,在別人的港口始終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如果按照原先的預計,美國國會很快通過這項建造蘇比克海軍基地的議案,但是因為美菲戰爭已經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美國消耗了太多的軍費。現在很多人在考慮要不要繼續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去修建一個很可能在未來二十年也不一定用的上的軍事基地,不少議員建議就直接停靠馬尼拉港口即可,沒必要重新花費太大的代價去修建新的基地。

    而這種軍事基地需要花費的資金很高,預計要修建一個大型的完整的海軍基地,各種設施,港口清理,碼頭修建,等等沒有600萬美元是拿不下來的。

    華盛頓,國會。

    國會議員:「是否可以等上幾年,等財政緩解再繼續?」

    軍方代表:「即刻修建大型完整的軍事基地,有助於我們菲律賓駐軍的穩定,我們需要考慮那些駐軍的思想情緒,只有擁有完備的設施,才能緩解這些離家萬里的小伙子們的不安。同時也能增加我們菲律賓駐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只有完備的軍事基地,才能有著充足的物資儲備,我們這兩年的戰爭證明了現代戰爭的特點,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沒有強大的彈藥補給,根本就無法打贏現代戰爭,我們士兵的生命要比那些土著重要的多。」

    國會議員:「遠東是不是情勢就那麼的緊張必須立刻建設?難道菲律賓的局勢已經危急到這樣的程度?這樣說的話,是不是可以認定遠征軍實際上還控制不了菲律賓?」

    最後這句話問的很重,很尖銳。這名民主黨議員語言的鋒利大家是有目共睹。

    軍方代表很是憤怒,這名議員實在是在污蔑整個菲律賓的遠征軍,但是他必須要牢記自己這次的使命,壓抑著怒火,盯著對方的眼睛沉聲說道:「議員先生,我們的軍隊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和那些殘暴的野蠻人作戰的,他們付出自己的汗水,傷痛,乃至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為我們的國家打下了這麼一片殖民地。他們必須受到尊重,也應該受到尊重。」

    「ok。」這名議員只是歉意地聳聳肩,繼續問道:「能不能暫時先用馬尼拉港口?兩年的菲律賓戰爭讓我們政府直接財政消耗20億美元,而且後續的人員傷亡撫恤,物資供應,這又是一大筆錢。我們政府的財政已經為了這次戰爭發行了兩次總計價值超過17.3億美元的國債,每年僅利息支出就高達1.45億美元。根據目前我們的財政收入,請問這筆國債我們需要多長才能還清?巨額的國債,加強遠征軍的大筆財政支出,以及國內的軍隊建設,這完全能把我們財政壓的破產。」

    「如果國會希望我們在花費了這麼大代價,犧牲了這麼多士兵的生命之後要放棄菲律賓的話,我想那樣當初就根本不該打這次戰爭。」軍方代表已經非常的惱怒了,儘管之前邁爾斯司令已經跟他說了這些議員的難纏,還是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議員笑笑,說道:「放棄,那是當然不可能。但是我想菲律賓現在只有300萬的人口,不需要那麼多的駐軍,我們減小駐軍的規模,一樣能控制的住菲律賓的局勢,除非你們軍隊認為沒有武器的那些華人會對你們幾萬全副武裝,有機槍大炮的軍隊產生威脅。」

    「同樣,海軍方面暫時使用馬尼拉的港口即可,就算遠征軍的情況再不好,我想堅持個幾年沒問題,幾年以後我們財政輕鬆了,就完全可以投入資金建造。我們議會不是說不去建造,而是等幾年以後。」

    「我們可以先期規劃海軍基地,緩慢修建,把主體規模建造出來,所需要的各種物資設備慢慢補充,我認為問題不大。」。

    海軍方面當然是指望越早修建完越好,但是限於財政緊張,於是最後雙方互相都妥協了一下,先初步修建海軍基地,不需要一次性修建到位。

    按照王紹楓的估計,美國一旦把駐菲律賓的兵力收回去之後,肯定不會全部解散,而是至少需要保留10萬左右的老兵。這次的戰爭給美國的教訓太大了,在戰爭之前美軍完全不懂得如何進行現代戰爭,雖然在菲律賓的士兵也懂得的不多,但是畢竟經歷過一定的戰鬥,哪怕是在圍剿土著,老兵和新兵的差距也是極為明顯。

    在和菲律賓獨立軍戰鬥時沒受到什麼經驗,但是清剿土著過程中卻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美軍已經開始學會叢林作戰的一些特點。

    這些回國的軍隊會把從菲律賓叢林中學來的經驗一一保留下來,美軍的叢林戰鬥經驗也將會得到大幅度上升。這次戰爭也等於把美國打醒了,工業強大,經濟強大,並不意味著軍事就一定強大。

    美國肯定會想辦法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否則下一次戰爭很可能會再次出現這次美菲戰爭的慘重損失。

    短期內無論是國會還是人民都不可能再支持發動另一場戰爭了,戰爭借口並沒有那麼好找,更重要的是發動戰爭是為了利益,沒有利益的戰爭?美國人並不傻。

    結束了這場戰爭,美國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舔補傷口,用時間盡可能的淡化民眾對戰爭的恐懼,同樣,這次戰爭也極大的刺激了工業的發展,對於美國整體的工業實力不無小補。

    美國在龜縮的這幾年不可能始終不動,一直在養傷,而是到處想辦法尋找機會,等待著以後的戰爭機會。就算美國那些平民不想看到戰爭,美國的那些財團托拉斯也會推動著局勢的發展,戰爭對於普通平民意味著犧牲,意味著傷害,但是對於他們卻意味著利益,驚天的利益。僅僅和菲律賓土著們的戰鬥就使得美國各大工廠企業得到了超過20億的各種物資訂單,那麼更大的戰爭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