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一章 中華日報和義和團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附:從一百章起,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本書存稿現在已經超過50萬字,各位可以放心。作品一直在寫,存稿也會越寫越多,不用擔心太監。)

    青島造船廠一共有26個巨型干船塢,想要一下子全部開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干船塢要全部開動那得需要多少設備多少技術工人?第一批五千名學成回國的工廠學員是各個工廠的總人數,而不是一個造船廠的學員。

    這五千人中只有一千二百名船廠學員,主要是德國漢堡造船廠也容納不了太多的學徒進去,這一千二百人已經是漢堡造船廠能接收新人員的極限了,幾乎每一份工作都是兩個人一起做了。

    其他三千八百名都是如鋼鐵廠,各種機床廠,各種機器廠的技術學員。故而在最大人力的使用基礎上也只是啟動了一半的干船塢製造商船。

    為此王紹楓在不斷派出大量的學員後也在青島成立了一個技術學校,專門教習各種技術工人。同樣,同批在青島修建的學校還有青島大學,青島中學,和青島小學。

    中學小學都是由霍洛島師範學校出來的學生當教師的,雖然數量上跟不上實際需求,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一個老師至少要負責一百名左右的學生。

    不過有國防軍的大力支持,派出了大量的老兵輔助,也就相對輕鬆多了。目前對青島本地學生們的學生們的教育都是半知識半軍事的,大肆宣揚愛國主義,宣揚皇漢精神,宣揚華夏文明,宣揚國防軍的宗旨,這樣做是給學生們從小打下深深的民族烙印。

    王紹楓可不想以後培養出許多的漢奸賣國賊,從小就以實質性的行動教育這些學生,長大後自然就要好的多。

    同時為了避免以後統一全國了,整個國家的行政人員都是山東人,形成一個群體性的勢力派別,王紹楓也沒有把霍洛島上的兩所極其重要的學校搬到山東來。

    而是從山東的士兵中選取有資質有能力的士兵去霍洛島行政學校和師範學校學習,同時也加大從其他省份的移民中選入合適人選。

    不這樣做的話,以後可能會讓其他二十幾個省份的人對山東抱有敵視行為,畢竟到處都是山東兵,山東官,山東人都一統天下了,哪怕是在國防軍裡面,也不可避免的產生派系。

    太祖爺有句話說的好,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王紹楓要做的是盡可能的減少山東人的勢力影響,儘管他現在在山東,治下的軍隊工人都是山東人。

    國防軍體系內現在已經有了幾個派系的苗頭,現在並沒有產生內鬥,但是王紹楓也必須想辦法把這種內鬥的可能性盡可能的轉向對外方向上。

    主要來說就是以功勞論處,如以孤兒群體產生的極端派就是一個激進派,這些孤兒們因為以前流浪生活使得他們很少對一個地方產生歸屬感,而在國防軍內生活後,可說是死忠的那種,對待所有可能威脅到國防軍的力量是真正採取極端的手段,哪怕是自己人也是往死裡整。

    所以後來進入國防軍的很多普通家庭子女,對於這些人很是擔憂,從而不得不抱成團也形成了一個派系,就是穩健派,主張不要一切打倒。穩健派這樣的主張被激進派說是軟弱,對敵人妥協,不知道敵人是多麼的險惡,這些敵人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否則這樣妥協下去,中國也永遠強大不起來,歷朝歷代就是因為太過妥協軟弱無能而滅亡的。

    激進派的主張在穩健派來說是太過極端,不能強加到一般人的身上,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大公無私的,否則這樣的激進下去,恐怕全世界都要變成自己的敵人了,咱們不能也做不到跟全世界為敵,那樣毀滅的是自己。

    兩個派系暫時就這樣互相憋著勁,好在王紹楓通過內衛及時發現了苗頭,為此召開了全黨高層會議。

    「你們的想法都正確,但也是都錯誤的,為什麼?因為你們都只看到了片面,實際上我們社民黨,我們國防軍,我們國家要強大起來,兩者都不能缺一,很多人都知道這軍艦是怎麼開的是不?」

    「軍艦要想開的穩當又快速,而且又持久,那麼應該舉杯那些方面的條件?首先有動力,這就是我們社民黨我們國防軍我們國家奮鬥的動力,相信都有。光有動力還不夠,要找準方向去開,對不對?」

    「不然難道把軍艦往陸地上開嗎?而我們社民黨的黨章就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然後需要加速和減速的功能,加速大家可以理解,減速呢?是必不可少的,我可以這樣的說,穩健的思路就是減速,激進的思路就是加速,你們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這兩種功能?」

    「大海上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大海上是充滿了危險,前方有礁石,怎麼辦?硬闖?那會對軍艦造成損害,甚至會讓軍艦沉沒,這時需要減速,掉轉下方向,繞過這塊礁石。如果速度太快,我們怎麼來得及避開礁石呢?因為各種礁石都不是線路在水面上,有大有小。」

    「大的,在水面上的,我們可以通過望遠鏡及早的發現並避開,那小的或者隱藏在水底下的呢?這時如果不減速,恐怕擁有再好的船長,再好的水手,再堅固的軍艦,也會遭到因此遭受重大損傷甚至沉默。」

    「所以我們需要穩健的作風來及時減速,這樣才能有效的提供足夠的時間去為我們這艘軍艦實行機動動作。」

    「當然過於穩健也不行,你老是擔心著擔心那的,一天也開不了十海里的路啊,其他國家每天都能開上幾十海里甚至上百海里,那怎麼行?永遠也追不上別人。」

    「所以說你們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把自己國家這艘龐大的軍艦開的又快又穩又安全。」

    「各種各樣的潛在危險是海上的礁石,而海上還有其他國家的軍艦可能會阻攔我們,甚至會攻擊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威脅,你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動你們的腦筋去思考,去探索,我們國防軍需要盡可能的避免各種各樣風險帶來的傷害,我們損失不起,國家也損失不起,民族的未來更損失不起。」

    「國家是軍艦,黨章是方向,人民是軍艦上的子民,工業和農業是軍艦上的燃料,各種能源。政府是管理軍艦的人手,國防軍是軍艦上的大炮,我們組成一個整體,如何把軍艦開好,如何讓軍艦更快的開動,如何讓軍艦發生問題的可能性更少,甚至如何讓軍艦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威脅時,我們需要怎麼做?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必須怎麼做?」

    「對此情況,我這裡有一個方案,我們國防軍即將成立一個宣傳部,下屬各種宣傳機構,其中一個就是新聞署,負責管理報紙書刊等信息,而我們國防軍也即將發佈自己的第一份報紙---《中華日報》。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對未來的思考寫成文章,向我們的報社投稿。大中華日報上,有兩個專欄,專門刊登我們的各種思想,以及對未來的各種探討。因為報紙版面有限,所以每期只挑選最具有說服力,最具有理念性的文章刊登。你們可以就此表達自己的意見,相信比互相爭鬥來的更好,也更不損傷我們國防軍內兄弟姐妹般的和睦關愛之情。」

    1899年7月3日,國防軍發行了第一份報紙。這第一份報紙的出現可說是震驚了整個轄區的人,以前很多人對國防軍的未來還是有點迷茫,黨章上寫的太過遙遠,而很多人只看的到現在,現在如何走是最大的問題。而報紙上刊登的信息則是表明了國防軍內部現在有兩種思路,這兩種思路都有很多人支持,但是關鍵的是,這上面的兩種思路並不是黨魁所想的,而是高層人員所想的。

    很多人因此嗅出了一股味道,黨魁這是打算兩種都要,兼顧平衡。

    同樣報紙發行的是內部流通方式。暫時不對平民公開,不過就算如此也傳播的很快,國防軍的實力是一天比一天強大,國防軍的數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多,國防軍的地盤也是一天比一天廣闊,而在南洋報社開辦了分部,方便發行報紙以及公佈政策。

    前期的報紙都是有數量限制,一般只放在軍營的閱覽室中,嚴謹外借,要看可以進閱覽室看,同樣,在各個地方的軍營裡也同時展開了討論以及思想政治學習。

    各地的司令長官和政委們早在日報發行之前就接到命令去青島開會,這件事很大,很重要,王紹楓不得不做好下面人的思想工作。

    同樣,因為各大工廠的工人也隸屬於國防軍,這些技術工人都是國防軍優秀士兵轉成技術工人的,而這些工廠也是隸屬於國防軍,都是國有企業。所以他們也有資格閱讀以及談論。

    這樣的話,不可避免的讓那些德國專家等人知道了,德國人知道了以後,可說是極其重視這件事情。因為德國已經決定了和國防軍的合作,並且德國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結盟的打算,而不僅僅是軍事,經濟互相合作。

    而瞭解國防軍的政策方向也就自然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德國的一個重要目標,國防軍對以後如何安排,以及將要走什麼樣的路線,這些對德國方面來說還是一個迷。儘管他們有大量的人員參與,但是這參與也僅僅是經濟上,技術上的。政策上的當然不可能,而德國方面一直就結盟的事情還在討論也是因為不清楚國防軍的政策方向,還有採取的體制。

    這些才是真正的大事,經濟上,軍事上都很容易變革,但是體制上就極難了。沒看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就是最大的例子麼?改來改去,搞的大家都不知道他們要想怎麼樣了。

    在得知了報紙的情況後,阿爾弗雷德親自上門要求訂購一份大中華日報,他清楚,現在大中華日報不能對外發行的原因,還是隱蔽問題。對於國防軍始終想把自己隱蔽起來,無論是阿爾弗雷德還是德國其他人,可真是不知道說什麼了,似乎他們已經隱蔽上癮似得。實際上英國人也早發現了有這麼一股神秘勢力在山東,英國人又不傻,難道還真的相信那所謂的德國吞併山東的說法嗎?數一數德國在山東有多少軍隊就知道了。同樣其他國家也都一樣,都認定了德國在扶植勢力代言人。

    關鍵是英國人有一個威海衛卡在了山東半島上面,其他國家的人或許不敢進山東,英國人可是敢的,天老大地老二他英國人就是老三。無法進去膠州灣,從威海衛到青島也是一樣,自然這一路上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變化了。

    當然限於協議,英國人也不能讓其他國家的任何人從威海衛進入山東腹地,一句話,威海衛是英國人的,想怎麼做,德國人管不到,但是威海衛之外呢?德國人的地盤,想進來?先申請再說,然後就打外交官司扯皮,這種扯皮別說扯上幾個月,甚至幾年也不稀奇,所以其他國家的勢力暫時還無法聯繫上國防軍,而同樣,德國人也把同國防軍看的非常重視,這關係到以後巨大的利益問題,自然在這方面很是賣力。

    「黨魁先生,我想為了加強德國與你們國防軍的合作,我們需要瞭解一些你們對未來的想法。」

    「阿爾弗雷德,今天你來這是為了報紙吧?沒問題,我會命人給你們開一個口子,但是暫時因為紙張油墨有限,印刷能力緊張,只能給你們一份,希望你不要介意。」王紹楓笑著說道。

    兩人認識久了也就熟絡了。

    阿爾弗雷德在聽到對方話語中有個一份兩字後,立刻明白了原因,馬上點點頭,笑著說道:「沒問題,黨魁先生,我們懂的,這份報紙我們會有專人接收並保管,這點您可以放心。」

    「呵呵,阿爾弗雷德,有件事情需要你們德國出面一下,在我們國內。」

    「請說,黨魁先生,我們一定會盡力的。」

    「好,阿爾弗雷德,你知道山東巡撫毓賢吧?」

    一說起這個名字阿爾弗雷德就是滿臉煩惱,毓賢極度排外他早有耳聞,也收到過很多情報。在毓賢的地盤裡,西方人都受到了很大的排擠,各種敵視行為不斷。

    「黨魁先生,你知道的,我們德國一直是和你們國防軍打交道,進行合作的。清政府好像感覺到什麼了,所以我們德國僑民在其他的地方都生活的很不順利。」

    「所以,阿爾弗雷德,我想為了避免這種滿清政府的排外風波給你們德國僑民帶來人身上的傷害,我建議,你動用自己的力量把這些德國僑民遷移到青島或者其他的沿海租界裡去,甚至到南方的地方也行。北方在清政府的影響下,一旦發生排外,那後果……」王紹楓知道庚子事變就是因為華洋衝突造成的,他得想辦法阻止,原先他的計劃是搶在八國聯軍之前佔據天津和北京。但是現在想法已經發生了改變,只要八國聯軍發動,這些白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對當地造成生靈塗炭,尤其是八國聯軍中日本和俄羅斯。而俄羅斯也正是在這次事變中佔據了東三省,從而發生後世的日俄戰爭。

    現在中國也即將是他的了,他當然不會希望國外軍隊再次踏入中國的土地上,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庚子事變的發生。而庚子事變是因為滿清對外國人的仇視加上山東義和團的興起聯手引發的,滿清仇視外國人這時不消說,又怕又敵視。

    而山東義和團則是因為歷史上德國傳教士在山東實在是搞的天怒人怨,強行讓教民捐獻土地接受德國人的保護,和教民欺壓其他的無辜百姓,逼得太多的平民家破人亡。

    而山東自古出響馬,這句話實際上充滿了血腥與仇恨。山東是孔子家鄉,這裡最重視禮儀教化了,可偏偏山東地少人多,加上官府的橫徵暴斂,很多人無奈之下不得不走上了響馬這條路子,當響馬可是一輩子的罵名,連帶家人子女也都抬不起頭來。

    不過現在因為國防軍的關係,自從去年國防軍佔領日照以後,德國方面就意識到這x勢力肯定會在山東發展,把山東變成他們自己的勢力範圍。

    對於這x勢力的極端民族意識,德國已經領教過了一次,當然不會再想去嘗試,而同時x勢力當時巨大的訂單也把他們砸暈了,相對這些天文數字般的訂單,那些傳教士在山東強佔的那點利益算什麼?德國人又不傻,自然強行把那些傳教士召回本土的召回來,轉派他國的去他國。但是其他地方的傳教士和僑民就沒有什麼動作了,走一步看一步。

    而後來國防軍在呂宋島的戰績無不讓他們抹了把冷汗,幸好當時沒昏了頭,去顧忌那些傳教士的議論,不然惹火了這些人的話,估計用不了半個月,這些傳教士估計都要死絕,而德國若是翻臉,那損失了大量的訂單利益不說,派到山東的軍隊又能活下來幾成?即使用軍艦把山東的港口全部炸爛又有什麼意義?徒自遭受國際輿論壓力以及全中國對德國的仇恨。

    而不動作的話,那德國又陷入了自己國家的輿論中,幾百名傳教士在山東集體死亡,事件可不小,政府要是真不有點作為的話,估計就要挨罵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