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二十八節 新的形勢(上) 文 / 燕小七

    草原上生也罷,死也罷,這些似乎都和李雲沒有多大關係,##新到任後,他便立刻安排那些奴隸迅速的開始在遼東城內隔開一塊地皮,以修建專門的軍營和配套的軍械儲備倉庫。

    由於草原上的戰爭越來越進入白熱化和持久化狀態,大批大批的匈奴騎兵從和高句麗接壤的地區調往戰爭的關鍵地,所以高句麗人這段時間實力擴張的十分迅速,在半年時間內,其部落總人口突破一百萬,第一次在人口基數上超越烏恆位居草原上第五大部落。

    但是,很顯然,一口吃成胖子並不是一件好事,高句麗人隨著實力的擴張,其內部也出現了大量不同聲音,並首次出現了親匈貴族集團,這些貴族大都是帶著自己部落成員從草原上遷到高句麗的領地,儘管在名義上他們順服於高句麗王族,但事實上,他們依然掌握著自己的武裝力量,自己的資源。

    對於這個現象的出現,李雲也很無奈,因為這種事情並不是他可以阻止的,事實上當越來越多的匈奴地區小部落完整遷入高句麗領地,並以臣服為代價獲得一片牧場時,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從傳統的意義上來說,括在高句麗在內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都屬於匈奴人的百蠻統治體系,而且即使目前匈奴人內部打的你死我活,新的王庭權利集團與伊稚邪集團的戰爭依然在延續著,即便是這樣,匈奴人的軍事實力也依然凌駕於整個草原所有部落實力的總合。

    在草原上強者為尊,李雲並不能奢望那些部落會迅速的轉變支持對象,與其殘酷鎮壓那些反漢勢力,倒還不如利用這段時間訓練出屬於大漢國的最強攻擊集團。

    從八月中旬起,伴隨著新的遼東要塞地全面建成。帝國在遼東範圍內的統治終於得到了最穩固的確立。

    新地遼東要塞防禦體系,堪稱這時代所有文明的最強要塞,這座擁有著十四米高。三尺厚,完全由水泥與混凝土澆注而成的要塞是目前已知文明城防技術地顛峰體現,其內外兩道堅固的城牆更如同雙保險一般。使得這座要塞即使面對敵人數倍重兵集團地攻擊,也將屹立不倒。

    李雲根本想像不出。在這沒有重型攻城火炮以及巨型投石機的時代,還有什麼力量可以摧毀那完全由水泥與混凝土打造的城牆。

    要知道,在遙遠的埃及,那些代表了埃及文明的金字塔也同樣是由混凝土建造,它們在沙漠中屹立了五千多年時光。飽受著風沙與時間地侵蝕。

    時間證明了這一新的築城原料的堅固與耐用性,儘管為此一項,城牆的成本提高了一倍多,達到了六百五十萬錢的建造費用,其中還不括免費的奴隸以及幾乎沒有花錢的原材料。

    而且為了加固遼東要塞地防禦力量,李雲在重新到任後,特別從劉徹撥給的內庫錢中。拿出三百萬錢。

    這筆錢被用來建造了數百台重型的守城器械,其中括了每個城牆增加三台重量達到了十萬斤,射程五百步的重型永久固定投石機,並為此增設了大量的重型弩車以及儲備石料的大型倉庫還有起吊石料的槓桿器械。

    如此一來才算真正的鞏固了遼東的城防體系,確保這座城市以及它身後的遼東地區與帝國內地地聯通安全。

    從此之後,遼東就將真正屬於帝國,什麼女真,高麗,統,統將不再會出現在歷史上,遼東地區豐富的物產。肥沃的土地,這一切的一切將給國家帶來怎麼樣的影響,這個李雲自然清楚。

    但是現在遼東除了這座堅固的城池外,便只有總數不到一萬的防禦部隊,這麼點人要防守遼東漫長的邊境線,顯然是十分吃力的,也是極不安全的。

    雖然由於利益的關係,也由於一開始就抓住了高句麗主力部隊的指揮權,但是伴隨著大量親匈奴部落的進入,高句麗很顯然在目前已不再是原先那個值得信任和可以掌握的部落。

    這世界國與國的關係,從來都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不過是利益關係,李雲並不能斷定高句麗就一定不會侵略大漢,為此他一方面迅速的購買了大量的奴隸,加快了修建連接遼東與遼西地區的官道建設,同時催促著從淮南國出發的軍隊加快前進腳步,爭取在九月中旬到達遼東。以徹底的穩定因高句麗勢力暴漲帶來的諸多不確定形勢!

    為此劉陵親自前往遼西地區,迎接那些長途跋涉而來,奉命守衛邊境的軍隊。

    而這一段時間,遼東與帝國內地的貿易量迅速的增加,臨邛商會的頭頭們顯然得知了帝國高層正在籌備組建一個專門針對商人進行統一管理與稅收制定的新部門。

    為了避免到時候可能發佈的重額徵稅,他們自然得加快腳步,斂聚財富了。

    為此李雲專門和遠道而來的商人們多次交談,向他們說明商人專門徵稅的重要性,很顯然,要讓這時代只看利益,而很少有國家責任的商人們,清楚的瞭解到納稅的意義,這是一個複雜而又麻煩的工程。

    果不其然,九月初,天子與內閣以及太皇太后都相繼批准並頒詔天下的《大漢國商業賦稅法》的頒布引起了商業界的強烈地震。

    這個全新的針對目前商人高贏利而頒布實行的賦稅法,完全將商人的稅收與農業賦稅分割開來,區別對待。

    按照這個法令的細則,對於長久以來不用交納多少稅收的商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每年依據財產收入總額進行徵收的最高高達總財產收入一成多的商業稅,對於愛錢如命的商人而言,這簡直是這世界最殘酷的刑罰。

    當其衝受到嚴重地影響的便是如今風頭正勁的臨邛商會與帝國第一財閥洛陽寧氏集團,臨邛商會賺地肥頭大腦的商人們那如同雪花般的抗議信箋不斷地從帝國的各地湧向遼東。他們下意識地認識,自己是李雲的附庸,對於這個現象。他們依靠的大樹必須予以保護。

    不過很顯然,他們的內部渠道並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正是李雲。所以李雲就不得不一一耐心地回復,告訴他們。商業徵稅對於帝國財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性,並告訴他們,帝國將商業稅與農業稅分開徵稅,這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帝國法律中專門鋒對商人的種種不公平和歧視的取消。

    理由很簡單。商人與農民一樣對帝國的財政有著巨大的貢獻,商人應該得到平等地對待,而不是歧視!

    與臨邛商會相反的是,受到如此重擊的洛陽寧閥,迅速的整合了自己的力量,默默的承認了這一法令頒布實施的事實。

    其實這個新的稅收政策,對於寧閥以及帝國的其他未加入臨邛商會的商人集團來說。無異以雪上加霜。

    由於他們不能得到臨邦商會內部成員才資格得到地括焦炭,玻璃,煙花等大量高利潤的產品支持,在傳統的鐵器和食鹽領域又無法對擁有帝國最大鹽池和最豐富鐵礦的臨邛商人競爭,高稅收的加征,便意味著他們原本就已經日漸稀少的利潤與競爭力的全面削弱。

    為此李雲不得不佩服寧閥的勇氣,儘管他清楚,即便寧閥反抗,對於得到內閣,天子以及太皇太后都同意的新稅法而言。根本不能起到絲毫的動搖。

    當然這個事情也充分的說明了一個有著完整體系,信息互換的商會模式,比散戶以及家族經營更具競爭,至少儘管面對高稅額,臨邛商會的成員的收入依然不會有太大的減少,相反的,由於鐵器的冶煉技術越來越熟練,大規模冶煉平台也相繼出現,明年臨邛商會統一操作出產的鐵器價格依然將持繼續下滑的姿態。

    而此時,未央宮的天子也該笑的合不攏嘴了,在新的稅法頒布後,庭尉以及丞相府的官員已按照各地往年的報告和奏折,初步計算出了明年帝國商業稅的收入。

    這是一個絕對可令劉徹做夢都笑出來的數字!三十億錢!這相當於去歲帝國農業賦稅總合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太皇太后,也為這個數字震驚。

    事實上當年高祖皇帝決定放開民間商業活動,不做限制時,最重要的原因雖然是希望借此快速恢復民間的生產,穩定社會,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帝國當時慘淡的商業經濟也是促使他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

    孝文皇帝即位初期,曾對帝國的商業基礎進行過評估,當時的帝國大臣得出的結論是,儘管有著鑄錢以及鐵器,鹽等高利潤商業支持,但是當時帝國的商業經濟依然弱小,甚至不及河東郡的賦稅。

    卻沒想到僅僅幾十年後的再一次評估,帝國的商業經濟竟然發展至斯,最引人注目的是內閣官員們一至認為蜀郡及其周邊地區越來越迅速的商業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只差就未直接點名是臨邛引發的了。

    幸虧臨邛商會的人雖然發展迅速,賺錢神勇,但是在地方基礎建設以及賑濟地方平民,建設教育等事業上的突出貢獻,使得即使極不喜歡商人的法家官員,也很難提出打擊臨邛商會的建議,但是朝中的公羊派儒家與端木派官員卻是形成了極端對比,完全不同理念使得這兩派的官員對臨邛持截然相反的意見,新上任的太常大夫,甚至差點就當堂與丞相征事打了起來,完全沒有半點儒者的風範,最後劉徹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雖然他手裡依然纂著李雲上書的組建商業部門進行專門管理的建議,但是要在目前這種政治氣氛下通過一個專門管理商人的部門卻是猶為艱難的。

    帝國的大臣與貴族可以接受一個對商人徵稅的法令,但是他們絕不會接受一個專門獨立的商業管理部門,因為這對於出身門閥或者貴族以及農民的官員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侮辱性的行動,帝國的傳統守舊力量,並不是一日一夜間就會轉變態度的。

    等待,耐心的等待,這是劉徹唯一可做的事情,或許他真的已經走向了成熟,否則若換了以往他的脾氣,這個建議恐怕早拿出來在內閣議論了。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