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三十六章 祭祀 文 / 沉迷

    (求推薦,給點希望,作品一直在寫,存稿很多,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新人不容易啊。)

    大年二十九全體人員打掃房屋,用大量的水和抹布把房子擦的乾乾淨淨,上級還特意從南昌城買來了不少紅紙剪出福字貼在大門上,對聯也寫了不少,雖然毛筆字都不怎麼好看,只能規規矩矩的一筆一劃的寫正楷。

    大年三十上午,領袖帶著大家一起到湖邊祭祖,上面寫的是華夏先祖英烈六個字,沒有寫其他的。祭祖儀式進行了一個早上,一個班一個班的輪流到祭台前燒香禱告,領袖說過,我們華夏人最敬重祖先,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敬重祖先那我們算什麼?沒有祖先與天與地與人英勇拚搏奮鬥拋頭顱灑熱血無所畏懼不怕犧牲,我們從哪裡來?也正因為祖先一代代的往下傳遞著不屈的熱血,所以才有著我們現在的生活,而我們為了將來能挺起胸膛做一個有理想有未來有節操的人,也更需要敢於犧牲敢於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潛伏在我們心底最深處,需要激發起來,並向祖先禱告,後輩子孫沒有放棄祖先英烈的傳承。而且不僅僅我們現在要這樣祭祖,以後也要年年祭祖,並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華夏民族的威嚴不能喪失腐朽,而要永遠的發揚光大。

    祭祖完以後,下午自由活動,上面傳來消息,說今晚上要辦一個新年晚會,讓我們這些沒有家或者有家不能回的遊子們一起熱鬧開心下,所以誰有什麼拿手好戲什麼的可以到時表演。唱山歌的,打鼓的,說書的,跳舞的很多,許多女兵都上了那個大大的舞檯子給大家表演,把大家的手掌都拍紅了。

    最後上面還給大家發紅包,就是壓歲錢,說這是一個希望,希望來年平平安安。每個人的紅包都是一樣,無論是班長還是新兵,聽班長說就是連長也是一樣,都是一個長方形的小銀片,據說是10克重,10克是多少,大家都不清楚,反正比一兩少的多。還有一起發下來的是一個鐵鏈子,細細的,鏈子下面是兩個相同大小貼在一起的鐵牌子,每個牌子上都有著各自的姓名和人員編號。上面命令必須時時刻刻的把這個鏈子呆在脖子上,對了這個東西據說叫士兵牌,班長說以後打仗,要是哪個人犧牲了,到時可以憑這個牌子認屍體,並且把屍體運回來安葬。到時會修建一個大大的烈士陵墓,把所有人的士兵牌一張放到陵墓裡一起享受香火,一張隨著一起安葬到地下。

    所有人都安葬到一起,以後每年清明節,重陽節和大年關這三天都會有人來燒香祭奠。以後大家在也不是死了後就成了孤魂野鬼一個了,也不會沒有人給自己燒香了,聽了這個規定後,侯南昌和其他人一樣,都發誓以後死也不把這士兵牌取下來,就為了不做孤魂野鬼也必須辦到。何況以後每年還有三次有人燒香祭奠,這榮耀,拿什麼都換不來,這打能懂事以來,也是第一次聽到有這種事情,除了在自家隊伍裡,哪個外人能做到?哪朝哪代能這樣的關心自己的士兵?幾千年來哪些戰死的人不都是就直接埋在地上?估計也就將軍才有個草蓆裹一下。組織萬歲,領袖萬歲,沒有領袖就沒有這一切的一切,要為領袖為將來拚搏奮鬥。

    新年結束了,工程兵連隊也建立了,人數只有66人,暫時直屬後勤部,歸根叔指揮。花了一個月時間,在湖邊年前祭祖的地方也就是碼頭的南邊山包上建了一個大大的烈士陵墓,整體用水泥直接混成的,沒用鋼筋,就是用水泥和細沙加水和好了以後直接往木樁圍城的模子子倒。這種施工並不難,只要用木材搭好了架子就行了,就是等混凝土乾燥花了點時間。墓碑高達9.9米,橫截面長4.9米,寬3.6米。碑頂半圓形,碑身則是長方體。在碑的兩側是兩條浮雕出來的蒼龍,龍頭在上,龍尾在下,整條龍都刷滿了紅漆。碑的正面則是幾個大字,中華英烈永垂不朽,背面是中華民族萬世永存。全都是刻出來並用紅漆刷上的凹體,為了防止風化雨水侵蝕,還用水泥混合粘土把整個墓碑抹了好多遍,使得表面非常的光潔。

    墓碑腳下則是一個水泥圍繞的水槽,水槽一米多深,寬也是一米,據說以後戰時士兵的兵牌就放在這水槽裡。水槽前面三尺處是一個大大的水泥香爐,周圍一片全部用水泥弄了個平底,反正這山包是厚厚的花崗岩,除了表層是土,根本不怕高大沉重的墓碑會沉到地下失去平衡而坍塌。按照後世烈士陵園的樣式修建完以後,讓大家都眼紅無比,很多人當場就說了,只要死了後能在這裡受香火,哪怕戰死也值了,自古以來就沒一個普通士兵能死的這麼光榮,就算將軍也不行。

    成功的用這一招收盡了手下人的心,王紹楓心中有點洋洋得意,陵墓弄好了,就要弄軍校了,軍校修建規模可不是陵墓能比的,畢竟陵墓說白了就一個大大的水泥柱子和一小片水泥場。而軍校得需要大量的房子,包括教學樓和教學員宿舍以及操場等。

    軍校房子跟住處一樣的簡單,堅固,可靠。先是挖出了地基和下水道,地基打了有三米深,下水道則是五米深的幾條長長的地道。下水道四周包括頂棚和地下,都用細沙和泥土鋪了一層,然後澆灌水泥溝渠。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把下水道建成這個樣子,還建的這麼深,其實王紹楓後世在網上看多了太多的國內城市下水道地裂的苦處。只要一下暴雨,久一點,幾乎沒有哪個城市不被淹起來,這就是下水道沒規劃好而且也很小的原因。看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的城市,即使再大雨,落到地面上也很快的流走,街道上根本積攢不起。這些都是城市建設理念的差異,國內建的都是幾年後的城市,而歐美建造城市時已經考慮了未來發展的方方面面並且留的改造的餘地很寬裕,哪像國內,其實國內這樣做也正合了那些政府的心意,沒關係,需要時拆遷就是了,這就是財源啊。

    按說一個小小的沙洲人數有限,並不需要這樣來建造,可是王紹楓想的是以後自己打下了城市,工業化建造時這些工程兵就有了經驗,而不用到時還手忙腳亂容易出錯。

    挖好了軍校地基和這段軍校建築下的下水通道後,就開始建造營房,現在不是直接一次性把下水道建好的時候,等軍校主體建築完成了,再繼續開挖。反正這個小島上自己要建設出一個現代化的小城,工程兵連隊的建設根本做不完,不用擔心建好了營房就在那歇著了。現在工程兵連隊人數太少,根本不夠使用,現在都是全靠人力和簡單工具,沒有後世那種挖土機運渣車什麼的,都是靠鎬挖,鐵鏟掀,竹筐抬的。

    下次招兵還要這樣實行,凡是新兵訓練表現不好的一律分到工程兵部隊,而被分到這的人也不算虧待了他們。至少在自己這當個建設工人是不愁吃穿住,每月還有幾兩銀子拿,也就比普通士兵一個月少一兩工資,在外面可算是不少了,而且還沒有什麼危險。

    軍校主體建築很簡單,把鋼筋框架放好,就往裡灌混凝土。這種新奇的建設方式可是讓大家開了眼。在湖中雖然濕氣較重,但是同樣的風也大,尤其是快開春了,更是如此,混凝土干的很快。而且由不是蓋高層建築,一律的兩層,所以不需要太多講究。建造隔層費了點事情,因為必須要用東西把鋼筋架下面給堵住才能讓澆灌的混凝土不直接掉到地面上。而因為荒廢又佔地盤的民居就起了作用了,房子拆了把木料取下來當作支撐物使用,而且這些房屋裡一般都富餘很多木料在橫樑上儲備。

    三十厘米後的鋼筋混凝土層做隔層,完全的放心在裡面整,在上層即使使勁跺腳聲,傳到下層也消弱了很多,不會造成噪音干擾。第一棟教學樓花了十多天就造好了,兩層四間,每間教室都是長寬九米的大正方形。厚實的建築物立在那裡,即使再傻的人也看的出這教學樓是何等的堅固,王紹楓也堅信即使是37mm炮也拿這教學樓沒辦法,根本轟不動。樓層與樓層之間是30厘米厚的混凝土,而直立的牆壁則是50厘米厚的混凝土,牆外還用一層青磚掩飾封好。別說37mm炮了,就是75mm炮也對他無可奈何,尤其是混凝土外面的那層青磚正好有點反應裝甲的味道,炮彈打上去,在青磚層爆炸,對混凝土層的威力就減小了許多。

    教室內部都整的很是乾淨,除了一前一後兩個大黑板之外,全都用水泥抹了一遍,包括地面和天花。這樣弄是為了保持乾淨以及方便打掃,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乳膠漆之類的可以刷牆,而用石灰的話,則很容易弄髒衣服,他可不希望看到每天在這裡的學員因為不小心擦到牆上而渾身白一片黑一片的。

    教學樓的規格全部都是一樣的,一棟4間,需要建造8棟,圈成一個正方形,中間是個大操場,長寬都是三十米,這個面積達900平米的操場規劃成了一個小公園形式,上面移栽了很多果樹。水泥碎石小道環繞在中間還有一些水泥墩做成的桌子和凳子,以供學員們可以在這裡自修。教學樓的南邊則是宿舍樓群和食堂,將會建造三十多棟雙層樓以供教師和學員們居住,每棟宿舍樓都是雙層10間,每間面積都不大,但是用上下鋪的話,足以住下8人綽綽有餘,總大小大概跟後世的大學宿舍差不多。同樣每棟宿舍樓和教學樓都有自己的獨立廁所和浴室洗漱間,無論是軍校還是部隊,經常性的高強度訓練,對大家的時間會安排的比較緊,那麼如果廁所和洗漱的地方少了的話,自然擁擠不堪而且由浪費大家的時間。

    軍校的西面是操場,操場的面積很大,一圈1000米的周長可說是這個時代絕無僅有的大操場,足夠三千人以上的隊伍在操場上集合操練了。而這個軍校的教學員加上各級守衛士兵也不可能超過兩千五百人的。整個校區在衛家村東北部,離湖岸不遠。李家山和馬子山這一片地方王紹楓打算把這兒全部清理,包括房屋和農田都不留下,到時專門做對抗演習場所。

    預想的規模很大,但是工程兵就這麼點人,靠著這66人的隊伍要想全部建完,沒有機械的幫助,估計沒個一年左右是完不成的。為此王紹楓命令調查局開始再次招收流浪兒,當然不會招收上批次被驅逐的那些。全部放到鳳尾島上修養,天氣變暖,可以把這些人招來恢復身體的同時也適當的勞務,在鳳尾島上建一些房子之類的,反正不能閒著。

    新兵訓練的強度變的越來越大,花樣也越來越多,一個月還不明顯,兩個月開始有點差距了,到第三個月差距開始拉的明顯。聰明的,健壯的,反應快的,不會變通的等等都有了評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